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也杀人 (ZT)
这些天在看《论语》,一时间议论四起,有人说我“尊孔”,有人讲我“复古”,还有人赞我“弘扬传统文化”,领导和同事也问我:“你是不是想去考博士?”“没名气的人出名要靠丑闻,有名气的要想获得更大的名气得靠绯闻”,这个道理我懂,但是没想到现在在机关里没事读读书都会增加名气:)
其实我对孔子不是很推崇,因为他也杀人。 孔子杀少正卯的故事出自《荀子·宥坐第二十八》(《史记·孔子世家》以及冯梦龙《智囊》等也有记载):
话说当时鲁国有一个叫少正卯的人,是一个苏格拉底似的人物,学术功底深厚,知识渊博,思想深刻,还有一张铁嘴,他这张嘴不是“可以将一根稻草讲成金条”,而是可以将一坨圆锥形的狗屎讲成一堆黄金。只要他的大讲堂一开讲,当地的人们就像现在小城里的小女生听说韩庚来了那样兴高采烈、倾巢而出、热情捧场,孔子也算是能说会道的,但和少正卯一比就没什么魅力了,他的学生除颜回外都多次翘课去听少正卯的讲座,甚至干脆转学了,这时孔子就像寿镜吾先生那样在书房里大叫起来:
“人都到那里去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据说现在“为了减少愤青,在教科书中减少了鲁迅的作品”,不知这篇能否幸免于难)
颜回就小心翼翼地回答:“天热,都去漂流去了。”他不敢说少正卯正在和他的同学们亲密互动呢。其实孔子也知道他们在干嘛,但他一向是很要面子的(后来颜回去世,颜回的父亲请求孔子卖掉车子,给颜渊买个外椁,孔子就不答应,说自己曾经做过鲁国的大夫,虽然离职不干了,但还是有身份的人,不能没有专车天天坐11路车。见《论语·先进第十一》“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他觉得颜回的回答也很给面子,所以他愈加喜欢颜回了。因此他经常在学生面前表扬他,有时还假惺惺地说:“颜回就喜欢说好话,他对我没什么帮助,他对我说的话没有不心悦诚服的!”(《论语·先进第十一》“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悦”),其实心里喜滋滋的。 就这样,孔子好不容易招了几个学生,没多久就被少正卯给吸引过去了,孔子做了几个改革以遏制这种势头,如在课堂上实行点名制,考试专门考自己上课讲的东西,不考教科书上的东西,以及大幅降低学费,只要每个人交“十条腊肉”给他,他就给他一个录取通知书和学籍(《论语·述而第七》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但学生还是大量流失,就像我的博客好不容易集聚点人气,过几天韩寒、老徐的博客一更新,人就跑光了,如此者三次(“孔子之门人三盈三虚”)。
孔子就这样忍着,心想:“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后来孔子终于时来运转当上了大司寇,相当于公检法最高部门的长官,有点像现在的中央政法委书记。“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他在上任的第七天就下令把少正卯给杀了。(西汉张敞五日京兆犹能杀人,估计是学孔子的辣手)
子贡很不解,就问孔子:“少正卯可是咱鲁国的大明星啊,您无缘无故判了他的死刑立即执行,有没有搞错啊?”言下之意,您完全可以像齐桓公对管仲、李世民对魏征、铁木真对哲别那样宽宏大量嘛,您也可以删他帖子、封他IP,或者把他列入黑名单,把他这只害群马、这颗老鼠屎清除出博客圈、QQ群和同学录(他们好像不是同学)嘛!要不以您的盖世才华,您完全可以放弃“述而不作”(《论语·述而第七》)的老习惯,也出几本畅销书把他批倒批臭啊!干嘛要像苏联的司大令那样消灭肉体! 孔子说:“少正卯这个人啊,我注意他很久了。聪明而阴险,行为乖僻而又坚持不改,言辞错误但又貌似雄辩,知道很多负面信息还广为散布,对错误思想不仅不驳斥还表示赞同并加以丰富完善,具有上述一种就可以判死刑,他上述五种都有,不可不杀,不杀不足以平民愤!”(“人有恶者五,而盗窃不与焉:一曰心达而险,二曰行辟而坚,三曰言伪而辩,四曰记丑而博,五曰顺非而泽。此五者有一於人,则不得免於君子之诛,而少正卯兼有之,此小人之桀雄也,不可不诛也”)
就这样,少正卯被孔子以腐蚀鲁国青年思想的罪名判处死刑。孔子也以他的此项判决奠定了中国历史上“以学术杀人”(见明冯梦龙《智囊·上智部》)第一人的地位。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