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在世界众国买房置业
本帖最后由 gtgtgt 于 2010-5-10 12:05 编辑5月4日澳大利亚央行宣布了近8个月来的第六次加息,这个举措在某种程度上是冲着中国等海外买房客来的。从去年4月到今年3月,澳大利亚房价上涨了 20%,是2002年以来最大年增幅,这与大多数西方国家房价在谷底徘徊的局面完全相反。不少媒体将矛头指向了海外投资者。《悉尼先驱晨报》近日讲了不少中国买家的例子:一名中国女老板3月以近1.2亿元人民币的巨款买了墨尔本一套900平方米的高级公寓;一个持学生签证的中国女孩,完全不懂英语,在房产拍卖中只是不停地举手,结果以约合1143万元人民币的价格拍得一套三居室房产。该报称,目前中国为抑制房地产泡抹出台的一系列打压政策,将促使大量华人来澳买房,“中国买家抬高了澳大利亚房价”。
在美国,从去年开始,已经有中国购房团前往抄底了。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驻洛杉矶首席记者罗伯•史密茨说,我的一些听众第一次听到中国人专门来美国买房时,都会“哇”一声,他们本以为中国是发展中穷国,现在竟有这么多人能买得起洛杉矶或纽约的别墅,这对很多美国人来说也是遥不可及的。一家美国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对《商业周刊》说,他的事务所一半业务都与中国人的海外投资有关,“没人敢肯定哪个产业会火,但我们发现房地产业正在升温。原因很明显,许多市场的估价降低,而中国投资者手握重金。”
本来就有严重“恋房情结”的中国人,身处异国他乡时,大多都会把“安家置业”当作安全感的保证,同时也视其为投资获利的资产。《今日美国》报称,“一旦中国人积累了一些资本,就要找一个出口。”
在《环球时报》记者生活的美国南加州圣迭戈市,许多工作稳定、有一定积蓄的华人家庭都在积极看房。近日刚开盘的一处单体别墅群,由于交通方便、学区好,虽然要价七八十万美元,但仅就记者知道的,就有20多名华人在开盘一小时内赶去登记。在华人聚居的美国东岸纽约,华人始终是拥有房屋比例最高的族裔,并且由10年前的37.3%增至现在的46.7%。
中国买家的拥入让一些国家的房地产市场感觉难以承受。在加拿大这个收入、人口密度都明显低于美国的北美国家,房价却一路走高。今年3月大温哥华地区的一处房产甚至成了全北美房价最高的地区之一。在该国工资最低、失业率最高的大温哥华所在地卑诗省以及受金融危机重创的制造业基地安大略省大多伦多地区,楼市都是全国表现最好的。原因很简单,这些地方是新一代华人投资移民扎堆的地方。在去年底加拿大改革移民规则,鼓励投资移民后,许多中国新移民手握巨资,直扑楼市。在卑诗省素里地区,一位韩裔金牌经纪人去年创下卖房记录,大多都是从韩裔业主流入华裔手中,他说,“如果没有中国买家杀入接盘,很难说加拿大楼市会否步美国后尘”。然而,房价高企让当地人备感吃力。4月底,加拿大MoneySense杂志公布的一年一度“加拿大宜居城市”民调中,向来是冠军的温哥华跌至第29,稳居前列的多伦多跌到第85,“房价太贵”成了罪魁祸首。
与一些人的忧心忡忡不同,欧洲不少国家却在期待中国买家的到来。在西班牙,中国买家几乎成了银行的“救星”。6年前准备加入欧元区的西班牙,为了使 GDP达标,出台了一系列刺激房产的政策,致使房屋买卖像菜市场一样火热。但好景不长,几年后金融风暴让西班牙最牛的地产商纷纷破产,大批还不起贷款的房子被银行收回。眼下,几乎每家银行都有至少1000套以上房子要出手。政府则开始宣传在该国购房的好处———可以获得西班牙居住权,还能享受该国的免费医疗。据记者了解,年初马德里的房价降了三四成,一套90平方米的公寓售价仅16万欧元。马德里近郊的十几栋楼,一周内就被华人买走了6栋,接着,德国、法国、荷兰的华人也闻讯赶来,消化了其余的房子。西班牙《欧华报》称,去年一年,西班牙银行回收的抵押房,有几百套都卖给了中国人,一些移民聚居区的二手房甚至供不应求。
在德国柏林、慕尼黑等地,政府也希望中国人能来解救房地产。据了解,中国人在德国已经出现了一个买房小高潮,大多数是投资商务型房产。在意大利,中国人也是外国人购房比例中最高的,占三成。上月,专门为中国人开发的日本北海道17栋别墅迅速被中国人买光,开发商还预计建设500到1000栋,也都卖给中国人。该开发商说,“富裕的中国人一定能为北海道带来经济效益”。而美国房地产商直接将生意场转到了中国。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在北京4月的房产交易会上,美国的参展项目从去年的两个一下变为今年的8个州、20个城市众多项目。两天时间,美国一家地产公司位于加州的20套房子就卖出了17套。美国《商品在线》称,对于欧美及中东等遭遇危机的房地产市场来说,中国人是最佳投资者,他们有雄厚的资金帮助其逃出困境。 (ZT)从绝对房价来看,很多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住房与北京、上海等中国一线城市相比并不贵。以笔者熟悉的德国来看,法兰克福地理位置不错的独栋别墅,拥有500-1000平米花园,其价格多在60万欧元-100万欧元。离开法兰克福50km的小镇,这样的别墅则只要20万-50万欧元。如今这样的价格在北京上海只能买普通高层公寓。而且,在中国土地是国家的,花几百万人民币买到的,只是房屋70年的使用权;而在德国买到的则是永久的房、地产权。
由于中国人热衷拥有自己的房产的消费与投资观念,很多长期在德国生活的华人都选择了购买房产。然而如果将购置房产作为投资的渠道,在德国投资房产的风险可不低: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两德统一之后因为国家投资掀起的一轮房地产高潮之后,德国房地产价格持续走低,15年来累计降幅已超过30%。笔者5年前从德国媒体看到的观点是房地产已经到最低点,然而5年后的今天又比5年前更低了很多。这就像下跌通道中的股市看不到底一样。投资德国房产,如果希望像在中国一样,经过一年半载赚20-30%再出手,在德国是很不容易的。
大部分德国的房产投资者靠的是房屋出租的稳定收益。一般的投资回报率约为8%左右。然而德国人口持续下降,出生率持续下降,外国人流入少于流出。可供出租的空房增多,只有少数大城市,大学城周边存在租房难情景。一般房屋的出租回报收益也不是很稳定。对于海外投资而言,出租房的管理也是件比较复杂的事情。因此,虽然德国的房价不高,居住环境很好。如果不是有计划长期生活在这里的话,投资买房需要慎重。
即便是完全出于自住的目的,买房也很难说是一件最经济的选择。自己拥有一套别墅小院的德国朋友Ralf常常跟我感慨,“可惜我当初选择了买房!”如果重新选择,他不会买房而会租房。他一家三口,房子是20年前以约60万马克买的,合30万欧元。仅各种水、电、气、垃圾、保险、税等管理费用每月就达700欧。如果租房的话,他用这700欧就可以全家住的很舒服。更不必说每月还贷1000多欧,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另外,德国人工昂贵,他每隔4年左右对住宅进行的翻新、装修都是全靠自己双手,花在维护住房上的精力和金钱更是无数,如果租房子,你就只需要享受,维护翻新房子那都是房东的事情……至于房产保值,那更谈不上了,他的房子现在出售也最多也就卖20万欧元。 {:5_390:} 都啥呀,胡诌末这不。 写这文章的就是脑残 一派胡言!
700欧能租值30万欧的别墅,也太低估读者的智商了。 文章本身就是扯淡。只不过,海外华人买房作为保守的投资是一个传统。由於专业知识所限,海外华人积累资金后,投入股市的不多,买基金债卷的也有限,大部分华人,传统性地买房作为投资和养老的保障。华人第一步是赚出第一桶金。有钱之后就买房。
这篇文章说的是另一回事,国内人有钱了到海外买房。我认为是很不智的。国内人出来买房,只能作为投资。但殊不知,海外房屋出租非常复杂,委托当地的管理公司不但昂贵,而且,这些公司根本不会替客户太多想,开销大不说,而且,遇到法律问题,还得自己解决。 我觉得用人民币换外汇是个关卡
一人每年只能名正言顺地兑换5万美金
这得蓄势待发10年才能换出50万美金投资海外
是的,国内人多,父母爷爷奶奶等家人都可以帮助换外汇
但毕竟还得求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