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ve 发表于 2010-7-26 09:23

关于募捐,提醒大家注意!

1 未经本站查证核实,不得发布募捐信息。
2 发起募捐者必须公开自己的姓名,帐号和联系电话。
3 请大家不要轻信网上发布的募捐信息。

葱白小小 发表于 2010-7-26 09:27

{:5_456:}老大是说之前那个救助失学儿童的吗?
现在想找到正规募捐机构还真难啊。。。
要么担心被贪污挪用
要么担心被骗

红颜知己 发表于 2010-7-26 10:36

多谢提醒{:5_335:}

vivian99 发表于 2010-7-26 11:45

老大是说之前那个救助失学儿童的吗?
现在想找到正规募捐机构还真难啊。。。
要么担心被贪污挪用 ...
葱白小小 发表于 2010-7-26 10:27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是啊,多少有这样的顾虑,还是觉得正规募捐机构可信度高些,如红十字会,绿色和平组织。。。

水冰月 发表于 2010-7-26 12:14

刚好看到,就回帖一下。不知道楼主是不是说那个纳雍午餐项目活动。
其实我觉得在这边捐款什么的并不是很实际很方便,我转帖是想让有兴趣的朋友有个了解这方面的机会。如果你有这方面的兴趣,或者也在寻找这样的机会,可以去关注,了解一下。
也许并不是像平时所想那种,是真的有一群义工辛苦通过实地调查复查讨论出来的结果,并且这群义工都是网友自发组织的,平时大家也都有自己的工作学习。
当然一个人如果对这方面没有兴趣的话,这样的帖子也根本不可能去看的。

freeman 发表于 2010-7-26 12:23

其实我对募捐很感兴趣,也愿意力所能及给点帮助。但是我担心有些网站或者机构滥用老百姓的同情心,所以基本上还是红十字会捐款多点。
不过国内的红十字会呢怕帐目不透明,贪污腐败严重。德国的呢,又不能实际的帮助到中国的贫困地区,矛盾啊。。。

ivydy 发表于 2010-7-26 12:27

不光国内,各地红十字都很浪费的

freeman 发表于 2010-7-26 12:46

关于民间机构,我看到希望之光上有篇文章写的挺好的,转过来参考一下吧。

"十年助学,得到了些什么?"

从灯塔到海外基金再到希望之光、湖思,匆匆的一晃就是十年了,从最初的满怀激情,然后怀疑,再然后私下揣摩、电话、走访,从观望,争论到加入然后退出,如果说民间组学组织的架构都大同小异的话,那么可以说,每一个细节,都可以算得上是了如指掌了,然而像见龙卸甲里说的,我们走了几十年,又回到了原地,不假,从各个角色来看看,中国这十年的民间助学到底得到了些什么?

学生:
据我了解,最早一批接受助学资助的学生有不少已经大学毕业了,这成绩对于助学来说可算是功德完满,但是这些学生有几个成为了栋梁之材?在助学的理念里面,知识改变命运,他们的命运真的就改变了吗?也许这个疑问是多余,毕竟在我们的潜意识里面,大学生总归是能找到好工作的,但是,我在上海这几年却有些不同的看法,外地来的大学生,可以说生活得连民工都不如,正因为他们有了更多知识和自以为可以与人竞争的资本,他们对生活有了更高的期望,民工除了被欠薪以外,每年还可以存起足够寄回家盖房子的钱,可是我们的大学生呢?一个月2,3000块的工资连生活都尚且难说自理,除了一份能说得出的工作优越性之外,真的就比民工好吗?他们的收入补偿真的可以抵消掉家乡少了的一份劳动力损失吗?

家庭:
我们的助学给这些家庭带来了无比深重的危害啊,即使我们真的不介意贫困,但是我们还是很介意诚信的,可是我们做了吗?没有,他们不认为他们提供一些虚假的东西会造成任何后果,大不了你不资助,总归有人来资助的,这是一种依赖心理,家里没钱嘛,也不用砸锅卖铁的急啊,叫娃娃回家就成了,自然有人会帮咱付钱,读书本来就是一种家庭责任,养不教,父之过,自古以来就有说法的,可现在呢?不说教不教了,连最起码的生活费都不需要给了,你们要资助是不?不给生活费,咱就不让娃读书,你还得乖乖的给,这样对家庭有帮助吗?我们在大笔大笔的给钱的时候有考虑过这些负面影响吗?再说学完以后呢?孩子出去打工了,看起来是有出息了,可家里的地荒废了,等年纪大了种不了地的时候,这饱肚诗书的娃娃会回家来帮忙种地吗?这是一种悲哀,我们到底是制造了一批人才还是制造了更多的社会不安定因素呢?这些娃娃又真的给家里带回了先进的劳动理念吗?如果没有的话,那这些家庭无异于在进行一次赌博,赌的是娃娃在外混得好不好,赌注是这一家子人将来的生活

家乡:
我没统计过因为助学造就了多少离家外出的青壮年,但这个似乎和助学扯不上关系,即使不读书,人也会往外跑,可我们助学的初衷是什么?是希望改变农村贫困的基本面貌,我们不希望他们需要一代又一代的通过资助才可以读书,希望一个人读书有成就了,带动去大家都去踊跃读书,可事实呢?贫困依旧,没听说过哪个村哪个山沟里因为有了助学,所以十年后脱贫甚至于说出现踊跃读书的壮丽景象的,那是不是说助学失败了呢?对的,助学确实是失败了,我们所做的助学那不叫助学,叫输血,我们教会了他们逃避应负起的家庭责任,教会了他们可以不劳而获,更加教会了他们贫穷有理,十年了,连最起码的诚信都差不多丢弃掉了,这难道就是我们的初衷?

义工:
一批一批的义工义无反顾的投入到了助学里,又一批一批的因为迫于生活或者理念不合或者种种诡异的原因离开,他们得到了些什么?每个人进来的时候都是说为了做点事情吧,贡献一分力吧,可是,为什么他们的贡献都会石沉大海,而这些努力都只是让这件事情日复一日的循环着,看不到希望也看不到欣喜,甚至说付出多年的努力,连一丁点对生活有帮助的好处都得不到,想想在国外,一张义工的证明足可以得到社会的认可,在求职履历上添上光彩的一笔,而我们的义工呢?有哪个义工说因为我做了义工后,本来屁都不会的,现在我有一技之长了,可以让我过得更滋润了?或者是效率更高了,有更多自由时间来做义工了?又或者我拿着这份义工任职证明找到赏识我的公司了?想想看,我们除了榨干他们的劳动力以外,什么都没让他们拿走

资助人:
资助人是最最无语的一群人了,在助学这个圈子里,资助人是最最弱势的一个群体,你只能选择给钱或者不给,其他还能选择什么?每年花掉大笔的银子,运气好的可以收到一两封样板信,运气稍差的收到义工发来的电话回访记录,偶尔会有照片等等,在一个层面上,我们根本就没重视过资助人,就好象出租车要加价,搞个听证会,反对了还得加,这叫啥?忽悠,抱歉我很不客气的说,我们的助学组织有真正的对资助人负责过吗?没有,所做的全都是为了自己的面子,什么叫负责?有哪个组织想过?想的只不过是怎么可以让更多的学生被资助,我们可以失误,可以花掉资助人大把大把的冤枉钱,事后不就是一个道歉了事嘛,大家都是可以理解的,可是问题是,资助人当了冤大头还得笑嘻嘻的

助学组织:
十年了,光看发展是很蓬勃的,全国有大概1000多个民间组学诞生,但是经过了十年,连个可以互相认可的标准都没有,各玩各的,别说组织之间的标准了,同一组织之间的标准都没有,我想问问各组织,你们是怎么去审核别人怎样贫困的呢?相对论?这是屁话,这说白了就是个人喜好,如果是相对论的话,那么就是一条大马路上永远都是资助不完的贫困家庭,制度啊制度,搞了十年,连个制度建设都仍然是空白,更别说给义工提供职业培训,更深入的三农理论,甚至于说怎样去引导受助家庭正确的观念这些基础工作了,一个助学组织,十年来的观念还是停留在去找更多的贫困家庭来做,我拉人来资助了就成功了,从来没有人去研究这么搞是不是合理的,会产生怎样的后果,我这个组织进入了一个地区,应该给这里带来怎样的改变,或者说花个十年了,建立起一套完善点的机制吧,包括怎样培训,怎样应急,怎样疏补,怎样沟通,没有!连组织与组织之间的顺畅沟通都谈不上,资源共享更谈不上,互动联手想都无法想象,为什么学校不怕民间助学?为什么家庭不怕你不资助?为什么没人认可民间组织的地位?一盘散沙!你说如果你这个学校黑我一次,今后全中国的民间组学都不再搭理你,谁还敢?这仅仅是一个例子而已,那么你说助学组织这十年到底搞了些什么?就如同政绩工程一样,中看不中用,仅此而已

民间助学的理念真的到了应该彻底改变的时候了,而我们还沉浸在自娱自乐的梦里,如果真的是一个有责任感的人,还能继续看着这么荒诞的胡闹下去吗?我们所消耗掉的都是大量无比珍贵的社会资源,和一批又一批人的激情,何去何从,越来越迷茫

水冰月 发表于 2010-7-26 13:06

本帖最后由 水冰月 于 2010-7-26 14:11 编辑

看过楼上转帖的这篇文章,好象是叫T2000的TX写的对吗?
这个作者真心研究助学也非常了解助学,比像我这种只会转转帖的人来说强太多,其实真的很佩服他。
但觉得他有时候有些过于消极悲观。
虽然他常有这样的一些类似的文字出现,却一直在关注助学。

freeman 发表于 2010-7-26 13:14

是的,我觉得写的很好,至少让我们这些盲目认捐的人清醒下。国内社会最缺少的就是诚信,我只希望得到帮助的是真正需要的人,而不是利用别人的善心给自己带来钱财和资源。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关于募捐,提醒大家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