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er 发表于 2011-3-6 14:31

英华裔老妇遭真假"家暴"案:东西方文化冲突引纠纷 中新网

中新网3月5日电 据英国《英中时报》报道,“求助!我63岁的老母亲遭我英国姐夫殴打,前后一共三次,共计六拳,我姐姐不但没有阻止还有所纵容。他们至今不与我联系,我只能求助你们了,请帮下我们吧!”2月28日,该报收到了一封求助信,信中男子自称母亲遭受英国姐夫“家暴”,亲生女儿袖手旁观,甚至将老母亲赶出家门。该男子声称,由于受惊过度,老人目前精神极度不稳,身上还有不少伤痕。但由于无法与姐姐取得联系,人又身处国内,他只好写信来报社,希望得到帮助。

  但当记者与其姐姐联系后,获悉的内容却是大相径庭。夫妻俩不但没有虐待母亲,还竭尽所能对她好,然而在弟弟的挑拨下,母亲越来越无理取闹,最终双方反目成仇。是家庭暴力,还是亲属纠纷?在这场言辞矛盾的罗生门里,谁是谁非已无法辨析。失去了调剂摩擦的理解与包容,两个家庭感情罅隙在东西方文化的冲突下渐生渐长,最终吞噬了血浓于水的亲情。

  一封求助信牵出“家暴”罗生门

  “我妈妈今年63岁,在2月23日晚上八点左右被我姐夫殴打了六拳,姐姐不但没有阻止,还要其他中国人保证,不要把虐待老人的事情散布出去!”

  这是《英中时报》在2月28日收到的一封求助信,徐先生在信中的措辞严厉,情绪激动。基于事件特殊,编辑部马上通过电话与徐先生取得了联系。虽已过了数日,一提到母亲被殴,徐先生仍是气愤难平。

  “事情的起因是妈妈准备回国,要拿走自己的行李箱,而我姐夫却说这行李箱是他花30镑购买的,是他的东西,还因此辱骂我母亲。当我母亲想辩解的时候,他突然开始殴打她,前后一共打了三次,其中用拳头击打我母亲左肩膀两次,共计六拳,还是用了铁钩子打我母亲!”

  徐先生说起母亲被殴时情绪非常激动。他说,自己平时对母亲很是孝敬,万万没想到她在英国会受外国姐夫的气。母亲当晚夺门而出,冒着大雨,在街上徘徊了许久,才找到女儿朋友的家,在他们的协助下回到了中国。一见到儿子的面,她就放声大哭,倾诉遭遇。数日过去,母亲精神仍然很不稳定,不肯去医院检查,甚至见了外人就怀疑是女婿派过来的。

  “我妈妈走的时候,我姐姐也没有去送机。至今姐姐和姐夫都没有接过我的电话,他们问心有愧,所以不敢跟我联系。”徐先生电话中向记者说道。

  为更好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记者向徐先生索要了争执发生后双方的邮件往来。由于徐先生英文能力有限,而姐姐与姐夫发送的邮件全部以英文书写,他并没有完全理解信件内容。记者查看邮件后发现,徐姐姐并非不敢与他联系,而是在信中要求断绝关系、再不往来。姐夫大卫则措辞文雅,建议双方暂时冷静,他在信中特别提到,没有人打过老母亲,反而是徐妈妈自己拿起金属棒,有袭击他人的意图。

  据大卫在信中所述,事发当天,他去阁楼给岳母挑选旅行箱,但由于很长时间没有出游,旅行箱大多较为破旧。徐妈妈拿到箱子的时候非常不满,指责他故意刁难,对他破口大骂,积累已久的矛盾一下就被点燃了。

  大卫写道:“自从你走后,我们就很难和妈妈一起相处下去。在她眼里,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不对的……我承认,我当时有吼她,然后推了她一下……这是我不好,但我真的没有打她。实际上,是她自己拿起那根我们用来开阁楼门的棒子,然后威胁我们,为了不让她伤人,我只好阻止她,这场争执都把我孩子给吓哭了。”

  究竟是六旬华妪于英惨遭家暴,还是无理取闹自编谎言?为了探究事情的真相,记者决定联系徐先生的姐姐徐女士,倾听她的声音。

东西方文化碰撞积怨已久

  在大卫的帮助下,记者顺利地取得了与徐女士的联系。通过与徐女士交谈,记者发现,这并不是一件突发事件,在徐女士与大卫的七年婚姻中,亲人之间矛盾早已酝酿已久,时隐时现。东西方文化观念的差异,积怨于心的误解,借由一个旅行箱爆发出来,终于造成今天无法挽回的地步。

  徐先生的姐夫大卫从小在英国长大,与姐姐结婚多年,两人感情一直很好。姐夫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担任学术工作,声誉显赫,收入也颇为不菲。按理来说,有了这么一个条件优秀的女婿,母亲应该是相当开心,弟弟作为亲人也自然脸上有光。然而,一提到姐夫,徐先生却是气不打一处来。

  在徐先生眼里,大卫最大的毛病就是吝啬,缺乏礼数,不仅对人一毛不拔,还对老人毫无敬意。在他眼中,男人养家天经地义,但是姐姐结婚多年,大卫却从来没有给过她一分钱,更不要提给岳母钱了。一个“英国绅士”居然如此处事,他实在无法相信。


  让徐先生印象尤其深刻的是赠礼事件。初到英国之际,徐先生曾经花大钱购买了一个纪念品赠送给姐夫,以示友好。但让他失望的是,姐夫并没有回赠任何礼物,这件事给他留下了很大的阴影。更让他觉得不可思议的是,姐夫偶尔赠送给母亲的礼物居然是十镑左右的打折卡,在重视人情的徐先生眼里,这是毫无礼数的事情,更缺乏对长辈的尊敬。

  过了不久,徐女士生下了一个孩子。为了减轻女儿的负担,徐妈妈办理了探亲签证,时不时就飞去英国住上数月照看外孙。母女俩原本感情就很好,住在一起后徐妈妈也不曾抱怨过什么。今年年初,徐先生前往英国探望姐姐一家,原本是合家团聚的一件喜事,但却成了未来母女冲突的原因。

  在采访中,徐女士表示自己对母亲和弟弟尽心尽力,给予了各种帮助。但在徐先生眼里,他在英国这段时间并不愉快,甚至可以说不受尊重。

  “任何人都不会想到,我万里迢迢到英国的时候都半夜了,他们夫妻让我自己搭公车到家,途中转了两次,结果一进门,我姐夫还很悠哉坐在沙发上看报纸。我和妈妈的所有的衣服是用垃圾袋装着放在床底下的,而我们居住的屋里有两个大柜,一个衣柜。”

  谈及母亲的异国生活,徐先生更是气愤难平。据徐先生所述,他的母亲是一个勤劳随和的女人,向来都是逆来顺受,不敢招惹他人,但这么多年在姐姐家却总是受气,不受尊重。

  “在我看来,我妈就是过去给他们免费当保姆的。每天不光要接送小孩,晚上回去还要打扫做饭。我姐夫晚上九点多回来,吃了饭就去休息,碗也不帮忙收拾,一点尊敬老人的心都没有!”

  徐先生很快就回去了,他在英国的不愉快经历为未来的争持埋下了深深的伏笔。据徐女士述说,徐妈妈非常疼爱儿子,她认为是儿子之所与离去,是女儿和女婿联手造成的。从那天起,徐妈妈就没有给过全家好脸色看。

  徐女士在采访中说:“自从弟弟走后,妈妈对我们态度就很不好,甚至一看见我们面就上楼,回房间关上门,也不跟我们一起吃饭。我们所做的所有事她都能挑出毛病,她甚至还跟我孩子说大卫的坏话,他才只有六岁啊!”

  大卫在信中对岳母的描述也同出一辙:“我一直都很欢迎你还有你妈妈过来伦敦玩,也很感激你的慷慨和支持。但最近我才知道,原来你们都不是很满意……我很失望地发现,很多人在我背后议论我,而且是用中文,我也没有办法辩解。更让我生气的是,还有人不断给我妻子压力,让她离开我,回去中国。这些中伤我的话给我的儿子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他不得不承受亲人争执所带来的伤害,这让我最无法释怀。

  对于弟弟的各种指责,姐姐徐女士显得很无奈,她不能接受先生“吝啬”的说法,所谓“把母亲当免费保姆”的说辞更是无稽之谈。“弟弟说我先生吝啬小气,平时不给我钱,这都是没有根据的话。我自己有工作,不需要老公给我钱。实际上,我们在国内置有房产,弟弟和妈妈就住在这栋房子里,如果我们真的那么吝啬,为什么不出租房产收租金呢?”她向记者说道。

  由于英文不佳,徐先生无法理解姐姐发来的英文邮件,基于气愤,徐女士也不接听任何电话;一个在英国,一个在中国,无法及时沟通,姐弟俩的心终于越走越远,对于23日晚的说辞也越发不同。坚信母亲遭受“家暴”的徐先生始终无法联系上姐姐,他最终决定要走法律途径,为母亲讨个说法;弟弟如此无情,母亲又偏袒一方,徐女士也很是心灰意冷,决定彻底断绝姐弟关系。

  “我等他的律师信。”她无奈地说,“我无法形容我现在有多伤心,你能挑选朋友,但你永远无法挑选你的亲人。”

国际家庭“鱼梗在喉”需沟通

  都说“相爱容易相处难”,对于国际婚姻更是如此。随着走出国门的华人数量越来越多,与西方人共结连理,组成国际家庭也不再是一件稀罕事。然而,夫妻俩如胶似漆,不代表亲属也能跨越文化沟壑,和睦相处。在不同文化背景下长大的两个家庭,待人接物上观念并不一致,遭遇文化冲突有如“鱼梗在喉”—吐出来,不过是一根文化鱼刺;强咽下肚,心里难免怨气满腹。

  记者为此采访了某位婚姻咨询专家。对于徐姐弟的纠纷,她认为法律途径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拔掉这根“鱼刺”,重要的还是姐弟俩加强沟通,互相理解。国际家庭中每个人都难免受到新文化的冲击,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入乡随俗”并不应是一个自发过程,而需双方互相帮助。

  “拿孝顺这事来说吧,东方人有敬老这一观念,但是西方没有,甚至连孝顺这一概念都不存在。如果不能意识到这个差异,那么东方人很可能会觉得西方人对老人缺乏尊重,从而排斥对方。”这位专家说,“徐妈妈与大卫年纪相仿,对徐妈妈来说,大卫是女婿,是后辈,需要敬老;但对大卫来说,徐妈妈只是一个同辈,他无需表示特别的尊重。如果双方没能意识到东西文化上的差异,很容易就会造成矛盾。”

  “东方人也往往比较大我主义,觉得大家都是一个群体,你的事也是我的事;但是西方是比较个人主义的,非常独立,不喜欢别人过多干涉。因此东方人可能会觉得西方人特别小气冷漠,而西方人又会觉得东方人过于多管闲事。”该专家说,“像徐先生这件事里,他和妈妈既然已经到了英国,就应该学习西方人的观念,不干涉夫妻俩的私事;而徐女士作为女儿,也应该起到桥梁作用,加强与亲人的沟通。如果他们能够用开放正面的心态去看待这些纠纷,那么双方的矛盾也不至于会这么激烈。”

  家是所有人的起点,也是生命结束时的终点。都说“家和万事兴”,亲情发乎天性,血浓于水,但亲人之间也需要沟通、理解和包容。与其反目成仇、怀恨于心,还不如双方互让一步、海阔天空。东西双方要如何避免文化冲突这根鱼梗,这是值得每一个国际家庭认真思考的问题。

yangliuqing 发表于 2011-3-6 15:04

到底家暴没有只有当事人才知道,但是,英国绅士够抠门的,作为姐姐和女儿的徐女士对待自己的亲人的态度很有问题。要真是按照西方人公事公办的,利益划分清清楚楚的方法,妈妈过来帮忙带孩子做家务就应该给报酬,而不是装糊涂,一毛不拔。自己的亲人坐10几个小时的飞机远道而来,接机也是应该的。既然有误会,为什么不打电话说清楚?明明知道家人英文不好,非要用英语写邮件,也不是解决问题的应有态度。

娃娃妈 发表于 2011-3-6 15:07

各打五十大板
最好别来往,谁也理解不了谁

DLIII 发表于 2011-3-6 15:16

本帖最后由 DLIII 于 2011-3-6 14:20 编辑

两口子应该接飞机, 应该用中文和弟弟沟通, 应该礼尚往来, 应该找弟弟收取一定的房租, 妈妈的就算了。

弟弟不该插手人家两口子的经济问题, 妈妈不该闷着忍着最后大发脾气, 不该白住人家房子还说人家吝啬。

想知道妈妈和弟弟去英国的飞机票, 是谁出的钱? {:5_312:}

yangliuqing 发表于 2011-3-6 15:24

两口子应该接飞机, 应该用中文和弟弟沟通, 应该礼尚往来, 应该找弟弟收取一定的房租, 妈妈的就算了。
...
DLIII 发表于 2011-3-6 14:16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应该亲兄弟明算账,不然都觉得自己吃亏了,积怨多爆发出来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真伤感情。

xiaomeng 发表于 2011-3-6 16:00

借机,送机这是最普通的礼节啊! 这两口子白受了高等教育。

mixmas 发表于 2011-3-6 16:20

中由于英文不佳,徐先生无法理解姐姐发来的英文邮件,基于气愤,徐女士也不接听任何电话;一个在英国,一个在中国,无法及时沟通,姐弟俩的心终于越走越远
weder 发表于 2011-3-6 13:31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姐弟2个发什么英文邮件{:5_389:}

30磅的箱子算根毛

yaolaili2000 发表于 2011-3-6 16:57

到底家暴没有只有当事人才知道,但是,英国绅士够抠门的,作为姐姐和女儿的徐女士对待自己的亲人的态度很有 ...
yangliuqing 发表于 2011-3-6 14:04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同意以上观点,嫁了个英国人,连给弟弟写信也用英文了,纯粹忘本。。。

mimomimo 发表于 2011-3-6 18:17

一看作者的观点就知道作者不是真的了解西方文化,很反感这种把所有个性差异都推到文化差异的老土文风。

Bai 发表于 2011-3-6 18:38

本帖最后由 Bai 于 2011-3-6 17:40 编辑

姐弟俩写邮件,干嘛要用英文啊?!这不是没事儿找事儿嘛!本来就沟通不好,还用英文,不知道这个作姐姐的是怎么想的。

亲人大老远过来,宁肯自己在家读报纸,也不去接机,从哪一点来说都过不去啊。这一点上,跟东西方文化冲突没有关系啊。是个基本礼貌问题吧。

虽然双方各有问题,但是这个姐姐问题更多些,她是联系两个家庭的纽带,而且比弟弟和自己的老母亲更了解外国的习俗和文化,她应该从中沟通啊!

我爱猫猫 发表于 2011-3-6 21:14

不接机
弟弟送贵重礼物,不回礼
只写英文信件

觉得这两口子就是有问题

zycoc1999 发表于 2011-3-6 21:25

哈哈哈哈,搞笑来。

循环回多蒙 发表于 2011-3-6 23:32

其实就是吝啬呗, 非要解释到文化区别, 好提高销售量吧

himmelblau 发表于 2011-3-6 23:43

beatrice2006 发表于 2011-3-7 10:15

看帖子里写姐夫大卫从小在英国长大,看来很有可能是华人
真tm丢人

soda 发表于 2011-3-7 11:44

看帖子里写姐夫大卫从小在英国长大,看来很有可能是华人
真tm丢人
beatrice2006 发表于 2011-3-7 09:15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呵呵这个推测也太有想象力了。。。

DLIII 发表于 2011-3-7 14:49

看帖子里写姐夫大卫从小在英国长大,看来很有可能是华人
真tm丢人
beatrice2006 发表于 2011-3-7 09:15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同感。

小米小岩 发表于 2011-3-7 19:54

礼尚往来根本就不是文化差异啊,确实就是抠门儿么,不管你自己想不想送礼,别人送了礼,总是要回礼的啊,真不厚道。还有接机也是基本的。

joylqq 发表于 2011-3-7 20:14

我最觉得难以理解的就是姐夫給那个弟弟写英文也就算了, 毕竟他"中文水平有限“, 这个姐姐为什么也只用英文写啊? 难道本来就已经准备闹到法庭上去了, 写的东西都会成为证据?

Col 发表于 2011-3-7 20:14

姐弟2个发什么英文邮件

30磅的箱子算根毛
mixmas 发表于 2011-3-6 15:20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5_377:}这姐姐真把自己当什么了,和亲弟弟还英文mail交流,真毛病

Col 发表于 2011-3-7 20:16

两口子应该接飞机, 应该用中文和弟弟沟通, 应该礼尚往来, 应该找弟弟收取一定的房租, 妈妈的就算了。
...
DLIII 发表于 2011-3-6 14:16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那么抠门,估计也是弟弟和他老妈妈自己支付的。

Col 发表于 2011-3-7 20:20

看帖子里写姐夫大卫从小在英国长大,看来很有可能是华人
真tm丢人
beatrice2006 发表于 2011-3-7 09:15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如果是这样,这大卫就太拽了。。
华人连尊老文化都不懂,且让客人把衣服放床底下,小气透顶

Claudia2009 发表于 2011-3-7 20:34

这个姐姐当得太有问题了,事实肯定是有所出入。
哪个姐姐跟自己家里人写英文邮件沟通的?亲弟弟出国看他们居然也不接机?在处理这样的家庭问题上,她根本就是个最关键的人物,此女要不然就是个怕老公的人。

晨雾 发表于 2011-3-7 21:24

那个大卫与徐妈妈年纪相仿,也就是说他也快接近63岁了。徐妈妈肯把年轻的女儿嫁给他。恐怕看中的也是他的财和外国身份。弟弟送大礼显然出于巴结行为,并幻想获得更丰厚的回报。只不过没料到大卫是只更狡猾的狐狸,肉包子打狗了。徐妈妈的女儿显然是一个没良心的东西,把妈当老妈子用的自私无情的蠢货。在这件事情上毫无疑问大卫肯定动手打了徐妈妈,什么叫推一下,傻子也看得出,男人和女人体力是不能相比的。弟弟虽然有点贪慕虚荣,但是对母亲有情有义,只是最缺的不会做表面功夫,记者被大卫文雅的语调彻底迷惑了,所以即使上了法庭,可能也不会得到同情,公理。

yangliuqing 发表于 2011-3-8 16:35

那个大卫与徐妈妈年纪相仿,也就是说他也快接近63岁了。徐妈妈肯把年轻的女儿嫁给他。恐怕看中的也是他的财 ...
晨雾 发表于 2011-3-7 20:24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你知道的内幕可真不少{:5_331:}
还有什么料可以爆?

晨雾 发表于 2011-3-8 21:47

把文章仔细再看一遍,俺也只是个过路人{:4_291:}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英华裔老妇遭真假"家暴"案:东西方文化冲突引纠纷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