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hsu
发表于 2011-12-13 13:00
遥岑远目 发表于 2011-12-13 11:3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很赞楼主的用心 非常同意你的说法,只要父母方法得当,学中文是完全可以做到的。我不太喜欢强调 ...
字典确实只是工具之一,而且有些小字典的水平现在看来实在不敢恭维。
不过,我一直很在乎双语对照{:5_338:}。我是希望她不仅自己埋头在中文阅读中,得到中文阅读的乐趣,并且也能把通过中文获取的知识乐趣和同龄的孩子分享,中国的或者是德国的。这就是你说的某个语言兴趣和使用的必要性。所以我通常在读完中文恐龙书后,会和她一起读读德语的恐龙书,读完中文的天文书,再一起读读德语的天文书。读完西游记(没找到好的德语译本,不知道大家能不能推荐一下,嘿嘿),我希望她能自己用德语和小朋友们说说这个故事。这个是我一直很重视的,希望她能自由地畅游在双语之间,体会双语的美妙{:5_328:}
heidelberg
发表于 2011-12-13 13:43
iohsu 发表于 2011-12-13 12:0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字典确实只是工具之一,而且有些小字典的水平现在看来实在不敢恭维。
不过,我一直很在乎双语对照{:5_ ...
双语对照阅读和用字典完全两回事,QQ超喜欢的。目前还没有达到用德语和小朋友完整地说说这个故事的程度,期待ing
赞yoyo!
iohsu
发表于 2011-12-13 13:53
heidelberg 发表于 2011-12-13 13:4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双语对照阅读和用字典完全两回事,QQ超喜欢的。目前还没有达到用德语和小朋友完整地说说这个故事的程度, ...
读字典偶尔为之,我们家的也很喜欢!{:5_338:}
完整地说这个故事?要求太高啦!那已经可以直接联系出版社,帮他们出西游记译本了{:5_320:}
heidelberg
发表于 2011-12-13 14:03
iohsu 发表于 2011-12-13 12:5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读字典偶尔为之,我们家的也很喜欢!
完整地说这个故事?要求太高啦!那已经可以直接联系出 ...
一上来就说西游记,你这才高要求呢
我就指普通的科普读物,一般性故事还行或者几个知识点,别的还欠火候
凌波不过横塘路
发表于 2011-12-13 15:18
iohsu 发表于 2011-12-13 11:0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和我们家女儿差不多大阿,赫赫!这肯定不是我们的唯一目标,不过说实在的,我的想法是中文该凌驾在其他 ...
我也想他以后能自己读《西游记》读二十四史等等书啊,那多有意思。但是他自己最后实在没兴趣了我也不想逼他。
关于读写,就我自己的经历来看,我觉得孩子如果能从多读开始(哪怕上学以后还读的是儿童文学),积累词汇表达,然后自己有兴趣写点东西,慢慢锻炼,那就有望达到双语目标了。读,只要他有这方面求知的欲望,产生动力的可能性就很大;写,我现在真是一点想不出来,怎样能让他有兴趣动笔。
凌波不过横塘路
发表于 2011-12-13 15:24
iohsu 发表于 2011-12-13 13:0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字典确实只是工具之一,而且有些小字典的水平现在看来实在不敢恭维。
不过,我一直很在乎双语对照{:5_ ...
我有一个网友的儿子,小时候最大的爱好是查字典,看到一个陌生字,他马上就想翻字典去查去认识。我觉得他的这个爱好,让他在中文阅读理解的路上比其他孩子要走得更远。
萱草无忧
发表于 2011-12-13 19:21
iohsu 发表于 2011-12-10 22:1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转我的博客,最近和孩子玩的小花样:
为了这个双语目标,我们的做法基本是学龄前阶段把中文识字 ...
哎,字典啊字典! 我老公经常找到一个词,非把每个字的意思问一问,我总觉得难度很大,很多字单独的意思还真没学那么精,有时候又和这个词的意思是一样的,每次都搞得我很郁闷。我下次回去也带本字典来。
himmelblau
发表于 2011-12-13 21:06
himmelblau
发表于 2011-12-13 21:11
如幻
发表于 2011-12-13 21:51
如幻
发表于 2011-12-13 21:59
遥岑远目
发表于 2011-12-13 22:09
iohsu 发表于 2011-12-13 12:0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字典确实只是工具之一,而且有些小字典的水平现在看来实在不敢恭维。
不过,我一直很在乎双语对照{:5_ ...
恩。其实孩子大些,让他自己查中文字典也挺好玩的,能熟悉偏旁部首,由字及词。你说的故事双语对照是个好办法,不过我现在只让孩子单向练习,每天问她幼儿园听了什么故事,让她用中文说一遍给我听。
遥岑远目
发表于 2011-12-13 22:10
多听自然会说,多读自然会写。
凌波不过横塘路
发表于 2011-12-14 00:11
himmelblau 发表于 2011-12-13 21:1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一直在想现在网络时代还有必要学写字么? 我只会打字,不怎么会写字了。而且现在语音输入技术也发展得不 ...
必须要写字,因为写字的过程不仅仅是写字。没有小时候学会写字,现在是打不了字的,或者打出来的东西别人只能靠猜来理解,而如果一门语言上只能语音交流,那在这门语言上其实就是文盲么。
winterfx
发表于 2011-12-14 15:30
如果碰到孩子压根没有兴趣学,而父母的耐心定力也不够高的话,那怎么再继续学呢? 而且有不少孩子,比如我儿子,中文听得懂,但就是不愿意开口说,一开口就全是德语了,我也很头疼!感觉真到那一步,听说没有问题,还能阅读,甚至书写,比登天还难,可是自己的孩子不能用父母的母语去了解他这一个国家的文化,不能将来一起畅谈,也的确说不过去。
iohsu
发表于 2011-12-14 22:40
heidelberg 发表于 2011-12-13 14:0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一上来就说西游记,你这才高要求呢
我就指普通的科普读物,一般性故事还行或者几个知识点,别的还欠火 ...
正常啊,科普读物复述关乎德语的科普词汇量,不像一般故事多半现有的词汇可以解决。所以科普的还得多读读德语版的才行,我们现在读得也不够~~~
iohsu
发表于 2011-12-14 22:56
本帖最后由 iohsu 于 2011-12-15 10:31 编辑
凌波不过横塘路 发表于 2011-12-13 15:1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也想他以后能自己读《西游记》读二十四史等等书啊,那多有意思。但是他自己最后实在没兴趣了我也不想逼 ...
确实,从读(粗略地结合上下文地认识字和它的结构)过渡到写(精确地认识字的结构并且能还原出每一笔每一划),还有非常艰难的一步要迈!我想除了讲解字的演变和结构,多多练习外也没有什么捷径。。。
我们家孩子还小,暂时对这个也还没有太多的经验。现在她在上中文学校,回家的写字作业她很喜欢,平时认字时也总是跃跃欲试要自己写新学的字,保持兴趣我想是第一步。以后肯定会有练得太多厌烦的时候,到时候再考虑如何重新激起兴趣如何鼓励坚持吧!教育娃真是个大项目{:4_297:}
iohsu
发表于 2011-12-14 23:03
如幻 发表于 2011-12-13 21:5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别说,两种语言都学好,孩子都是小小翻译家。去年12月份我们在印度时,我家姑娘那时5岁9个月。一天我和 ...
小春子太棒了,中英德三母语太难得了!只能说,孩子的潜能真是无限!想问问你,小春子的这三语你有比较过哪个更占优势吗,从词汇量以及思维模式各方面来看?
iohsu
发表于 2011-12-14 23:31
本帖最后由 iohsu 于 2011-12-15 10:44 编辑
遥岑远目 发表于 2011-12-13 22:1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多听自然会说,多读自然会写。
多听多读肯定能大大提高说和写的兴趣,并且听读也是说和写的基石。不过,我觉得,听到说和读到写都还有很大一步要迈(想想咱们的德语{:4_287:})!
精确地记住字的结构并且能无误地还原出每一笔一划,除了多多练习似乎没什么好方法?我现在的基本计划是学龄前突破阅读关,其后走小学语文和中文学校的老路,扎实地学结构学写!
明月清风
发表于 2011-12-15 01:42
如幻 发表于 2011-12-13 20:5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别说,两种语言都学好,孩子都是小小翻译家。去年12月份我们在印度时,我家姑娘那时5岁9个月。一天我和 ...
小春子应该是属于那些outliers的吧. 试想啊, 在德国的华人孩子中, 有几个父母是语言文学专家啊, 这其中又有几个有中英德的三语环境的, 再加上春子妈的早教, 小春子自己的语言天份, 又是女孩子, 语言想不好都不行啊, 哈哈.
别见怪, 我只是给大多数中文学的没有小春子那么好的孩子们找个借口而已. 最近读了一本书, Outliers-the story of success, 感触很深的. 正如作者分析的那样, 一个人成功的背后, 不但天时地利人和等各种因素不能少, 而且有时还要归功于几代人所做的铺垫.
遥岑远目
发表于 2011-12-15 12:30
iohsu 发表于 2011-12-14 22:3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多听多读肯定能大大提高说和写的兴趣,并且听读也是说和写的基石。不过,我觉得,听到说和读到写都还有 ...
从听到说,一般的中文家庭都能做到吧,多和孩子说话,多说他感兴趣的话,他自然会说,不见得太难。读到写相对难些。其实不必让孩子很早写文章,10岁之前口头作文或者写写短句子就好,太早开笔有害无益。字是要练的,而且既然练了就要练好的。未经如幻同意,推荐这篇金蔚老师的书画讲座,http://www.ebama.net/thread-41656-1-2.html
heidelberg
发表于 2011-12-15 13:00
明月清风 发表于 2011-12-15 00:4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小春子应该是属于那些outliers的吧. 试想啊, 在德国的华人孩子中, 有几个父母是语言文学专家啊, 这其中又 ...
说到outliers,我倒觉得,孩子的天份是最主要的,正如你们家的老大。
当然,天时、地利、人和对成就他的未来自是不可或缺——好像废话呀{:5_339:}
yueyuan
发表于 2011-12-15 13:16
iohsu 发表于 2011-12-13 10:1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们家是从小做妈的稍微读读德语故事的,德语电视也每天看点,比如KIKA台阿。说话方面虽然听不出什么差距 ...
关于德语阅读我想请教一下,MM家的孩子多大开始的呢?是先教会字母,然后读出单词的读音?还是妈妈给指读?
明月清风
发表于 2011-12-15 14:08
heidelberg 发表于 2011-12-15 12:0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说到outliers,我倒觉得,孩子的天份是最主要的,正如你们家的老大。
当然,天时、地利、人和对成就他 ...
我觉得正相反, 智商达到一定程度, 起决定作用的是天时地利和其它的因素. 那本书写的很不错, 推荐.
heidelberg
发表于 2011-12-15 14:43
明月清风 发表于 2011-12-15 13:0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觉得正相反, 智商达到一定程度, 起决定作用的是天时地利和其它的因素. 那本书写的很不错, 推荐.
普通大众,我同意你的;就outliers,我还是更相信遗传基因论
谢谢推荐,回头找来读读
iohsu
发表于 2011-12-15 15:25
遥岑远目 发表于 2011-12-15 12:3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从听到说,一般的中文家庭都能做到吧,多和孩子说话,多说他感兴趣的话,他自然会说,不见得太难。读到写 ...
嗯,我是一般而论听说读写的关系。多谢啊,好好研究研究!{:5_338:}
iohsu
发表于 2011-12-15 15:54
yueyuan 发表于 2011-12-15 13:1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关于德语阅读我想请教一下,MM家的孩子多大开始的呢?是先教会字母,然后读出单词的读音?还是妈妈给指读 ...
我们没有很正式地学习德语阅读啊,4-5岁的孩子在幼儿园多少会学到一些字母相对应的发音,慢慢引导引导应该可以读一些单词,其后慢慢连成句。我的看法是西语掌握了发音规则后,读书就是熟能生巧多读来提高速度的过程。德语达到自主阅读应该是小学一二年级德语的主要目标,既然上学要专门学,学龄前我想能做一些准备工作就ok啦。当然,孩子很有兴趣的话咱也没法拦着,德语指读我们基本没做过{:5_338:}
huniuniu
发表于 2011-12-15 16:26
最近在看陈琴老师的书,摘抄过来
不能用别的孩子做标准来衡量自己的孩子。
理性的教育是看到孩子在进步,在成长。每一个孩子都在进步,步子的大小有时并不取决于此时的努力,还有之前甚至先天的因素,不承认先天差异是不公平的。
优秀及兴趣是培养出来的,要给成长以时间。
家长参与孩子的阅读,一起和孩子读书,才能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和兴趣。阅读厚度决定人的高度。
陈老师推荐的书
http://www.amazon.de/gp/product/0143037390/ref=ox_sc_act_title_1?ie=UTF8&m=A3JWKAKR8XB7XF
huniuniu
发表于 2011-12-15 16:29
认识一个大姐的儿子很优秀,德语英语如母语,汉语读写差些,可惜当年似乎没象现在这么多妈妈交流。
他从6岁来德,她妈妈经验也是孩子从小喜欢阅读。
我会请他们推荐下他从小开始的英德读物。不过估计需要一段时间,他现在忙着实习
遥岑远目
发表于 2011-12-15 22:39
huniuniu 发表于 2011-12-15 15:2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最近在看陈琴老师的书,摘抄过来
不能用别的孩子做标准来衡量自己的孩子。
理性的教育是看到孩子在进步, ...
这书就是大名鼎鼎的“朗读手册”吧,亲子阅读的父母入门书。这书在美国畅销三十年了,里面的理论和数据有极强的说服力,看了这书还对亲子阅读无动于衷的人大概没有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