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休假的点点滴滴
本帖最后由 白衣飘飘 于 2011-9-11 21:43 编辑多次被问起国内休假感觉如何。回答多了,觉得还是写下来留作纪念吧。
Disclaimer
人物情节有故意夸张虚化叠加,本着娱乐之上的精神,请勿对号入座。
请相信作者百分之一千的善意。实在对上号的,往好了想就对了。
书归正传。
一 张江男
网上张江男定义是: 聚集在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具备理科背景,常常深居简出,工作勤奋,拙于表达。他们薪水很高,却不太会消费;他们有自己特有的浪漫,却难以招女孩喜欢;他们智商很高,却普遍想法简单。
A颇得其中真味。
A最近迷移动设备。3人同行,一个美眉同仁,他和我。一路上他大谈4G应用,从西欧标准到中国对策,从跨国企业到国内山寨。亏我也号称IT业界人士,听得是云里雾里。于是很羞愧的问美眉,你跟上他思路么?答曰: 不知道他在讲什么。
某次闲聊,一人掏出新买的smartphone。 大家轮流赞叹,有的说,屏幕真大,有的说,照片拍得真清楚,也有的夸照片的主角,主人的宝贝儿子酷。A沉默良久,忽然很兴奋的嚷嚷,这个手机的最大优点是可以刷各种操作系统,想升Android的就升Android,想刷Windows Mobile的就刷Windows Mobile... 满座皆惊。可不可以不要这么专业,兄弟?
A的一个优点是如果有任何电子产品的问题,他一定是最佳参谋。我回去买电子产品,那真是太省心了。周五公司部门有座谈会,大家都上台介绍一个有趣的话题。前一个女生说的是到普吉岛去旅游,A的话题是如何买高档耳机。
和张江男定义不同的是,A有一个很拿得出手的女友。一同外出,那女生着高跟鞋,亭亭玉立。地面凹凸不平,她连崴了好几下。A大嘴道,女生啊,就是要漂亮,看看,这下穿高跟鞋不行了吧。真难为为悦己者容的那位没有一口鲜血喷出来。
最近听说他们喜得正果,我甚为欣慰。 二时尚男
B 一向以时尚,小众,前卫自居。虽然在张江高科技园区工作,对别人称他为张江男却是深恶痛绝。
见面的时候,熙熙攘攘的人流中我一眼就能认出他。他身着艳丽,提一把黄色长柄伞,斜挎一有反光色彩书包,脚蹬有弧线向上翘的皮鞋,潮得一塌糊涂。
在上海他居然请我吃西餐,认为情调比美食更重要。不过他推荐的地方委实不错。临江的落地大玻璃,一眼望出去就是外滩的无敌江景,夜晚华灯初上,望之心旷神怡。
几杯酒下肚,不知怎么就聊到剩女这个话题。他打开手机给我看女友的闺蜜。
"长得漂亮吧,身材也好。人家在Z地乐团工作,收入很不错。说找男友就两个标准,一,普通话说得好,二,牙长得好。就这两个标准,到现在还没找到合适的,莫名其妙就剩下了。
"这帮男生,不知怎么搞的,牙都不齐,一张嘴,都蜡蜡黄的。你看国外的年轻人,威廉王子和凯特,一笑都是一口漂亮的贝齿。咱这里呢,四环素牙耽搁了一批,吸烟的又毁了一批。怎么就不知道洗牙呢。爸妈过去也不知道让孩子青春期戴牙箍,结果张江男没几个看得过去。
一说起张江男,B开始痛心疾首:
" 这帮家伙,早上头发翘翘的就敢出门,脸上眼屎都不擦擦干净,那女生能受得了吗。那衣服穿得品味,我就不说了,从来不想着去看看时尚杂志。
"那你说剩女的责任都在张江男身上喽?
"这倒也不能算。剩女的问题啊,是她们太有文化,在这圈子里混,见多了男人中的精英,所以眼界太高。既要男生赚得动,还要人家有品味,会浪漫。二十几岁的小男生有啥呀,要钱没钱,要阅历没阅历。但等人家真到30多岁啥都有了,都已经是名草有主了,真要还是单着的,都喜欢年轻的。剩女没和人家相濡以沫过,人家也就不会珍惜。一来二去,剩女就只能叫没好男人了。
"那剩女应该找个绩优股好好培养喽?
"其实是该这样的。问题是,剩女一是怕好不容易培养出来了被小三摘桃子,自己白白赔了青春。这社会太浮躁,条件好的男人诱惑太大了。
"二是剩女没这个耐心。从谈朋友到结婚,是有个很长的磨合期的。不少剩女没走到一半就觉得双方不合适了放弃了。你知道,男的年纪大点没问题,女的年纪越大挑选的余地就越少。
我默然。
"所以呢,张江男还是要多解解风情,多多努力,拯救那些剩女吧。" B最后总结说。
三 咨询师
C看上去过去胖了些,也老成了很多。
用一个字形容他的生活就是 忙。
"上一个项目,6月的时候每天干到6点,7月的时候每天干到7点,8月的时候每天干到8点,11月的时候每天干到11点,到12月上线时,连续干了近70小时没睡觉。
"你不会吧。
"知道我去年休了几天么? -------- 一天。没错,就一天。
然而去年部门的业绩并不如人意,奖金发得也不理想。他安抚了团队里六个想跳槽的员工,用自己大哥一样的激情去感染手下,不惜为下属冒犯老板,可自己现在几乎也快撑不下去了。
"要不是觉得对不起那几个兄弟,我真的也想一走了之。
"去年一个项目里认识的几个牛人,现在也不干了。你猜他们去干什么了?一个啥都不干,歇着。这还可以理解。一个和人合伙去开饭店了。
"什么?转型的幅度这么大?
"还有一个去开出租了。
我差点眼镜掉下来。
"以后上出租车千万别乱谈BW,说不定开车那位比你还牛呢。"他终于笑了起来。
四沉重的白领
D 看上去是很体面的白领。在房价还没起来的时候买了房子,有一辆中档车,老婆在家里带着一个两岁的孩子,工作是500强的中层级别。或许按照杜拉拉升职记的观点,他应该算是幸福的中产?
然而他很有心事。
工作上最近又逢部门重组,不知大老如何下棋,这且不去管它。老爸的身体实在是不能仅以欠佳形容。不久前老爸确认得了"肌肉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 就是大物理学家霍金得的那种。这种病没药可医好,只有一种西药可以减缓症状的恶化。该药每个月的花费是5000元人民币,保险一分不报。眼看着老人身体每况愈下,医药费帐单雪片样飞来,老妈忧心重重,加之操劳过度,这两天也病倒了,还得去动手术。
"幸亏孩子来得早,否则现在真是没有勇气去要。但也幸好有孩子,才能每天给我们带来些快乐。
"我老婆挺支持我的,说医药费就当我们在还房贷好了。她现在也开始找起工作了。
"白领其实是最苦的,看上去有那么点钱,人人都想咬一口。黑白两道都吃不开,遇到些麻烦事,一点办法都没有,只有拿血汗钱消灾。万一自己身体不好,真有可能一病回到解放前。再想到将来孩子的教育费用。。。
"没关系,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他安慰着我告别。除了叮嘱他自己千万当心身体,我不知道说什么好。
回来后,我查了这种药在德国的价格,发现和国内的差不多。我终究还是没能帮上忙。
五糖果
休假前到公司的上海部门上班,按习俗带了几盒巧克力去。同事叫我放在办公室进门的地方,说大家会看到的。
开了几个会,琢磨着要写封电邮跟大家说呢,一看,巧克力已经没有了。高兴之余,不由想起S国同事送甜食到德国办公室的遭遇。
德国人的怀疑是出了名的。吃一样食品之前一定要搞清楚原料来龙去脉,一会担心过敏,一会担心不适。
某次说起皮蛋,一同事问到,那个"一百年的蛋"(皮蛋的德语名)真的能吃吗?我当即祭起江总的名言:“这帮记者啊,too simple, sometimes naive"。没待过几个国家就敢评世上十大恶心食物,还居然把皮蛋名列10恶之首。我在国内天天吃,顿顿吃。今天皮蛋拌豆腐,明天豆腐拌皮蛋。
同事唯唯诺诺,"哦,哦,我就是想知道这蛋真的有一百年那么老吗。"
有这样的背景就不难想象S国甜食的下场了。在兜售一圈未果后该同事将甜食交给秘书,请她再接再厉,广为散发,然后放心回国。
二个星期之内,大家收到了秘书的两封reminder.
几天后去我去秘书那里看到还有半盒糖。秘书想出了推销新招,谁要叫她帮忙,要吃一颗糖才行。
圣诞节前去秘书那里,还有小半盒糖,秘书愁眉苦脸的对我说,都快过年了,这些糖怎么办呢。你能不能做个好人,把它们都收了。。。
xxxxxxxxxxxxxxxxxx
p.s.
外国人初到中国不知松花蛋为何物,认为一定储存很长时间才使得蛋变黑,所以英语称为“百年蛋”(century egg)或“千年蛋”(thousand-year egg),一直流传至今。另外因为乌龟寿命很长,许多没有接触过中国人的人滑稽地认为中国人吃一种一千年的乌龟蛋。
2011年6月,美國CNN的iReport欄目將松花蛋評為「世界最噁心的食物」頭名。该事件在网上引起广泛议论,随后中国最大蛋企抗议要求CNN道歉。7月6日,CNN在其網站上刊登中英文雙語聲明,表示“无意造成的任何冒犯”,並“表示诚挚的歉意”。
见维基百科
zh.wikipedia.org/wiki/%E6%9D%BE%E8%8A%B1%E8%9B%8B
六 苹果
浦东苹果电脑旗舰店, 位于陆家嘴国金中心IFC商场的所谓下沉式广场。
到的时候天已经黑了,陆家嘴流光溢彩,像巴黎香榭丽舍大街上一样。站在这个广场上,周围一圈都是高楼,蔚为壮观。
Iphone的保护套298一个,膜128一个还不帮贴,价格贵得让人胃疼。
IFC商场里名店如云,LV的店面比它在很多德国店大很多,东西也贵很多。 商场里主要都是年轻人,衣着鲜亮,兴高彩烈得享受大都市的感觉。
地铁回到张江高科,一出来就碰到一个小摊卖iphone套子和贴膜服务,十几元一个套子,膜和贴的服务共25元。
60元买了3个套子,加一个贴得很漂亮的膜,想到苹果店的天价,看着夜风里和善的摊主,我都不好意思还价。
旁边有很多青年人在吃大排档,衣着朴素。还有不少中学生,穿着怎么难看怎么设计的校服,估计设计理念是难看成这样就不怕脏了。
一个书摊在买很多不错的书,10元一本,我买了三本。惭愧买盗版的了。
有个笑话说,人与人之间最远的距离就是,你我一起出去,你买苹果4 代,我买 4 袋苹果。或许可以用来比喻国内不同阶层的距离?
七 房子
房子是永远的话题。几乎和所有人的谈话都会涉及房子。买到的额手称庆,没买到的殚精竭虑。
E是一个典型的中产。在本世纪年初买了中环附近的复式房子。现在出行有车,家里有楼,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虽说工作忙了些,物质生活还是完全像国外看齐了的。
F刚刚买了房子,在浦东内环边上离地铁站15分钟的地方。这是一个10年的二手房,大约六十几平米,每平米2万左右。她每月还贷若干千。我还没来得及算出来,她已经告诉我,她准备还30年。一个在上海打拼的女生很不容易,不知道什么时候有人能和她共同撑起这一片天空。
G把房子买在了离公司很远的地方,好处是老婆上班很近。我们给他算了一天的安排。路上来回5小时,公司上班8小时加午休1小时共9小时,睡觉8小时,晚饭1小时,各种家务早餐梳洗打扮统统加起来就算2小时吧,好像已经25小时了,那和新婚燕尔妻子共度的时间呢?反正我们是算不出来了。G对我们的调侃报以忠厚的微笑。后来才知道,在上海每天人流量500万次的地铁上他学了很多东西,还考了不少证书。他可以真正告诉大家时间是海绵,挤挤总会有的涵义。
H的家离G很近,但他采用了另一种解决方案 ---- 在公司边上租个房子。他自嘲说,这样可以更好的为公司服务,夜夜垂泪到天明么。一家三口,都在上海,周末相聚,共叙别情。
人们有着太多对房子的期待,人们有着太多对房价的解读。这篇小文承载不了这么大的话题,我也不想把随笔搞成网上惯见的房市预测。只是,老杜千年前的名篇在当今的中国仍是那么的入时: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八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
国内的人们觉得生活的压力重重,国外的人们觉得发财的机会多多。
国内的企业举步维艰,国外的企业讨论着加大中国的投资。
国内的精英考虑着移民,国外的精英讨论着海归。
很多人问,你觉得国内现在怎么样?
19世纪的狄更斯在双城记的开头写道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
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
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
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
这是希望的春天,这是失望的冬天;
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
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
我想,这段话对现在的中国也适用。
完
写得好啊。有点长,我回头慢慢看 {:3_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