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战略大布局迫台湾转型求变 台独原教旨主义未来无亮
美国战略大布局迫台湾转型求变 台独原教旨主义未来无亮步入2012年以来,连任成功的马英九和竞选失败的民进党在海峡两岸关系政策和话语上都或明或暗地发生变化。这种现象除了台湾岛内政治生态的需要之外,更多的来自全球政治大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台湾赖以生存的靠山美国在新形势下的战略大布局。
上月,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携马英九之命与中共总书记胡锦涛举行第五次“胡吴会”。吴伯雄在会晤中首次抛出“一国两区”,引发外界高度关注和猜测。吴伯雄还表示,根据双方现行的体制和法律相关规定,“我们彼此都坚持一个中国”。台湾大选前后,马英九在两岸关系上一度有停滞甚至倒退趋势,然而此次马英九借吴伯雄口传达出的“一国两区”最新表态,却让人嗅出不一样的气息。
民进党败选后闭门思过,被迫认识到在两岸关系上的台独“原教旨主义”是他们的“死穴”,不去掉台独纲领,在美中联手的压力下,他们此后将绝无胜选的可能性。因此,不仅民进党内中生代求变的呼声日益强烈,连深绿中坚大佬﹑高雄市长陈菊近月来都在悄悄改变两岸关系的话语,将“中国”改称为“大陆”或“中国大陆”。而对于国民党提出的“一国两区”新构想,民进党也没有像从前那样“群情激奋”地染绿街头,仅象征性有气无力谴责了几声以尽反对党“义务”。
台湾政治生态的变化显示了全球政治大环境的改变,而美国的战略重新布局则是其中的关键。
今年一月,美国前国安会顾问﹑地缘政治谋略大师布热津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出版新著《战略视野:美国及全球权力危机Strategic Vision: America and the Crisis of Global Power》。全书以中美关系作为中轴线畅论美国如何在实力衰落的情况下,面对危机重重的国内外严峻形势。书中并没有明说,但结论不言而喻:与中国建立密切战略关系是美国维持全球霸权并走出危机的不二法门。
对美国在亚洲的作用,布热津斯基强调美国应该与中国保持密切关系,“就地区稳定问题展开严肃的对话”,以减少美中冲突的可能性以及对中日、中印或中俄之间发生误判的可能性。他在书中列举当今全球8大“地缘政治濒绝物种”:格鲁吉亚、台湾、韩国、白俄罗斯、乌克兰、阿富汗、巴基斯坦和以色列。台湾在名单中排名第二,而8个物种内的7个,除了以色列,都与美中关系有关。在他看来,美国若通过促成台湾接受北京的统一路线并非不可能,而且对美国的好处也许远远大于害处,对全世界未来的地缘政治洗牌或许还有标示作用。
布热津斯基的战略构想并不是孤立的。去年,在另一名地缘政治大师﹑中美关系教父基辛格的安排授意下,《纽约时报》刊登了一位学界轻量级人物的文章《让台湾滚蛋以拯救美国经济》,鼓吹美国用停止对台售武来交换中国一笔勾销美国借贷。美国总统奥巴马近年来不断推动美国重返亚洲的战略,从澳大利亚到新加坡,驻军布防动作不断,从而掀起美国要遏制中国的言论潮。但仔细观察,美国的种种举动其实是远离中国,将日本的驻军逐渐转移到关岛和澳洲,即从第一岛链转移往第二岛链,实际上是给中国周边更大的活动空间,从而减少与中国发生摩擦的可能性。对台湾这个距离中国大陆最近的“不沉的航空母舰”甚至不再作战略之一顾。
前白宫国家安全会议亚太资深主任贝德(Jeffrey Bader)日前出版新书《奥巴马和中国崛起:一个局内人对美国亚洲战略的阐述Obama and China's Rise: An Insider's Account of America's Asia Strategy》透露,美国对台军售的主要考虑,在于确保台湾前途能以和平方式解决。书中描述了他参与美国对台军售的决策过程,他说,美国未出售台湾F-16C/D战机,是因为在相关部门的讨论中,没有任何人主张美国应售台F-16C/D战机。而且,所有涉及部门对于售台何种武器看法一致。贝德早在奥巴马竞选时,便是奥巴马的主要外交策士之一。奥巴马入主白宫,贝德成为国安会议亚太主管,扮演首席中国事务幕僚角色。因此他的观点代表了美国当今政治主流派在台湾问题上的想法。
在新著中,布热津斯基考察了全球事务的现状。他对当前世界地缘政治趋势,即世界的重力中心正“从西方转向东方”做出了头脑清醒、措辞尖锐的评估。
他说,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除了美国国内的经济和政治问题,包括与日俱增且“最终不可持续的国债”、表现不佳的公共教育以及日益陷于停滞、党派色彩极浓的政治发展之外,错误的外交决策,其中最恶劣的当然是小布什执意在伊拉克发动一场道德和经济都代价高昂的战争,以及潜在的竞争对手对“21世纪新事物”日益娴熟的掌握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布热津斯基在这本书里将美国与其他国家的关系置于地缘政治和历史背景之下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而且,他利用自己在这些领域的素养描绘出一幅令人痛心的图画:如果国际舞台上缺少了重新焕发活力、具有战略眼光的美国,这个世界可能会是什么样。
在这样一个日益动荡的世界里,美国仍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国家”。但却不再是称霸的巨人。他认为,假如美国逐步衰落为缺乏力量、无足轻重的国家,对全世界并没有任何好处,只会加剧全球各地区的混乱。用他的话就是:“没有取得辉煌胜利的赢家,而输家却要多得多”。作为对策之一,就是“与中国保持密切合作,就地区稳定问题展开严肃的对话”。在他看来,“如果美国不愿或不能保护它过去出于国家利益或原则因素认为值得接触的国家”, 那么最有可能的情况是多米诺骨牌纷纷倒下,出现一个更加弱肉强食的世界,而这绝对不符合美国的全球利益,对中国也没有直接或间接的好处。实际上,在布热津斯基的全球战略视野里,台湾基本被忽略,虽然在讨论中国战略地位以及与美国的关系时偶尔提及,却完全不在他的战略视野里,更不要说去讨论台湾与美国的关系。或许在他眼里,将台湾和平地交到中国大陆手里已经是不值得讨论且没有疑问的事情了。
美国对台湾的立场转变,民进党在这场大选中最能感同身受。选战中美国明显地选边站,让民进党吃尽苦头。民进党执政时期曾任陆委会副主委、国防部副部长、现为淡江大学国际事务与战略研究所教授的林中斌评价台湾大选时曾说“美国和大陆联手,那个力道太大了!”根本不是民进党可以抗拒得了的。他认为,大陆崛起是个挡不住的趋势;美国国势下降就得“看大陆脸色”,美中两强未来是“斗而不破”,台湾只能在“北京与华府的合作超过矛盾”的大格局之下,开展外交与两岸政策。此前林中斌更认为,北京意识到“买台湾比打台湾便宜”,“不战而主东亚”已成为北京新战略,北京将持续对台湾释放“慷慨善意”,以赢得台湾人心,并动员各方力量推动两岸军事互信,包括施压华府停止对台军售。
在这种形势下,用一名台湾政论家的话说,台湾若还不顾美国的信号,继续躲在“不独不统不武”这临时搭建的铁皮屋内安逸度日,当一场完全可能的美国转向风强大到吹散铁皮时,台湾就只能赤膊上阵,裸奔进世界了。到那时,中国大陆实行温水煮青蛙的办法,收紧与台湾协商管道,拒绝蓝营大佬访问大陆,同时开启绿营沟通渠道,对台商实施统战压力,同时对台湾人民高分贝利益喊话,使台湾处于高压锅内逐步加温。因为,不独不统不武及所谓的“九二共识”,其“模糊度”的收放绳子握在北京手中,台湾的任何定义,如果失去了美国的支持,都只能是毫无意义的自说自话。北京可以只承认“三不”中的“不独”,以及“九二共识”内的“一中”,因为中国在国际上的任何场合都从未放弃武力统一台湾的立场,而且全世界包括美国在内的所有国家都承认台湾和大陆同属一个中国。只要美国迫切希望在全球战略格局下与中国合作以谋取自身的利益,默许北京在台湾问题上予取予求,对美国并不构成任何问题。何况到时大陆根本用不着对台湾动武就可以不战而下呢。
这正如台湾国家政策研究基金会政策委员兰宁利在3月25日举行的“台北论坛政策建言书国防篇座谈会”上所说,中共对“一国两区”不反对,对中共来说,只要不台独,什么都好谈。他认为,对岸只是短时间不动武,但不是不动武,而是未来也许不需要动武就可把台湾解决。“中共不可能无限制等待,让中华民国逍遥法外。”该会议主持人林中斌表示,台湾抛出“一国两区”议题不排除是为两岸政治协商铺路,他认为,两岸政治谈判应该先于军事谈判,应该在大战略规划下推动。
值得注意的是,该“建言书”建议,台湾政府未来应分阶段建立“两岸军事互信机制”,以非传统安全合作优先,中程是增进军事安全了解,逐步进展两岸军事热线。两岸军事互信机制第一阶段应以联合海上救灾、打击海盗、反恐等“非传统安全合作”优先,第二阶段是增进两岸军事安全了解,以学术交流为主,最终逐步进展到协商建立两军前线地区及参谋本部军事热线,避免因意外或误判发生的军事冲突。如果这种军事互信实施,作为最终结果,海峡两岸军队高层的互访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一旦到了这种地步,台湾与大陆想不形成联邦关系都不可能了。而这恐怕也正是美国在全球大战略格局下,对国际和国内政治的一个最好的交代。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