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ole 发表于 2010-9-15 14:40

配方奶喂养的风险:对婴儿和儿童的风险ZT

本帖最后由 carole 于 2010-9-15 15:43 编辑

《母乳替代品国际营销规范》要求所有父母都必须了解由于不必要或不恰当使用婴儿配方奶所带来的健康风险。加拿大INFACT机构提供了以下配以注释的文献,展示出广泛的研究证明母乳喂养的重要性以及与配方奶喂养相关的风险。
增加了患慢性疾病的风险
国际卫生组织(WHO)建议至少6个月的纯母乳喂养,并从第6个月开始搭配营养丰富的婴儿辅食,同时继续母乳喂养直到婴儿两岁甚至更大。

增加了患哮喘的风险

由多伦多儿童医院对2184名儿童的研究显示,与母乳喂养到9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的婴儿相比,配方奶喂养的儿童患哮喘及呼吸障碍的风险要高大约50%。

西澳大利亚的研究人员对2602名儿童进行了研究,意欲找出哮喘和气喘病在6岁儿童身上的发展模式。他们发现与纯母乳喂养到4个月的婴儿相比,未吃母乳的儿童患哮喘和气喘病的风险要高出40%。专家们推荐纯母乳喂养至少4个月以降低患哮喘的概率。

参考国际母乳哺育行动联盟的有关资料。

评论家查看了29份研究报告来评估母乳喂养对哮喘和遗传性过敏症的保护作用。他们使用了严格的评估标准,保留了15份报告。所有15份报告都显示了母乳喂养的保护效果。评论家们得出结论,不给婴儿喂母乳导致其易患哮喘和遗传性过敏症,证据确凿。

美国亚利桑那州对1246个健康婴儿做了一个纵向预期性调查,目的是找出母乳喂养与反复发作气喘病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未经母乳喂养、本身无遗传性过敏症的6岁儿童,反复发作气喘病的可能性要高三倍。

增加了患过敏的风险

母乳喂养最长时间的芬兰儿童最不容易患遗传性过敏症、湿疹、食物过敏和呼吸道过敏症。在17岁时,几乎没有吃过母乳的孩子患呼吸道过敏症的比例为65%,而那些喂养母乳最长时间的比例为42%。

研究人员对妈妈有呼吸道过敏症或哮喘历史的婴儿在其出生后一年内的过敏性皮炎进行了评估。他们检查了76名荷兰儿童和228名没有过敏性皮炎的儿童,发现孩子出生后三个月内纯母乳喂养对预防皮炎有保护作用。

研究人员评估了母亲饮食中的维生素C和维生素E对抵抗婴儿遗传性过敏症的母乳抗氧化剂成分有多少影响。他们要求患遗传性过敏疾病的母亲保留四天的饮食记录并在婴儿一个月大时收集了母乳的样本。

研究结果显示,母亲从食物而非补品中摄取的维生素C含量决定了母乳中维生素C的含量。含量越高,婴儿患遗传性过敏症的可能性就越小。维生素E与遗传性过敏症没有一贯的联系。因此,母亲在哺乳时从天然食物中摄取大量维生素C能够减轻高风险婴儿患过敏症的风险。

延缓了认知的发展

研究人员对3880名澳大利亚儿童从出生开始进行了跟踪调查以研究母乳喂养方式与日后认知发展之间的关系。在词汇测试中发现,与从未吃过母乳的儿童相比,母乳喂养6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的女童分数平均高8.2分,男童高5.8分。

439名于1991年至1993年在美国出生的、出生体重低于1500克的儿童在学龄期参加了不同种类的认知测试。人们发现从未吃过母乳的低重量婴儿在综合智力水平、言语能力、视觉空间和肌肉运动技巧方面都比母乳喂养的婴儿的测试分数低。

美国的一项调查评估了220个婴儿以确定纯母乳喂养对早产婴儿的认知发展的影响。该调查在孩子13个月时使用Bayley婴儿发育表(Bayley Scale of Infant Development)、在孩子5岁时使用韦克斯勒学龄前儿童智力量表(Wechsler Preschool and Primary Scales of Intelligence)。研究人员得出结论,纯母乳喂养(无添加物)对早产儿认知发展有很大优势。
研究人员对社会经济不发达地区的菲律宾儿童从出生到童年中期进行了跟踪,并分别在8岁半和11岁半时评估了他们的认知能力。在控制复杂变量后,他们发现母乳喂养12~18个月的儿童在“菲律宾非语言智力测试”中得分较高,出生体重较轻婴儿的测试结果更高(分别高出1.6点和9.8点)。研究人员得出结论,婴儿吃辅食后长期母乳喂养非常重要,对于出生时体重较轻的儿童来说更是如此。

英国的一项调查得出结论,母乳喂养影响儿童时期的认知和教育的发展,对一个人的一生都有潜在的长期有益影响。调查使用回归分析以确定母乳喂养与26岁时的教育水平以及53岁时的认知能力有着非常重要和正面的关联。
增加了急性呼吸道疾病的风险

在巴西,非母乳喂养的儿童患肺炎的可能性是纯母乳喂养的婴儿的16.7倍。

印度一家医院研究了201个病案和311个对照样本,以确定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都有哪些可修正风险因素。结果证明,母乳喂养是五岁以下儿童最关键的可修正风险因素之一。研究人员使用了多项信息资源来检查健康足月儿母乳喂养与患下呼吸道疾病的风险之间的关系。数据分析显示,在发达国家,吃配方奶的婴儿患呼吸道疾病的严重程度(需要住院治疗)要比接受4个月以上母乳喂养的婴儿高3倍以上。

增加了牙齿错位咬合的风险

此项关于喂养、吸吮和出牙研究的结论是,母乳喂养有利于婴儿长一口好牙。这一回顾性研究调查了1130名学龄前儿童(3~5岁),看看喂养方式和非营养性吸吮活动对乳牙牙列有何种影响。研究人员除了让口腔医生对儿童口腔进行检查以外,还通过问卷调查形式收集了喂养方式和非营养性吸吮活动的详细历史记录。

非营养性吸吮活动对咬合不齐有很大影响,用奶瓶喂养的影响在其次。用奶瓶喂养的婴儿和那些进行非营养性吸吮活动的婴儿更容易出现后牙错咬(cross-bite)现象。母乳喂养并进行非营养性吸吮活动婴儿的错咬比例(3%)要比用奶瓶喂养并进行非营养性吸吮活动婴儿的比例(13%)低。总之,数据显示婴儿出生后头几个月的非营养性吸吮活动是牙齿错位咬合和乳牙开式咬合问题的主要风险因素。有非营养性吸吮活动和用奶瓶喂养的儿童后牙错咬的风险是其他儿童的两倍多,而母乳喂养在这方面有一定保护作用。

增加了因使用受污染的配方奶粉而染病的风险

美国一家产后重症监护病房最近暴发了一场坂崎肠感菌感染,导致一名20天的新生儿死亡,该婴儿在11天时出现高热、心动过速、血液浓度降低以及惊厥,20天时死亡。在其脊髓液中发现坂崎肠感菌,源头在于病房内使用的被污染的婴儿配方奶粉。

在比利时暴发的一场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被溯源到感染了坂崎肠感菌的婴儿配方奶粉。12名婴儿染病,其中两名婴儿(双胞胎兄弟)死亡。

增加了营养不良的风险

2003年,以色列有多位用大豆配方婴儿奶粉喂养的婴儿患了严重的脑病而住进了医院。其中两名儿童死于心肌病。分析结果显示,配方中的维生素B1水平无法被检测到。这些吃了大豆配方奶的儿童有维生素B1缺失的症状,当用维生素B1进行治疗后症状马上减轻了。

增加了儿童患癌症的风险

众所周知,缺少母乳喂养会增加患癌症的风险。一项最新的研究发现,未吃母乳的9~12个月的婴儿,其基因受损程度非常大。研究人员们认为,基因受损会影响儿童时期或以后罹患癌症。

英国儿童癌症研究组织对3500个儿童癌症病例进行了分析,看它们与母乳喂养有什么关系。结果显示,如果婴儿曾经被母乳喂养过,患白血病和所有癌症的可能性都有所减少。
在阿联酋所进行的一项对照病例研究中,研究人员观察了117个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病例和117个对照样本。他们发现患有白血病的儿童其母乳喂养的时间要比对照样本的儿童短很多,于是得出结论认为,母乳喂养六个月以上可以防止儿童患上急性白血病和淋巴疾病。

为了找出母乳喂养影响儿童患白血病风险的证据,研究人员调查了111个案例,从中发现32篇文章很具有研究价值。从这32个案例中,他们又审核了 10个,发现其中4个具有确凿的证据,证明母乳喂养和白血病之间存在着联系。母乳喂养婴儿患白血病的风险大大降低,喂养的时间越长,这种保护作用就越大。此外,他们还注明,美国每年要花费大约14亿美元治疗儿童白血病。
一项关于婴儿喂养方式和儿童慢性疾病之间关系的调查显示,人工喂养增加患A型糖尿病、腹腔疾病、某些儿童癌症和肠道炎症的风险。

腹腔疾病可能是当婴儿接触到含有面筋蛋白食物时发生自动免疫反应引起的。Ivarsson和她的研究小组对患有腹腔疾病的627名儿童和1254名健康儿童的喂养方式进行了研究,以确定在婴儿开始接触面筋食物期间的喂养方式对腹腔疾病的产生会有什么影响。

结果令人吃惊:两岁以前开始接触面食的婴幼儿,如果当时仍在母乳喂养,患上腹腔疾病的风险会减少40%。研究人员还发现,如果在引入面食后仍继续母乳喂养,那么这一效果就更加明显。

为了弄清婴儿早期喂养方式(例如,母乳喂养与非母乳喂养的不同影响、母乳喂养的时间长短、母乳喂养加面食的影响等等)对腹腔疾病的影响,研究人员翻阅了有关母乳喂养和腹腔疾病的文字资料。他们发现,患有腹腔疾病的婴儿母乳喂养时间要短得多。在引入面食时仍继续母乳喂养的儿童患腹腔疾病的可能性比引入面食时停止了母乳喂养的儿童降低了52%。

研究人员提出了两种起到保护作用的潜在机制。第一,继续进行母乳喂养会限制面筋的吸收量。第二,母乳喂养会防止婴儿的肠胃感染。感染会增加婴儿内脏的渗透性,使面筋进入腹腔鼓膜中层。

其他研究人员建议,母乳中的A型免疫球蛋白会降低免疫系统对吸收了的面筋做出反应,或者通过对个别淋巴细胞抑制的效果而调整免疫系统。

炎症性肠病和克罗恩氏病(Crohn’s disease)等慢性肠胃症状更常见于配方奶喂养的儿童。研究人员在这方面做了17个分析项目,其结果支持这种假设,认为母乳喂养会降低患克罗恩氏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的风险。

增加了患糖尿病的风险

为了弄清牛奶(和婴儿配方牛奶)消费和针对牛奶蛋白质而产生的抗体之间的关系,意大利的研究人员对16名4个月以下母乳喂养婴儿和12名4个月以下配方牛奶喂养婴儿的抗体进行检测。结果发现,用配方奶喂养的婴儿有较高水平的蛋白基因抗体。他们得出结论认为,出生后头四个月内用母乳喂养可以预防这种抗体的产生,从而对A型糖尿病有预防作用。

在一项对照病例研究中,研究人员将46位加拿大B型糖尿病患者同92个对照样本进行比较。他们对比了出生前和出生后的风险因素。结果发现,母乳喂养会降低患B型糖尿病的风险。

过早添加配方奶粉、固体食品和牛奶,成年后患A型糖尿病的概率就会增加。研究人员将0至15岁被诊断患有A型糖尿病的517名瑞典儿童和286名立陶宛儿童与没有糖尿病的对照样本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5个月完全母乳喂养和母乳喂养7个多月至9个月的,对糖尿病具有预防作用。

一项对照研究通过问卷收集了一些数据,包括868名患糖尿病的捷克儿童和1466名参照儿童。 这一研究也确定了母乳喂养时间越长越能降低患I型糖尿病的风险。非母乳喂养增加风险 ——OR值为1.93。母乳喂养12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显著地降低了这一风险 ——OR值为0.42。

增加心血管病风险

为了明确婴幼儿营养和日后健康风险之间的联系,英国研究人员测量了216名13~16岁早产儿的血压。发现幼年时接受早产配方奶粉或常规配方奶粉喂养孩子的血压比那些接受母乳喂养孩子的要高。作者得出结论认为,母乳喂养能降低早产儿成年后的血压,此结论亦适用于足月儿。
英国的一项研究分析了1500名13~16岁儿童的胆固醇含量,确认母乳喂养可减少总胆固醇和低密脂蛋白含量,这为预防心血管病带来长远的益处。本研究提出早期的母乳喂养能规范日后的脂肪新陈代谢,并能降低血液胆固醇含量和患心血管病的风险。

一项远景调查跟踪了7276名英国的足月儿7年半,获得有效数据4763个。非母乳喂养的7岁儿童心脏扩张压和收缩压明显高于母乳喂养的同龄孩子。每3个月的母乳喂养能减少0.2 毫米汞柱。作者提出母乳喂养对成年健康有显著好处,因为人群每减少1%的心脏收缩压,总体死亡率就会降低1.5%。
增加肥胖的风险

为明确婴幼儿喂养对肥胖的影响,苏格兰的此项大范围调查关注了32200名39~42个月幼儿的体重指数(BMI)。排除社会经济状况、出生体重和性别等复杂因素,奶粉喂养的儿童中肥胖症较为普遍。由此得出奶粉喂养加大儿童患肥胖症概率的结论。

为明确儿童早期喂养对肥胖的影响,德国研究人员收集了9375名学童的身高和体重数据。发现非母乳喂养儿童的肥胖症概率为4.5%,比纯母乳喂养儿童的2.8%高出约40个百分点。

为明确超重和肥胖症发展的相关因素,德国研究人员调查了6650名5~14岁的德国学龄儿童。发现母乳喂养能预防肥胖症,而且此功效在纯母乳喂养的婴幼儿中更为明显。

为明确非母乳喂养与超重及肥胖风险增加之间的联系,研究人员跟踪调查了855对德国母子。两年的跟踪发现8.4%的儿童超重,2.8%的儿童严重超重。被调查儿童中8.9%从未母乳喂养,62.3%母乳喂养至少6个月。

纯母乳喂养3~6个月的儿童,超重风险降低20%;纯母乳喂养超过6个月的,超重风险降低60%。这些都是与奶粉喂养儿童比较而得出的。

增加肠胃感染风险

为明确婴儿头6个月期间患呼吸道、胃肠道疾病与母乳喂养之间的关系,研究人员评估了加拿大新伯威地区776名婴儿。尽管纯母乳喂养率不高,结果仍显示最初6个月中母乳对抗疾病的保护作用非常显著。和没有喂母乳的孩子相比,母乳喂养的孩子发生胃肠道感染的概率低47%,发生呼吸道疾病概率低对比最初 12个月母乳喂养婴儿,纯奶粉喂养或母乳喂养3个月或更短时间的婴儿发生腹泻的概率是前者的两倍。

在白俄罗斯地区大力推广母乳喂养使婴儿胃肠道感染概率降低了40%。

增加死亡的风险

研究人员探讨了全球范围内母乳喂养对生育间隔的影响,并估算出,生育间隔至少两年时,纯母乳喂养能使婴幼儿死亡率降低20%。

相比纯母乳喂养,混合喂养的孩子死于痢疾的风险增加了4.2倍。非母乳喂养的巴西儿童中,死于痢疾的风险也增加了。在孟加拉国,混合喂养或非母乳喂养的婴幼儿死于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概率比纯母乳喂养的婴幼儿增加了2.4倍。吃母乳多于奶粉的混合喂养孩子死于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概率则接近纯母乳喂养者。

为计算死亡率和婴儿是否母乳喂养(或非母乳喂养)及喂养持续时间的影响,研究人员调查了1204名出生后28天至1年内死亡的婴儿(不包括死于先天性异常和恶性肿瘤的)和7740名至少活到1年的婴儿。

没吃过母乳的孩子死亡风险比母乳喂养的高出21%。母乳喂养期越长,这种风险就越低。

加纳的一项重要研究显示母乳喂养开始的时间和类型与初生儿死亡率相关。此研究对象为10947名活到第2天的幼儿,在初生期内走访了他们的母亲。

第一天就开始母乳喂养的婴儿比例为71%,前3天开始的为98.7%。新生阶段约70%的婴儿进行纯母乳喂养。牛奶或奶粉喂养的初生儿死亡风险为母乳喂养的4倍。随着母乳喂养延迟1小时到7天,新生儿死亡风险成正比明显增加。出生1天后才开始母乳喂养的死亡风险增加2.4倍。作者认为如果从出生第1 天开始母乳喂养,能避免16%的新生儿死亡;如果从第1个小时开始母乳喂养,能避免22%的新生儿死亡。

在中低收入国家,每年有一千多万孩童5岁前死亡。这其中约三分之二死因是营养不良,而这是可预防的。每一个数字都代表一个孩童,代表一对充满期望的父母的悲剧结局。这是一个比例严重失调的全球性危机,每年数万亿的美金花在战争和毁坏上,却没有关注贫穷和不平等。

在这么多极端贫穷例子的背景下,提倡和支持母乳喂养不但防病而且对保护生命本身非常重要。

增加中耳炎和耳朵感染风险

随着母乳喂养时间的缩短和纯母乳喂养的减少,急性中耳炎的数量急剧增加。美国纯母乳喂养超过4个月的幼儿比非母乳喂养的中耳炎发病率少50%,4个月之内添加辅食的母乳喂养婴儿中耳炎发病率能减少40%。

在出生后6到12个月间,纯母乳喂养的婴儿中耳炎首次发生概率从25%增至51%;纯奶粉喂养的婴儿则从54%增至76%。作者推断哪怕只有3个月的短期母乳喂养也能显著减少婴幼儿中耳炎发生。

增加环境污染物副作用风险
荷兰的一项研究表明,6岁时,分娩前接触多氯联苯(PCBs)和二英影响认知发展。研究还发现,产前接触污染物对神经系统的不利影响只出现在奶粉喂养群,而不是母乳喂养群。尽管在母乳中发现更高的PCBs含量,在18个月,42个月和6岁群体中,研究发现母乳喂养有益于运动和认知发展。

数据显示产前接触PCBs对学龄前儿童神经发育和认知发展都有不利影响。数据也显示母乳喂养能有效抵消PCBs和二恶英的不利影响。

为明确围产期接触PCBs的影响,荷兰的另一项研究测试了9岁的母乳喂养儿童和奶粉喂养儿童。通过测试听觉P300潜伏(即对刺激的反应时间,多氯联苯对此有不利影响),他们发现,奶粉喂养者或母乳喂养少于6~16周者,其中枢神经系统评价和处理相关刺激需要更长的潜伏期和延迟,而母乳喂养则提高这些功能的速度。

mixmas 发表于 2010-9-15 14:42

我觉得,看情况而言啦,如果能母乳喂养,那是没问题,但是一旦喂养不顺利或者时出现问题,那么加些配方奶也无妨,重要的是妈妈和宝宝达成默契就好,不要劳累了来还没落好

carole 发表于 2010-9-15 14:44

版主有道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配方奶喂养的风险:对婴儿和儿童的风险Z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