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个礼拜跟我们家小的说了上中文课,这个礼拜人家都催我了。
{:5_342:} lz加油,组织大家一定要把这个班办起来哦! 支持一下!等儿子大了,咱也去,呵呵。 我们住Essen附近,孩子5岁。
果断报名,我们什么时候可以开始上课?
另外,如果楼主需要我们其她妈妈一起做什么事情,请告知。 我们这附近有个地方,平时是给小朋友办生日聚会,或者上英语课的地方。好象可以租用。 kanglecheng 发表于 2011-11-2 01:1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顶!八岁以上的孩子可以吗?
可以的,我们现在最大的孩子是八岁。 zhuoredlefsen 发表于 2011-11-8 11:0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们这附近有个地方,平时是给小朋友办生日聚会,或者上英语课的地方。好象可以租用。
我们目前找到的地方都是不花钱的,不用租。这个班过完圣诞节开课。开课前因为还要做很多准备工作。 太好啦!那我们就等着lz的消息啦!
有什么需要帮忙的也可以告知。 我们要参加圣诞后的班!
多谢大家耐心等待,我刚刚从中国回来,这次回来带了90多公斤行李,差不多都是教材和上课用的书籍。上课的教具书籍都已经准备好了,如果有家长对教学理念和授课内容不了解,请上儿童教育论坛亲近国学版看我发的相关内容的帖。
近期,要联系下聚会的场地,希望早点和报了名的家长见面。 和睦家学园 发表于 2012-1-14 13:5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多谢大家耐心等待,我刚刚从中国回来,这次回来带了90多公斤行李,差不多都是教材和上课用的书籍。上课的教 ...
{:5_342:}
大家好!
新年快乐!
上课地点已经找到。时间每周二,周五下午15:00——17:00 周一16点之前也可以上课
周六,周日因为教室要收租金,每天15欧元,还要和大家商量,是否要选别的地方。
地址:storpstr.9
45139 Essen
可以上网查下,他们有网站的 storp Haus fuer Bildung und kultur 先谢谢楼主的努力。不过我们只有周末能参加,平时没有时间,很遗憾。 本帖最后由 和睦家学园 于 2012-1-25 07:12 编辑
不客气,平时每天自己在家坚持学习是一样的,如果家附近有小朋友平日里也能有几天一起学,养成习惯就更好了。家长会觉得容易很多。 楼主费心了,组织这样的活动真的很是不容易!很羡慕在埃森的小孩子有这样的机会。我们离得太远了,而且也只有周末才有时间,平时没时间。太遗憾了! 如果时间定在周末的话,我想应该会有更多的小孩子可以参加的。而且周末上课的话,时间可以长一点。费用的话,看样子也不是很多,大家可以平摊,不知大家意见如何? 我个人不反对周末上课找其它地点。 本帖最后由 和睦家学园 于 2012-3-12 22:00 编辑
掌握汉字构字规律,学会快速识字方法
介绍幼儿识字方法的文章太多了,看多了家长们被弄得晕头转向,然而真正有智慧和深度的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符合中国汉字的固有特点,遵循传统蒙学教学特点的方法。
上周在我的家学园,课间时间和孩子们玩猜字游戏,大小孩子笑成一团。一个孩子问我:“还有更难得嘛?”我说:“我还有近两千个字谜,可是你认得两千个字了吗?”那孩子赶紧说:“快再教我认字吧!”
有位马淑珍老师,很会教语文。 她把反义词集中到一起,编成反义词对对子歌,合辙又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可以天天读几遍,就像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一样,读《三·百·千》可以识字,我们也可以通过读反义词对子歌来识字,同时丰富孩子们的词汇,增长知识,真可谓是一举几得。附上反义词对对子歌,歌里共收集单音节反义词八十八对、双音节反义词六十八对。
快乐的学习的方法,可以把从一笔一画的识字中解放出来,使孩子们在短时间内掌握汉字构字规律,加快识字速度,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多识字、识好字,早日走进书的海洋、知识的宇宙,经典的世界,在那里自由自在地遨游!
我乐观地想:什么时候孩子们把识字变成乐趣了,离博览群书就不远了。
猜字谜识字
字谜是以文字为谜底,以描述文字特征的方法作谜面的一种谜语,它有利于启迪同学们的思维、开发智能、巩固识字、增长知识,把识字寓于娱乐之中,使你们智趣双益。这里的字谜,有些是根据构字规律编的,如:“有吃有穿”(裕)“不上不下”(卡)“不正”(歪)“八刀”(分),这类字谜有以下几种:1.谜底是象形字,谜面形象。如:“一块地,四方方,十字路在中央。”(田)“画时圆,写时方,有它暖,没它凉。”(日)“一个锅里炒仨豆,蹦出两个剩一个。”(心)“十二点。”(斗)“三横一竖加一点。”(玉)“午字落在山中间。”(缶)2.谜底是指事字,谜面记述字的特征。如:“刀上有一点,有点刀就快。”(刃)“老牛不露头。”(午)“又字中间加一点。”(叉)“一点一横长,口字在中央,大口张着嘴,小口里面藏。”(高)3.谜底是会意字,谜面是说明字的结构。如:“门里躲进一个人,门外立着一个人,土上坐着两个,白云上面有个人。”(闪、们、坐、会)“两个肩并肩,两人抬一个。”(从、众)“一口咬掉牛尾巴。”(告)“把手放在目上。”(看)“一人依树旁,歇息来乘凉。”(休)“火上加个盖儿。”(灭)“小牛落地。”(生)“二木不成林。”(相)“一字有双口,大口吞小口,大口张着嘴,嘴中含一口。”(同)“看来有两个,面目很难分,不像是大夫,倒像是工人。”(天)“说它小,下边大,说它大,上边小。”(尖)“可上可下,上可下可,上可可小,下可可大。”(哥)“早晨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来。”(旦)“一块四方木,有边又有角。”(楞)“两个娃娃背靠背坐着。”(北)“伸手到树上摘果子。”(采)4.谜底是七种字形结构的汉字,根据字的形体编谜语。如左右结构的字:“左边一个鱼字,右边一个羊字”(鲜)“左边一个里字,右边一个予字。”(野)还可以说左边一个食字旁,右边一个包字,合起来是“饱”字。上下结构的字:“上边一个白字,下边一个水字。”(泉)也可以说上边一个分字,下边一个皿部,合起来是“盆”字。按此种猜谜方法,还可以猜左中右结构的字、上中下结构的字、半包围结构的字、全包围结构的字、品字形结构的字。七种字形结构的字均可采用猜字迷方法巩固所学的汉字。
附反义词对对子歌:
上对下,小对大。前对后,左对右。
多对少,老对少。来对去,男对女。
黑对白,里对外。高对低,粗对细。
远对近,古对今。明对暗,早对晚。
有对无,出对入。宽对窄,买对卖。
南对北,首对尾。西对东,始对终。
干对湿,公对私。美对丑,薄对厚。
咸对淡,苦对甜。天对地,稠对稀。
旧对新,晴对阴。浮对沉,假对真。
强对弱,对对错。开对关,硬对软。
深对浅,加对减。负对正,降对升。
冷对热,饱对饿。死对生,反对正。
直对弯,长对短。胜对败,好对坏。
快对慢,双对单。熟对生,歪对正。
笑对哭,吸对呼。退对进,阳对阴。
优对劣,日对夜。紧对松,轻对重。
香对臭,胖对瘦。后对先,易对难。
冷对暖,忙对闲。爱对憎,贵对贱。
送对迎,动对静。仰对俯,吞对吐。
浊对清,输对赢。悲对喜,劳对逸。
凸对凹,矮对高。利对弊,此对彼。
盾对矛,贬对褒。涝对旱,简对繁。
安全对危险,优点对缺点。
晴天对阴天,寒冷对温暖。
喜欢对讨厌,复杂对简单
胆小对勇敢,早晨对傍晚。
责备对称赞,坚硬对柔软。
现实对幻想,软弱对刚强。
暗淡对明亮,缓和对紧张。
迅速对缓慢。乐观对悲观。
干净对肮脏,喜悦对悲伤。
沉着对慌张,凶恶对善良。
轻巧对笨重,繁重对轻松。
火热对冰冷,浪费对节省。
迟钝对灵敏,怀疑对相信。
喧哗对安静,动摇对坚定。
黑暗对光明,表扬对批评。
先进对落后,敌人对朋友。
秘密对公开,快乐对悲哀。
扩大对缩小,笨拙对灵巧。
潮湿对干燥,和蔼对粗暴。
憎恨对热爱,隐瞒对坦白。
暴露对隐蔽。陌生对熟悉。
糟蹋对爱惜,惩罚对奖励。
困难对容易,降落对升起。
白天对黑夜,欢送对迎接。
成功对失败,爱护对损害。
幸福对痛苦,正确对错误。
认真对马虎,明白对糊涂。
稠密对稀疏,清晰对模糊。
提倡对禁止,弯曲对笔直。
永久对暂时,结束对开始。
忧愁对高兴,冷淡对热情。
粗糙对光滑,矮小对高大。
愚蠢对聪明,动摇对坚定。
强烈对微弱,勤劳对懒惰。
反义词,对子歌,合辙押韵编得好。
帮你学记反义词,掌握词汇可不少。
天天唱支对子歌,保你记得快又牢。
本帖最后由 和睦家学园 于 2012-3-13 19:47 编辑
一楼新增介绍海印先生的简短内容。
张利民,号海印,道家西派传人,生于1967年,师从国学大师南怀瑾、道门大德张义尚、佛门高僧圆照法师、却西活佛及佛教学术带头人陈兵教授,广泛涉猎儒释道及藏密,后参与南怀瑾先生倡导的儿童经典导读,负责武汉大方。协助创建北京读经教育推广中心。出版过《丹道养生道家西派集成》当当网上有售。近两年先生隐居北京潜心研究探索中华传统蒙学,重拾古人的蒙学经典,建立一套合乎天地大道的教育体系!
我非常认同张先生的蒙学理念,不仅因为先生严谨的治学精神,更是因为先生在继承发扬传统文化的同时,接受和实践现代教育理念,是真正敢于开拓进取的勇士。先生的博客里有很对读经教育的反思,敢于直言和正视现实,忧国忧民的文化情怀,令人肃然起敬,如果你读懂先生的文章你会感慨,觉得我说的一点也没有夸大。这种精神我曾经在我师父身上无数次的感受过:大医精诚,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治病救人,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饥渴疲劳,一心赴救……先生又何尝不是在治病,治百余年来中国失败的语文教育这个大病.
我曾在中国的儿童教育论坛发过先生关于对读经教育反省的文章,很多反对读经的人欢呼跳跃,觉得终于有了理论支持,这些人里有的是纯粹的“洋务派”,原本认为读《四书》《五经》是开历史的倒车,儿童读古书更是复古,是对儿童的残害,他们从骨子里根本就不认同中国的传统教育;还有一类人他们曾经把满腔热血,投撒在其中,最后孩子没有教育成功,满腔热血化作了无尽的怨恨.我说,这些人都是没有读懂海印先生的文章,中国的文化需要传承,如何传承是每个人的责任,所有事物都是在发展中不断完善.出现偏差,不能一棒打死,也不能固执己见,逃避自欺。大家更要团结一致,共同努力,上下求索。而且就在这不断地颠簸,碰撞中航船终将会到达风平浪静,日照融融的彼岸。
海印先生曾说:“从《四书五经》开始叫读经,从《莎士比亚》开始叫读经,从识字解字开始也叫读经。”
是的,甭管人在哪,大米饭还得吃,月子还得做,中国书还得读.我又要重复一遍说过无数次的话:坚决把目前被称作“读经教育”的国学教育进行到底!
楼主太有道理了,简直是为这些年轻的爸爸妈妈们点亮了一盏明灯啊!没有孩子的朋友也应该进来学习! {:3_252:} 好久没来论坛,大家提到我,我就冒个泡吧,lele妈妈,一直在感谢我,怪不好意思的。很佩服乐lele妈妈,真的坚持下来了,而且成果突出。
立安现在每周和另外的几个小朋友在我家里学习,开始也不太顺利,因为我教课所以立安不太配合,后来被罚了一次不可以出去玩。哭的一直到睡觉。之后就认真多了。我上课要求家长退场,因为五岁有的四岁以下的孩子有家长在会受干扰。因为立安年纪也不大,我不做过多的要求,不捣乱就行,半年下来识字量也由原来的七百多,到了2000多。最主要的是自己会看书了,原来性格急躁,不知道是长大了的原因,还是锻炼的有了耐性,这个是我比较欣慰的。自己听cd故事,一听就是一个小时。
另外,我教的另一个8岁的孩子,进步更大,每天学习40多个字,都记得牢牢的。他是在英国的国际学校上学,前几天家长被学校找去,家长以为孩子犯了很大的错误,紧张的去了,结果校长和老师亲子找他们谈话,说孩子学东西太快,继续在这个班会很无聊。学校经过慎重的考虑,让他直接从三年直接跳到五年。
说说孩子的德语情况,一个月前,立安幼儿园做学前的语言测试,不好的要得到语言发展的辅导。立安是通过测试里面最小的一个,有几个四岁的德国孩子,还有几个五岁的外国孩子都没通过。这些孩子的问题主要是德语句子说的不全,语法和逻辑欠缺,阅读多的孩子不管母语是什么语言,在这方面的理解能力很快就能提升。现在仍然有很多人认为学前识字会影响想象力等等的,我的育儿博客里写了不少这方面的文章。正打算把搜狐博客搬到新浪里面。欢迎大家来踩。另外加入了蒙特梭利协会,总是有各种培训。自己也很受益,有时间也会和大家分享。
我目前长期的教过三岁多的孩子,五岁的孩子,8岁的孩子,感觉是每个年龄段,每个孩子都有各自的特点,但是摸透识字的规律,教什么样的孩子都不难。
难的是识字以后如何渗入到中国的文化里面去,如果进入更深如的学习。我也做了一些思考,写在了博客里,欢迎大家交流。
转载》海印蒙学百问千答之十二——集中识字的问题(一)
本帖最后由 筱立安然 于 2012-6-13 16:37 编辑http://haiyinzi01.blog.163.com/blog/static/1859601662012512111712985/
<转载>海印蒙学百问千答之十二——集中识字的问题(一)
海印前云,读书志在圣贤,时习在于快乐,快乐在于感恩,感恩天地万化,阴阳造端父母,天地人伦一统,炎黄千年万世。
读书先要识字,识字接通天地,仰天俯地远近,四目无极观慧。天地万物群分,仓颉一应类列,六书三根普被,眼耳口舌道用。道用既是妙用,到此乾坤在手。
读书必先识字,识字而后读书,集中识字开始要识多少呢?王筠说要识两千字才读书,两千字以下,对汉字的规律难以理解,通用士农工商之文,两千字即可入门,但是对于习经之人,两千字是远远不够的,三百千两千字余,四书不二字2335字,除去重复字,三千至四千字方可开读经之门。对于现行的小学课本,学会阅读的话两千字足够,但是离经典入门所需,还是远远不够。
集中识字有多种方法,集中的目的在于在短时间内认识大量的字,使孩子能迅速掌握汉字的规律,进一步能了解六书启发悟性。
建国以来,汉字教学的路子一直延续民国课本的路线,确认了分散识字的地位,这样更加容易管理考试,致使形成今日的科举式分散识字语文课本。现在流行的民国课本,本质上还是分散识字课本的套路,民国课本并不能解决集中识字的问题。
在分散识字为官定教育的大背景之下,民间的集中识字实践也没有停止探索。
我们列举建国后识字的主要方式:
1、同音归类法:即以音带字法,是集中识字法。这种主张认为汉字的难点是见形而不能知音,就以音带字解决读音问题,因为现代汉语读音只有411个,同一音下有很多同音字,这种方法的好处就是对简单的同音字比较有效,但是对于一个汉字读音底下读音较多的汉字,其意义互不相关,学习更是困难。比如同一SHI,有(老)师,(认)识,事(情),(零)食,是,时(候),(教)室,拾(取),八个同音字,意义各不相关,字音知道了,字义字形反过来更不容易掌握。或者又加以注释,以帮助儿童了解字义,但是注释的字,对儿童来说又是生字,这个又增加了学习困难,没多长时间,枯燥无味,难以为继。结果,张冠李戴,混淆不清,成了不去的弊端。
2、形声字归类:即基本字带字法,是集中识字法。这种办法形成于1960年前后,是以“基本字带字”为主要方法,辅以形声字归类、形近字归类等法。先学一篇构字率最高的最常用字(500)个,便于尽早阅读。在基本字上,辅以拼音、笔画、部首偏旁。这种方式比前一种的好处是从汉字字形与字音上找出一些关系。问题是形声字的读音有很大一部分已经改变了,把同一音符的字列在一起,读音往往不全相同,比如在“少”字下列出“沙、纱、抄、吵、妙、秒”等字,并不容易学习。有的声符下列出的字,读音竟是五花八门,如在“工”字下列出“功、红、虹、空、缸、杠、扛、江”等八个字,那就更难学习。形声字的规律,走到今天,也都是支离破碎的见解,也只能支离破碎地利用,成为集中识字的主流,恐怕是不行的。到了1985年,张田若又进一步完善为“集中识字、大量阅读、分步习作”的体系,但是缺陷依旧,只是在汉字认知的枝节上用功夫,对于汉字的文化性以及悟性的关照,依然是偏离传统六书的核心的。
上述两种方法,作为集中识字的辅助方法,配合字课,适当地分散运用,并且以学过的字为主,带动一些生字的学习,还是比较可取的。
3、偏旁部首归类法:是集中识字法。原理类似于形声字归类,只是归类的重点放在了偏旁部首上,一个单“亻”旁,字有那么多:任、仁、认、仞、何、似,这些字,都是单亻旁,但是要把各个字的认知,编排成文适合儿童,恐怕费工多而收效小。
4、看图识字:是集中识字法。看图识字,原则上并不是汉语原来的教法,是西方的舶来品。晚清以来,许学废弃,在汉字西化符号化的过程中,引用了西方的看图识字法。西方的拼音文字,字母本身不具备象形的观念,为了直观的让儿童认字,必须配合图片的印象来解释字义。一字一图,形式简单,短期很有效果,结果长期结果是字和图始终是两个东西,字和图片之间的联系是机械的关联,再者,图片是不是完全抽象出汉字的本来,就更成问题了。原本汉字就是高度抽象化的图片,汉字本身就是图片的直观反映,这就是古小学六书的意义。因此,看图识字,字和图并不能完全匹配,配图的水平差距很大,如果没有中国画的功底,恐怕很难把汉字那种高度抽象化的画面用文字理解的方式表现出来,因此看图识字,不如学习篆书、甲骨文。晚晴国画大家朱斗南,字星堂,江苏扬州人,著有《扬州画舫录》,宣统时专门为儿童绘画字课:
此字课的编排就比民国时期最著名的《澄中蒙学堂字课图说》更为精致实用,是民国字课的精品。但是刚开始就教篆书,孩子对字的进步是不是就很好呢,实践也并不是如此,因为教篆书,实在是没有这个篆书的环境,比如我们的现实是儿童的生活环境、阅读的书籍全部是简体字的环境。单就阅读习惯的养成来说,除非我们把所有的儿童出版物全部变成篆书,否则还得要做两步功夫。因此从阅读习惯上讲,为了早日让孩子养成阅读习惯,恐怕篆书的教学上升为二级字课比较合适,这就是海印的二级字课开始注重篆书的意思。
看图识字,难的是配图,难的是解字也需要六书,再者,配图解字的文字,依然是生字,解字的文辞,到底是白话还是文言,还是韵文呢,这也是很难解决好的问题,所以民国的字课图说依旧没有脱离西式的巢窠。民国出版有绘图板的三百千,不可回避的是,三百千的常用字,都是为了传统文化的经学服务的,跟这个时代的现实科举想去甚远,真的学好三百千,我们还得从六书中找源头。三百千的底蕴是传统的语境,初级字课,恐怕有现实的距离,所以三百千之外,民间的解决办法就是各类杂字。
杂字的编排五花八门,高下精粗,良莠不齐,带有强烈的时代印记。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杂字是传统社会最有效的认字书。
5、形似字、意相近、意相反等等:这一类的办法也都是类同于第一二种。弊端依旧。
6、部件识字法:部件识字法起于1965年,提倡分散与集中相结合,汉字以部件为核心,分为笔画、部件、整体三级结构;整体优先,简化识字、感知记忆。先看字形的整体,分析结构,析出部件,最后再组合成整字。代表性的论文是苏静白的《部件识字和语言训练化》。这个方法我个人感觉太术了,对部件的理解就字形而字形,孩子对部件本身的悟性又从何开启呢?这种方法跟阅读的习惯养成,还是有一段距离的。
7、汉标识字(1978年):以精选之汉字代替拼音启蒙识字,先学基本字,再学拼音,扩大识字。代表性论文是魏大义的《汉标识字实验方案》。海印以为这个方法介于集中与分散之间,不是根本办法。
8、注音识字法:这个发起于1982年,先学汉语拼音,做到能直呼音节,使拼音成为提前读写的工具。在汉字掌握不多的情况下,开始阅读拼音读物,借助拼音进行写作训练(不会的字用拼音表示)。海印以为,汉字拼音化原本就是去文化的奴化,用拼音替代汉字的思想作祟,直解抹杀了汉字的象形特征,这种极端的去中国文字化方式,居然在1992年得到国家教委和语委的支持和推广,发展迅速,真是可悲可叹!其代表性论文是李楠等《注音识字提前读写的构想与实践》。
9、听读识字(1984年):听读过程为识字提供字义场,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相结合,听读、识字、写字分步进行。代表性论文是古锦屏的《幼儿听读识字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海印以为,意识对文字的片段还没有定力的时候,恐怕这个有意无意是没有用的。海印05年曾发明闭眼指读法读经,就是读经的时候,闭上眼睛,把读过的经的字,一个个在脑海里浮现,确实有效,字字清明,但是这个消耗太大,定力不好的孩子基本没有办法观想出来。
10、韵语识字(1987年):按先记忆后理解、先整体后部分的方式,依赖定位联想和快速记忆的原理,利用儿童喜欢活动和表现欲的心理,背读而集中识字。代表性人物是姜兆臣《小学高效率语文教学理论与实践》。香港谢锡金编写了《综合高效识字教学法》等一系列儿童韵文识字教材。海印按,韵语识字,不过是传统三百千识字的翻版,又比如现今的《中华汉字经》,都是学习学习传统的杂字韵文的编排方式,为了出版的要求,东拼西凑,勉强成文,以期版权保障。我们知道,三百千可都是大儒之作,没有相当的功底是很难编写出传世的韵文的,其二,韵文识字不能只是背诵就可以解决识字问题的,口歌之弊是硬伤。
11、字根识字(1987年):汉字有序,纵序28个字根,横序1000个字件。代表性著作是张继贤的《中小学快速识字手册》。海印按,汉字识字的源头停留在术上,恐怕是没有创新的。
12、分群分级识字(1990年):以形示义,科学有序;与未来数学技术教育有机结合。代表性论文是曾悠源的《成群分级识字法》。海印按,注重术而不注重悟性的识字法,都不是汉字识字的本意。
13、解形识字法(1990年):这是一套以解形为本,偏旁带字、形音义结合的识字教学法。由杨洪清、朱新兰夫妇创立,如《快速识字字典》等。海印按,是法比较适合现行教育,解形比较注重六书,但是没有韵文的识字,依旧不是汉字的全部规律。
14、字理识字法(1991年):汉字结构的形义渊源,理解记忆优于机械记忆,化抽象符号为形象联想。如对独体字溯源对照,对合体字先分解再溯源对照,采用图示法、联想法、故事法、演示法、推理法等方法。代表性论文是贾国均的《字理识字法教学实验》。海印按,字理识字法已经开始回归汉字识字的源头,注重形义的关系源头,启发理解,但是关于悟性与记性不二的思路认识不清,对韵文的重视并未凸显,可见悟性与记性的配合是汉字教学的一大难题。
15、猜认识字法、立体识字法、字谜识字法、趣味识字法、多媒体识字法等等。字谜识字法用来识字,恐怕有难度,用来作文字游戏,提升孩子的汉字兴趣,还是有帮助的。
上述诸家,皆可归为两类:一类者,从汉字的形音义结构入手;一类者,从心理认知的特征出发设计识字教学法。从心理学的认知出发,固有其长处,短处亦是这些恐怕都不是汉字智慧的实相。
16、生活教育识字法(1952年):这个是依据陶行知生活教育的理念,以现代科学分类为汉字分类依据。代表性论文是黄建杰的《生活教育分类识字法》。海印按,这个方法是民国白话文以后,儿童本位说的代表。其实千字文、杂字的分类,早在旧中国就有。
17、分散识字(1958年):这是官学教育的主流,强调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主张随课文识字,寓识字于阅读之中,造成中国语文教育的落后局面的,这种识字法首当其冲。代表性的论文是斯霞的《我的教育生涯》。这是完全反传统的识字法,海印口诛笔伐,讨伐的就是这种僵化的官学产物,被绑架上政治的战车,使得汉字离文化越来越远。
18、海印之古小学法:海印以为,识字当回归古小学,充分认识学习古人的智慧。汉字的认知,悟性从字形象形起,记性由字音韵文成。了解汉字的智慧,必通乎六书,消化清代训诂的成就,将之所蕴含的文化通过汉字表达出来。汉字的造字从字义到字音字形,汉字的认知从字形、字音到字义,因此认识汉字,首先培养的是仓颉的四目,也就是中国人讲的观慧,眼睛的学问。观必赖乎止,故由自然之感知,相应于字形之悟性,籍由字形培养观慧,再以韵文开其悟性与记性,次由六书成小学训诂之本,由广博之阅读成字义深浅之兴趣。字形、字音、字义,韵文、篆书拾阶而上,次第分明,由浅入深,延续古小学之命脉,非由是乎?
附:六义图解: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