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农历新年的亚洲国家(新年快乐哦!)
http://images.huanqiu.com/bbs/2012/01/21/S0D20120121200826MT219151.jpg春节是中国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至今已有约4000年的历史。
中国农历(又称阴历、夏历)的正月初一是春节。在古代,正月初一曾经被称为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到了民国时期,改用阳历(西历),把西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农历的一月一日改名为春节。
在中国的大多数城市和乡村,从农历腊月(12月)的小年,即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或其它日子)到正月十五(元宵节)都算过年,属于“春节期间”。
有着四千年深厚积淀的中国春节文化,对亚洲国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被4000万华侨华人带到了世界各地。
亚洲地区有13个国家将农历新年法定为公共节日
在亚洲,尤其是东南亚的很多国家,欢度春节的盛况并不比中国国内逊色很多。春节早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这些国家的社会生活,几乎成了举国欢庆的节日。
据不完全统计,包括中国,亚洲地区有13个国家将农历新年法定为公共节日。除了中国,亚洲的12个国家是:朝鲜,韩国,越南,蒙古,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缅甸,菲律宾,文莱和不丹。这里,菲律宾春节为公共节日,但是不放假;其它11个国家春节放假。除此以外,柬埔寨、老挝等国家,虽然春节不是国家规定的假日,但是华人老板往往在春节期间给员工放假。这12个国家的人口共计将近五亿。加上中国的人口,亚洲共有将近19亿人口过春节,比过圣诞节和其它节日的人口多很多。因此,春节是亚洲最重要的节日。
当中国人民欢天喜地闹新春的时候,许多亚洲国家的人民也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欢度春节,辞旧迎新。
朝鲜:春节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初一到处欢歌笑语
在朝鲜半岛,韩国和朝鲜,农历新年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在韩国和朝鲜,农历新年不叫春节,而被称为Seollal,汉字为“旧正”或“年节”。正月初一至初三是全民族的法定假日。
朝鲜政府规定从初一起放假三天;在节日期间,剧场、影院和体育馆等场所增添节日活动。
在春节期间,政府和民间都举行很多庆祝活动。
朝鲜民族生性乐观、能歌善舞,每逢佳节,游乐是必不可少的。按照朝鲜习俗,春节拜完年,全家老少便齐上阵一起游乐。女人们玩掷尤茨、踏跳跳板。孩子们则会抽陀螺、放风筝和滑冰车等。大年初一这一天,在平壤的大街上,从四·二五广场到金日成广场,到处都是游玩的男女老少,人们欢歌笑语,享受节日的喜悦。
韩国:对春节的重视不亚于中国,尤其讲究过除夕
韩国人对春节的重视不亚于中国。国家规定春节放假三天,是一年中假期最长的。韩国过年时的年味很浓。
韩国人讲究年三十之前必须回家探亲,不管在哪里工作,也不管离老家有多远,一到春节,都要赶回家乡去团聚。因此,韩国也有“春运”,每年除夕之前,就会出现一幅数千万大军流动的回乡画卷,给交通造成紧张。韩国饭店“三十不开门”的风俗由来已久。韩国人自古以来十分讲究年夜饭自家动手,并在家里就餐。
韩国很讲究过除夕,像中国许多农村一样,有守岁的风俗。按风俗,韩国人年三十的晚上不能睡觉,全家族人必须同祖先一道熬夜迎接初一的日出。否则,人的眉毛就会变白。韩国的年夜饭讲究很多,最大的特点是饭菜一律为传统饮食。
越南:春节有“黄金周”,正月是“吃喝玩乐”的月份
在越南,春节是一年中最重要的全民节日,也是民间最热闹的传统节日。在越南,农历新年不叫春节,而被称为Tet Nguyen Dan ,即“元旦节”。
根据越南劳动法的规定,越南春节放假四天,分别为:除夕、初一、初二、初三。此外,星期六和星期日换休。所以,春节的假期共八天,类似于中国的“黄金周”。
越南的春节从每年农历腊月廿三灶王节开始,过年的气氛一直延续到整个正月。用越南的民间说法,正月是“吃喝玩乐”的月份。
在除夕,越南人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一起守岁。越南人有在除夕夜竖幡、吃粽的习俗。竹竿一枝,修掉顶端竹叶,上挂红幡和风铃,传说风吹时发出的声响会把鬼吓跑。而粽子有圆有方,象征天圆地方,被认为是喜庆有余的象征。
在越南人的春节中,鲜花是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不少大城市都会举办各种迎春花市和花展。黄梅、桃花、兰花、百合和太阳菊等各类花卉为节日增添喜气。
在越族(京族)人家里,春节期间有三样装饰品是必不可少的:桃花、金橘盆景和“五果盆”。在越南人的心目中,桃花是避邪之物,也是幸运的象征。金橘是取吉利之意。“五果盆”是用于供奉祖宗的。
蒙古:装束色彩缤纷,吃喝足,歌舞盛
在蒙古共和国,农历新年(春节)称为Tsagaan Sar,意思是“白月”,是蒙古仅次于那达慕的第二大节日,在时间上与华人春节往往略有差异。今年的蒙古新年是2月8日。
1988年12月,蒙古大人民呼拉尔主席团决定,春节即农历新年为全民的节日,放假三天。
在历史上,春节本来不是蒙族传统的节庆,但是由于后来蒙古人居住地的汉人越来越多,人民的风俗也随之起了变化,使得春节变成蒙古族和汉族人民共同庆祝的节日。蒙古人民共和国是从中国分裂出去的,所以保留了庆祝春节的习惯。
蒙古人在盛大的节日中,穿上色彩缤纷的盛装,拿出最美味的食物,邀请最好的朋友和亲友来到自己的家里,一边痛饮浓香的马奶酒,一边尽情地唱歌跳舞,一边品尝肥嫩的手抓肉。
春节是草原人民相互聚会交流的大好时机。他们之间在平时很难有见面的机会。在过春节时,分隔很久的朋友也许能够在赛马大会上,或者摔跤大会上相遇。
生长在城市中的蒙古人过春节时,一方面,他们保留某些自己的庆祝方式,比如吃手抓羊肉,烧烤羊肉串,边喝酒边唱歌,拉马头琴,等等。另一方面,他们也有基本和汉人一样庆祝方式,例如,在除夕晚上吃团圆饭;亲戚相聚会,朋友聚餐;放爆竹,吃饺子,小孩子穿新衣等。
新加坡:红灯笼高高挂起,两个柑橘作贺年礼
在新加波,华人占总人口的80%以上。新加波建国以来,其主要领导人都是华人后裔。因此,新加波对春节的重视和庆祝春节的习惯与中国南方基本相同。
新加坡法定春节放两天假。加上星期六和星期日换休,共四天假期。
元旦一过,新加坡的大街小巷和商业区就撤走了圣诞装饰,换上了中国传统的春节盛装,大大小小的红灯笼高高挂起,年画也贴了出来。大多数华人家里都贴一个红底金色的“福”字,寄托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新加坡华人过春节,家家都要蒸年糕、贴春联、逛花市。最重要的事情还是除夕全家吃团圆饭。大年初一,晚辈纷纷给长辈拜年祝贺,孩子们从长辈那里得到压岁钱。
柑橘是必购年货。新加坡华人在拜年时,一定用一个精致的小纸袋装上两个柑橘作为贺年礼,以表达“ 大吉大利”、“两粒黄金”和“好事成双”的多重祝福。主人在客人告辞时,也要奉还两只桔子。
马来西亚:政府举办盛大的春节庆祝活动
马来西亚人口中有四分之一是华人。马来西亚华人把春节视为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政府将正月初一和初二定为法定假日。
在马来西亚,一般从冬至到正月十五都算过年。这段时间,“恭喜拉雅”的祝福声不绝于耳,“恭喜”为华语,“拉雅”为马来语。华人和马来人巧妙地把两个祝贺词融为一体,表达共同心声:“恭祝节日快乐!”大年三十,全家在一起吃团圆饭,守岁。大年初一,人们一般待在家中接受其他民族如马来族和印度族亲友的拜年,并准备丰盛饭菜——春卷、龙虾片、咖喱鸡、咖喱牛肉、椰饭……招待贵客。
今年2月10日晚,马来西亚艺术、文化和遗产部在首都吉隆坡繁华闹市区举办盛大的春节庆祝活动,马来西亚各族人民以及外国游客数万人聚集在武吉宾唐路和金河广场,共庆新春佳节。马来西亚总理巴达维、副总理纳吉布以及马来西亚印度人国大党主席萨米·韦卢等到场参加了庆祝活动。巴达维在会上发表讲话。他说:马来西亚是一个多元种族的国家,不同种族的人民相互尊重、文化相互交融是马来西亚的特色。他用中文祝福全国华裔“恭喜发财”,最后还用毛笔为当地书法家写下的“万事如意”贺词添上了最后一笔。
马来西亚华人还有一个有趣的传统活动:在正月十五,未婚男女男的向女的抛苹果,女的向男的抛柑子,希望找到一个如意郎君或温柔倩女。
印度尼西亚:瓦希德废除苏哈托的禁令,梅加瓦蒂宣布春节为国家节日
印度尼西亚是全世界海外华侨华人聚居最多的国家,总数超过1000万人。现在,印尼的大型企业大多数是华人创办和领导的。
印度尼西亚政府已在2002年正式将春节规定为官方节日,全国放假一天。但是,这个法定假日来之不易,几十万华人付出了鲜血的代价。
印尼华人虽然大部分已经加入了印尼国籍,但生活习惯和文化传统仍然保留着中国特色。苏哈托于1965年发动政变推翻合法的苏加诺总统后,屠杀了几十万华人。苏哈托军人政权于1967年禁止华人公开欢度春节和元宵节,印尼华人的正当权利被剥夺了30多年。直到具有华人血统的瓦希德当总统后,才于2000年2月18日正式废除了这一禁令, 承认孔教为印尼合法宗教。同日在雅加达举行了30多年来的首次春节晚会,瓦希德总统出席了晚会并发表了讲话。2002年2月17日,当时的总统梅加瓦蒂(苏加诺的女儿)在雅加达华人庆祝马年春节的大会上正式宣布,印尼政府决定把春节定为这个国家的全国性假日,并向广大华人祝贺春节快乐。
春节前夕,印尼各大商场为迎接春节而精心装点中式楼阁,酒店餐厅推出中式礼品和年夜饭套餐,华人庙宇粉刷一新,灯笼高悬,信男信女虔诚祭拜。前总统瓦希德和在职的政府要员每年都参加雅加达的大型春节庆祝活动。
菲律宾:总统向华人祝贺春节,宣布春节为全国公共节日
菲律宾的大多数人信仰基督教。华人占菲律宾全国人口的12%左右。近些年来菲律宾也喜欢中国的春节。菲律宾在2004年将农历新年定为全国公共节日,但不放假。只有华人学校在大年三十和大年初一放两天假。
2002年春节前夕,菲律宾总统阿罗约专门签署了向华人表示祝贺的文告,成为历史上第一位在中国新年签署祝贺文告的菲律宾总统。阿罗约总统除了向菲律宾华人表示节日的祝贺外,还说了一句很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话:“我是属猪的,按照中国的传统说法,属猪的人在马年会行好运。”
2004年1月11日,阿罗约宣布,把今年中国春节2月9日定为全国特别工作假日,以庆祝农历春节。阿罗约在公告中指出:“这是要促进文化了解及融合,让菲律宾人有机会和所有华人一起庆祝该节日。”虽然春节被宣布为特别工作假日,但除华人社会外,私营界雇员和政府工作人员2月9日仍将正常上班而没有加班费。
从2004年起,每年春节,菲律宾华人在比以往更为浓郁的节日氛围中庆祝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一些政界要人也参加春节庆祝活动。
泰国:公主和政府要员主持春节庆祝活动
泰国除政府部门和银行会照常上班营业外,春节初一至初三放假三天。
泰国华人始终保留着本民族的风俗习惯,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节日。每年除夕,各家各户都举行祭祖仪式,然后全家围坐吃团圆饭。年初一,大家都穿上新衣服,亲戚朋友互相拜年时,习惯拱手合十,互致“吉祥如意”。
泰国最具华人过年气氛的地方要数曼谷的中国城——唐人街。春节期间,街道会有舞狮、舞龙等。曼谷市政府主要官员会在除夕前后前往唐人街,主持一系列庆祝活动。诗琳通公主常会在除夕或初一到唐人街主持高规格的中泰文化交流活动。
在曼谷以北300多公里的北榄坡府会举行泰国规模最大的春节游行盛会。在此期间会有舞狮舞龙、敲锣打鼓、踩高跷和跑旱船等,最高潮的节目是长达30多米的“金龙飞舞”表演。这一盛会每年都吸引众多观众。
缅甸:初一是全国假日,北部更重视春节
在缅甸,农历新年初一是法定的公休假日。
在除夕夜,缅甸华人都是全家人在一起吃年饭,饭后热热闹闹地欢聚一堂,等待大年初一的到来。年初一人们穿上新衣走亲戚,分住各地的亲戚朋友,都利用这个节日团聚,共贺新年,“恭喜发财”。
在缅甸北部地区,华人较多,而且华人地位很高。那里汉语是通用语言,人民币是通用货币,手机的号码是中国的号码。春节时,那里的节日气氛比其它地区热烈,活动较多。
老挝:国家领导人很重视中国的春节
在历法方面,老挝同时使用公历、佛历和小历;在一些少数民族中,也使用中国农历。老挝有春节,但是历法和中国的不一样,因此和中国的春节不是同时的。老挝的华人和使用中国农历的少数民族每年都过中国的春节。中国的春节不是全国的法定假日;但是,华人老板往往在春节期间给员工放假。
老挝的领导人很重视中国的春节,他们参加华人的春节庆祝活动。一次,华人企业家张贵龙先生请中国驻老挝大事以及大使馆的官员到他们家出席春节聚会。有好几位老挝党的政治局委员也应邀到场,同时还邀请了老挝佛教联合会的会长参加。
日本:春节曾经是日本最盛大的节日
春节曾经是日本最盛大的节日。春节前,每家用松柏装饰房屋。除夕晚上全家人围着火炉守岁。午夜时寺院响起108声钟声,第二天互相拜年。
但是,在明治天皇时期的1873年,日本停止使用农历改用阳历,同时废止了春节。此后,日本人以阳历1月1日(元旦)作为法定的新年。
改用新历后,虽然日本大部分地区不过旧历新年,但是冲绳县、鹿儿岛县的奄美群岛等地区还保留着完整的旧历年俗。而且,春节作为一个文化现象仍然可以在日本感受到。日本的华人仍然过春节。
文莱:春节小孩拜年,主人给小孩送“绿包”
春节是文莱的国家法定假日。
文莱过春节,最有特色的活动要数“开门迎宾”。春节期间,人们会打开门户,欢迎左邻右舍、亲朋好友登门贺年,互致问候。当地马来人还有带小孩外出拜年的习惯,主人一般都要给小孩子“压岁钱”,但文莱“压岁钱”外包装是绿色的,所以不叫“红包”而叫“绿包”。
不丹:春节的习惯与藏族基本相同
在不丹,春节是国家的法定假日。
不丹的阴历新年称为 Losar(藏语“新年”的意思),其日期与中国的春节一致。不丹人民过新年的习惯与中国藏族过春节的习惯基本相同。 日本人去中国化的愿望那么强烈,为什么不发明例外一种文字呢? 新年好! 日本冲绳为什么保持过春节的习惯,因为冲绳就是琉球群岛 本帖最后由 清水鱼 于 2012-1-22 16:52 编辑
cuit 发表于 2012-1-22 10:3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去中国化比较强烈的是南北韩和越南,他们早就在自己的文字中排斥汉字了,当然也给他们带来不少麻烦。日本 ...
其实去中国化最厉害的不是越南和韩国,曾经和越南人聊过,他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是保留了大量中国的风俗习惯,韩国人到现在也还在使用汉字,春节也作为重要节日庆祝。
去中国化最厉害的是朝鲜,朝鲜早在50年代就急三火四的宣布全面废除汉字,谁再用汉字谁就是违法乱纪。在朝鲜历史教科书里,中国对古代朝鲜半岛的影响几乎是完全看不到了,都给删除掉了,这个前两天有个帖子说到了。甚至就连抗美援朝的历史,中国对朝鲜的援助,朝鲜人都刻意回避了。 本帖最后由 清水鱼 于 2012-1-22 17:01 编辑
cuit 发表于 2012-1-22 10:3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去中国化比较强烈的是南北韩和越南,他们早就在自己的文字中排斥汉字了,当然也给他们带来不少麻烦。日本 ...
看到你这里,想起维基百科上看到的一个资料。说的是一个日本人在越南用汉字和越南人笔谈,完全可以无障碍的交流的事儿:
わたしは終戦前、ベトナムがまだフランスの植民地であったころ、朝日新聞の特派員としてベトナムに滞在した。わたしはシクロ(三輪自転車)を乗りついだり、路地から路地にわざと道を変えて、ベトナムの民族独立運動家たちと会った。大方、通訳の手をかり、通訳がいない場合は、漢文で筆談したが、結構、それで意が通じた。いまでも中年以上のものであれば、漢字を知っており、わたしどもとも漢字で大体の話はできる。漢字といっても、日本の漢字と、この地域のそれとはかなり違うが、漢字の基本に変りはないわけで、中国-ベトナム-朝鮮-日本とつながる漢字文化圏の中に、わたしどもは生きていることを痛感する
中文翻译:
(二战)终战前越南还是法国殖民地的时候,我曾作为朝日新闻的特派员到过越南。我特意乘坐越式三轮车,行于胡同小巷之间,与越南民族独立运动家们见面。大多时候,靠翻译员的帮助,翻译员不在的时候则用文言文笔谈,效果很好,因此可以互通意义。现在中年以上的人大都识汉字,我也大体能用汉字交流。就汉字而言,与日本的汉字相比,虽然两个地域(日本和越南)完全不同但汉字基本没有变化,我深深的感觉到自己一直生活在中国-越南-朝鲜-日本共同组成的汉字文化圈中。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BC%A2%E5%AD%97%E6%96%87%E5%8C%96%E5%9C%88
日本人归属感很强,那是因为在历史上,特别是清朝建立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日本人认为自己才是中华文明的唯一合法继承着,认为自己才是真正的中国。有所谓“小中华”之说,日本也一直流传着一个说法那就是:崖山之后,再无中国。崖山之战,就是蒙古元朝灭亡宋朝的最后一场海战,这是宋朝灭亡的象征。
所以,日本人认为自从宋朝灭亡,蒙古蛮夷开始统治中国,中国就不复存在了。只有继承了大量汉唐文明的日本才配称作中国。 {:5_325:} 不要因为韩国越南朝鲜去中国化而产生憎恨之情。
世界上任何一种文化里面都有精华和糟粕,我们自己不也是放弃繁体字而使用简体字吗。
现在我们的常用词中有非常多的是来源于日本,象社会,文化,公司,等等等等。
任何对自己国家社会的经济文化发展有作用的东西都会受欢迎的。
看看现在英语的普及程度的确对推动世界科技文化进步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看到别国去中国化,不应气愤,如果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象现在的美国一样,我相信中国的文化会全世界流行。 春节是亚洲最重要的节日,是全球华人最重要的节日。 doudouno1 发表于 2012-1-22 09:1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日本人去中国化的愿望那么强烈,为什么不发明例外一种文字呢?
日本人从来没有搞过什么去中国化。日本人的逻辑很简单,谁是老大就跟谁。中国古代文明最先进,那么汉字拿来用便是。现在美国是老大,那么坚定不移地跟美国走。
日本从来不以学习外来文化为耻。
相比可笑的韩国朝鲜越南,日本要自信的多,汉字也是日本文化的一部分,日本人并不以此为耻。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