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寄相思
发表于 2010-7-7 22:51
第一个那样的岫玉算什么档次啊?给俺扫扫盲吧
lian_diary 发表于 2010-7-7 21:56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岫玉是不怎么值钱的,主要拿来雕刻比较大型的工艺品的。好像是东北的。
快乐小女人
发表于 2010-7-7 23:01
岫玉是不怎么值钱的,主要拿来雕刻比较大型的工艺品的。好像是东北的。
明月寄相思 发表于 2010-7-7 23:51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哦,原来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4_300:}
mm能列举一下那种玉比较值钱吗?
xiny2000
发表于 2010-7-7 23:02
第一个应该属于白玉,但不像是和田玉。缺少温雅暗敛的气质,很白很亮很高光,看上去倒是很漂亮,我猜应该是阿富汗玉石一类。价格不会很贵,但如果品质极好,也不会太便宜。应该在1000到5000RMB之间。
快乐小女人
发表于 2010-7-7 23:03
不是.
羊脂玉, 玉如其名, 玉质细腻坚实, 基本不带透明感, 对着光线看可有半透明感, 视觉温润厚重 ...
Aquaspirit 发表于 2010-7-7 22:56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这个镯子真漂亮
蝴蝶的语言
发表于 2010-7-7 23:26
不是.
羊脂玉, 玉如其名, 玉质细腻坚实, 基本不带透明感, 对着光线看可有半透明感, 视觉温润厚重 ...
Aquaspirit 发表于 2010-7-7 22:56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真是漂亮!话说,前好几年前我闲着无聊没事儿就去逛跳蚤市场了,就是去逛逛没打算买什么东西,就在准备打道回府的时候,忽然我心血来潮,在出口处的一个摊位停住了,东翻翻西看看,居然从一堆旧东西下面翻出一块玉!!!!一块很大的玉菩萨,最好看的地方是那抹翡色,很温润的质感。那摊主给我说,说是一个中国好友送的,但他们全家都信奉耶稣,就打算把那个菩萨出掉,他们说他们也不懂那玉的好坏,只知道是朋友送的礼物搁着也是白搁着随便给个价格就能拿走,哈哈~~水精啊,当时我一听卖主这么说,立马掏银子把这菩萨请回来啦~~
明月寄相思
发表于 2010-7-8 10:14
哦,原来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
mm能列举一下那种玉比较值钱吗?
快乐小女人 发表于 2010-7-8 00:01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我有个朋友的妈妈是工艺美术公司的行家,对玉石之类的特别有研究,有很多书籍,而且都是港版的。那时候我看了不少,就记得缅甸老坑冰种翡翠是最值钱的啦,但是价格都是十分昂贵的,好多都是富豪级别的人才可以买到的,因为老坑翡翠年代久远,开采得差不多了,现在比较稀少了。
明月寄相思
发表于 2010-7-8 10:25
关于老坑翡翠的一篇文章ZT
近些年来翡翠饰品市场良莠不齐,A货、B 货、B+C货都有。对翡翠的称呼也不尽相同,翡翠这样的玉石产在缅甸,有的商家就标称缅玉,而我国传统称其为翡翠,在国家规范的宝玉石名称中也确定其正确的称呼叫翡翠。天然的翡翠在商品签上只标其翡翠,而不用加上天然二字,为了区别天然和人为处理的翡翠,也有将天然翡翠称为A货,将处理过的称其为B货、C 货或B+C货。我国地域辽阔,南、北方言不同,风俗不同,对翡翠方面的称呼也有所不同,但翡翠的“老坑”、“老种”是什么?怎么去识别“老坑种”的翠饰品?在此提出些自己的理解和认识与爱好者共同探讨。
在叙说“坑”“种”之前还得先来了解翠玉的本身。翡翠是钠和铝的硅酸盐类的玉石,它不是单晶体类的(如钻石、祖母绿、红蓝宝等宝石),而是多晶体的集合体的一种玉石。由于其摩氏硬度为7度左右,又称其为硬玉。因内含有各种氧化物的不同,其中铁、铬、镍使玉呈现出五彩缤纷,其红翡、绿翠、紫罗兰是众人最喜爱的颜色,有红有绿像南方河边吃鱼的翠鸟,所以也将此玉称为翡翠。
翡翠有种,种即指玉本身的质地和透明度。组成玉的晶体粗细、晶隙的疏密就决定着翡翠本身的种质及水头(也即透明度),晶体细微、致密,玉质会显细润、透明,反之粗大、松散,玉质就会变得干枯、粗糙、不透明,晶质细腻晶隙细微,玉的种质就老,称为“老种”;而粗大,疏松,其种质就嫩,即称为“嫩种”或“新种”。翠玉的“种老”和“种嫩”对我们求购翡翠的人来说是相当重要的。显示在翡翠的硬度上,种越老的其硬度越高,使用时也越耐磨,作为传世的东西来说它可以千年不损。种新种嫩的翠件,硬度就下降,不耐磨,而且内在的绿色也会看得干涩,没有灵气,所以俗话说“内行看种,外行看色”。种的优劣可排列为玻璃种、冰种、蛋清种、糯种、豆种等,晶体细微致密到了隐晶状态就成为玻璃种,即翠中最老的种,种越老,透明度也会越好。豆种的晶体粗大,像豆子一样,比豆种还粗的形容其为马齿种等,这些材料就不是宝石级的翡翠,和普通石头没什么两样,现在做的注胶、染色的B货翡翠饰品就是利用其晶隙的宽大,通过强酸清洗后在晶隙的空隙中注入化学胶体,再行雕刻打磨,其成品表面会有许多麻坑、麻点,新时其光泽像蜡质、用后会渐渐失去光亮,而天然的表面抛光后呈玻璃光泽,越用越亮,所以不用担心写字台上的玻璃会划伤它。颜色在老种上就会显得通灵亮丽。在翡翠的评价上种质是否“老”是否通透,是一项重要的条件,这里还要注意翡翠通透不一定就是“老种”,而“老种”的东西一定会通透(水头好)。
至于老坑翡翠,说来话长!世界著名优质翡翠矿床位于缅甸北部乌尤河(亲敦江支流)流域。从十三世纪(也许还早)就开始在这一带开采冲积砂矿和冰川砂矿,直到十八世纪才发现原生翡翠矿床。原生翡翠矿产于前寒武纪地层中呈由北向东延伸的蛇纹石化橄榄岩体内。主要产地是度冒、缅冒、潘冒和南奈冒。
这四个矿区是由彼此相距很近的脉状、透镜状、岩株状翡翠矿体组成长而厚的同一矿带,沿走向长近1—2.5公里。含翡翠的脉体呈环带状构造,脉体中心部分是硬玉单矿物翡翠岩,向脉壁方向渐变为钠长石一--翡翠岩带,钠长岩带和碱性角闪岩带。翡翠岩一般厚2.5—3米,主要由白色硬玉组成。这种翡翠是一种致密(极细粒至中粒)的硬玉颗粒集合体,它的外貌很象白色砂糖状大理石(仔细观察具变班晶交织结构)。有的地方在白“地”上杂乱地分布有各种颜色(深绿、苹果绿、黄绿、藕粉色)的斑点和条带,有时在同一块裴翠岩中几种颜色恰到好处地融和搭配在一起。这几个矿区被发现时,矿脉中的部分矿石在露天裸露的时间已经非常的久了。由于当地的带酸性的地下水和雨水的长期浸泡和侵蚀,当地的翡翠矿石变得质地更加细密(因为那些质地粗松的矿石已经被风化和腐蚀掉了)在经过加工后显现出非常好的通透度,这些矿区产出的翡翠就被行内人士称作“老坑”料。
所谓“新坑”,也就是指那些翡翠矿脉形成时间较晚一些的,远离上述的那条矿脉的坑口。由于年纪较轻,露天形成时间也不够,所以大多质地粗松,水头短少,也有人将山料翡翠矿石也归纳进来,但其实大多数“新坑”翡翠矿石是从几十米深的坑井里掏出来的!最有代表性的当属被行内人士称作“83坑”的翡翠矿脉。因其被发现得较晚(1983年),加之产量颇巨,目前用来做翡翠饰品的原料,主要来自那个矿区。而真正老坑矿床由于几代人的开挖,已经资源殆尽了。
Kompeitō
发表于 2010-7-8 10:27
老实说,LZMM别失望啊。。{:5_369:}
两块玉都不算好。第一块成色通透度雕工都不行,不值钱的。
第二块但从照片上看不像是A货,很有可能是处理过的。。。
假如。。只是假如第二个没有经过处理的话,通透度一般,颜色还算可以的,在云南大的商店里卖的话能够卖到两三千左右,小店卖的话一千多点儿。。。
Kompeitō
发表于 2010-7-8 10:30
哦,MM还说了如果实物颜色更好点儿的话,再加上个一两千都可能的。。。
明月寄相思
发表于 2010-7-8 10:37
老实说,LZMM别失望啊。。
两块玉都不算好。第一块成色通透度雕工都不行,不值钱的。
第二块但从 ...
Kompeitō 发表于 2010-7-8 11:27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云南的玉店猫腻很大呢
我有一块黄翡如意,开价2万多,但是有个同行的同事对玉比较有研究,指出只是一般的种,并不像店家写的是冰种,还是其他等等,最后我500RMB拿下来了。{:5_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