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版★出师表★★★
本帖最后由 香菲儿 于 2011-6-22 22:39 编辑你亮叔我跟你说点掏心窝子的:你爸当年出来混,半道上被人做掉了;现在地盘又分成三块了,益州好像咱也罩不住了,这世道眼瞅着要杯具了。但是你爸留下的保镖还很忠心啊,出去砸场的那些二杆子也都不想要命了,这些都是看在你爸往日给钱给女人的份上,现在想报答罢了。
叔现在就希望你丫放机灵点,完成你爹的遗愿,让兄弟们也扬眉吐气;千万不要把自己当成不值钱的葱,把弟兄们的心给屈了。
你家里咱帮里,都是一码事,该批评谁该扇谁,一碗水端平;不好好干的,给咱整天惹事的,以及为人忠厚实在的,交给保卫科,该剁手的剁手,该发钱的发钱,这能说明你对大家都一样,你也不要偏谁向谁,让大家有亲疏之别。
小郭,小费,小董,人都实在,事情办的周全,你爸特别看得起,叔认为帮里的大事小情就交给他们;二杆子老向,性子好得很,人也猛地很,能打能杀,你爸说过“能干”,不行就提拔一下,叔觉得砍人的事就交给他,肯定能扩大咱的地盘,以后没人敢惹咱。
帮里开始为啥红火的很,还不是一直拉拢实在人,撵走没本事的,后来为啥被别人逼得走投无路,还不是身边都是一群光会耍嘴的SB,你爸每回跟叔扯闲篇的时候,把个胸口能捶青。侍中、尚书、长史、参军,都是叔的拜把子,你一定要相信他们,咱发扬光大就有戏了。
叔本来是一个种地的,在南阳有一亩二分地,在这个人砍人的时代,叔不想砍人,只希望不被人砍。
你爸不嫌叔怂,三天两头的往叔屋里跑,问我如何管理帮派,我感激得眼泪哗哗的,从此跟着你爸四处砸场在抢地盘。
后来本帮被人火并,叔死命硬抗,到现在已经二十多年了。
你爹知道叔精的跟个猴一样,所以挂之前把大事都交给我,自从换了你当新扛把子,叔天天睡不着,害怕把老大的心给屈了,所以五月份领着弟兄们开着船过了泸河,到那个鸟都不拉屎的地方,把该摆平的都摆平了。
现在南方没人敢胡成精,咱的手下也个个兵强马壮,应该好好让兄弟们,放松一下,去个夜店啥的。再把中原打拼回来,把那些没良心的,耍奸偷滑的统统拾掇了,把咱那些长老级人物重新扶起来。这样叔也就对得起死去的你爸了。
至于啥事咋弄,好话坏话,就靠小郭,小费,小董。这一回叔是去砍那些王八蛋的,砍不成回来你咋办都行。如果没人给你说好话,叔就找小郭,小费,小董,还不信丫们能翻了天了。
你丫没事应该多想想你爸的事。叔我这里就很感激了。得了,叔马上就要闪人了,眼泪哗哗的,都不知道胡咧咧了些啥东西。
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云。
老白闲得很弄个搞笑版的出师表{:5_312:}{:5_331:} 本帖最后由 香菲儿 于 2011-6-22 22:51 编辑
诸葛亮写这个出师表的时候是蜀汉建兴五年的北伐前,公元227年,而刘禅生于公元207年,到北伐时正好20岁。大家都从20岁过来过,20岁时永远觉得自己是世界的主人,自己聪明,能干,有头脑,有计划,对什么事都有自己的看法,急需一个施展的平台。然后看看出师表里诸葛亮是怎么干的,通篇读下来,我感受不到一个臣子对皇帝的态度,反而是父亲对儿子的心态,生怕儿子把什么干砸了,于是才有“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甚至更有“宫中府中,俱为一体”这样大逆不道的话
这里ps一下,什么叫宫中府中。汉制三公可以开府做事,而丞相是西汉制,更是高于三公,这也是为什么曹操要废三公而复丞相的原因。既然高于三公,更是可以开府,自行任免下属官吏,这些官吏,名义上属于国家,但实际只对自己的“主君”负责。这就比较奇妙了,你一臣子,大言不惭的和皇上说我觉得你宫里的事应该和我府上是一样的,都得听我的。让人皇上怎么想。这要是换成皇上出征让太子监国,然后说我走了,你好好做,你办事我放心,宫里的事不管是我宫里的还是你太子府上的都是一样的。就说的通了,是吧。虽然刘备死前确实让刘禅兄弟视丞相为父,但凡事就怕认真二字,你认真了,你就要倒霉了
刘禅可谓极为聪明,为什么呢,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对诸葛亮的态度。应该说,刘禅登基之初确实和诸葛亮有过一段愉快的蜜月期,但后来随着诸葛亮的“跋扈”,不管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总之就是刘禅心里不爽了,年轻人叛逆心理也是可以理解的。不爽怎么办,大多数人都发泄,可刘禅忍了,忍到诸葛亮死后也没爆发,反而是一点点收回手中的权力。权力这东西就像带倒刺的钉子,扎进去容易拔出来疼。诸葛亮死后直到最后邓艾入蜀共30年,这30年里刘禅手上有当年诸葛亮的全部权力,也没看到官员们有什么反对的声音
2.对敌国的态度。孙权要登基,群臣都嚷嚷,刘禅答应了。孙权是什么人,在蜀汉人心里,那是臣,臣要为君,大逆不道,且关羽败亡因为孙权,刘备败亡因为孙权,可刘禅就答应了。夏侯霸走投无路入蜀,刘禅当面叫他舅舅,一下子拉近了两个人的关系,更把夏侯霸牢牢的栓在了蜀国战车了。夏侯霸是夏侯渊的侄子(正史记载),夏侯渊死于蜀汉之手,且夏侯氏曹氏是整个魏国的根基,这么一个人,投降了,且到死都忠心耿耿,容易吗
3.对战胜国的态度。历史上亡国之君得善终的极少,可刘禅就踏踏实实活到死。这固然是司马炎的非一般人心态,也是体现了刘禅对人心的把握。大凡人都是这样,跳着脚的突显自己容易,低调的藏拙难 油菜! 火箭过来膜拜黑社会师爷版的出师表。。。楼主太有才了!{:4_284:} 不过关于对刘禅的平反我更感兴趣。。。的确给了我一个不一样的阿斗印象。。。 {:5_394:} 诸葛亮写这个出师表的时候是蜀汉建兴五年的北伐前,公元227年,而刘禅生于公元207年,到北伐时正好20岁。大 ...
勒白阿仁 发表于 19-6-2011 09:26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5_394:}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