zhx44
发表于 2009-8-28 12:47
本帖最后由 zhx44 于 2009-8-28 13:51 编辑
纺织品和服装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受污染的机会很多,主要有两个来源:
纺织材料产生的污染
(一)纺织材料对人体的危害
如棉、麻纤维在种植过程中,大量使用杀虫剂、除草剂和化肥,可导致农药残留在棉花、麻纤维之中;
纺织材料对人体可能造成的危害主要是织物纤维化学性质对皮肤的刺激。纤维对皮肤的化学刺激以合成纤维最为明显,主要表现在纤维制造过程中使用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通过与皮肤的直接接触或通过皮肤的微弱呼吸作用,对人体表皮产生影响,甚至导致炎症。有些人在夏天穿化纤衣服会引起皮炎便是这样产生的。
(二)纺织品化学加工剂对人体的危害
纺织品化学加工剂主要包括织物染料、各种整理剂、添加剂等,这些化学物质对皮肤均有刺激作用。服装在储藏过程中防蛀、防霉所放的防虫剂和消毒剂对皮肤也有刺激作用。
如印染后整理等过程中,使用五氯苯酚等防腐剂、防霉剂、防蛀剂、甲醛等,可致使这些化学物质残留在纺织品和服装上。
另外,用有毒化学物质加工纺织品和服装的同时,也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偶氮染料:目前,我国70%以上的合成染料以偶氮化学为基础,用于各种纤维的染色和印花,在特殊条件下分解产生对人体有致癌作用的芳香胺,通过皮肤被人体吸收而成为病变的诱发因素。
染色牢度:如果染料和织物的结合不牢固,就会游移到人体皮肤上,由于汗液和唾液的催化作用,而使染料分解也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对于婴幼儿来说,由于他们喜欢吮嚼衣物,更容易通过唾液吸收有害物质。
▲ 染料对皮肤的刺激:服装染料大多具有偶氮或蒽醌类结构,会对皮肤产生一次性化学刺激,引发皮炎。其他结构如喹啉类的还原染料及酸性染料也会对皮肤产生刺激和过敏作用。染料引起的皮炎发作时间最短4个小时,最长6天。停止穿用该衣物后,一般会逐渐消失。
▲ 整理剂对皮肤的刺激:服装整理剂包括多种,如为了防止缩水使用的甲醛树脂、为了增白采用的荧光增白剂、为了挺括作上浆处理等,这些整理剂所含化学物质对皮肤激
化学加工剂主要通过三种途径对皮肤产生刺激:|
一是服装与皮肤接触时,产生的固体物的直接转移;
二是从服装逸出的气体的直接转移;
三是以汗为媒介的液相直接转移。
这些化学加工剂不仅会刺激皮肤,而且一些化合物还会释放出致癌物质,如婴儿衣裤中的填加剂可能是导致白血病的祸根。男式衬衣大多采用15种不同的化学物质进行处理,穿在身上的衬衣,犹如一张膏药贴在皮肤上,通过汗液和体温作用,释放出各种物质,引起人体疾病。医学显示,衣服上的许多毒物,甚至比饮食起作用更快。
这些残留的化学物质在纺织品使用和服装穿用过程中,会不断释放出来,对人体造成种种危害:出现皮肤过敏(瘙痒、红肿)、皮肤出现血点或紫斑;有的人会患生态或变态反应性皮炎以及接触性皮炎;有的人感觉呼吸道不适、干咳,有的出现哮喘等症状;严重的诱发癌症。
另外,有些化纤内衣会在长期穿着洗涤后析出有害物质。如据日本有关调查研究发现,日本女性患膀胱癌者较多的原因之一,就是穿化纤内裤所致。
衣服洗涤产生的污染
由于许多洗涤剂中含有过敏性镍元素,衣物洗涤时,若洗涤剂使用不当或漂洗不净会引起表皮发炎,对婴幼儿尤为明显。衣物干洗时所使用的溶剂和干洗油也会对人体产生不利影响。
把甲醛领进消费者家门的,其实是缺乏环保要求与人文关怀考虑的落后加工工艺,纺织品中甲醛的产生完全是服装加工成形过程中人为加进去的。
服装加工行业主动“服毒”,主要是因为甲醛的防腐能力特别强,经过特殊工艺处理后,使得甲醛成为服装面料中纤维的一部分,起到防皱、防缩、阻燃等作用;同时也可以保持衣物印花、染色的耐久性,并改善衣物的手感。
在服装原料加工中广泛使用甲醛的,
一是经过防皱处理的纯棉衣物,
二是目前较为流行的胸前有涂料印花的T恤,
其三是衣物有衬布部分如西裤腰部等,
其四是复合布、涂层布、植绒布以及经过特殊整理的纺织品,
最后就是黑色、深蓝色等颜色较深的涤纶衣物。
有毒的服装、床上用品等纺织品对人体的伤害不亚于有毒食品,它们与人体充分接触后通过皮肤渗入体内,对人体造成伤害。甲醛对皮肤粘膜和眼睛有强烈的刺激作用,人体接触后会出现皮肤起皱、汗液分泌减少等症状。如果服装中含有过量甲醛,在穿着时它会随着衣物和人体的摩擦而渗透或挥发,引起呼吸道炎症、鼻炎、支气管炎、过敏性皮炎等病症;如果长时间穿甲醛超标的服装,会导致胃炎、肝炎、手指及甲指发痛等症,甚至可能诱发癌症。
市场的无要求与消费的不理智,也间接导致了生产企业和商场忽视了服装的环保质量,并最终导致服装消费的引“毒”入室。成装求挺阔、童装求鲜艳,是目前服装消费的两大误区。事实上,面料的后期整理方面,如保证衬衣领、袖口圆挺而不变形、印花鲜艳经久等,在大部分服装加工者眼里,几乎没有比使用甲醛更经济、更立竿见影的办法了。
zhx44
发表于 2009-8-28 12:58
本帖最后由 zhx44 于 2009-8-28 14:08 编辑
今年1月,上海一女孩在某商城购买了一条黑色牛仔裤,穿后两条腿患了严重的过敏诱发的皮炎,奇痒难忍,夜不能寐,连续数日奔波于各大医院都未能治愈。
一条裤子怎么会对人体造成如此的伤害,女孩向其化学专业的朋友救助,回答令她吃惊,原来现在很多厂家使用廉价的染料和助剂,目前已知的23种芳香胺可合成几百种染料,其中以2萘胺和联苯胺致癌毒性最强,可导致恶性肿瘤。另外,最容易导致过敏的就是甲醛,甲醛是一种毒性极强的物质,人体大量吸收后可致癌,严重可危及生命。
现在市场上销售的服装甲醛含量超标情况较多,含有甲醛的纺织品制作成服装后,在穿着过程中会逐渐释放出游离甲醛,当从衣物纤维上游离到皮肤的甲醛量超过一定限度时,人体轻者会出现红肿、发痒等皮肤过敏症状,多分布在胸、背、肩、肘弯、大腿及脚部等;重者连续咳嗽,可能引发气管炎、免疫能力下降,肝、肺功能异常等。如果使用含甲醛的纺织品过多,还会造成室内环境污染。
这位女孩因为对牛仔裤中含有过量的甲醛导致过敏,继而产生皮炎,过敏让许多患者痛苦不堪,为什么会发生过敏反应呢?从医学角度讲,皮肤过敏主要是指当皮肤受到各种刺激导致皮肤出现红肿、发痒、脱皮及过敏性皮炎等异常现象。一般来说,皮肤过敏大多是因为以下原因引起的:
1年龄:年龄增长,使皮肤分泌功能退化,皮肤在岁月的消磨下会变得较薄,它的保护层功能亦随之减弱。
2环境因素:长期暴露在阳光或空气污染的环境中,烟雾、灰屑紫外光UVA和UVB,以及红外线,均会损害皮肤因为它们产生的游离子能破坏皮肤的脂质保护层。
3产品:劣质化妆品或不当药物伤害。
4生理因素:压力、精神紧张和情绪低落都会减弱皮肤的天然抵抗力,引致它的自我修护机能亦随之减慢。如内分泌紊乱
5天气:面对天气的转变,肌肤亦需要额外的适应,例如在寒冷天气中如果皮肤没有充分滋润的话,便很容易受到伤害。
6添加剂:一些护肤品中的成分如防腐、染料、乳化剂和香料都有可能使皮肤变得敏感。
7特异体质:由于如此复杂的原因,使得皮肤过敏因众多的发病原因和诱发因素交织在一起而反复发作。
zhx44
发表于 2009-8-28 13:04
甲醛俗称福尔马林,是无色、具有强烈气味的刺激性气体,其35%~40%的水溶液通称福尔马林。甲醛是原浆毒物,能与蛋白质结合,吸入高浓度甲醛后,会出现呼吸道的严重刺激和水肿、眼刺痛、头痛,也可发生支气管哮喘。皮肤直接接触甲醛,可引起皮炎、色斑、坏死
各种人造板材(刨花板、纤维板、胶合板等)中由于使用了粘合剂,因而可含有甲醛。新式家具的制作,墙面、地面的装饰铺设,都要使用粘合剂。凡是大量使用粘合剂的地方,总会有甲醛释放。此外,某些化纤地毯、油漆涂料也含有一定量的甲醛。甲醛还可来自化妆品。 化妆品、清洁剂、杀虫剂、消毒剂、防腐剂、印刷油墨、纸张、纺织纤维等多种化工轻工产品。
服装在树酯整理的过程中都要涉及甲醛的使用。服装的面料生产,为了达到防皱、防缩、阻燃等作用,或为了保持印花、染色的耐久性,或为了改善手感,就需在助剂中添加甲醛。目前用甲醛印染助剂比较多的是纯棉纺织品,因为纯棉纺织品容易起皱,使用含甲醛的助剂能提高棉布的硬挺度。含有甲醛的纺织品,在人们穿着和使用过程中,会逐渐释出游离甲醛,通过人体呼吸道及皮肤接触引发呼吸道炎症和皮肤炎症,还会对眼睛产生刺激。甲醛能引发过敏,还可诱发癌症。厂家使用含甲醛的染色助剂,特别是一些生产厂为降低成本,使用甲醛含量极高的廉价助剂,对人体十分有害。
1吨甲醛价格在1600元上下,甲醛滥用的主要原因在于其低廉的价格。几年以来我国的甲醛产量成逐年递增的趋势,这与我国纺织工业和建材工业的发展是一致的,这说明在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甲醛还是我国化工行业的宠儿。据有关专家介绍,近年来 我国已研制成功了无甲醛的免烫整理剂,以及不含甲醛的环保型脲醛树脂,然而时至今日也没有被大量投产,主要原因就是价钱昂贵,可见,便宜的价格阻碍了甲醛的替代进程。
zdq83
发表于 2009-8-28 14:01
········关键在于LZ的小票都没有了,不过还是建议去HM问问,总不能白白受这个委屈啊,至于行不行,咱也没经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