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排骨 发表于 2010-1-3 00:09

有人喜欢这个么,嘻哈包子铺

高晓攀:保定人,昵称“攀丝洞”,1985年生人,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相声班,现任嘻哈包袱铺掌柜。自幼拜相声演员冯春岭为师,后随相声表演艺术家冯宝华先生学艺。传统相声代表作:《夸住宅》、《五行诗》、《福寿全》等;现代相声代表作:《新十点钟开始》、《爱情宣言》等。

在北京,如果现在您只知道听相声得去德云社,那您可就有点儿落伍了。在位于北京鼓楼西大街的广茗阁茶馆,有这样一群“80后”,他们热衷于说传统相声,并且在高晓攀的组织下建立了嘻哈包袱铺,说着传统相声段子,演着原创相声剧,如今已经成为北京年轻人追捧的新风尚。高晓攀说:“我们打心眼儿里喜欢相声,年轻人走到一起,就应该做点儿实事儿。”

与其它演出场所的休息室不同,嘻哈包袱铺的休息室里常有观众进来找演员“侃大山”。高晓攀作为嘻哈包袱铺的掌柜,也乐于和大家伙儿逗贫。“我说自己是偶像,那只是开玩笑,要真凭脸蛋儿吃饭,过不了多久我们就得倒闭。其实很多年轻观众来这儿听相声都是寻找‘80后’集体共鸣的。”

有网友说,“‘80后’相声人是年轻人中的异类,因为从事传统行业,其很多想法让同龄人很难理解。”高晓攀也坦言:“我们这一代相声人所处的境地比较尴尬,很难进入专业团体,玩儿业余还得先找个工作养活自己。”这群想接过相声接力棒的“80后”在高晓攀的带领下,正努力改变自己在夹缝里笑的窘境。

嘻哈与相声结合颠覆传统艺术
更有网友说高晓攀,“那么帅一小伙儿,干点儿什么不行啊,非说相声,实在是太可爱啦!而且好多包袱都是咱‘80后’的。”的确,在嘻哈包袱铺,每场观众全程都笑得前仰后合,不同于传统相声的包袱,这里逗笑观众的主要是“80后”的语言快乐,无厘头就是他们的王牌。最新的搞笑、流行话语在这里都能随手拈来,而不时蹦出的深藏在“80后”儿时记忆深处的著名桥段更是引爆全场。

高晓攀说:“年轻人比较喜欢网络上的东西,如现在很火爆的开心网,还有一些诸如‘被雷到’、‘山寨’等词汇。而我们会通过自己的方式去批判。现在我能说80段相声,其中四分之三是经过我改编的传统相声,还有四分之一是我自己创作的,已成型的五个相声剧也是由我创作的。我创作的原则就是一定要与时俱进,跟得上潮流,这才能受年轻人喜欢。此外,我还喜欢在结尾处加点黑色幽默,给观众留有思考的空间。”

2008年5月,嘻哈包袱铺正式组建。组建之初,嘻哈版相声剧《新白娘子传奇》新鲜出炉。首次运用话剧加相声的表演方式让该剧大获成功,在剧中饰演许仙的高晓攀也成为年轻相声演员里最响亮的名字,很多观众也是通过这个相声剧结识了嘻哈包袱铺,并成为其忠实fans。

有网友在博客中写到:“今天终于去看《新白娘子传奇》了,在充满北京范儿摇滚风格的广茗阁里,坐在过道的加座,happy地嗑着瓜子、喝着矿泉水,放眼望去都是年轻人。门外红纸上写着‘票已售罄’,邻座的姐姐是花了50元钱买的黄牛票。高晓攀这是真火了,这个粉丝又当晚了。当灯光暗下,《千年等一回》的音乐响起时,我就知道,这不是一出恶搞剧,不是借戏标榜什么思想,而是‘80后’对这部电视剧,以及我们童年的怀旧……”

嘻哈与相声结合的表演方式,或许很多人还是第一次听说,这种颠覆传统艺术的做法,在深受年轻人追捧的同时,也遭到了很多质疑。有人说:“高晓攀就是长得帅,活儿不怎么样。”对此,高晓攀总是淡然一笑:“我不会去理会,我依然是我自己,依然说着我喜爱的相声。”

之后,高晓攀与搭档尤宪超合说的相声《我开始努力了》和《我开始摇滚了》,也成为电视台重播率最高的节目之一。

短短三个月之后,嘻哈包袱铺开了专场,卖了267张票,门外还有30多人没进来。“从最初只有50多人来听相声,到现在每场演出都确保有220多人来捧场,嘻哈包袱铺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成长且日渐成熟。”回想曾经走过的路,高晓攀强调,嘻哈包袱铺从组建至今一直走得比较从容。

优酷集锦   http://www.youku.com/playlist_show/id_3970191.html

小排骨 发表于 2010-1-3 00:15

嘻哈相声人卖的只是乐子
  说到学习相声的初衷,8岁就开始拜师学说相声的高晓攀说:“最初是因为喜欢周星驰,喜欢他的幽默,他拍的所有电影我都看过N遍,而相声也能把人逗乐,所以就请求父母把我送进少年宫学说相声。”
  2003年,高晓攀如愿考入中国戏曲学院相声班。毕业后,班级里80%的同学都选择了转行,而高晓攀却执着地“固守阵地”,他甚至还到北京市曲艺团帮人扛过一年多的箱子,结果仍然进不了曲艺团。
  “上一代相声演员进专业团体相对容易,而我们不得不为了生存先去找其它工作。我们一个专业相声班,现在就我一人在坚持说相声。如今,相声也市场化了,我们必须学会自己去创造,但是无论如何我都想坚持。如果放弃,那么等我老了会后悔这一辈子没有做自己最爱的事。”高晓攀称因为生存,所以组建了嘻哈包袱铺,就是想让现在的年轻人能吃上相声这碗饭。这也应了相声大师侯宝林的一句话:“观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
  在组建嘻哈包袱铺之前,高晓攀也曾受生活所迫,兼职在北京西单做服装导购,在798艺术区替人刷漆,甚至还做过婚介所的司仪……然而,他对相声艺术的热爱从来没有消减过。“有一次,因为买书,我把钱花没了,接下来的一个星期就只吃了四个馒头。您别不信,这是真事儿。但当时的我并不痛苦,对我来说,最痛苦的不是吃不上饭,而是不能继续说相声。”
  高晓攀还曾在德云社说过一年半的相声,那段时间,他去过郭德纲的家,郭德纲对相声的痴爱和所下的功夫令他感到震撼。“郭德纲老师家里的整面墙摆满了关于相声艺术的书籍,我还亲眼见过他用手抄写的相声段子,落起来足有一米多高!”现如今,在高晓攀的家中,整面墙也都摆满了各式各样的曲艺相声书。他笑说: “我也是下过大功夫的相声人!”
  正是凭借对相声的这种执着,2004年,高晓攀在北京朝阳区文化馆组建了北京相声青年剧团。他一下子火了起来。然而,面对突如其来的成功,年轻的他开始心浮气躁,他所表现出的不成熟,一时间得罪了同行,背负了骂名。仅仅存在一年的相声青年剧团也随之解散。
  如今回忆起那段往事,高晓攀说:“我当时太浮躁了,后来相声青年剧团没有了,我自己一个人躲到后海去哭,那时是最难的时候。”痛定思痛,高晓攀决定塌下心来搞创作,为再次登台做好充分的准备。
  现如今,嘻哈包袱铺是北京惟一的年轻人相声团体,有30多位成员,都是专业学过相声的,平均年龄24岁。他们的宣传语也很个性:不卖火柴,不卖香烟,不卖车子,也不卖房子,卖的只是乐子。二三十元钱一张票,观众可以吃肯德基,爆米花。“我们这些年轻人都在为了乌托邦似的理想去努力,我们爱相声,只要观众喜欢,也可以上台来说上两句。”高晓攀微笑着说。

  想学周星驰拍电影的“郭德纲”
  今年春节前,央视、北京台等多家电视台春晚剧组,以及湖南台的《快乐大本营》等节目组都向我们发出过邀请,但是都被我婉拒了。因为我总觉得我们还没有准备好,我不能只为在电视上露个脸,混点小名气,就不顾作品的质量。我一定要有让自己满意的成熟作品,才能上电视台奉献给全国的观众朋友,否则我宁愿等待。”虽然曾经的迅速走红让这位年轻相声演员迷茫过,但是今天,我们看到了与之年龄并不太相符的高晓攀,沉稳而内敛。
  谈到最佩服的相声演员,高晓攀脱口而出是马三立和侯宝林先生。“很多人也包括我刚开始说相声一样追求火爆,但懂相声以后,就要追求技巧。‘我本无心说笑话,谁知笑话逼真来’,马三立和侯宝林先生就做到了这点。”
  高晓攀表示,在广茗阁茶馆这种小剧场演出是他们生存的根,无论未来有什么新举措,在小剧场里说相声始终不会变。“虽然票量有限,但是我们暂时不会另开阵地,主要是怕演员赶场,无法保证演出质量。”
  今年,高晓攀的相声剧《包袱屯之山了寨了》、《春天来了》即将陆续出炉。“《春天来了》是我们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推出的作品,今年我还会出一本书。此外,我还有一个梦想是为嘻哈包袱铺的兄弟们拍一部电影,让地球人都知道嘻哈包袱铺,了解我们的相声,像周星驰一样把欢笑带给观众。如果说郭德纲让媒体更加关注相声,那么嘻哈包袱铺则让观众看到了相声的另一种可能。”

护城河的鸭子 发表于 2010-1-3 00:19

希望有机会能看一看{:5_394:}

小排骨 发表于 2010-1-3 00:31

希望有机会能看一看{:5_394:}
护城河的鸭子 发表于 2010-1-3 00:19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4_307:}

小玉米白菜 发表于 2010-1-3 14:39

挺有意思的!!

feelingblue 发表于 2010-1-3 17:56

帮顶 {:7_453:}

苏三不三 发表于 2010-1-4 15:45

A:你有病啊?
B:你有药啊?
A:你有病啊?
B:你能治啊?
A:你有病你有病你有病啊?
B:你复读机啊?

小排骨 发表于 2010-1-4 16:09

A:你有病啊?
B:你有药啊?
A:你有病啊?
B:你能治啊?
A:你有病你有病你有病啊?
B:你复读机啊?
苏三不三 发表于 2010-1-4 15:45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4_293:}

风车 发表于 2010-1-4 19:55

有点意思
不过还是太嫩

幼儿园☆花骨朵 发表于 2010-1-5 11:46

很多都是网络里的笑话,都在网上见过就不觉得逗了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有人喜欢这个么,嘻哈包子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