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爱心贴想起那么一点点事
本帖最后由 p.w. 于 2011-12-14 14:41 编辑映像中自打上了小学就知道了希望工程,也就从知道这回事之后,无论是在学校里还是工作中就有了不间断的捐钱捐物。
过去的二十多年来真不知道钱和物到底捐哪里去了。终于在2010年回国有幸参加一帮摄友组织的一对一互助活动,才深深体会到一种感觉。
这里是一个希望小学,虽不在极其偏远的山区,但还是辗转换了几次车才到。老师听说我们今天到达,专门给孩子们换了最好看的
衣服。看着孩子们的读书环境,看着他们欢天喜地的领取我们带来的物品,心里很是激动。俺第一次见这场面,激动之余带着点冲动
,以至于临别时几乎身无分文。
可惜今年没时间回国,只能拜托朋友把准备好的物品转交这群小可爱们。其实,献爱心这种事,纯粹是互动的行为,当你为他们付
出一点点物质上的东西时,自己收获的却是值得回味一生的满足感。。。
献爱心,从身边点滴做起,俺不喜欢雷声大雨点小的爱法,这样跟"官爱"就木啥区别了。
附加几张随拍的片片:
{:5_394:} 大家把自己知道的需要帮助的地区写出来,回国有空就可以去看看,做点力所能及的事。 wuhazel 发表于 2011-12-14 13:5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大家把自己知道的需要帮助的地区写出来,回国有空就可以去看看,做点力所能及的事。
俺和朋友们主要去的是皖南山区的金寨附近 {:5_394:}
这样能亲临阵地捐的比较好 真不错,照片也拍的好,等儿子大点,也带他去{:5_336:} 希望这个帖子能长寿。。我觉得,现在国内穷困的地方是不少,但是大家不一定光想着只有他们才需要捐助。其实国内现在环境那么差,文化也不被重视,在哪里都可以作善事的。比如回家的时候抽空种些草木,给孩子们讲点我们中国的古老文化,探望帮助条件差邻居亲戚。。在国外选择不多,我倒是觉得那个搞慈善的MM办法可行,毕竟1,2个人的精力和能力都有限,大家一起办肯定见效快 {:5_335:} {:5_394:}{:5_335:} {:5_335:} 像楼主这样比较好,我也从小到大的捐,都不知道捐哪去了。这样看着心里踏实,真正知道自己捐了什么,用途在哪,而不再是一堆数字,或是赚人眼泪的新闻。更重要的是需要的人得到了帮助。{:5_394:}{:5_394:}{:5_394:} feuerstein 发表于 2011-12-14 15:1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希望这个帖子能长寿。。我觉得,现在国内穷困的地方是不少,但是大家不一定光想着只有他们才需要捐助。其实 ...
{:5_335:}
尤其是偏远地区,那里的孩子比这些照片里的孩子还要穷。有年开车去西藏,川藏线,一个小学门口拴了很多可爱的小毛驴,是孩子们的交通工具,玩具也是城里的孩子早就不玩了的滚铁环。但他们很可爱,虽然穿的都比较脏破,好多还系着红领巾,见了车就行队礼。去之前我准备了很多文具,给他们发了好多,这比给钱好,给钱就让他们养成了见了游客就乞讨的习惯,而且钱拿回家父母不见得会用到孩子身上。有过来要钱的孩子一看发到手上的是文具,他们也特别高兴。有打算去偏远山区旅游的,可以为那里的孩子做些准备。 {:5_335:} 草莓酸奶蛋糕 发表于 2011-12-14 20:3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俺终于该完了。。。
改出好多啊,都变成斗鸡眼了要
论文?{:5_362:}
辛苦了{:5_327:} 草莓酸奶蛋糕 发表于 2011-12-14 20:3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俺改语法啊。。。
发现写的时候真是随心所欲
如果是倒装的或者有青苔动词的句子
呵呵呵,德语的语法真的是很烦的,我经常怀疑当初德国人的祖先是吃饱了没有事做,成天钻研语法去了。{:4_289:} {:5_335:}{:5_335:} {:5_320:}这照片拍的~! {:5_335:}
去过学校有同感的路过。 这些孩子们真可爱阿! 美来自内心。。。。 {:5_335:}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