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mongrass 发表于 2010-4-20 10:25

今天的故事:一块石头!

    在一个山坳里有个村子。村子不大,不到百户人家。和其他村子一样,村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代又一代,平静的生活着。和其他村子不一样的是村边的小溪旁有一块石头,没有人知道这块石头存在了多久,给孩子们讲故事的时候都是说:我爷爷的爷爷说。。。。。。。。
    一块石头本来没什么的。山里石头多了。长的圆的扁的到处都能找到。但是这块石头不一样,因为天长日久受日月之精华,不知道什么时候,这块石头已经成了精。

lemongrass 发表于 2010-4-20 10:25

成精以后的石头并没有彻底的修成人型,像人又不完全是人,看上去就像一个蹩脚的石匠不成功的作品。至于石头什么时候成精的,还是听爷爷的爷爷的爷爷讲的那过去的故事。
这个石头精当初成精的时候看着就是个不大的孩子,几百年过去了,一点长大的意思都没有。说没有长大并不是指他的容貌身材,而是他的性格。
    像所有的孩子一样,小石精喜欢玩,尤其喜欢恶作剧,有时候也难免讨厌。
    比如,夏天的时候,有人在院里睡午觉,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被墨笔画了个大花脸,不用问,肯定是小石精干的。
    比如,某家媳妇做饭,明明盐放的正好,吃饭的时候却咸的能齁死人,那肯定也是他干的。
    还有,张家的母狗生了一窝小狗,李家的母猪刚生了一窝小猪。可是某天早晨起来,两家人目瞪口呆的发现母狗的身边睡着一窝小猪,母猪的身边卧着几只小狗。不用多废脑筋,这肯定也是小石精干的。
    两家人只能哭笑不得的一边笑骂着,一边把小猪小狗换回来。至于它怎么能让猪和狗狗接受并不是自己的孩子,那只有天知道了!

lemongrass 发表于 2010-4-20 10:25

小石精不仅喜欢作弄人,而且很有正义感。比如,某家的媳妇趁着丈夫不在家,不给瞎眼的婆婆吃饭,正沾沾自喜的没人知道她的小伎俩,脚前的平地上就会突然冒出一块石头,把她拌个狗吃屎,跌掉两颗门牙不说,脑门上还摔出一个鸡蛋大的包。
    比如,某人仗着胳膊粗力气大,总是喜欢欺负别人,某次又在无事生非的寻衅滋事的时候,手里的棒子却奇妙的打断了自己的手。从此以后就开始收敛了。
      小石精虽然讨厌,但是几百年下来,小石精的各种传说恶作剧数数能有几箩筐。但是无论怎么啃着手指头想也想不出一件害人的事情。
所以村里的人世世代代都对它很宽容,其实心里也很喜欢它,因为它给波澜不惊平静的让人窒息的生活平添了很多乐趣。

lemongrass 发表于 2010-4-20 10:25

小石精生活的惬意极了。没事的时候就跑到村子里,东走走,西逛逛。看看能有什么让自己发挥一下。村人看到他,大都笑骂一句,也不甚理会。有时候遇到一群孩子在玩某种游戏,小石精也就凑上去。算一个。遇到玩游戏落下风的时候,石精就会仗着自己的一点法力耍赖,经常是反败为胜。时间久了,孩子们也就摸透了他,掌握了他玩赖的证据以后,就一拥而上,把他扑到在地,不知道什么人发现的,顽皮的石精不怕打不怕骂,唯一怕的是臭鸡蛋。所以按住小石精以后,马上就有小孩飞跑回家,找到 一枚发臭的鸡蛋以后再跑回来,和伙伴一起,把小石精抹个满头满身才放开它。
      这个时候小石精就垂头丧气的,向村外他的原身,那块小溪边的石头走去,任凭周围的孩子和村民如何嘲笑他,也绝不做声。一般来讲遇到这样的情况,村子里就会消停几天。就想所有好了伤疤忘了疼的孩子们一样,最多不会超过三天,它就又没事人一样出现在村子里。

lemongrass 发表于 2010-4-20 10:26

生活就这样继续着,小石精也成了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员。没人把它当作异类,都把他当作邻家的一个顽皮的孩子。如果哪天没见到他,没有他的恶作剧,村民觉得好像还少了点什么。
可是某天,这样平静的生活被打破了。
新上任的县太爷,为了能更多的搜刮民脂民膏来中饱私囊,所以县衙的椅子还没坐热,就宣布所有的赋税加倍,如有违抗,打入大牢!

lemongrass 发表于 2010-4-20 10:26

大家都开始发愁了。没涨赋税的时候,大家起早贪黑,还能勉强维持生活,现在赋税翻番,以后怎么活呢!
    村民们都聚到老村长的家,求老村长出个主意。但是太爷的命令,老村长能有什么办法。架不住村民们的苦苦哀求,村长答应和另外几个村民推选出来的代表,去县衙和太爷情愿,请太爷体恤民情,不要增加赋税。
第二天天没亮,村长一行人就出发了。直到天黑以后,同去的几个人才垂头丧气的回来,只有老村长没有回来。因为县太爷知道他们的来意以后,二话没说就把村长下了大狱。让其他的人回来报信:先抓了老村长,三天内不交齐税款,继续抓人!

lemongrass 发表于 2010-4-20 10:26

老村长被下了大狱?村民们愤怒了!老人家年高有德,做了几十年的村长,从来没做过对不起村民的事情,现在为了替村民情愿却给自己招来了牢狱之灾!
可是愤怒又有什么用。老百姓除了敢怒不敢言之外,还能做什么?尽管有官逼民反这句话,但是世代被官府逼,又有几个草民敢反?所以现在除了交上税款才能救村长出狱,根本就没有别的办法。但是到哪里去弄这么多钱呢?
    这时候门被推开,小石精走了进来。
    本来看到屋子里这么多人,它想躲在外面,看看有没有好机会在弄个恶作剧的,没想到听到的却是这样的事情。

lemongrass 发表于 2010-4-20 10:26

虽然村长为了它作弄人恶作剧的事情斥责过它,它也报复过村长,但是那和现在的事情比起来算的了什么。
大家看到石精来了,以为它又来胡闹,就让他别捣乱,出去玩。
小石精却一本正经的告诉大家,他有办法帮住大家筹集税款,请大家不要着急。
它?一个孩子到哪里去弄那么多钱?村民开始的时候都很疑惑,但是后来想想了,它是石精,有法力肯定有办法,备不住能像传说中的那样,指着一块石头说变!就能变出银子来呢!
于是大家紧缩的眉头终于解开了!小石精让大家等着,两天内他一定会凑齐税款。

lemongrass 发表于 2010-4-20 10:28

两天以后小石精真的拿这几锭银子出现了!大家高兴高兴坏了,围住小石精不停的夸奖它,一些老人还亲人的摸这它的头。小石精也得意极了,因为它知道自己平时经常给大家惹麻烦,是个小讨厌。这回有机会展示一下自己的能力来帮助村民,是多么好的事情呀!
    第二天,几个村民就带着石精拿来的银子去县衙交税了。
    到了晚上,去交税的村民还没有回来。
    大家焦急的等了一夜,第二天早晨天刚蒙蒙亮,一队官兵进村了!
    大祸临头了!

lemongrass 发表于 2010-4-20 10:28

原来,那几锭银子是小石精在县衙的银库里偷的。他的法力小,没本事变出银子来。也不像孙悟空能七十二变,它只会变成石头。大石头小石头圆石头扁石头都能变,就是不会变其他的东西。所以它跑到县衙门口,变成了一个很小的石子,趁官兵不备,溜进了银库,然后到了晚上天黑以后一锭一锭的往外搬运银子。搬了几锭以后觉得差不多了,就回来了。
    可是他不知道,山里的村民也不知道。银子和银子是不一样的,官府的银子,上面都有印记的!
    所以当村民把石精偷来的官银上缴的时候,县太爷一眼就认出来了,然后马上叫人清点银库,结果发现村民上缴的银子正是银库短少的,一点都不差!
    县太爷大怒,好大的够胆,居然敢盗官银!所以当天就把去送税银的村民下了大狱,连夜拷打审问,村民挨打不过,就招出了银子的来源。
    所以第二天一大早,县太爷就带兵杀气腾腾的来了!

lemongrass 发表于 2010-4-20 10:28

其实,县太爷这么大动干戈的,除了为官银被盗以外还有自己的打算
银子,人人都爱。金银珠宝,人人都爱。
但是爱到县太爷这个份上的,并不多。
我们的大老爷除了在草民百姓身上搜刮之外,还有更为远大的抱负和理想,真是让人钦佩不已!
原来,县太爷得道消息,某小国进京朝圣的车队过些天会经过此地。据说此国富庶,所以进贡的各色金银财宝也是车载斗量!据说光比龙眼还大的是南海夜明珠就有几十颗!
听的县太爷的眼珠子和哈喇子差不多一起都掉了下来

lemongrass 发表于 2010-4-20 10:29

可是借他个胆子他也不敢打贡品的注意。那可是株连九族的大罪!
但是一想那闪闪发光的珍珠,他的小心肝就安奈不住扑腾腾乱跳。
正在这时发生了官银被盗的事情,他听说居然有个石精,能有法力偷盗官银,那也一定能偷取贡品,而且不声不响,人家也不会知道,等到了京城以后,一路上几千里地,谁会知道是在哪里丢的呀,就是怪也怪不到他的头上!
想到这里,太爷的心情比洞房花烛夜还要激动万分!所以天还没亮就带兵出发了!

lemongrass 发表于 2010-4-20 10:29

到了村子里,第一件事就是让大家把小石精叫出来。但是大家谁也不知声。谁忍心让一个孩子出来顶罪呢,虽然是石精带来的祸事,但是他也是为了大家好呀。所以无论县太爷怎么问大家像商量好了一样,都一声不出。
太爷并不着急,和官兵一起来到了石头旁边,开始喊话,意思无非就是我知道你能听见,盗取官银是大罪。如果你不现身村里的老老小小就要为你坐牢杀头等等等等。
小石精没办法,他不愿意让村民因为他的过失坐牢。所以很快就现身了

lemongrass 发表于 2010-4-20 10:29

县太爷一看石精现身,大喜,赶快让官兵带上它,火速回府!
回到县衙,县官屏退左右,把自己的打算告诉了小石精。并承诺,只要带回两颗以上的夜明珠,以后这个村子的赋税全免,盗取官银的事情也不追究。但是失手,就把村长和其他村民打入死牢!
石精一点办法也没有。虽然平时作弄起人来他是花样百出,但是遇到这样大的事情还是头一回。一个孩子,能相处什么办法呢。
没办法,为了和他朝夕相处的村民,他只好硬着头皮答应下来。至于具体怎么办,还是一点头绪都没有

lemongrass 发表于 2010-4-20 10:36

县官把进贡车队的大概路线,和到本县境内的大体时间告诉了石精,然后就稳坐钓鱼台,手里有这么多人质,不怕石精不就范。因为他早就看出来了,石精既然肯冒险为村民盗官银,那说明在石精的心目中村民的分量有多重。所以,石精的善良,和它对村民的情谊就是县太爷的筹码---写到这里我自己都觉得恶心,怎么会有这么无耻之徒!
石精很快找到了进贡的车队,偷偷的跟着他们,找机会下手!

lemongrass 发表于 2010-4-20 10:36

因为此地多山,所以路及其难走。车队的速度也就慢了下来。
一般的进贡朝圣的都是由当地官府安排住宿的,但是当地地势复杂。天黑前是无法赶到下一个官驿了。所以只能在天黑到了一处比较大的客栈,车队就准备在这个地方休息一晚,明天在赶路。
俗话说车船店脚牙,无罪也该杀。就是说这几个行当赚昧心钱的多,害人的多。
当车队住店以后,他们的行李服装无不引人瞩目。
在角落里,有几双眼睛死死的盯住了他们

lemongrass 发表于 2010-4-20 10:36

大概就像新龙门客栈一样,里面聚集了各路豪侠,来了这么大一块肥肉,谁能不垂涎欲滴呢!
    可是当小二有意的套出他们的来处和去处以后,大部分人不敢打他们的主意了。
    因为他们是去给朝廷进贡,如果真的动手抢劫,那惹怒了官府,朝廷发威也不是闹着玩的。
    只有一个人不吃那套,是当地新晋落草的一小撮胡子的头。俗话说初生牛犊不怕虎,一点不假。因为他不知道什么是虎,所以才不怕。这胡子里的新人因为刚入行所以一腔热血浑身是胆,正想着怎么做一大票在当地绿林中扬名立万呢,所以有了这个机会岂能放过!

lemongrass 发表于 2010-4-20 10:36

看到车队人多,他们不敢明抢,只能在暗处下手。所以等到车队一行人吃过晚饭,让小二送茶水的时候,胡子们就下手了。他们设计引开了小二,然后在茶水中下了无色无味的蒙汗药。这样神不知鬼不觉,等他们药劲上来的时候,就可以下手了。
胡子做这事的时候,相当小心,没有让一个人。但是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无论他们做的怎么诡秘,还是有人把他们的勾当看了个清清楚楚,那就是小石精。
它本来是变成一块小石头,躲在门外,等着找机会偷那两颗县太爷要的夜明珠,没想到却看到了胡子下药害人

lemongrass 发表于 2010-4-20 10:37

小石精可以偷东西,但是却不会害人。他并不懂什么蒙汗药,只知道肯定是害人的东西,不然干吗偷偷摸摸的放在人家茶里?他到是偷偷的给人家茶里放过东西,那是很多年前了,因为老村长说他淘气,训斥了一番,它气不过就在老村长的茶里抓了一把盐,把老村长齁的咳嗽了大半天。可是他是小孩子淘气,这个几个人一看就不是好人。他虽然十个小孩子,但是毕竟经历了几百年的岁月,所以还是有一定智慧的。

lemongrass 发表于 2010-4-20 10:37

小石精的正义感上来了,也不得自己的样子有些有碍观瞻,等小二送好茶退出来以后,推门就进去了。把屋里所有的人都下了一大跳!

    屋里无数双眼睛都瞪着这个像人又不像人的石头人,不知道这是个什么东西。有两个护卫反应还比较快,瞬间就把刀把了出来。
    看上去像领队的那个人还比较镇静,挥挥手让护卫靠边,饶有兴趣的看着这个奇怪的小东西。
    小石精才不怕被看,爱怎么看怎么看。不过他也没时间和他们啰嗦,简明扼要的说明来意,领队吃了一惊,想自己带的是皇家贡品,居然也有人敢打主意?
      可是这个孩子却不像说谎,而且直觉告诉他这个奇怪的孩子是可以信赖的,这一点,从它憨憨的神情和真诚的眼神中就能看出来。
      领队的打开茶壶,仔细的看看闻闻,都没有异样。但是见多识广的他知道这并说明不了问题。于是他把一杯茶到在一块布上,递给了一个随从,又嘱咐了几句,随从点点头就出去了

lemongrass 发表于 2010-4-20 10:37

随从装作没事的样子在院子里随便转转。一边转着一边四下观察着。他发现在院子的角落里有有个小栅栏里养了几只鸡,于是他假装漫无目的的转着,一边靠近鸡栅栏,将布里的茶水挤到鸡喝水的碗里。然后继续在院子里转,但是眼睛却十分警惕的观察着那些鸡的情形。几乎就是以转眼的功夫。先喝水的那只鸡就倒下了。接着只要是喝过水的鸡都倒下了。
因为天已经黑了,所以并没有人留意到鸡的一样
随从马上回房,把看到的情况如实回禀。领队惊出了一身冷汗。
多亏了这个长相奇怪的小东西,不然自己就完蛋了

lemongrass 发表于 2010-4-20 10:37

于是他让小石精做下,一边谢谢他帮了自己的忙,一边问他是谁,为什么要帮自己。
小石精心想糟了,因为自己是想偷他们的东西才一路跟着他们,但是这个话怎么说呢。
可是小石精不会撒谎,憋的石头脸都红起来了,也没想到怎么说。干脆把石头心一横,豁出去就说实话把!
领队先是又吃一惊,没想到这个看上去憨厚的孩子也在打自己的主意。后来听到事情的原委又不禁对小石精产生了由衷的喜爱和敬佩之情!
这个孩子救了了自己,自己怎么能回报他呢?但是眼前的事情还没解决,回报的事情一会再说。
    虽然自己没喝带蒙汗药的茶水,但是下药的人能善罢甘休么?
    想到这,领队的心生一计。对小石精和身边的随从如此这般交代一番,然后大家就开始横七竖八的躺在床上,地上,还有爬在桌子上,就像喝了蒙汗药药效已经发作了一个样子。

lemongrass 发表于 2010-4-20 10:38

夜色深了,客栈里也安静下来了。几个蒙面的黑衣人,带着刀,悄悄的来到他们房门外,从门缝里借着还没熄灭的油灯,看到屋里的情形不禁洋洋得意:自己略施小计。这些人的金银财宝就都是自己的了,自己拥有了给皇帝老儿进贡的财宝,那将是多么风光无限的一件得意之事啊!
胡子头越想越得意,招招手,手下的人都跟着他进了房间。
还没等他们动手,房门吱呀一下就关上了,原来躺着的人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跳了起来,把几个强盗围在中间。刚才还得意洋洋的胡子头知道,自己栽了.

lemongrass 发表于 2010-4-20 10:38

把几个强盗绑好扔在角落里以后,终于可以松口气商量一下小石精的事情了。
领队和其他人还有小石精坐在一起,认真的商量起如果对付那个可恶的县官,如果救助老村长和众村民的事情了。
天凉以后,小石精抱着一个小盒子,和领队一行人告别,先走了。
车队收拾好以后也出发了。除了原来的车辆物品,还多了几个捆绑结实的强盗。他们的下一站是当地的府衙,也就是知府的衙门,县太爷的上级。

lemongrass 发表于 2010-4-20 10:38

大概下午的时候一行人来到了府衙门前,知府老爷一听是异国来朝的尊贵客人,连忙迎了出来。寒暄客套过后。领队让手下把几个强盗押上来,交给知府,知府面红过耳,因为在自己管辖的地面上除了这样的事情,如果他们见了皇上如实奏报的话,自己的政治前程就彻底葬送了!
于是他更加殷勤的招待贵客,并送上厚礼,希望能将此事隐瞒下来。
领队也很爽快,只要惩处了强盗,他不会追究知府的责任。
但是,领队话锋一转,我还有一件更大的事情要请知府大人帮忙,如果这件事情办不成,就没法帮知府大人在皇帝面前遮掩了。
知府一听,连忙答应。也不管是什么事,就大包大揽下来。想想看,什么事还能比知府老爷的政治生命更重要呢

lemongrass 发表于 2010-4-20 10:38

领队说大人所辖地区不止有强盗,还有小偷,在我们经过某县境内的时候,因为一时疏忽,进贡给太后的两颗最大的夜明珠被盗了,希望大人能帮忙找回来,不然,谁都没办法交差。
    知府大人心说,好说好说。自古官匪一家亲,官就是匪,匪就是官。所以找回来是肯定不成问题的。于是马上叫人去传管辖地的县令,于是,好戏上场了。

lemongrass 发表于 2010-4-20 10:38

衙役快马加鞭去传县令老爷,县令不敢怠慢,马上乘着小轿直奔府衙。
眼看快到府衙了,他的轿子被人拦住了。谁?小石精呀。
小石精拦住县太爷,二话不说,就把一个小小的锦盒递给了他。
县太爷打开一看,两个比他眼珠子还大的夜明珠闪烁着柔和的光芒。于是他激动的简直要发疯。财迷心窍的他已经顾不上想为什么小石精会在这个时候出现在这里。他只知道夜明珠是自己的了,还有什么比这个更得意的呢?
小石精向他要释放村民的文书,县太爷在路上哪里来的文书呢,小石精听说没有文书,一把把锦盒抢了回来。让县官用文书来换。

lemongrass 发表于 2010-4-20 10:41

县太爷真急了。从腰上接下一块玉佩,递给石精,让他用玉佩做信物,就可以把村民放出来了。小石精这才把小锦盒有还给了县令。县令美滋滋的把小锦盒放在自己的袖子里,那个满足那个得意就别提了。
    很快到了府衙,知府没有客套直接说明让他去找两颗失窃的夜明珠。县太爷又是一身冷汗,这可怎么办呢?现在也管不了那么多,先应下来再说。到时候就是没找到能把自己怎么着。就算县令当不成了,这两颗夜明珠的价值是他当县令一辈子也搜刮不到的。
    所以他很爽快的答应知府马上就去带领衙役一起寻找失窃的夜明珠。拱手和知府告别以后,他转身就往外走,真在这个时候,脚下突然冒出一块石头,毫无准备的县令一个狗啃泥就摔在地上,袖子里的锦盒也甩了出来。

lemongrass 发表于 2010-4-20 10:42

在场的人都看到了那个锦盒,领队故作惊讶的说呀,这个盒子和咱们被偷的那个一模一样么!县太爷的脸一下子就绿了。
本来摔个跟头没什么,摔出个锦盒也没什么,但是县太爷的脸色突变却引起了知府的怀疑。县太爷没有来得及爬起来,知府就快步来到他身边,拾起来那个锦盒,打开一开。脸上马上凝重起来。他把锦盒拖到领队眼前,领队装作大喜过望的样子说,这么快就找到了,还是知府大人申通广大,在下佩服佩服。
    知府的脸也快绿了,这就是他保举的县令,此案要是交到上面去,上司要是查到自己是因为收了他一千两银子才让他当上的县令,自己的乌纱帽也难保了

lemongrass 发表于 2010-4-20 10:43

看来此事还是要求领队才行,只要他面圣的时候不把知府卖出去,那他就可以私下处理县令,不把事情闹大,就对他的前程没有 影响。
想到这里,知府先呼唤衙役把县令押下去。然后又吩咐备办酒宴,给贵客接风赔罪。
本来领队一再推辞,但是知府大人盛情难却。
    推杯换盏之际,知府有送上厚礼,求他们在圣上面前多多包庇。
    领队答应了。但是拒绝了他的礼物。但是提出一个要求。
    无论什么要求知府大人此时都会毫不犹豫的应允的
    领队只说路上听百姓议论纷纷,该县令严苛百姓,赋税加倍,。而且在他属地,冤狱盛行,民不聊生。所以请知府能严加惩处,也能免除成倍加在百姓身上的苛捐杂税。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查看完整版本: 转贴:听太姥姥讲那过去神奇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