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er 发表于 2009-12-15 04:55

张艺谋:芙蓉姐姐都被接受,我要拍什么才不堕落 重庆晚报

http://www.chinanews.com.cn/cul/news/2009/12-15/U249P4T8D2017662F107DT20091215090821.jpg
   张文敏 制图


  一边是许多观众冲着张艺谋的名声涌进电影院看《三枪》;一边是看过《三枪》的人对其大吐口水。但张艺谋及其搭档张伟平是镇定的,他们面对骂声保持了充分的淡定,并认为所有攻击“不过是个传说”。

  这些人看完就骂

  在电影圈内,敢骂张艺谋,其实是件很需要勇气的事。《三枪》上映五天,很多圈内人士也纷纷提出批评,演员梁静称自己“豁出去”了,成为演员当中第一个敢于批评三枪的人。

  韩寒:我给《三枪》打一分

  (著名“80后”作家)

  不得不说,我对一个拍出过《活着》的导演还是抱有期待的。

  看完以后,不得不说,小品有的时候就是小品,当你做到了电影的长度,它充其量只是一个大品,依然不是电影。整部电影我给的分数是1分,这1分是对于张艺谋放弃人海战术和片子中某些演员的表演还算不错的鼓励。这是一部比较适合在三线城市的县城里播放的电影。而看完电影我唯一的感受就是赵本山培养的演员都不大会走路。

   洪晃:《三枪》是中国电影的耻辱

  (著名出版人,时尚杂志《ILOOK世界都市》主编)

  《三枪》基本上就是骂中国电影观众是傻X的片子。谁看《三枪》谁傻。我今天当了三十分钟傻X还交了八十元,劝没去看的人就别去找挨骂啦。《三枪》是中国电影人的耻辱,也是中国电影的耻辱。我知道我越这么说,越有人会好奇地去看,作为观众,这个电影就是在侮辱你的智商。真的。

  路金波:一个国家最大牌的导演对自己不负责

  (著名出版人,推出韩寒等人)

  一个国家最大牌的精英导演对自己不负责任,中国电影希望何在?张艺谋可以调动资金、大明星以及公众注意力,却不自爱,不负责,不进步。再随性下去,是中国电影罪人。

  程青松:张艺谋成为烂片导演

  (编剧,影评人)

  《三枪》花很小的投资,票房很好,营销上也许是成功的,但这并不代表可以借此就偷换概念,顺道把这个电影夸成是好作品了。《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三枪拍案惊奇》,老谋子完美地完成了三级跳,华丽丽滴转身为国内一线烂片导演。

  梁静:得罪就得罪了

  (演员,曾主演《黑洞》、《活着,真好》等)

  豁出去了……憋死我了……得罪就得罪了!为什么一个拥有绝对话语权的电影导演不去引领,反而迎合呢?!惊奇啊……领头人物真需要有责任心哒! 记者 康延芳

  张艺谋舌战群雄

  面对潮水般的口水,张艺谋以一副睥睨天下的口吻枪来刀挡、水来土掩,总之就是“《三枪》是成功的、张艺谋是没错的”。

  [回应质疑]

  那我要拍什么才不堕落呢?

  在评论界眼中,《三枪》被看成是电影大师张艺谋一次“堕落”的表现。对此张艺谋直接反问:“那我拍什么不堕落呢?下一部我走文艺路线,拍《山楂树》,是不是就不堕落了?”

  [回应网友]

  所有恶评都是传说

  对于有网友直呼“为了电影良心,抵制进影院看《三枪》”的举动,张艺谋说:“网络上的言语很多很杂,我不会对网上的评论作回答,在我看来这些都只是个传说。”

  [回应转型]

  芙蓉姐姐都被接受了

  对于自己风格的转变,张艺谋认为,这是第五代导演的大趋势。

  “这个时代发展太快,第五代很多导演,他们都成了有名的电视剧导演,他们堕落了吗?我觉得没有。时代在变,人也在变。以前我们受的教育是谦虚使人进步,现在是芙蓉姐姐自我表现都能被接受。价值都动摇了,这就是多元化。”

  [回应被骂]

  我现在是虱多不痒

  张艺谋说,那些骂啊,我看得并不多。我告诉你,十个枪手能把一个导演骂傻了。还不知道那骂声背景是什么呢!知道我为什么能挺住吗?我不是什么特殊材料。《红高粱》那个时候就开始争论了!它伴随我20多年,我已经虱多不痒了。

  张伟平:嫉妒我的人越来越多了

  昨日,记者连线张艺谋搭档、新画面老总张伟平。

  记者:从投入产出比来说,是不是已经可以预见《三枪》会是您最赚钱的一部片子?

  张伟平:(大笑)别这么说,嫉妒我的人现在越来越多了,你这不是害我吗?

  记者:我们听电影圈中的一些人,他们看过《三枪》之后说《三枪》的投资总共可能都不超过1000万,您怎么看?

  张伟平:电影圈里的人他们看张艺谋的电影永远是五个字:羡慕、嫉妒、恨。我能理解,你看我从来不跟电影圈里的人打交道。

  本报综合

  观点

  小片莫小气

  张艺谋的电影要花费四、五十元,对于花钱看了电影的观众来说,他们理所当然有表达观点的权利。

  结果,当骂声四起的时候,张艺谋和新画面公司沉不住气了。他们在不同的场合,反驳了所有的骂声,这意味着他们根本没有任何问题。这种精湛的腾挪术,对于张艺谋这种扯着嗓子唱“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的淳朴农村题材导演来说,本来是并不擅长的,如今使将出来,看得出来他急了——用上了绝招。

  伏尔泰说:“我不同意你说的话,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新画面公司显然更急了,张伟平甚至说:“电影圈的人对张艺谋就是羡慕嫉妒恨”,这就好比余大师说,凡是骂他书不好的都是盗版商。张艺谋只是从拍大片转型到拍小片而已,什么时候又转型到如此小气?

weder 发表于 2009-12-15 04:56

肖鹰:这一次,错的不是张艺谋 观众习惯"被愚乐" 中国青年报

原题:这一次不是张艺谋的错

  截至12月14日,张艺谋导演的《三枪拍案惊奇》正式上映才3天,已然骂声如潮,“最烂的张艺谋电影”、“赵本山春晚小品无厘头串烧”、“恶俗抢钱”之类的斥责,布满报端网络。

  对于观众这样的反应,我从张艺谋与赵本山联手打造这部片子时就预料到了。张赵二人合作的意图,就是要把当下中国的娱乐文化“愚乐到底”。但是,今天的观众,他(她)虽然可以被一而再再而三地忽悠进影院观看张艺谋电影,但这决不意味着他(她)会放弃反对 “被愚乐”的权利。

  令人感到意外的是,一批资深批评家,也在观影后第一时间站出来列阵詈骂《三枪》,满纸愤懑之情,仿佛是被张艺谋赵本山狠狠地暗算了一把,惊悸不已。当然,媒体上惯有小骂大帮忙的“批评家”,也有不少以“酷评”向娱乐世界撒娇的“批评家”。但此番不少素有威望的批评家竟也跻身骂阵,因《三枪》为老谋子痛心疾首,可是,他们早该领略过《英雄》《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此张艺谋21世纪三大“转世之作” 了吧,怎还会有如此讶异?

  自拍《英雄》以来,张艺谋拍电影就做两件事:第一,为打造视觉奇观的“大场景”大把烧钱;第二,为制造观影噱头而在导演趣味上“所治愈下”。如果说《英雄》还有堂皇的“天下”观念和与之相配的壮烈风景,虽然空洞不经,但其中的男欢女爱还是让观众欣赏到张艺谋电影的感性美学;然而,《满城尽带黄金甲》除了血腥杀戮就是乱伦倾轧,片终时那“花毁人亡”的“壮丽场景”,让人觉得,摄影专业出身的张艺谋似乎把摄影机变成了野蛮的巨型绞肉机。

  看了这3部“张艺谋转世大片”之后,作为一个批评家,你还有理由或信心来期待张艺谋在电影中给你艺术、给你文化、给你品位吗?如果你真做这样的期待,不是你疯了,就是你从来没有清醒过。“只有票房才是硬道理”,这是张艺谋的合伙人张伟平的生意经,也是 “转世”后的张艺谋的电影经,当然也是赵本山娱乐行当的不二法门。这三人,大概可以算是当下执中国娱乐产业牛耳的三巨头,他们今天终于成为合伙人,道理很简单,因为三人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把观众整高兴了,让观众无畏地掏腰包。

  熟悉张艺谋电影发展史的人士都知道,从导演处女作《红高梁》开始,张艺谋从来不用现成的明星做主演,一定要亲自“选新”从头打造,因此有了声扬全球的“谋女郎”系列。从《英雄》开始,张艺谋不再“选新”了,而是“用旧”,在两岸三地尽其可能地搞“全明星阵营”。“用旧”是张艺谋电影艺术真正的“转世”,他的兴奋点和功夫,都不再用在通过对主演的精心培养而拓展电影内涵,而是以王朔所说的“装修大师”的技能搞“雷人的场景艺术”。“用旧”的好处,就是现成的明星“好看”,是“场景艺术”最现成的点缀。“旧星”省广告费,省导演功夫,何等经济。

  据媒体报道,这次拍《三枪》,是“老板”张伟平择策让张艺谋找赵本山合作、并且指定小沈阳主演的。张艺谋为什么接受小沈阳?小沈阳今年因为赵本山一手提携跻身央视春晚,一夜蹿红,是今年中国娱乐圈不多的“亮点”之一,但小沈阳没“触过电”,渴望借“张艺谋电影”再镀金身的他会自我杀价待沽。张艺谋使用小沈阳,不仅是“用旧”,而且是因陋就简的“捡漏儿”。用“不大会走路”的小沈阳等赵家班人员作主演,张艺谋不会不知道对《三枪》的结果是什么,但他慷慨欢乐地用了,这只能说明,张艺谋已经“谋钱”不“谋艺”了。

  张艺谋是拍过一些好电影的,譬如他的《我的父亲母亲》和《一个都不能少》,前者用深挚醇烈的爱心拍摄了一部向父辈们致敬的电影,细腻大气,真实感人;而从电影艺术角度,后者则展示了张艺谋在无故事前提下那种自然而精致的叙事能力,让观众看到,电影在与生活贴合时,怎样将粗朴的生活提升为人性美。《一个都不能少》等上世纪90年代的老谋子电影,曾经让人们对张艺谋及中国电影寄予厚望。然而,张艺谋用他21 世纪的3部“转世大片”,彻底摧毁了人们对他的这分期望。

  这是一个媒体打造世界的时代,看或不看,观众总是被动的。因为其文化积累,更因为当下中国红不红、白不白、商不商、文不文的文化导向。“张艺谋电影”无论多么退化变质多么烂,总还是会有渠道将善良的中国观众忽悠进电影院的。媒体表现就是一例。《三枪》首映票房表现,南北多家平面媒体的报道是“相对冷淡”。但是12日晚的央视《新闻联播》却称:“由张艺谋执导的贺岁影片《三枪拍案惊奇》昨天在全国上映,首日票房达到2100万元,创国产影片历史新高。”面对种种各说各话两相矛盾的报道,面对高高低低虚虚实实的数据,普通观众更加难以辨清一部片子的票房,究竟是创历史新高还是新低。可困惑之余,泱泱大台央视其报道权威也不容怀疑啊,它必然客观上成了某部电影最好的“导座”。

  无意的亢奋,有意的炒作,或真相或假象,凡此种种,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多年来,中国观众习惯了在疑虑中走进电影院看张艺谋电影,然后带着受骗和被愚弄的心情走出电影院的这一独具中国特色的“中国电影经验”。

  相对于强势的舆论工具,观众是被动的。严肃的批评家,应当有一种主动的态度。对于张艺谋的“谋钱不谋艺”的电影现象,要有认真理性的分析,不要哭,不要笑,也不要骂。批评家不要跟着观众重复“上当看张艺谋”的“中国电影经验”,要为观众做好批评和引导工作。如果我们的批评家总是满足于附和着观众骂声去与张艺谋嚎战,只能说明,我们的批评家疯了,或者在故作“疯了状”。

  这一次,错的不是张艺谋

巧克力加冰 发表于 2009-12-15 22:55

评论很精辟

娃娃妈 发表于 2009-12-16 11:00

本帖最后由 娃娃妈 于 2009-12-16 11:27 编辑

倒胃口的片子,没有看的心
而且,老谋子把自己拉低到FRJJ的线上,这不是自取其辱嘛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张艺谋:芙蓉姐姐都被接受,我要拍什么才不堕落 重庆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