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路过 发表于 2011-3-4 21:50

{:4_295:}

zc227190 发表于 2011-3-4 21:58

梁任公对子女的教育和人生启迪,梁思成、林徽因对人生趣味、志向的坚守令人钦佩。那个英才辈出且惺惺相惜、但时局却动荡不安的年代让人叹惋。八集看毕,第一集和第八集流下眼泪最多,前者是钦佩任公、如若可能希望成为如他一般的人和父亲,后者是哀惜于时代。毫无疑问地,这是我看过最漂亮的纪录片,也是最好的国产纪录片,大概也能算国内纪录片的顶级制作了。
  
   8集,从梁启超说起,到梁林去世戛然而止。每集时间很短,大约只有40多分钟,所以高度概括。但你丝毫不觉得枯燥乏味,因为节奏缓急得当,信息丰富流畅,解说词优美,音乐悦耳,画面动人。
  
   纪录片的信息有这么几个主要来源:梁林和费正清夫妇的通信,费正清回忆录,费慰梅写的梁林传记,美国、日本等东亚研究学者的访谈,梁再冰和梁从诫访谈,清华建筑系师生访谈。拍摄地很多,既有哥大、耶鲁等美国顶尖学府,也有日本研究机构,还有梁林足迹所到之处(从应县木塔到佛光寺),住过的地方(从云南到四川),真可谓“上穷碧落下黄泉”。若非精心选材,潜力打造,是不可能有如此成果和境界的。
  
   这个纪录片着重于作为建筑学家的梁林夫妇事业发展史,对于大众耳熟能详的徐志摩只略提了一下。金岳霖虽然做了大篇幅描写,但都是为了烘托梁林的信息,对他的绯闻没有选取,只通过导游的一句话轻轻带过。
  
   梁林作为接受过西方顶级教育的知识分子,他们的西方理念的中国化、古典理念的现代化努力非常独特。中西方文化、古典和现代文化的交汇和冲击在他们身上体现得比较深刻。同时,梁林历史经历五四、抗日、内战、建国、大跃进和文革,也是一个很好的切入面,带出了同时代知识分子的命运。
  
   以前,我看过林徽因的不少作品,以及别人写的各种传记。但更多的,是把她当成所谓“美女、才女”——正如梁从诫所感到无奈的那样。对于梁思成我了解不多,从楼庆西的《中国古建筑二十讲》里略知他的成就,印象更深的,是他对于绯闻的忍让。事实上,这也是现在无聊写手所热衷的关注点。但看完了这个纪录片,我对他们有了一个更为全面也更深刻的了解。我深深为梁林,尤其是梁思成“历经艰难困苦而长怀赤子之心”的知识分子精神和品格所打动。毫无疑问,这样的知识分子是国之宝。我为他,还有林徽因的命运感到惋惜。

fengs 发表于 2011-3-4 21:59

同推

zc227190 发表于 2011-3-4 22:00

婚前,梁思成问林徽因:“有一句话,我只问这一次,以后都不会再问,为什么是我?”林徽因答:“答案很长,我得用一生去回答你,准备好听我了吗?”婚后,梁思成曾诙谐地对朋友说:“中国有句俗话:‘文章是自己的好,老婆是人家的好。’可是对我来说是,老婆是自己的好,文章是老婆的好。”

zc227190 发表于 2011-3-4 22:02

汪曾祺写过一篇《金岳霖先生》,其中有个这样的细节,说是林徽因去世多年,金先生忽有一天郑重其事地邀请一些至交好友到北京饭店赴宴,众人大惑不解。开席前,他宣布说:“今天是林徽因的生日!”顿使举座感叹唏嘘。   他为了她终生未娶,因在他心中,世界上已无人可取代她。
即使多年后,当他已是八十岁高龄,年少时的旖旎岁月已经过去近半个世纪。可当有人拿来一张他从未见过的林徽因的照片来请他辨别拍照的时间地点的时候,他仍还会凝视良久嘴角渐渐往下弯,像是要哭的样子,喉头微微动着,像有千言万语哽在那里。最后还是一言未发,紧紧捏着照片,生怕影中人飞走似的。许久,才抬起头,像小孩求情似的对别人说:给我吧!

cqshicang 发表于 2011-3-4 22:06

回复 15# zc227190


    你说的是这篇文章吧:“为什么是我?”“答案很长,我得用一生去回答你,准备好听我了吗?”
婚前,梁思成问林徽因:“有一句话,我只问这一次,以后都不会再问,为什么是我?”林徽因答:“答案很长,我得用一生去回答你,准备好听我了吗?”婚后,梁思成曾诙谐地对朋友说:“中国有句俗话:‘文章是自己的好,老婆是人家的好。’可是对我来说是,老婆是自己的好,文章是老婆的好。”



一天,.梁思成从外地回来,林微因很沮丧地告诉他:“我苦恼极了,因为我同时爱上了两个人,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梁思成听了以后非常震惊,一种无法形容的痛苦笼罩了他,经过一夜的思想斗争,虽然自己痛苦,但想到另一个男人的长处,他毅然告诉林徽因:“你是自由的,如果你选择了金岳霖,我祝你们永远幸福。”而林微因,不仅没有离开他,反而感动万分地对梁思成说了一句能让世上所有男人都无法拒绝的话语:你给了我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我将用我一生来偿还!


如果一百个人来问我完美女子的标准,那么我一百次都会回答说是林徽因,是的,她已经是个传奇,是只能仰望的女子。她早已隔着如许烟波岁月,隔着那些男子的深情,美成书页中的一个剪影。所有人都知道她和徐志摩的故事。他为她写下那样的诗句,可是最后她还是没有选择他。可是,比起徐志摩那样激烈的爱,金岳霖的脉脉深情更令人动情。



汪曾祺写过一篇《金岳霖先生》,其中有个这样的细节,说是林徽因去世多年,金先生忽有一天郑重其事地邀请一些至交好友到北京饭店赴宴,众人大惑不解。开席前,他宣布说:“今天是林徽因的生日!”顿使举座感叹唏嘘。   他为了她终生未娶,因在他心中,世界上已无人可取代她。



即使多年后,当他已是八十岁高龄,年少时的旖旎岁月已经过去近半个世纪。可当有人拿来一张他从未见过的林徽因的照片来请他辨别拍照的时间地点的时候,他仍还会凝视良久嘴角渐渐往下弯,像是要哭的样子,喉头微微动着,像有千言万语哽在那里。最后还是一言未发,紧紧捏着照片,生怕影中人飞走似的。许久,才抬起头,像小孩求情似的对别人说:给我吧!



林的追悼会上,他为她写的挽联格外别致,“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四月天,在西方总是用来指艳日,丰盛与富饶。她在他心中,始终是最美的人间四月天。他还记得当时的情景,他跟人说,追悼会是在贤良寺举行,那一天,他的泪就没有停过。他渐渐说着,声音渐渐低下去,仿佛一本书,慢慢翻到最后一页。



有人央求他给林的诗集再版写一些话。他想了很久,面容上掠过很多神色,仿佛一时间想起许多事情。但最终,他仍然摇摇头,一字一顿地说,我所有的话都应当同她自己说,我不能说。他停一下,又继续说,我没有机会同她自己说的话,我不愿意说也不愿意有这种话。他说完,闭上眼睛,垂下头,沉默了。



多年前我读到这样的话语,一刹那哽咽。那个时代的人,对于感情十分珍惜爱护,爱一个人大约便是长远的,一生一世的事情。因此爱得慎重,却恒久。



他从来没对她说过要爱她一辈子,也没说过要等她。他只是沉默地,无言地做这一切。爱她却不舍得让她痛苦选择,因此只得这样沉默。因为,能够说出来,大约都不是真的。



而如今多见的,却是那等付出一丝一毫都要斤斤计较的男子。发出一定要有回报。计算爱情,一如计算基金汇率,赔本生意,谁肯做。若自觉有些许吃亏,一定加倍讨要回来。面对这样可怕的现实,再看看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时候那样动人心魄长远的爱,真是让人心灰意冷。



爱固然值得珍惜,但是要人爱你一时一刻并不难。但是最美最好的,是有个人在至老时候还会想起你,那样深刻,深刻到他一生都从未忘怀过你。



他会想起你年少时候的容颜,在他心中,你永远都是十七岁的那个穿白衣裳的小仙子,他会想到嘴边不自觉地轻轻地微笑起来,叹息地说,她啊……之后便是沉默,沉默之下,原本是有千言万语的,可是已经不必说了,那样的你,在那样的他的心中,便是独一无二的万古人间四月天了。爱有很多种方式和理由,这里无意责怪谁,只不过我觉得金岳霖的故事听起来更加撼天泣地。



金岳霖为林徽因终身未娶,他一辈子都站在离林微因不远的地方,默默关注她的尘世沧桑,苦苦相随她的生命悲喜。



若, 人生只如初见,多好!

菡萏 发表于 2011-3-4 22:14

{:5_320:}

shasha0708 发表于 2011-3-4 23:39

看过了,很好。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推荐一部很好的纪录片《梁思成 林徽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