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sie
发表于 2009-10-30 22:04
感觉有一点以偏概全哈。
我家楼上德国小女孩两岁半会唱几十首歌呢,跳舞也会啊。家附近学校有给3岁以内小孩的音乐课程舞蹈课程,小孩子们都去学,学了的自然就会啊。
不过国内的有些幼儿教育是搞得挺高强度的,我不怎么欣赏。为了学而学、甚至为了炫耀而学,就没必要了。人一生无忧无虑、天真可爱其实就那么几年,过了就再没有了。
binsearch
发表于 2009-10-30 22:07
唱歌跳舞,德国幼儿园都教的,我宝宝幼儿园专门请了musikverein的老师来教,一周一次,最多10个小朋友一个班,钱要另外交,不包括园费里,但很方便,不用妈妈专门送宝宝过去学,挑的老师还很有名气。幼儿园还布置了作 ...
猪爸爸 发表于 2009-10-30 10:53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你说的真对!
我和我周围很多国内的同学都不是为了兴趣而挑选自己的专业的,宝宝从小就自由发展,找自己的兴趣,长远看是件终生有益的事情,看德国很多朋友都是为了兴趣而做自己的工作,我很羡慕的
希望以后孩子不走我的老路!
arthus
发表于 2010-2-9 00:44
我觉得还要看个体情况。我的宝宝两岁不到,就会唱几首歌了,唐诗也会背5首了。可是相比之下,她的活动能力就不好,从小到大已经做了60多次的krankengymnastik了。爬比人晚,走比人晚,跳现在还不会。所以每个孩子有每个孩子的特点。作为家长我觉得应该提供她发展的一个空间就行了。至于怎么走,怎么发展,就看小孩个体了。她会背诗,唱歌,我真的很开心,也很自豪。我们背诗都是每次上托儿所的路上完成的,她很喜欢学的。而且背诗也并不是对每个孩子都是件无聊的事情。我们会的鹅,悯农,春晓,静夜思,登鹳鹤楼她都很喜欢。而且还会边背边做动作。特别喜欢悯农。总是说,要背农民伯伯的诗。我觉得教育的事情没有专一的,要根据每个小孩不同的特点而定。喜欢静的可以开发她静的兴趣爱好,喜欢动的可以开发她动的兴趣爱好。有兴趣的妈妈可以试试看。不是死记硬背的那种,每首诗都跟她用她听得懂的话说给她听听,也许就没有那么枯燥了。说实话,我觉得女孩子会背诗挺好的。当然如果她真的喜欢运动踢足球也只好认了,不是么?
plato2
发表于 2010-2-9 10:32
我还是同意让孩子多玩。嘻嘻
Classic
发表于 2010-2-9 11:16
现在国内的小孩好累呀,上完了学还得去上各种辅导班,还要上家教,天呀,估计小小的就厌学了。填鸭式教育,把孩子们的创造思维都毁灭了。
hyyf
发表于 2010-2-9 11:33
国内一堆长辈围着一个小孩
他们有时间又有耐心,孩子自然学的多学得快
有的时候家长也不是攀比,周围的孩子都学这学那,都是小精灵,谁也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当小白痴啊
这次回国和一个阿姨聊天她就说幼儿园要学很多东西的,不然上了小学跟不上,她自己也烦恼得很,没办法
KleineKrokodil
发表于 2010-2-9 16:15
孩子的培养从微观角度说是为了一个孩子的未来成长,从宏观角度说从根本上确定了一个国家民族的品格与精神。所以说没有最好的教育方式,只有最适合的教育方式。
国内的大环境体制差,各项制度不健全,贫富差距大,一不小心就会堕落为无依无靠的下层人士。所以更崇尚精英型教育,推崇个人奋斗。那么在国内培养的孩子就要相应的适应这种大环境,否则靠孩子自己的兴趣出发而不加以压力和引导,以后也许真的无法出人头地,没有什么出息。至少没有家长敢冒这个险做这种尝试。
国内没有几个孩子是自己睡一个房间的,孩子从一出生开始就学会了依赖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来生存,谈不上什么自主性、独立性,可以说这是中国孩子与生俱来的属性。直至今后在社会上与人交往,办事儿,做生意等等,都将永远带着这个烙印。这样的个体往往无法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想要什么而盲目的跟随社会的潮流。这也就是国内什么都一窝蜂的原因。窝蜂的特点是,如果朝向一个方向,要么具有极大摧毁性,要么具有极大的建设性。
德国着重培养孩子的是社会性,是在相似大环境中的个性。在近乎完美的社会保障体系下,让孩子从小就懂得自己是整个社会的一份子,即使没有掌握过人的本领也能衣食无忧。而且正是这从小个性和自主性的培养,使得德国人十分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从而能自主的通过这个民主的体系推动整个国家、整个体系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个人觉得教育孩子不妨逆向思维,既国内用德国教育法,在国外用中国教育法,因为长居在德国的家长是没有失败的风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