轿车业新锐酝酿新格局
蓄势待发多时的我国汽车工业,在2002年终于进入了高速增长期。权威统计资料显示,今年前7个月,我国累计生产轿车52万多辆,同比增长39%,其中7月份轿车月产量更是创造了历史新高。与此同时,国产汽车的新车型越来越多,仅轿车方面,今年内还将有10多款新车陆续登台亮相。三股力量不容小视
下半年出场的10多款新车型中,华晨的中华轿车、天津丰田的T-1、北京现代的索娜塔3款车格外引人注目。中华轿车8月上市,这款车由世界顶级设计大师乔治-亚诺主持设计,华晨集团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售价在16.8万元左右;天津丰田的T-1已揭开面纱,从9月起接受预订,10月8日正式下线,售价预计在12-15万元之间;北京现代的索娜塔也将紧接着登场,价格在15-20万元左右,第一批2000辆将装备北京的出租车队伍。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三款车型不仅是市场冲击力较大的新车,更重要的是,其表现好坏,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国汽车工业未来的“排兵布阵”。
作为中国汽车民营势力的代表,华晨集团正陷入低潮。中华轿车若能打响,可以扭转华晨的颓势,坚定华晨等民营资本继续进军汽车产业的决心,从而将中国汽车产业中的民营大旗继续扛下去。
丰田是中国人最熟悉的品牌之一,其进口车在国内销售量比欧美各品牌加起来还多。但在合资项目上,丰田远远落后于德国大众和美国通用,上个月丰田牵手一汽,准备“大干一场”。T-1若能一鸣惊人,将改变丰田在国产车市场的地位,早日形成与大众、通用三足鼎立的态势。
北京一直是国内最大的汽车市场,占有10%份额,却苦于没有自己的品牌。今年5月,北汽与现代签约,第一批2000辆索娜塔年底下线。被寄予厚望的索娜塔若受欢迎,将使北京汽车工业东山再起,并迅速成长为华北最大的汽车生产基地,向上海、吉林、湖北三大生产基地发起冲击。
业内专家认为,上述三款新车型,可能分别会激起我国汽车产业产权结构、外资力量、产业布局的变化。中国汽车工业正处在高速发展时期,各方势力争夺十分激烈,每一方势力的主导产品能否成功,都将影响到中国汽车工业的面貌。
提前完成既定目标
今年以来,汽车工业的发展速度远远超出各产业平均速度,在整个产业系统中的比重迅速增加,预示着“中国汽车”开始从形成期走向成长期。刚刚进入成长期的汽车工业,由于市场潜力巨大,各方投资越来越多,使得整个产业的定型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内,任何一个有实力的厂家,只要决策对路,都有可能成为新的市场领军人物,不确定因素很大。
按照国家经贸委的汽车“十五规划”,到2006年,中国汽车产量大概在330万辆左右,其中轿车110万辆左右。然而,按今年7、8月份的产销数字测算,“110万辆”的目标明年就能突破;按照各地纷纷上马的汽车项目,2006年预计产量将达到622万辆,其中轿车占到一半以上。目前,虽然不少原有厂家归并三大集团,可一些新兴势力又开始突起,使汽车产业集中度的提升并不明显。
国产汽车工业的发展虽快,但也显得有些无序,过去的一些既定目标和框架被打破。产业集中度有多高、外资力量到底有多强、民营势力有没有地位,这些问题目前都还没有答案,在中华、T-1、索娜塔之后,还将有一系列新产品出炉,他们的后面都隐藏着各方势力的战略决策,中国汽车产业未来格局远未尘埃落定 这个是不是汽车版最早的帖子了,
顶一个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