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eoLesch 发表于 2010-6-22 16:52

回复 20# lydiadou

我家宝宝刚满五个月,我给她读了几个月了。现在对她而言,小画书和白纸黑字的书没太大区别。有时候让她把书抱在身上,小样儿很可爱。
之所以读经,一来认为这是一种非常好的一举多得寓教于乐的方式,二来自己也很有兴趣。打算以后等她再大点带她去参加读经班,现在也算是在做准备工作了。如果mm有兴趣,也可以试试。
另外以后也会给她讲绘本。已经买了一堆,以后作为补充慢慢讲。

丹青 发表于 2010-6-22 20:04

大家一起读有动力的。谁来宣扬下好处吧,会更有信心。我一直给豆读三字经+泰戈尔诗选(主要是新月集里有很多关于宝宝妈妈的诗篇,读起来很有感觉)
还有读经要给宝宝用白话再讲述下吗?

CleoLesch 发表于 2010-6-22 21:23

回复 22# 丹青

读经方面我也还刚刚开始,丹青mm可以到子女教育里面看看如幻、期待诗雅等妈妈的帖子,他们都是前辈了,有很多好的经验,我也是从他们那里偷师,再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去做的。
现在不讲解,只管读,读得烂熟了再说。虽然里面有很多内容我也不知道其涵义,但目前就这样单纯的读也很有乐趣。我想等论语读完一百遍以后再去看注解书。至于到时候采用什么方式给宝宝有选择的见解,现在还没想过,但肯定不会像上课那样一板一眼地去讲解。

个人觉得,无论给宝宝读什么,最好先明确一下目的,这样有的放矢,也更容易坚持。如果在附近能有伴儿,就更好了。
我在还没有怀孕的时候偶然接触到这个理念,直觉告诉我,有了宝宝,这是我一定会去做的。我希望宝宝日后成为一个有智慧和懂得如何珍惜健康的人,我坚信中国古代经典文化能够给予她这一切。目前目前的想法是《论语》教人做人的道理,《道德经》中有着认识自然与生命的高度智慧,而中医的经典教人养生,这些会是我给宝宝读经的重点。还有一个就是通过读经学习汉语,掌握独立通往智慧大门的钥匙。对于读经,其他给宝宝读经的妈妈根据各自的想法侧重点肯定不尽相同,”君子和而不同”{:5_363:}

对,读经宝宝越多,就越容易创造一个有利的大环境,大家也更加有信心,更能互勉坚持下去。大家加油!{:5_342:}

飞往那里 发表于 2010-6-22 22:01

我也加入,买经书叫家人寄过来

CleoLesch 发表于 2010-6-22 22:16

回复 24# 飞往那里

太好了,我们的队伍越来越壮大!{:5_377:}

目前我家就一本《学庸论语》。虽然打印了《道德经》,但感觉还是捧一本书在手里有感觉,呵呵。我已经又买了几本,正在路上哪。

CleoLesch 发表于 2010-6-22 22:36

还有一个重要的好处忘了说,那就是妈妈在给宝宝读经的过程中也受益良多,象我这样以前从来没有摸过经典的更是趁此机会好好补上人生重要一课。有宝宝做伴,就更有乐趣了{:5_379:}

飞往那里 发表于 2010-6-22 23:28

我也是这么想的,也想一同进修。。以前家里人叫念诗,书都觉得好痛苦,没有好好读,现在觉得真的是为自己好啊。还有,你家宝宝看着就很有灵气,妈妈有这么用心,有福了!!

CleoLesch 发表于 2010-6-23 14:04

回复 27# 飞往那里

虽然咱们已经定型了,但现在开始也不晚,活到老,学到老{:5_363:}

多谢夸奖,妈妈们共同继续努力,让咱们的宝宝都做个有福宝宝{:5_342:}

Baunatal00 发表于 2010-6-23 16:24

回复飞往那里

太好了,我们的队伍越来越壮大!

目前我家就一本《学庸论语》。虽然打印 ...
CleoLesch 发表于 2010-6-22 23:16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请问你们的书是在哪里买的,有什么好的建议关于书名,谢谢

CleoLesch 发表于 2010-6-23 18:28

我的那本《学庸论语》是去年王财贵教授来德国作演讲时买的,是绍南文化出的。你可以去百度一下绍南文化,看看他们有什么书,可以单本买,也可以成套买。书的字号比较大,带有拼音。字大看起来不费劲,有拼音就省去了自己老查字典,而且古代作品很些字的读音跟现代汉语不同。

我这次新买的也是他家的,从其中选了几本,在淘宝上买的。我选的是
《中医养生启蒙》(CD和书)
繁体竖排现代拼音《学庸论语》
《老子庄子选》
《易经》。

其它的版本有育灵童的和四海的,他们的书我没有用过,所以不知道。

我前一段时间从期待诗雅妈妈那里得到一份所有重要经典的音频及育龄童版的pdf文件,还有古琴及数个英文德文经典。如果你想要,把地址短给我,给你一份。这样就可以先开始起来啦。
页: 1 2 [3] 4 5 6 7 8 9
查看完整版本: 小宝宝读经也疯狂 — 经典资料上网了,详情请见一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