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onymous 发表于 2010-7-21 10:14

谢谢前面各位MMS 的安慰和留言啊.

我本人对外嫁没什么太多感触, 记得小时候住的地方就有个大姐姐带个外国男朋友回来, 一起在车站等车. 我看到也没啥感觉. 最多就心里好奇产生一个问好, 是哪国人啊.

也许一直留给我林MM形象的芊MM 现在也许多少会变了很多吧,甚至包括性格上. 相信大家出国后性格上也会稍微变化的.或许她现在真的找到了一个懂她的人吧.

这里就祝福她了.

☆★☆★☆ 发表于 2010-7-21 10:21

{:4_305:}可能我阴暗,这样的女人不受点伤,我觉得可惜了

theseus 发表于 2010-7-21 11:21

请允许我匿个名吧,虽然故事本身没啥大不了,太正常了.

看到咖啡版块有个人在谈论自己的女同学. ...
Anonymous 发表于 2010-7-20 20:59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那个法国人也许不懂得什么是 纵然举案齐眉 到底意难平
也许不懂得留得残荷听雨声的意境
但是试问 又有几个中国男人真的懂得?

何况也许这位法国人能将路易十四王朝的历史娓娓道来
而你的这位同学也很乐意听

两个人相处
不一定需要相同的文化背景
更重要的是相同的文化水准和理解力

而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
也许她初到法国 举目无亲 彷徨无依的时候
他在她身边
单这一段经历就是别人无可替代的了。。。

Antonia1105 发表于 2010-7-21 11:37

回复 33# theseus

{:2_231:}说得太好了,相同的文化层次太重要

不过话说回来,我还是觉得中文最美。那些诗词虽只有几个词,但回味悠长。外语实在是无感,不过可能是我学的太差,但最觉得外语流行很多是因为外语地区经济发达的原因,其实说到文化和历史在语言中的积淀,怎么都不能和中文比

非正常人类 发表于 2010-7-21 11:42

这个没什么啊,也许因为说的是不相干的人吧,没感触

calla 发表于 2010-7-21 12:11

不觉得可惜,"林MM"幸福就好呀{:4_301:}

鱼之乐 发表于 2010-7-21 12:53

杨过还娘?
呵呵因为身上毛不够多?还是因为身高不够哇?
我替我男人感到鸭梨很大 ...
soda 发表于 2010-7-21 09:59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听到杨过我就想起当年扮演他的,还是白白嫩嫩的古天乐

鱼之乐 发表于 2010-7-21 12:54

杨过还娘?
呵呵因为身上毛不够多?还是因为身高不够哇?
我替我男人感到鸭梨很大 ...
soda 发表于 2010-7-21 09:59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难道嫩老公像杨过一样英伟 {:4_299:}

fifi 发表于 2010-7-21 13:30

看了半天没明白, LZ你发这个贴要说明什么啊??

Antje 发表于 2010-7-21 14:31

回复theseus

说得太好了,相同的文化层次太重要

不过话说回来,我还是觉得中文最美。那些 ...
Antonia1105 发表于 2010-7-21 12:37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很粗糙得讲,个人觉得,中国诗讲究韵律,外国诗讲究意境。

记得我第一次对诗发生感情,是看了普希金的那首很有名的《一朵小花》

我看见一朵被遗忘在书本里的小花,
它早已干枯,失去了芳香;
就在这时,我的心灵里
充满了一个奇怪的幻想:

它开在哪儿?什么时候?是哪一个春天?
它开得很久吗?是谁摘下来的,
是陌生的或者还是熟识的人的手?
为什么又会被放到这来?

是为了纪念温存的相会,
或者是为了命中注定的离别之情,
还是为了纪念孤独的漫步
在田野的僻静处,在森林之荫?

他是否还活着,她也还活着么?
他们现在栖身的一角又在哪儿?
或者他们也都早已枯萎,
就正像这朵无人知的小花?

顿然感悟:对于一个诗人来说,很多东西,都不再是“物”,而是诗。这首诗,让一朵十分平常的小花,已经失去颜色的,没有香味的,夹在书里的花,突然充满了爱、温情与故事。当你接触了许多这类诗歌以后,看这世上的人和事,就不再单独得只是一个人,或一件事。自那天起,我看到蓝天白云,一草一木,都生出许多情感。这,是西方诗歌的境界。所以,西方诗歌可以翻译成许多语言,虽然会丢失一些美感,但诗意仍然丰厚。有了这一份心态,看许多事情,你会有一双新的眼睛,能发现生活中许多不一样的美好。在看到火车站丑陋的涂鸦,写着“xx爱xx"时,你会生出许多无限温柔的心情:这曾是一对怎样的恋人?那是他在喝了许多啤酒,一时冲动,在众人哄笑中写下的;还是她一人散步时,偷窥四周无人,带着羞赧的心,迅速刻下的?还是……?这,正是西方诗歌的意境。

而中文诗歌,尤其是古体诗词,最讲究的是韵律和格式,诗歌本身的意境,自然也有,但却不如外国诗歌这样丰厚。像“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这样的诗句,自然是有非常美丽的文笔,工整对仗,看到这样的诗句,淡淡的画面,两人在梦中相遇的情形,妻子坐在窗前梳妆的凄凉景象,跃然纸上。但单就诗意本身来讲,描述的,却是十分具体的场景,即使只是想象的。对于外国人来说,他们很难感受到那种“眼睛一亮”的感觉。

所以,但就此来评价哪个国家的语言文化底蕴较深厚,是十分不公平的。

当然,再重复一遍,仍然是个人看法。

DLIII 发表于 2010-7-21 21:00

很粗糙得讲,个人觉得,中国诗讲究韵律,外国诗讲究意境。

记得我第一次对诗发生感情,是看了普希金的 ...
Antje 发表于 2010-7-21 15:31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你倒是真有点林MM的味道!

的确是, 两种不同语言的文学, 不好比较。 是否彼此理解, 是否精神共鸣, 语言水平很重要。

xst666 发表于 2010-7-21 21:48

她像林mm也好,像小龙女也好,那都是外人对她的看法。她自己愿意嫁老外,有什么想不通的。

Antje 发表于 2010-7-22 08:27

你倒是真有点林MM的味道!

的确是, 两种不同语言的文学, 不好比较。 是否彼此理解, 是否精 ...
DLIII 发表于 2010-7-21 22:00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是啊,不过这一面,很少人知道罢了。我想文学的敏感度其实是全球文化人的共性,并没有国界。就我自己来说,我觉得跟同国却不同文学背景的人交流起来,反而要比根不同国同样爱好文学哲学的人比起来,困难许多。

Judyvision__DE 发表于 2010-7-22 08:43

虽然我无感想发,但我竟然看完了……

melodysilver 发表于 2010-7-22 08:48

sauer

ivydy 发表于 2010-7-22 10:17

性格像林mm啊,那嫁中国人就是幸福不了了啊,本来就很难得到幸福

雲端 发表于 2010-7-22 11:16

很粗糙得讲,个人觉得,中国诗讲究韵律,外国诗讲究意境。

记得我第一次对诗发生感情,是看了普希金的 ...
Antje 发表于 2010-7-21 15:31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说说我的感觉吧。不是想和mm唱擂台,只是觉得,中国诗歌的精髓,并不会被“韵律”的限制所掩盖。
东西方文化的不同的原因,究竟有多少归于地理环境和人种不同,姑且不去论它。单说诗歌的意境,中国古诗更多的表达一种天人合一的含蓄的美,让别人去揣度,去感受;而西方诗歌,大多则是毫无保留地宣扬个性的解放,以达到灵与物的统一。我实在无法列举出中国浩瀚的古诗的代表,无论是律诗,绝句,词,曲,奔放的,婉约的,庄重的,轻灵的,肃萧的,明媚的,太多太多让人感动的作品。可以说,每一字每一句,都是作者性灵的体现。看似格律规矩了意境,事实上,正是这样的嘎然而止,留给品读它的人无尽回味的空间。这就是中国人讲究的“胸中激荡,而面如平湖”。或者,是一种压抑的奔放罢。lz拿苏轼的词作比方,我也举个类似的例子吧。同是表达再见故人缱绻悲凉的心态,苏轼说: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拜伦写的是:多年后相见,我如何贺你,以沉默与眼泪。在我看来,没有孰优孰劣之分,他们的文字,都让我感同身受,那种欲语还休的无奈,浸透到骨子里。

我记得李白年纪很小的时候,写过一首萤火虫:雨打灯不灭,风吹色更明。若飞天上去,定作月边星。当时看了,简直喜欢得不得了。仿佛置身于夏日苍穹之间,仰头看着万里星空,和斑斑点点萤火虫混在一起,分不清哪颗是星,哪盏是灯。或许,换做西方诗人,看到同样的场景,会写道:你是夏日的精灵,幽幽地煽动,星一样的光芒。。。。诸如此类的(汗,随便写两句,意会就好)。说这些,是觉得,东西方诗作的视角和采取的表达方式不同,对于物,常常会见到西方诗人将它们当作有灵魂的生物,与它们对话交流,把自己清澄的心完全倾倒出来,那样的诗歌,读起来特别感受到心灵的涤荡。而中国诗人,无论多么热切地爱着这件物,总是从自己的视角出发,借着物与天地沟通,此时,诗人心中的物,已经无限放大了,大到无边无际,就像诗人无限展阔的心。所以,我们看到的咏山,咏水,咏梅,咏竹,说到底只是借物抒怀。我读西方自由体,常会被诗人带领到他营造的氛围之中,他说什么,我就感受什么;读中国古诗,我却不期然跑到作者的情绪里,他写什么,我感受他。就是这样一种不一样,都很是喜欢,很是钦佩。如果一定要说更喜欢的,那还是中国古诗,毕竟我是受中国传统文化养育的人。

罗嗦这么多,请不要介意,很久没遇到可以探讨的人,多放了几句厥词。

Antje 发表于 2010-7-22 12:27

说说我的感觉吧。不是想和mm唱擂台,只是觉得,中国诗歌的精髓,并不会被“韵律”的限制所掩盖。
东西 ...
雲端 发表于 2010-7-22 12:16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妹妹说得真好!越看越喜欢。

是啊,要说个人喜好,我也更偏向于中国诗词。而且说老实话,在我看到那首诗之前,可以说,对西方的诗歌简直有些偏见。因为总觉得他们太直白,用语也太过于简单。单看柳永的词:“杨柳岸,晓风残月。”单看这一句,我就能看到扁舟、一轮残月,那凄凉、孤单的场景,跃然纸上。

但正因为此,中国的诗词,让翻译几乎成为不可能的事情。因为遣词造句的精炼,让意境成为十分具体的东西。而相对而言,西方的诗歌,在这方面,较为放松些,更多的,是让人意想不到的意境,拓展人的心灵。
比如你举的李白的例子。
李白的这首诗,对仗工整,韵律优美。而且你说得很好,的确活生生地描述了那夏日萤火虫的场景。

而西方的诗歌,虽然不总是这样,但比较让我喜欢的,大多是能触动更多,更深的意义上的词句。你说得很队,西方人会喜欢将这类“生物”,加入灵魂。如果是我,我可能会写诸如:

你,带着你的明灯
曾经去过哪里
如今
又匆匆,
想要去到何方?

你那薄薄的羽翼
是低略过涓涓的溪流
沾湿了清晨的露珠
抑或
就在刚才
你曾轻拂过流泪女孩的脸庞?

所以说,个人喜好上来讲,我也更喜欢中国诗词,但要公正些说,我觉得两者都各有千秋。中国诗歌在语言上的运用较为优美,加之众多的典故和丰厚的词藻,让其难以比拟;而西方的诗歌,在与其丰富的想象力和无限的诗意,给人拓开了一个全新的眼界。

我也随意说的几句,同样的,绝没有抬杠的意思!也同样,很久没有跟人用中文谈论诗歌了,感觉很美!

Antonia1105 发表于 2010-7-22 13:32

回复 47# 雲端
没想到,我随便发的几句感慨迎来这么多高手发言哈。
antje说的对,不能以自己的喜恶去评判各国的文学。我学理工科的,所实在以前对古诗词完全无感,不知道为什么自从学了德语以后,却对中文,我的母语有了更深的了解。也开始有意无意的学文人骚客品起某些经典雅句来。虽只是浅尝辄止但是缺真的是回味无穷,就如云端mm所说,感觉中国古诗词读的是作者,是一种内心的共鸣。可能是语言和背景的关系,对于外国文学,我只能说是读,但读不入心。
这个是我一个超级外行人的一点点自己的想法。

Antje 发表于 2010-7-22 13:48

回复雲端
没想到,我随便发的几句感慨迎来这么多高手发言哈。
antje说的对,不能以自己的喜恶去评判各 ...
Antonia1105 发表于 2010-7-22 14:32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妹妹太过讲了,我也只是随便说得几句。我总觉得中国诗词的美,只有中国人才能欣赏得到。有时候,觉得非常可惜的。

雲端 发表于 2010-7-22 15:16

妹妹说得真好!越看越喜欢。

是啊,要说个人喜好,我也更偏向于中国诗词。而且说老实话,在我看到那 ...
Antje 发表于 2010-7-22 13:27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真高兴在这里遇到可以交流诗歌心得的朋友,就是楼歪了,lz应该不会介意吧{:5_381:}

雲端 发表于 2010-7-22 15:18

回复雲端
没想到,我随便发的几句感慨迎来这么多高手发言哈。
antje说的对,不能以自己的喜恶去评判各 ...
Antonia1105 发表于 2010-7-22 14:32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纯粹只是喜好,完全不算什么高手。说来惭愧,我和mm相反,来德国后,几乎把以前的爱好荒废了,背了两大本唐诗宋词,翻的次数屈指可数。。。现在是德语半吊子,汉语二流子。。。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如果你听到这个消息会如何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