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糕之四川古城阆中(一)
本帖最后由 iamicecake 于 2009-9-20 09:51 编辑阆中,在四川北部,它三面环山,四面环水,是中国四大古城之一,但是宣传的力度还不够,所以知道它的人还几乎仅限于四川内部。从成都出发到阆中,坐车需要5个半小时。
迎接另一个仙境
闯进巴蜀奇迹
古城人民热情好客
醋香飘满地
不管远近都是客人
不懂四川话没关系
只要你用心来感受
你会爱上这里
阆中,我美丽的家乡,在这里生活啦19年,因为熟悉从未觉得它有多美丽过,
02年,考到山东理工,半年回家一次的我开始念叨它的好,那时90%脑海里想起的也仅仅是阆中的美食:牛肉面,羊杂面,烧烤,三鲜粉,肥肠……..
04年,交换到了A国,来发现,离家的距离越远了,时间越久了,就越觉得最忘不了的永远还是咱家乡的美。咱们的家乡哪里都是美丽的,哪里都是可爱的。
所以,有人说:成都,是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然后,阆中,对我而言,是一座死了都要爱的城市。
-----冰糕——
冰糕之友情提示:
1.重点推荐景点:贡院,张飞庙(注意事项:一定要请导游,30元一位导游,解说时间每次大概1个半小时)推荐给我当解说员的导游,她叫小宋,好像叫song yu qiong,她的解说词超赞。而且人也很nice!记住:如果这几个景点都想请导游的话,可以买“导游套票”,也就是这同一个导游给你解说几个景点,这样更便宜。
2.喜欢摄影的朋友一定不要错过张家小院,这个小院不管从哪个角度拍照,都超漂亮~
3.来阆中参观古城区的景点最好选择买套票,这样更便宜些。
PS,贡院,张飞庙的价格较贵,各需要30元左右
其他小院的门票价格都在4元左右
4.如果你是学生的话,请记得一定要带学生证来阆中旅游,这样的话全部票都是半价,套票半价的话更是划算。下图是我此次购买的套票,包括四个景点的参观——张飞庙,贡院,华光楼,和风水馆。原价70,而我出示来学生证,35元就搞定这四个景点来,超值的!
http://blufiles.storage.live.com/y1pXtGOpciyyX3kCwa1rz_fTDuqM62VfkCxquVncMYZReTbvlDyUWCq9il1ECDpDuup
5.记得带一张一寸照片来阆中旅游,因为“锦屏山”的门票,年票才15元,但是一次性的门票要25元。办年票的最基本条件就是当场需要你一张一寸照片。我的原则是:旅游能不多花钱就绝对不多花,嘻嘻,所以把这个消息也透露给所有的驴友们 6.在阆中问路,不必说街道,你直接说景点的名字,只要是本地人,他一定都知道这些景点在哪里。
冰糕之阆中旅游景点大串烧:(景点按推荐程度排列)
1. 贡院,
2. 张飞庙,
3. 中天楼,
4. 张家小院
5. 秦家大院
6. 华光楼
7. 大佛寺,
8. 状元洞,
9. 滕王阁,
10. 锦屏山,
11. 巴巴寺
12 杜家客栈
冰糕向你推荐古城阆中的暴走路线:(在阆旅游时间3至5天最佳)
第一天:古城区内暴走——先到贡院(细看约4到5小时),然后路过中天楼,去张飞庙(参观约4小时),折回中天楼,参观张家小院。
第二天:早上去大佛寺,从大佛寺步行至状元洞,参观完状元洞,大约是中午1点多,打车到东门口,步行至华光楼,记得登楼参观,上面的景色超赞的!接着有时间的话可以去杜家客栈看看。就在华光楼不远处。
第三天:早上打车去滕王阁,参观也就2个小时就搞定了,如果不累,可以继续打车去锦屏山,锦屏山细细参观下来也得要6小时左右。当然去锦屏山也可以选择在华光楼附近坐船去过
第四天,第五天:如果你时间充裕的话,可以慢慢地在古城区逛着,阆中有数不清的小吃,数不清的小礼品,都可以让你忘记了时间好好享受着。比如说,阆中有三绝:
“凉面热着买”—— “牛肉凉面”
“馒头盖章买”—— “白糖蒸馍”(冰糕建议你把它蒸热了吃味道更佳)
“牛肉黑着买”——“张飞牛肉”或“醋当饮料卖”(古城区有不少醋吧,里面能品尝到各种各样的饮料醋,但是我不建议大家去买哦,因为又贵量又少,还不如随便在哪个店里买点阆中的“保健醋”,那个才是物美价廉) 在杜家客栈可以看到阆中一绝“皮影戏”,如果你还有足够的时候可以去那里沏上一杯茶,静静欣赏一下~
附张古城区地图:
http://blufiles.storage.live.com/y1pYxUtW8jAuzfoykMveooBhLk9-fkbVBuz15qLYE77mwFBVg-Aa_MsEpmbLrZvob0-
推荐住宿:
杜家客栈,张家小院,秦家大院。都有标准间,当你早上醒来,推开窗看到的是古香古色的院落一角,感觉应该很妙吧~
今年暑假因为山东最好的朋友XJ过来,所以我也借此把阆中的景点都重游了一遍~
介绍现在正式开始咯!
1. 贡院
据导游介绍,阆中的贡院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贡”是贡品的意思,“院”是指书院。这里曾经是一个乡试的考场,乡试考中的人既是我们所说的“举人”了。
http://blufiles.storage.live.com/y1pnDm29CdEdTBcZxeT2uA3JBEmk67Tfhh3QM35Pm6tBiYB75QeaK-YqdF1PGxTnE7E
在进入贡院的正中央有一道门,这道门被称为“龙门“,每三年才打开一次,原因就是乡试每三年才举办一次,当年只有皇帝亲自选出的主考大人才能跨过这道龙门,考生都是从两边才能进入。有人说,一跨龙门,心想事成,那让我们都来跨跨试试,假作一回主考大人吧,呵呵:
http://blufiles.storage.live.com/y1p0w-aoaTwm81aTDv-EoZkMQAXPqsvDtqwnhePOMkbIoPi-NRmfYQU1eQKklzBsheX
http://blufiles.storage.live.com/y1ptanypFIpU0A3wWuU5C-eTsFP-fRbZIEmlQYxEoeQkc7WHmJ13nuPrLKeX__Lle0A
照片上面看到的跨过龙门的椅子叫做“飞仙椅”,有“飞黄腾达,一步登天”的寓意。导游MM说,当年的考生会经常坐在这里休息。
下面看到的是考生们各自的小隔间,它高六尺,深四尺,宽三尺,并没有门。考生的九天九夜的都在这样的小隔间里吃喝拉撒睡觉。我很是好奇但是一张桌子考生如何入睡,导游笑道“把桌子抽出来,还有凳子一起,就构成一张简易的能睡觉的床了。
http://blufiles.storage.live.com/y1pKV-Qhad_e2OCk6mp74tL0sOJYuJ3FRQkyDnKOxNHUE6oOBi-IP5uIs9dXadJ8oHf
http://blufiles.storage.live.com/y1puOWdqnOp6kSVX7ClKY-gDYPYuImVtMmhjGvbCpPpmAOr6fT_478kgYye9ygNwTDs
注意看照片的朋友就会发现,两张照片上的考生,一个年轻力壮,一个迈入花甲,这是因为古时候的考生是不限制年龄的~所以从古时就传出了那句佳话“活到老,考到老,学到老”
考生需要拿着准考证来到下图的这间屋子报名验身。当年的考生必须有5个秀才做保,保证其祖籍清白,父亲没做过违法之事,母亲也并非娼妓,且不是奴隶的儿子,这样才能资格来参加乡试,而且只能是本地人(四川人)才能参加阆中贡院的考试。
让我们家XJ也来当一次考官吧:
http://blufiles.storage.live.com/y1pt9knxjItyKZuoxXHU3BhTrfgzRKC5iqAd1qE2zV6-1WBHqb-cvVCY40sTdz4lpRd
下面我们进入贡院的博物馆,它是目前中国最大的科举文化博物馆,下面大家看到的图标是贡院的标志性图标:
http://blufiles.storage.live.com/y1pqXfsNxQR6NyCGofM_hGSrWrWJnif323Aip6SQYpieCcCya3dLgjHH1S1tPmiu-jF
注意看这个图标,它很像一个“贡”的象形文字,而且它也很像一个状元的帽子,这个图标意味着状元也是经过层层的考试,并非一步就登天的。
在墙上的介绍中,我们可以得知:科举制度是由隋朝的隋文帝创建,发展于唐朝,完善于宋朝,鼎盛于明清时代,延续了1300多年。外国人曾称“科举是中国的第5大发明”.
下面看到的是贡院的模型图:
http://blufiles.storage.live.com/y1p2SSBWwPtEMgCpVVpryORp9VrDkU8qZ0GhiWfB_iomnDWpoZURryUcwtmQaI7gS6C
上图可以看出:贡院分前院和后院,中间用一个廊道隔开,这便是考生和考官的界限了,考生是不可以随便进入考官办公的后院。仔细看前院的建筑很有特点,它的屋脊加上中间的廊道,构成了一个“由”字,它通“优”,学而优则仕。再仔细看,发现它也像一个“出”字,意味着希望这里的考生出类拔萃~很妙,对吧~ ^_^
有人会有疑问,只有在省会才有资格建贡院,其他地方顶多也就是建一个考棚而已。原因在于在清初,阆中曾经作为四川的临时省会长达10年之久,在这10年之间,在阆中考过4次乡试,考过乡试的地方就被称之为贡院了。当时全国有18个省,每省只有一个贡院,而四川却有两个,一个是在阆中,一个在成都。
下面进入的是科举制度馆,来看看中国历代的选官制度吧:
http://blufiles.storage.live.com/y1pviyjlNPssuXgMe1qeO21BZijce56gDu5K6-E9luOoCEEDYLGnSRhmqKpTwNSHCoR
在唐代考试的科目分的很多,比如明经,进士,最难考的就是进士科,有这么一说“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意义是说“三十岁考上明经科的还算是最老的考生,而五十考上进士的却算是最年轻的了” 当年唐代的白居易在29岁的时候就中了进士,因此曾诗吟道“慈恩塔下提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http://blufiles.storage.live.com/y1p0GhYnrHNODR_q_Uud42VfLIR7-uRRfSIN9agkjbiNcZ5icYyMmUrAqxqSAjaL6fa
在宋代,科举便开始要考三场,一场三天,一共9天。第一场是考“诗赋”,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命题作文,第二场考“经义”,相当于我们现在填空题和问答题,第三场考“策论”,考生发表自己对当时政治的一些见解。
在明代,是科举制度最发达的时期,朱元璋将科举分为四个等级,一是“院试”,二是“乡试”, 三是“会试”,之后最后一个最高等级是“殿试”
在清朝时期,科举于1905被慈禧废除。之后实行的就是我们学校的教育制度。
来看看考生的试卷吧:
http://blufiles.storage.live.com/y1pefB8TA3QOCGXKWHs5XSkk0BWrwHLcd2N5VFWg6WrkBP0jmnB5UdUIV8jF8Ks0hlG
细看便会发现 考官在上面做了圈圈点点的标记, “圈”是赞考生某个字写得好,“点”是赞考生某个字用的精妙,之后我们所说的”可圈可点“就是从这里而来。
下面来看看废除科举前的最后一张黄榜吧:
http://blufiles.storage.live.com/y1pda7IA117k71mOfJCzkpeT4a6gLn7neQGRxc_2ZV6O6imNuLp-UwFVoMbKuwQGgko
她由慈禧颁布的,第一名是刘春霖,第二名叫朱汝珍。这里还有一段好玩的故事。本来第一名是朱汝珍,因为他的姓让慈禧想到了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慈禧觉得如果他当了状元,会有复清反明的暗示,再加上朱汝珍同学的名字里还有一个“珍“字,大家都知道,历史上慈禧曾经将珍妃推入井里杀害,所以慈禧对”珍“字也很是忌讳。再加上朱汝珍是广东人,当时的戊戌六君子变法他们都是广东人士。再之后慈禧看到了刘春霖的试卷,当时正是干旱时期,酒后逢甘霖,所以慈禧觉得这是很吉祥的寓意,再一看,刘春霖来自一个叫做“肃宁”的地方,“肃宁”代表“和祥与安宁”,所以慈禧立刻将本不是状元的刘春霖列为状元了。
哎~我只能感叹,这名字在古代也重要得太诡异了吧!
最后,让我们用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状元的画像来结束我们的贡院之旅吧!
http://blufiles.storage.live.com/y1pRbPR6YYCA11w3I8HTBTo49xgB_JMKt11Xyje7bn9jEpqPvoHhXLER5sV9YrAa23V
冰糕提醒你要注意!每周六,周日和黄金周的时候(上午8点到11点半,下午从3点到6点)在贡院都会有模拟的科举考试,如果你想参加的话,可以自己也来做一次考生哦!很遗憾,我们来的时候是周四,所以没能赶上~ 冰糕再提醒你要注意!我之所以对贡院和张飞庙写得很详细,都是导游小宋的功劳~所以大家如果到这两个景点的话,一定要请她当导游~我写的只是她讲解中的10分之1罢了~^_^
恩,下次去你家乡玩玩,你也要当导游哦!呵呵 恩,下次去你家乡玩玩,你也要当导游哦!呵呵
xianwubo 发表于 2009-9-19 19:14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导~~~~一定导~~~~~我们阆中人民都是无比滴热情好客。哈哈~~~ 大概需要几天能玩个差不多呢? 大概需要几天能玩个差不多呢?
xianwubo 发表于 2009-9-20 13:22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快则三天
慢则五天到一周~~~ 哦,还行。顺道再去自贡转转,再去成都,重庆好好过过嘴瘾。呵呵 哦,还行。顺道再去自贡转转,再去成都,重庆好好过过嘴瘾。呵呵
xianwubo 发表于 2009-9-21 16:31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呵呵~~~你计划里躺了不少目标嘛~~~~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