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幻 发表于 2010-5-31 12:54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明白了!真想参加。 看几位妈妈的讨论,受益!转眼又半夜了。。。断断续续的给儿子读论语也有两三个月了,现在才刚读到公冶长第五,小家伙出现了一个问题,就是只喜欢最开始读的比较熟的学而,为政,从里仁就不爱听了,后面的该怎么让他有兴趣呢?我也知道小孩子喜欢重复熟悉的东西,象给他念唐诗,遇到喜欢的要重复10几遍才过瘾。这小厮还正好开始了terribel twos, 一不如意就死倔到底,不知道几位妈妈当年有没有遇到这样的情况? 如幻说得对。足够输入就会有输出。 恩,让我又有些信心了{:5_377:} 带着万分景仰的心情终于把所有回帖都看完了。论语这样的著作,别说是给孩子念了,就是自己都没完整看过一遍,才读上两句就心里犯怵。这个这个,也太难了。{:5_355:} 带着万分景仰的心情终于把所有回帖都看完了。论语这样的著作,别说是给孩子念了,就是自己都没完整看过一遍 ...
feefei 发表于 2010-6-2 22:47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其实不会比德语难的,我们怎么也有母语的优势。{:5_363:} 我给女儿念经有一阵了,她好像兴趣越来越小。这两天我一拿论语出来,她赶紧就拿她的书过来往我身上蹭,说妈妈讲这个书这个书。她好像已经习惯我给她讲她听得懂的书了。问问妈妈们,除了给孩子听录音外,还有什么培养兴趣的办法妈? 在附近的小朋友中找小伴一起读吧。大些的小些的都无所谓。家长一起读。
还有就是:要坚持才见效果。 谢谢两位mm了,很有道理。对啊,有坚持才有收获。{:5_377:} 带着万分景仰的心情终于把所有回帖都看完了。论语这样的著作,别说是给孩子念了,就是自己都没完整看过一遍 ...
feefei 发表于 2010-6-2 22:47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如幻在前面的帖子里的话让我很有感触。对于经典如果没有通篇的把握,不能熟悉其字句,则不得其“文气”,整体地全方位地理解文意或者义理会比较困难。
最近下载了于丹的论语心得和台湾一个教授有关易经讲座的mp3,利用零七八碎的时间听了。听到那些熟悉的句子就像见到了老朋友,更加深了理解和记忆。
所以想学习经典,诵读是首当其冲要做的事情。 回复 38# 遥岑远目
我家林林也常这样。如幻在上面的帖子里讲到了独自在家带孩子念经的难,真的不容易啊。这也是促成我这回组织大家一起读经的原动力。 有伙伴一起,想来会事半功倍 记得论坛上就又海德堡的其它妈妈,对读经挺又兴趣的啊!孩子好像也不大。lz发个帖子问问有谁愿同读。 恩,海德堡有不少妈妈,以后组织读经班应该没问题。可是孩子们现在都太小,我熟悉的几个都两岁不到,开班读经是不是太小了? 嘻嘻,我们当时开始时几个孩子都大概不到一岁,现在都三岁多了。这些家长几年了都一直快乐的坚持下来,很让人感动。 真的啊?我还一直以为读经班孩子起码要三岁呢!这样看来现在就可以开班读经了{:5_339:}
请问一开始就是大人和宝宝一起念吗?宝宝们坐得下吗?是不是最好有几个大孩子带着啊? 真的啊?我还一直以为读经班孩子起码要三岁呢!这样看来现在就可以开班读经了
请问一开始就是大人 ...
遥岑远目 发表于 2010-6-24 12:08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你开吧,算上我们一个。 如幻说得对,我们当时都是小孩子,没有大孩子,都是大人轮流读。大家兴趣很高,《论语》《老子》都读完,孟子都快读完。后来孩子三岁了,又开始和孩子一道读《大学》《论语》了。呵呵。
我们那些家长真了不起,真让人赞叹感激。
现在个个都独当一面,都能带读经班了。 你开吧,算上我们一个。
feefei 发表于 2010-6-28 22:51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好啊,我这就招兵买马。 谢谢两位,这样我就先把我们的读书小组再重新集结起来。 本帖最后由 jalx007 于 2010-9-16 04:59 编辑
呵呵,看完所有帖子,觉得读经与其说是培养孩子,倒不如说是筛选与磨砺家长。倘若能悉心为子女教育探究、下决心执行与坚持,大约也可以把同样的心血与精神用于教育子女的其他方面。如此一来,那些所谓读经儿童日后成功的例子,倒不如说是那些决定并让子女坚持下去的家长的成功。这成功却又非仅仅得益于读经,而是这些家长心血与精神所影响子女的方方面面。那些能影响人一生的品格,是不可能单单从读诵的内容中学到自己身上的,但却可通过行为以及他人的影响而被塑造。所以,即便不选择读经,不选择特定的所谓经典,只要父母确实可以悉心探究,可以下决心执行与坚持,在塑造子女品格的同时也重塑自己,那么大约这样的子女也可以获得所谓的成功,尽管这成功与所谓的幸福永远没有普世的标准。
所谓心安,却也是个有趣的心理学课题,便仿佛那对学伴学班的寻求一样。只是,这安,却又始终是动态的罢了,展现了对不安的抗拒,有被那不安所推动。
各位妈妈都很了不起。在此,再次向你们表示敬意。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