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hr2007 发表于 2012-4-6 17:08

十几万字的小说号称一次定型的韩寒,一篇献给偶像的短短前言却有如此大的改动

4月1日上午韩寒在新浪微博上以长微博的形式发了第一条实名微博,转了其博客文章《写给张国荣》。其实这并非韩寒发的第一条微博。在代笔事件刚起不久,韩寒就以“亭林镇独唱团”等ID发过微博,但没有引起太大的关注。这一次因是实名发布,又事关张国荣,且恰逢新浪微博禁止评论,不论捧他骂他,都要靠转发评论,于是在新浪、公知、水军(有的一帐号就转发了几百次)以及倒韩大军的合力作用下,成了号称转发数第一的微博,可谓也在该日推出的韩寒抄稿集《光明与磊落》的营销良策。

  其实这篇博文就是《光明与磊落》的前言,在大约10天前已登在京东网该书的介绍上(http://book.360buy.com/10955909.html)。但是抄稿集的这个版本(下称“版本二”)与韩寒在微博和博客上发布的版本(下称“版本一”)相比,有很多改动,多是病句、错字和标点的修改,显然是一个经过大量润色的晚出版本,对比如下:

  版本一:2003年4月1日,我在开车从北京回上海的途中。
  版本二:2003年的4月1日,我开车从北京回上海。那是一段从清晨到傍晚的旅程。

  润色者修改了一个不太通顺的句子,并增加了一个全新的句子(也可能版本一原来有这句话,发布时删掉了)。张国荣在2003年4月1日晚上18点41分跳楼自杀,于19时06分在玛丽医院去世。当天晚上八、九点时开始有消息传出,但因为碰巧是愚人节,人们将信将疑。到第二天国内媒体才有密集报道。韩寒称4月1日清晨到傍晚他开车从北京到上海的途中听到所有的电台都在悼念张国荣,那是穿越了。只有两种可能:要么他把4月2日的事错记成了4月1日,要么整个故事是虚构的——韩寒直到2006年还在博文中嘲笑“张国荣没死磕,但磕死了”,表现得并不像张国荣的粉丝。

  版本一:在那之前,我并不是你的歌迷,我只知道你唱过《倩女幽魂》,我甚至觉得,你好久没做宣传,没出作品,已经过气了。
  版本二:在那之前,我并不是你的歌迷,只知道你唱过《倩女幽魂》。我甚至觉得,你好久没做宣传,没出作品,已经过气了。

  润色者删掉了一个重复的“我”字,并在第一个句子后把逗号改成正确的句号。

  版本一:对你的了解从京沪高速的山东段开始。
  版本二:对你的了解从山东段开始。

  润色者删掉“京沪高速”,可能是觉得前面已提到“从北京回上海”,无需重复。

  版本一:那里的山上都是顽石,少见绿色。
  版本二:那里的山都是顽石,少见绿色。

  原版“那里的山上都是顽石”略显拗口,所以润色者删掉一个“上”字。

  版本一:以往开车路过河北,山东和江苏,打开电台,要不是卖春药的,就是治性病的,还不停的有托打电话和主持人互动,说疗效好,去哪才能再买到。
  版本二:以往开车路过河北、山东和江苏,很多电台里都是卖春药的广告,还不停地有托儿打电话进来,说疗效好,怎么才能再买几瓶。

  此处改动不少,改了三个不太通顺的句子,改了一个错字(“的”改成“地”),改了一个标点符号(逗号改称顿号),还删了“就是治性病的”。也许润色者觉得在纪念偶像的文章中去谈什么“治性病”真是天才得怪异,但是“卖春药”就不怪异吗?

  版本一:我常想,这么明显的忽悠,怎么可能有人相信。这个世界上真的充斥着荒诞。
  版本二:这个世界上真的充斥着荒诞的欺骗。

  删了一句,并改了一个病句。

  版本一:但那一次开车的旅程,我能调到所有的频率里都只有你的生平介绍,当然还有你唱过的歌。
  版本二:唯独那一次开车的旅程,我所能调到所有的频率里都只有你的生平介绍,当然还有你唱过的歌。

  把“但”改成“唯独”更精确,并改了一个不通顺的句子,但其实改后的句子也不太通顺,改成“我所能调到的所有频率里都只有你的生平介绍”就通了。联系到前面的句子,难道那天所有的电台为了悼念张国荣,连“卖春药”“治性病”广告都不做了?

  版本一:我甚至发现,有时候,我偶然会哼唱两句的不知名旋律,原来都是你的。
  版本二:我甚至发现,有时候,我偶然会哼唱两句不知名的旋律,原来都是你的。

  原版其实是通顺的,改了以后反而与原意不符了。

  版本一:路过临沂,电台主持人甚至自己开唱《奔向未来日子》。
  版本二:路过临沂,电台主持人甚至自己在唱《奔向未来日子》。

  把“开唱”改成了“在唱”。

  版本一:对你来说,已经没有未来的日子了。你奔向了永远不会来的日子。
  版本二:对你来说,已经没有未来的日子了。你奔向了永远不会来的日子。

  此处难得的没有任何改动。

  版本一:那些岁月里,我是一个轻狂气傲的无知少年,对所谓港台巨星嗤之以鼻,这也让我错过了你。
  版本二:那些岁月里,我是一个心高气傲的少年,对所有的巨星和偶像都嗤之以鼻,这也让我错过了你。

  “轻狂气傲”改成了更常见的“心高气傲”,删了“无知”,把“对所谓港台巨星嗤之以鼻”改成“对所有的巨星和偶像都嗤之以鼻”,扩大了蔑视对象的范围,由“港台巨星”扩大到“所有的巨星和偶像”。

  版本一:那几年我在北京,迷茫的就像在能见度只有一米起了大雾的国道上开车,好在我一直没开进逆行车道。

  这个句子被整个删掉了,也许润色者觉得这句话是一个赛车手莫名其妙的感慨,无论如何与张国荣扯不上关系,脱题了。

  版本一:等我懂你,再没机会来看你的演唱会。
  版本二:等我懂你,我再没机会去看你的演唱会。

  给句子加了主语,并把不通的“来看”改成“去看”。

  版本一:回想起来,你若在,无论我有钱没钱,一定会买一张离你最近的票。
  版本二:要是早知道,无论有钱没钱,我一定会买一张最近的票。

  把“回想起来”改成虚拟的“要是早知道”,显得比较合理。

  版本一:没有什么夸你的。我甚至想,如果你还活着,机缘巧合,兴许能和你吃上一顿饭,说上几句话。
  版本二:没有什么夸你的。我甚至想,如果你还活着,机缘巧合,兴许能和你喝上一杯酒(虽然我几乎从不饮酒),说上几句话。

  把一起吃饭改成一起喝酒,又强调自己几乎从不饮酒,似乎是为了显得更有诚意。

  版本一:那次从北京回上海是一次奇妙的旅程,开过长江大桥,我就找了一个休息站停靠了下来,吃了一碗泡面,清楚记得江水声就在耳边。
  版本二:那是一次奇妙的旅程。开过长江大桥,我就找一个休息站停了下来,吃了一碗泡面,江水声就在耳边。

  删掉累赘的“从北京回上海”。但为何要删掉“清楚记得”?京沪高速过的是江阴长江大桥,有网友说那里并无休息站。即使有休息站,江阴长江大桥光引桥就有300米,也是听不到江水声的,也许润色者才因此删掉“清楚记得”,将听到江水声变成文学想像?

  版本一:我买了两张你的盗版唱片。这不能怪我,在高速公路服务区里没有正版的。
  版本二:我买了两张你的唱片。这不能怪我,在高速公路服务区里没有正版的。

  可能是觉得“盗版”刺眼,删掉了,反而跟下一句衔接不上了。

  版本一:我启程上路,把唱片塞进了碟机。
  版本二:我启程上路,把CD塞进了碟机。

  根据下文,改成“CD”更准确。

  版本一:不幸的是,我没能听见你的声音,因为我买了VCD。
  版本二:我没能听见你的声音,因为我错买成了VCD。

  删了“不幸的是”,加了“错”字,显得更准确。

  版本一:家乡离我越来越近。1200公里路程,我并未为你落泪。毕竟我们刚认识,你得理解。
  版本二:家乡离我越来越近。1200公里路程,我并未为你落泪。毕竟我们刚认识。

  删掉了显得太私密化的“你得理解”。

  版本一:到了上海,身边的朋友常常谈起你,有黯然神伤的,有伤心哭泣的,更多的是,哦,是嘛,他这么有钱,干嘛要自杀,可惜了。
  版本二:到了上海,身边的朋友常常谈起你,有黯然神伤的,有伤心哭泣的,更多的是,哦,是吗,他这么有钱,干吗要自杀,可惜了。

  只是把两个“嘛”改成“吗”。

  版本一:还有恶意揣测的——至今我的身边依然有人相信你是得了绝症或做了什么事情,不得已才跳楼,我每次都要和他们争辩。
  版本二:还有恶意揣测的,说你是得了绝症或做了见不得人的事情,不得已才跳楼。我每次都要和他们争辩。

  原版突然跳跃到现在,所以润色者把它改了,而且把“什么事情”改成意思更明确的“见不得人的事情”。按作者所言,他在此前还对张国荣一点都不了解,为何一到了上海就突然变成了张国荣的粉丝,每次都要为他辩护?这个心路历程,应是读者最想知道的,作者却只字不提。当然,作者做此文的目的并非为了颂扬自己的偶像,而是以张国荣自喻要自证清白。

  版本一:但两个星期以后,也便这样了,大家开始很少谈起你。
  版本二:但两个星期以后,也便这样了,大家开始很少谈起你。

  此处没有改动。其实不知所云的“也便这样了”是应该删掉的。

  版本一:一个月后,劳动节,大家依然不爱劳动,两个月后,儿童节,小孩依然欢声笑语,三个月后,四个月后,周年祭,到现在,九年了,这世界没有什么变化。
  版本二:一个月后,劳动节,大家依然不爱劳动;两个月后,儿童节,小孩依然欢声笑语;三个月后,四个月后,周年祭……到现在,九年了,这世界没有什么变化。

  润色者改用了准确的标点符号。

  版本一:这九年里,你陪伴我度过很多困难的时光,可惜那些激励我的歌并没能激励你自己。我想我懂你了,Leslie。这眼前的世界并不是你我想象的那样。你改变不了。我改变不了。
  版本二:这九年里,你陪伴我度过很多困难的时光,可惜那些激励我的歌并没能激励你自己。我想我懂你了,Leslie。这眼前的世界并不是你我想象的那样。你改变不了。我改变不了。

  此处没有改动。

  版本一:我今年三十岁,没有你那么多的作品,你死去了,你的歌也许能被别人再唱五十年,一百年,我若死去了,我的文字也许只能被别人记得五年,十年。
  版本二:我今年三十岁,我没有你那么多的作品,你死去了,你的歌也许能被别人再唱五十年,一百年;我若死去了,我的文字也许只能被别人记得五年,十年。

  只加了一个“我”字。

  版本一:又也许更短。
  版本二:也许更短。

  删了累赘的“又”。

  版本一:说不定我会成为一个老顽童,说不定我忍受不了自己衰老。谁知道呢。
  版本二:也许我会成为一个老顽童,也许我忍受不了自己变老。谁知道呢。

  把“说不定”改成“也许”,“衰老”改成“变老”。

  版本一:Leslie,多年以后,我们终会相见。
  版本二:Leslie,我们会在时间的那头相见。

  改成了带点文采的表述。

  版本一:我获得的成就比你少很多,但争议倒也不少,算能作为谈资。
  版本二:我获得的成就不比你多,却也受了不少争议,也算能作谈资。

  原版不通顺,润色者给重写了,通是通了,意思却有了变化:原版的“争议”、“谈资”都没有与张国荣相比的意思,改后却变成和张国荣的“争议”、“谈资”相提并论。

  版本一:和你一样,很多争议要到死后才能平息,或许不能,甚至更多。
  版本二:和你一样,很多争议要到死后才能平息。也许不能,甚至更久。

  改了标点,“或许”改成“也许”(没什么必要),“更多”改成“更久”,意思却变了,原意应该指的是争议会更多,改成了争议时间会更久。关键是“和你一样”一句完全不通却没删掉,前面才说了张国荣死后受了不少争议,这里却说很多争议要到死后才能平息,如何“一样”?

  版本一:他日我们相见,你若不嫌弃,让我为你写一段歌词。
  版本二:他日我们相见,你如果不嫌弃,可否让我为你写一段歌词。

  只是把“若”改成“如果”,加了“可否”,读起来顺畅一些。

  版本一:不会差的,只是辛苦你要用普通话唱。
  版本二:我写得还不错的,只是辛苦你要用普通话唱。

  “不会差的”改成“我写得还不错的”,变成了事实陈述,虚拟的意味没有表达出来。

  版本一:你说你一生没做坏事,为何这样。我想我可以试着告诉你为何。因为,你一生没做坏事,所以,就是这样。
  版本二:你说你一生没做坏事,为何这样。我想我可以试着告诉你为何。因为,你一生没做坏事,所以,就是这样。

  这段为什么这样就是因为这样的车轱辘话,润色者显然认为是文章的亮点,所以没做任何改动。

  综上,版本二修改了病句、错字、错误标点,是对版本一的润色。那么润色者是谁?个别地方的改动其实有违原意,个别地方的删节是为了避讳(例如“治性病”),可见并非原作者所为。那么既然有一个修改过的版本,为何韩寒发布的却是修改前的版本?一种可能是编辑修改,而韩寒不知道。但韩寒以前反复声称自己是不会允许出版方擅自改动的:“我是一个非常爱惜文字的人,出版社要修改我一个标点符号一个词语我都会反复的确认的争取。”(《韩寒:请你们理解我的愤怒和无奈——就与方舟子之争答凯迪网友》)“而我是一个特别特别爱惜自己文字的人,把小说给出版社的时候,包括现在出版社改一个标点符号都要经过我的同意。……我是对文稿有异常可能洁癖要求的人……”(韩寒接受凤凰视频专访)而《写给张国荣》两个版本的比较表明,大部分句子都有改动,如此大的修改,很难想像出版方会不尊重韩寒的意愿获得其同意。何况《光明与磊落》一书虽然名义上是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的,实际出版方是路金波的万榕书业,按惯例湖南文艺出版社只是提供书号和在政治上把关,文稿的编辑由万榕书业,也就是说,如果对韩寒的文稿进行润色的话,也是由路金波团队的人来完成,那么他们会不让韩寒知道吗?会不经过他的同意就做如此大幅度的修改吗?

  另一种可能是,《写给张国荣》是某人代笔,或者是团队写作的产物。也许由韩寒提供了素材或初稿,之后经过了别人的修改、润色,产生了多个版本,参与写作的人是不必尊重韩寒的意愿的,韩寒并不知道最后提交了哪个版本,发博客的人(姑且认为是韩寒)用了一个早期的版本,是因为分不清版本的不同而误用。

    证明这一可能性的一处改动是“对所谓港台巨星嗤之以鼻”改成了“对所有的巨星和偶像都嗤之以鼻”,因为这不是正常的文字润色,而是内容的变动,普通的润色者例如编辑是不会做这种改动的,不会代替韩寒宣布他当时蔑视的不仅是港台巨星,而是所有巨星和偶像。类似的另一处改动是“兴许能和你吃上一顿饭”改成“兴许能和你喝上一杯酒(虽然我几乎从不饮酒)”。能做这种内容修改的只有作者或能全权代替作者写作的代笔者。如果这是韩寒本人做的修改,为何却没有在博客中发布这个版本?只能说是由一个可以全权代表他的人做了改动,而他不知道。

  不管怎样,韩寒写《三重门》时十几万字的小说号称一次定型,而写一篇献给偶像的短短前言都会有差别如此大的版本,这不是“天才”得非常怪异吗?

dortmund123 发表于 2012-4-6 17:17

看来是有问题。

funfuny 发表于 2012-4-7 07:33

假的真不了。高级五毛爹地也帮不了。

yangke1979 发表于 2012-4-8 16:19

呵呵   难得有心人啊

fenix_diablo 发表于 2012-4-8 21:03

看了这篇分析, 那个版本一的写作水平真的是不怎么样啊~~~

52571314 发表于 2012-4-8 21:35

韩寒代笔应该是没什么疑问了,问题是那个代笔人不肯作证(韩寒爸爸就是代笔人)。
其实看看韩寒平时的谈吐就觉得他没有读过什么真正的经典古籍,只是对网上的一些闲篇比较在行,能抓住年轻人的眼球

ingwer 发表于 2012-4-8 23:59

典型的语文教学帖子了

叶随风 发表于 2012-4-9 01:20

版本一是正式的出版版本反而没经过润色, 而之后发在微薄却要枪手润色? 貌似说不通吧

合写社会 发表于 2012-4-9 10:47

真可怜,我是说那些围着韩寒屁股团团转的人。

zhangqiaoyan 发表于 2012-4-9 11:00

当爸的当年要是出书,肯定不会出名了,但是用儿子以神童的身份出书,当然大赚了,这么明显的道理肯定走后面的那条路了,可怜的是粉丝啊,而不是代笔的那些人。

孔子世家 发表于 2012-4-9 11:39

s所有对韩寒的质疑,全部在韩三篇之后。。。。

viewghost 发表于 2012-4-9 11:50

孔子世家 发表于 2012-4-9 11:3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s所有对韩寒的质疑,全部在韩三篇之后。。。。

有人说方舟子是疯狗,我就特别不赞成。方是咬人的狗,但绝不是疯狗,他是有目标的,不是平白无故的,只是他现在咬韩寒的方式的确很疯。

这两天司马南在短暂的悲情沉寂之后,也出来为方助阵了,基本上我们可以断定韩寒完了。无论韩寒是否代笔,韩寒在乎形象,在乎方式,在乎脸面,哪里是这帮御用流氓的对手。

这几个月发生了多少事,这出破戏还有完没完啊?这事其实就这样了,韩寒代笔与否可能方永远不会有实质证据,方基金的问题,方也永远不解释。相信未来吧,事情缘由早晚会慢慢显现出来,两个月前你看孔庆东不也闹得欢吗?!

jevais 发表于 2012-4-9 16:57

大花猫 发表于 2012-4-9 17:19

各位韩学家有完没完啊?
要不你们也成立一个协会,推索隐派韩学大家方舟子会长,定期开会批一批韩寒。

wennwills 发表于 2012-4-9 23:29

感觉这可能是韩寒的誊写稿 还是没有代写的铁证...不论这事情结果如何,方舟子人格已然破产... ...撇开韩寒,到底还有多少人支持方舟子?

大花猫 发表于 2012-4-10 10:28

本帖最后由 大花猫 于 2012-4-10 10:28 编辑

大花猫 发表于 2012-4-9 17:1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各位韩学家有完没完啊?
要不你们也成立一个协会,推索隐派韩学大家方舟子会长,定期开会批一批韩寒。

未眠夜 发表于 2012-4-10 14:20

没有一个能算是可靠证据。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H2搞得灰头土脸名誉扫地。但想证明H2代写,没有逻辑上的关联。

aquapower 发表于 2012-4-10 16:07

未眠夜 发表于 2012-4-10 14:2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没有一个能算是可靠证据。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H2搞得灰头土脸名誉扫地。但想证明H2代写,没有逻辑上的关联。

恩恩

韩寒没抄 =范冰冰是处女{:4_293:}

BigPeng 发表于 2012-4-10 16:47

韩粉们果然智商高,就算证据摆在面前,可以说:我当时闭着眼,不知道x的是什么{:5_319:}

未眠夜 发表于 2012-4-10 18:15

aquapower 发表于 2012-4-10 16:0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恩恩

韩寒没抄 =范冰冰是处女

我不在意韩寒抄没抄,说实在的,他那几本书写得也不怎么样。我也不反对方舟子有质疑的权利。问题是他举的证据只能说明涂改过,但为什么涂改,全凭猜测,就凭猜测的推论,这个手稿可能是抄写的,就能得出韩寒肯定有代笔?能肯定吗?这中间的逻辑链断了。不足为凭。

还有,说韩寒就说韩寒,扯上范冰冰干什么?范冰冰怎么样,能推论出韩寒抄不抄吗?这中间有逻辑联系吗?举一大堆证据就是为了证明韩寒有代笔,但一谈到逻辑,就嘿嘿嘿,这不是要找出真相,就是写大字报摸黑人,摸黑了就达到目的了。

未眠夜 发表于 2012-4-10 20:04

@jevais: 理论上,任何人都有造假的可能性。问题是,方舟子作为科普工作者,打假先锋,他没提出一个可靠确凿能称得上是证据的论据支持自己的质疑。他可以质疑韩寒,但他质疑韩寒的方式既不严谨也没有说服力。涂改个字都能摆到桌面上,写篇文章论证一下,可见证据的贫乏和无力。

所谓天朝造假者众。这是老百姓的原因,还是体制的原因?假货屡禁不止,难道不是政府行政不作为的后果。如果一种违法行为泛滥成灾,是监管机构的问题,还是受害者的问题?我倒是觉得天朝老百姓对花样百出的造假深恶痛绝,但无能为力。

wennwills 发表于 2012-4-10 20:12

一边痛骂别人开后门,一边自己使野路子... ...

jevais 发表于 2012-4-10 20:18

未眠夜 发表于 2012-4-10 20:0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jevais: 理论上,任何人都有造假的可能性。问题是,方舟子作为科普工作者,打假先锋,他没提出一个可靠确凿 ...

造假泛滥确实是体制的原因。但是体制不是从来在那里的,是需要也可以推动的。
地沟油,民间不报料,媒体不报料,公安机关哪里会做出行动。
当年的周正虎,一张年画就忽悠了无数人,地方政府在背后挺他,没有坚持达半年的网络打假,现在不还是将假货挂在那?
老百姓确实对假货深恶痛绝,但如有机会造假牟利,很多人却也毫不犹豫。而更多的人则是看见当看不见,别引来报复即可。
确实是体制的原因,却也同时也是全社会主流价值和道德观的原因了。
有多少人持有“只要鸡蛋好,管它哪只鸡下的"这种成王败寇论?
打假目前很艰难,打假者也许自身也有污点,但对于有假嫌疑的人和事,就应该质疑,坚持质疑。
H2如果是真货,当前的这点质疑,对他能有多大损害?如果是真货,这才叫真正一夜成名,证明自己没那么难,而H2一次次的露面,带给大家的是一次次的更深的疑点。证明是不是真货,他仍有大把的机会。社会讯息已经如此迅捷,一个真正的作家不会那么容易被”假“,只有假作家包装成真作家。

未眠夜 发表于 2012-4-10 21:31

jevais 发表于 2012-4-10 20:1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造假泛滥确实是体制的原因。但是体制不是从来在那里的,是需要也可以推动的。
地沟油,民间不报料,媒体 ...

别的不说,官府就先把地沟油给清绝,就成。这东西能上市卖,有买有卖有流通渠道,就是没监督机构?谁信?还是监督机构形同虚设或者同流合污?官府如果真闲得蛋疼,先让老百姓吃安全了。争得点民意,再说其他。奥,对了,官府不在乎民意,官府又不靠选举,民意算个屁。

jevais 发表于 2012-4-10 21:37

未眠夜 发表于 2012-4-10 21:3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别的不说,官府就先把地沟油给清绝,就成。这东西能上市卖,有买有卖有流通渠道,就是没监督机构?谁信? ...

选票也是自己争取来的。
你不要真相,就不会给你真相。你不要选票,也不会给你选票。
上头不作为,才有民间打假。说民间打假暴力了,越线了,好吧,不打的话连曝光假的可能都没有。
匈牙利总统论文抄袭下台,中国可能吗?
上头不整治韩假,不整治周老虎,民间自己求真相,稍微踩点线,有什么不可。又没有拿着锤子去打韩2.

panx 发表于 2012-4-10 23:22

拿回去给初高中生学着改作文。。。。

未眠夜 发表于 2012-4-10 23:46

jevais 发表于 2012-4-10 21:3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选票也是自己争取来的。
你不要真相,就不会给你真相。你不要选票,也不会给你选票。
上头不作为,才有 ...

兄弟,你如果真这么悲天悯人有济世情怀,先不忙打韩寒,就算他造假死不了人,何况目前没有任何人能证明,他的毒性比较小,他最大的毒性跟你刚才说的差不多,老在民间发怪声说民主论自由谈革命,除此,该人对社会没啥毒副作用,政府民间都不必除之而后快。兄大可以先忙忙地沟油的事,督促推动争取政府给真相,给措施,给治理,给杜绝。

当然,个别如方舟子靠打党国眼中钉为生的美国会士怎么揣测圣意曲以迎合变打假为假打真黑,怎么上蹿下跳忙前跑后挪用捐款,咱们平常人不可揣度。黑水还是不要跟着趟了。韩寒问题,我不再发言。望君保重。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十几万字的小说号称一次定型的韩寒,一篇献给偶像的短短前言却有如此大的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