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yrex 发表于 2010-3-25 02:31

这部含泪活着我大概是半个月前看的吧
唉真是心疼死了 。。。

还有一部叫kirsche blüten 德国日本合 ...
smileface3838 发表于 2010-3-24 19:20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MM在哪里看的kirsche blüten 啊,我在youtube和google上没搜到,有链接吗?也想看看呢

ladybird 发表于 2010-3-25 09:49

我覺得這片子我很感動~而且我們應該學習這樣堅強的精神發揮在這異國的土地上~

DAB 发表于 2010-3-25 12:28

到女儿去美国留学那段以前看过,当时就哭的稀里哗啦的,片子拍的很感人。特别是机场送行那段,让我想起了和家人分别的时候{:5_382:}
不过就是奇怪,老丁打那么多工,还考了好几个技术证书,难道不看护照的吗?

smileface3838 发表于 2010-3-25 18:37

MM在哪里看的kirsche blüten 啊,我在youtube和google上没搜到,有链接吗?也想看看呢
skyrex 发表于 2010-3-25 01:31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我是从videothek借的
后来在pplive上似乎瞥见过一眼mm去看看吧

kocjak 发表于 2010-3-25 22:08

很好的片子

马甲大人 发表于 2010-3-26 05:50

到女儿去美国留学那段以前看过,当时就哭的稀里哗啦的,片子拍的很感人。特别是机场送行那段,让我想起了和 ...
DAB 发表于 2010-3-25 11:28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我也是前面那一段看过,后面这段没看。。不小心一下看到现在。。。555
加上今天看这一次,总共3次了。第一次看还是以前凤凰卫视播的。。

很感动啊
为他们家庭找到最终的幸福感到无比的欣慰!

MR_XZ 发表于 2010-3-26 10:47

我以前在日本的留学生论坛看见过这部片子的讨论,具体的记不清楚了。其中一点我记得很清楚,好几个当事人都和制作人闹翻了,片子中的确有夸大的成分,并对当事人造成一定的影响。好像还要打官司什么的。

好怕怕,我会不会也被封啊。

MR_XZ 发表于 2010-3-26 10:52

我也看哭了好几次,这的确是一部很好的片子。
但是我记得当年制作人的确是亲口承认因为创作的原因,所以夸大了其中的某些部分。
不明白大家为什么不相信呢?
艺术加工是为了更感人。

我已经做好了被群攻击的准备,论坛是让大家发表意见的
如果有不同意见就被封,真让人害怕。

深白 发表于 2010-3-26 11:08

本帖最后由 深白 于 2010-3-26 10:13 编辑

我也看哭了好几次,这的确是一部很好的片子。
但是我记得当年制作人的确是亲口承认因为创作的原因,所以夸 ...
MR_XZ 发表于 2010-3-26 09:52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不会呀,如果是真的有夸大的成分也可以理解的,mm以前看的是整个故事都有夸大还是有些细节夸大了?
我自己觉得倒是,本身故事能够感人是最重要的,我看忠犬小八的时候也知道故事有改动,不过一样是很感人的。
如果稍微有点夸大为了故事的需要,可以理解。

有日本论坛的链接没有,我也想看看哪部分被夸大了~

马甲大人 发表于 2010-3-26 17:58

不会呀,如果是真的有夸大的成分也可以理解的,mm以前看的是整个故事都有夸大还是有些细节夸大了?
我 ...
深白 发表于 2010-3-26 10:08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其实就是抨击这片子尽拍负面的东西。
不过我觉得这种东西,就跟写作文一样,得抓典型。总不能拍一些普普通通的人和事吧,那样并没有意义。
这片子很好,虽然拍的多是艰苦难过的一面,但主旨仍是鼓励人要努力坚持下去啊。。。

我倒没找到制作人出来承认夸大的相关文章。。
有人有的话不妨贴出地址给我们看看。。。

马甲大人 发表于 2010-3-26 18:02

“留学生活”引风波 张丽玲再成焦点人物

--------------------------------------------------------------------------------

http://ent.sina.com.cn 2000年06月07日11:27北京晨报


  摄制组郑重声明本摄制组今天获悉,中国上海的《新民周刊》和《申江服务导报》日前刊载了有关《我们的留学生活》的所谓“作假内幕”。我们对两报刊在没有对张丽玲本人及摄制组所有工作人员进行任何采访核实的情况下,偏听偏信,草率发表这种不负责的文章,深表遗憾。本摄制组郑重声明如下:

  1.有关《我们的留学生活》“作假”之事,完全是子虚乌有,纯属造谣惑众。我们摄制组的全体人员可以完全负责地一致作证:在长达四年的摄制过程中,《我们的留学生活》(包括有史国强的这一集),其中的每一个镜头,每一个细节,都是真实的,不存在任何“作假”之处。

  2.编造这一假新闻的蒋丰及《中文导报》,不但诬陷《我们的留学生活》,而且用极为卑劣的手段,对张丽玲本人进行人身攻击及诽谤和陷害。蒋丰所提及的“日本警方已经出动调查等”更是胡编乱造。恰恰相反,蒋丰本人在日本的违法犯罪行为正被法律追诉中(已于5月26日上午在日本东京被传讯出庭,并将继续被传讯)。蒋丰等人以及《中文导报》利用史国强炮制这篇虚假报道,完全是别有用心,有着不可告人的目的。

  3.为了声张正义,澄清事实真相,本摄制组将运用法律手段,对蒋丰等人提起法律诉讼,追究其法律责任。

  《我们的留学生活》摄制组全体成员2000年6月5日于东京

  《新民周刊》曝“内幕”

  上海《新民周刊》于6月5日发表了胡展奋的文章:“《我们的留学生活》惊爆作假内幕”。文中以采访日本华文报纸《日本新华侨报》总编辑蒋丰先生和《中文导报》负责人之一的邱海涛先生的形式说明《我们的留学生活》是在造假。其中几条主要依据是:在“角落里的人”一集中,史国强是张丽玲拉去表演“黑角色”的,不是生活的真实;其二张丽玲是浙江杭州人,原名张壑丹,自称是毕业于“日本国立学艺大学”硕士生的履历不实;还有张丽玲“因为美丽而做陪酒小姐”的历史,因为美丽而在粗俗的日本体育小报上“拍写真”的历史就被“真实地”掩盖掉了。由此得出“奶油尚且如此,何况牛奶”的结论。

  网民大论战

  新浪网上有一千多网民参加讨论,以下是部分网民观点:

  --看了这个纪录片你感动了吗?你的眼圈红了吗?你的鼻子发酸了吗?如果有这些真实的感觉,就够了,足够了!这就是纪录片该做的事!

  --新闻似乎就是炒作,被愚弄的总是观众。即使是假的,我们也会喜欢,因为毕竟在看它的时候有过激动,有过感慨。留在国内的人也不必说三道四,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生活方式,但不管怎样,能有勇气过苦日子,给自己尝试的机会总是值得佩服的。

  --对于张丽玲的个人问题,我觉得没有任何讨论的必要,即便她只在中戏培训了3个月、她的日本大学也只是个克莱登大学,单凭她拍摄出来的东西,就足以证明她的水平绝不差于接受过正规教育的人,再议论她的学历还有什么意义。至于她是否当过陪酒女,如果是迫于生计那也无可厚非,生存是最基本的人权。如果是片中的内容有问题,那也需要片中人站出来自己说话,而不是几个不相干的人在那嚼舌头。

  --一会儿是假,一会儿是真,网站是否应对张丽玲负点责任吧!了解一下再发表,否则不是成了鹦鹉学舌了吗!我喜欢看《我们的留学生活》,首先感到它的真实,不做作。

  --纪录片这种体裁应该反映真人真事,不该搀假,在这个问题上黑白分明,没有中间色,与民族性宽容与否无关。

  --我对内幕不了解,但是我觉得应该以一个平常人的平常心来看这件事,就说事实与她所讲述的有差距,毕竟她做到的国内的人还没有做到,我们可以想想这是为什么?她一个女孩子做到这一步,已经实数不易了,还是应该同情她的,她所做的给我们留下的影响是好的,对绝大多数人是一个鼓励,这是向上的正面教材。如果没有张丽玲我们也不知道那些人的生活,这也给想去的人多留了一些好的资料!所以还是要谢谢她!

  --本来看张丽玲的纪录片还挺感动,挺佩服她的。但是后来看了报纸上登的一些她的自传的片断,觉得这个女人非常做作,矫情得很,把一点点为自己涂上“纯真”,“努力”,“奋斗”等色彩的生活小事会无限夸大,很多真实的东西肯定没有写出来。所以,看到《新民周刊》上的曝假文章,第一感觉就是果然不出所料……

  --如果是假的,那拍得太好了!!

  --张的个人经历不值得追究,但纪录片不能拍假的。有人说只要感动就可以了,是的,你是满足了,你想过那些被“真实的记录”的人的感受吗。

  --我除了对此感到无比悲哀以外,再也说不出话来。什么时候中国人学会了团结起来,不要像一盘散沙一样,中华民族就一定可以在世界屹立起来了。希望张丽玲能够坚强地承受这种莫名其妙的巨大压力。

  --她已经向日本法庭控告蒋丰名誉损害,原定上月26日开庭,但蒋丰借口在国内出差,使法院延期开庭。新浪网在不了解蒋丰的情况下,登载一面之词有失偏颇。事情总会越来越明白起来的。但是,我不愿意看到又一个同胞在这样的流言蜚语中倒下。

  --人的生活本来就有它的无奈,能直面生活而且活得精彩并非人人能做到,而张丽玲,不论她在生活中曾经遇到过怎样的困难至少她现在活出了自己的色彩。

  --能让人感动的东西不多,无论真假,都应该感谢制造出这些感动的人。

  --我们情愿相信这是一个美丽的“谎言”。

  --想一想李仲生那张最美丽的脸熆匆豢葱≌潘啬撬充满希望的眼睛……你能说他们是虚假的吗?


http://ent.sina.com.cn/c_film/2000-06-07/7750.shtml

kocjak 发表于 2010-3-27 00:12

总有人总是要追求"血淋淋的真相".
不如直接做狗仔好了, 又有追求又有报酬.

林希文 发表于 2010-3-27 00:17

不敢看.怕看了立马订机票回去看爸爸妈妈.
父母最伟大.出国了才明白和他们在一起,过平凡的日子,哪怕吵吵架都是幸福.
现在只能拼命努力赶快拿点成绩.让父母能不要再为我担心.

深白 发表于 2010-3-27 00:22

不敢看.怕看了立马订机票回去看爸爸妈妈.
父母最伟大.出国了才明白和他们在一起,过平凡的日子,哪怕吵吵架都 ...
林希文 发表于 2010-3-26 23:17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4_300:}{:4_300:}{:4_300:}

yaoyao321 发表于 2010-3-27 00:42

很多年前还在中国的时候偶然认识过张丽玲的一个长辈,张丽玲从日本带回很多小闹表,这个阿姨还转送给我一个,真的超级好用。
据她说,张丽玲非常敬业,人品很好,对人生看得很透,所以后来除非场合需要,都不化妆,穿着普通,从来不戴首饰。
可惜当时红的太快,八她的人很多。
排除以上这些不说,如果我完全不认识相关的人,光看剧中所有人的眼泪和彷徨。
那都是真的,因为咱们都有过。

musicbeibei 发表于 2010-3-27 00:47

我觉得这家人很痴,十几年痴迷地生活在自己构想的完美的“未来”中,却忽略了实实在在的幸福。很让人觉得悲哀。
里面女儿的一句话其实是最清醒的:我不想父母为了付出这么多,可是他们非要这样。
其实作为孩子,家人的平凡的关爱才是最重要的,即使她成就了,飞黄腾达了,缺乏父爱的童年和青少年将是她一生的遗憾~~哎~{:5_386:}

深白 发表于 2010-3-28 17:34

我觉得这家人很痴,十几年痴迷地生活在自己构想的完美的“未来”中,却忽略了实实在在的幸福。很让人觉得悲 ...
musicbeibei 发表于 2010-3-26 23:47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我觉的也是这样,不过可能没钱生活很悲哀,父母都吃过苦,不想让孩子在吃穷的苦了{:4_300:}

sakiel 发表于 2010-3-28 18:31

我记得,算起来有人还沾了这个纪录片的光呢,其中有个人的孩子回到北京,找不到学校接收,其实肯定是可以找到学校的 ,只是可能他家是又想让孩子上好学校,又不想交赞助费。(何况如果成绩不够连交赞助费的机会都没有。)更麻烦的是从国外转学回来得孩子很多学校都要求蹲班1到2年。但是因为这个片子在当时反响蛮大的,月坛中学(是日语作为外语的学校)就破例收下了。

这个纪录片里的父母确实不容易,不过他们该重温下北京人在纽约。。。

taosha_1129 发表于 2010-3-28 22:25

就想找这个呢,记得好几年前看过一半,一直不知道后续,得收藏一个

EvaX 发表于 2010-3-28 23:27

看完哭了一卷纸。。。。。。。父母的爱是最伟大的!

danawen 发表于 2010-3-29 00:41

微漾未央 发表于 2010-3-30 18:15

她女儿真的不错,应该看得也透
我觉得这是奋斗出来的,很多是父母牺牲小孩子在国外挥霍。。。。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发个太感人的日本留学的视频,看完真想念爸爸妈妈!!!含泪活着--在日本的日子最终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