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爱的犀牛 发表于 2005-3-4 22:51

如果你只知道《孔雀》,请进来看看你还不知道的中国电影及电影人(绝对原创)

今年,有一部电影,在国内外大红大紫,它的名字叫《孔雀》,在孔雀的背后我们认识了它的饲养员顾长卫。然而与他并肩站着的,还有两个人却不被人们所熟悉,并不是他们不出色,而是我们的视野太狭小了!他们的名字叫: 宁浩、刘伽茵!


1 、宁浩
      我相信你不知道这个人,但你一定知道一部电视剧,它叫《中国式离婚》,宁浩就是这部电视剧的执行导演(别问我什么叫执行导演,自己去补补课)。宁浩今年也参加了德国柏林电影节,并带去了他的首部电影作品《绿草地》原名《蒙古乒乓》)。

“宁浩以热爱电影的信念和坚持,几乎倾家荡产在内蒙古完成了这部在圈内获得极大好评的纪录式的影片。本届柏林电影节的两位选片人看完尚无字幕的粗剪片,当即决定邀请该片参加本届柏林电影节的新电影论坛单元;美国某著名电影公司的一位高层看得屡屡忍俊不禁,看到一半有事要走,还切切叮嘱下次来一定要看完。业内人士惊呼,《蒙古乒乓》绝对是去年中国电影一个被忽略的亮点。而在柏林,宁浩成为电影节会刊《SCREEN》最先关注的中国导演。令他自豪的是,电影放映结束后,一位外国观众对他说,谢谢你的电影,它让我忘记了时间。”


      宁浩祖籍山西,曾学过美术,后到北京师范大学艺术系拜于中国第四代著名摄影师周坤老师门下(有幸的是牛牛现在也是在周坤老师门下学习,与宁浩是同门师兄。)在校期间拍摄了两部圈内非常著名的DV作品《星期三星期四》和《香火》。《香火》获得第四届东京银座影展的最佳影片奖,从而得到日本著名导演北野武(《大逃杀》导演)的青睐,并准备与他合作。《星期三星期四》则被中国著名导演、北京电影学院教授郑洞天老师看中并收宁浩为徒。

      宁浩在念书期间还拍摄过百部MV作品(MV和MTV的区别如果不知道就去补课吧),其中包括朴树的《ColourfulDays》(耗资百万)、蓝沁的《传奇世界》、汪峰《在雨中》、王珏的《明天》、金海心《悲伤的秋千》等。

《绿草地》故事

  北与蒙古国接壤的乌珠穆沁草原上,居住着一个蒙族游牧家庭。小儿子毕力格去河里打水,捡到一个不知何处漂来的乒乓球。家里人都不知道这白色的小球是什么,小伙伴二锅头和达瓦也不知道。三个孩子怀疑它是夜明珠,在深夜苦等,“夜明珠”就是不亮。草原货郎来了,告诉他们:“不就是个乒乓球嘛。”可乒乓球是干什么用的,他没工夫跟毛孩子费口舌。毕力格的爸爸从货郎那儿买啤酒,瓶盖上说中了一台电视机,他付出一头羊,让货郎把电视机拉回来。爸爸站在油桶上,把套马杆上的天线举得高高的,只勉强收到一点声音,怎么也没有图像。电视里正好在转播乒乓球比赛,解说员说了这么一句:“乒乓球可以说是中国的国球……”
  “原来我们捡到了‘国球’!得把它还给国家呀。”国家在哪儿?当然是北京。北京在哪儿?他们只听奶奶唱过,“北京的金山上光芒照四方……”那一定是太阳升起的地方。仨小子骑上马和摩托车就往东去,走了一宿还没到北京,却被草原公安截获:“再跑就到俄罗斯了!”回了家,妈妈气得抓过来就揍,“国球”也被抢走踩扁了,孩子们叹息不已。毕力格的姐姐考上了旗里的歌舞团,正好带毕力格去上小学。开学典礼正演节目,毕力格要上厕所。路上,他听到乒乒乓乓。推开一扇大门,十数张球台边少年们打得正酣,白色的乒乓球满地都是。毕力格傻了,半天也不动。


2 、刘伽茵

      说实在的,这个人在柏林电影节之前我是真不知道,一点都不知道,但我听说过北(京)电(影学院)有个学生用DV拍了个长片,共110分钟,却只有28个镜头,而且片子非常好,他几乎是创造了新的视听语言的手段,这不得不让我对影片十分好奇。在柏林电影节之后我知道,这个片子叫《牛皮》,导演是北电文学系研究生刘伽茵。
      据说在北电内部放的时候,谢飞老师看了几分钟就说,关了吧,但几个年轻教员执意继续看,结果是学院决定将本片送往柏林,最终拿的柏林电影节Caligari
电影奖!
      《牛皮》是她的处女作,一部极端的电影。这部110分钟长的DV作品全部在她自己家里拍成,两间狭窄昏暗的小屋,没有外景;全部演职人员就是她和父母,她自己不光导,还得演,此外摄影、灯光、录音、场记等等,一手包办。虽然画面时而模糊,时而昏暗,但就是这么一部制作上粗糙的DV作品为什么会受到评委的青睐呢?建议大家还是去看看这部真的很感人的故事〈〈牛皮〉〉!

★《牛皮》故事

  《牛皮》的故事正是刘佳茵自己家庭的经历。片中的父亲经营着一家皮艺店,母亲则在工厂负责皮包的设计和制作,他们对这门生意倾注了极大的感情和心力,却仍是经营惨淡,债主会不期而至。父亲决定以全店皮具五折的方式促销,起初似乎还挺有效,慢慢地作用却不再明显。母亲开始责怪父亲的经营方式和能力,平时在别处总是有一套套道理的父亲,此时却无言以对,懊恼地抽自己的嘴巴。家里家外的波折低落总是会过去,父亲和母亲还是满心祈愿:从明天,也许就能慢慢好起来吧。平淡甚至细碎的生活细节缓缓铺展:父亲想尽一切办法希望女儿长高,母女为店里收成不错的一天鼓掌欢呼,狭窄的过道里女儿为新的皮包充当模特……生活似乎总是艰难局促,而三个人的家庭里,一种难以名状的情感,却在这个过程里捉紧人们的呼吸。
      
最后,我想说的话:
   以上两个人并不代表中国电影的崛起,但至少让我们看到,在今天,仍然有这么一群执著热爱影象的人们,在用自己最最赤裸的爱去改变着中国电影在世界的样子。
      电影就像梦一样,当铃声响起的时候,影院的灯光全部熄灭了,面前一片漆黑,就像我躺下闭上了眼睛。突然,一道光束划破黑暗,眼前莫名的出现了一片虚无的空间。那里有世界上的一切,嬉笑怒骂、酸甜苦辣。我被它吸引,进入了另一个时空。当灯光再次亮起,却发现,那里只有一块巨大的布,而它的后面竟是一面墙,那空间中的恋人、公主、英雄、小人、云彩、飞翔的鸟、那湖水、那山峦、那一切的一切,都到哪里去了?那真的是一个梦吗?
      我真的要感谢他们,那些依旧执著着赤裸的爱着影象的人们,是你们让我忘记了时间,让我在梦的世界里留连忘返!

shmmangel 发表于 2005-3-4 22:55

一幕光与影的梦境,一个具象的幻觉,一场可为之拼却一醉的盛宴

电影,吾爱。

[ Last edited by shmmangel on 2005-3-4 at 23:58 ]

gzqml 发表于 2005-3-5 07:58

Originally posted by shmmangel at 2005-3-4 10:55 PM:
一幕光与影的梦境,一个具象的幻觉,一场可为之拼却一醉的盛宴

电影,吾爱。

别跟偶抢:lol::lol::lol:

Kassiopeia 发表于 2005-3-5 09:44

MV和MTV的区别?
谁能告诉我?

shmmangel 发表于 2005-3-5 13:06

MV - Music Video 音乐电视
MTV - 一音乐电视台。过去我们总把MTV当成MV。

牛牛,是酱紫吗?

shmmangel 发表于 2005-3-5 13:14

Originally posted by gzqml at 2005-3-5 07:58:


别跟偶抢:lol::lol::lol:


嘿嘿,反正先抢到沙发了。你能把我怎么着?你有多为电影狂呀?

berlinsky 发表于 2005-3-5 14:58

如果柏林影展之前发这个帖 还有点先见之明和指南作用 现在影展也过去了 也看不成了

不过中国电影人还真为了得几个国外的奖就高兴成这样么?柏林影展刚结束的一期《锵锵三人行》 许子东和一个北影的学者是嘉宾 那个北影教授为孔雀高兴、同时也鸣不平 说是应该是金熊的主 许子东问他得奖真得这么重要吗?北影教授还兴致勃勃地把国外几大奖项在中国电影人心目中的地位进行排名 面对许子东“中国老百姓看得起电影吗?”的疑问不以为然

可耻

Kassiopeia 发表于 2005-3-5 21:17

Originally posted by shmmangel at 2005-3-5 08:06 PM:
MV - Music Video 音乐电视
MTV - 一音乐电视台。过去我们总把MTV当成MV。

牛牛,是酱紫吗?

不是啊,以前根本没有MV这个说法啊,音乐录影带都叫做MTV,后来才叫做MV的啊~

shmmangel 发表于 2005-3-5 22:55

Originally posted by Kassiopeia at 2005-3-5 21:17:


不是啊,以前根本没有MV这个说法啊,音乐录影带都叫做MTV,后来才叫做MV的啊~


以前的确没有,因为那时候我们都以为音乐电视叫MTV,其实是搞错了。后来弄清楚MTV是个电视台,才都改成MV的。

恋爱的犀牛 发表于 2005-3-6 17:47

Originally posted by shmmangel at 2005-3-5 01:06 PM:
MV - Music Video 音乐电视
MTV - 一音乐电视台。过去我们总把MTV当成MV。

牛牛,是酱紫吗?

四滴,四酱紫滴!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如果你只知道《孔雀》,请进来看看你还不知道的中国电影及电影人(绝对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