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腔北调 发表于 2005-3-11 14:42

段祺瑞的文章

好淘故纸堆,特别是奇闻逸趣。忽然淘到一篇称为《因雪记》的文章,短小可爱,遂援笔记录下来。短小可爱的文章很多,惟独这一篇很有趣。有趣的原因,是因为文章的作者,其向来所闻的行状,和文章相去实在太远。段祺瑞是北洋军阀,一向臭名昭著,而历史所记,他读的也都是军校;所以想象之中,段祺瑞是个不做文章的粗人。忽然读到这么一篇短小美文,非常惊诧,似乎看到张飞绣花,林黛玉拼刺刀一样。《因雪记》全文如下:

“丙寅正月五日卯正,披短衣,著下裳,净面漱口后,念净古真言。整冠,取念珠,放下蒲团,跏跌西向坐,瞑目宁神。虔诵佛号,廿转数珠,合掌读愿文。顶礼已,启目,垂手,收念珠入袋中。起身,去蒲团。五年余如一日也。持烟及盒,排闼穿房,入外客厅。刘玉堂、周尧阶、汪云峰拥坐弈案,俱起逆余。云峰让一座。尧阶久不弈,欲先试之,让三子。两局俱北;云峰继之,所负之数与尧阶两枰等。适点心至,馒首两碟,食其一,又尽麦粥两盂。刘谓雪似嫌小,举目视之,屋垣皆白。遂出念珠,默诵而行。出后门,过上房,赴后园,沿荷池,循引路,搴衣登山。安仁亭近在右侧,但不能穷千里之目。转而左向,更上,至正道亭。旋视远迩,一白无边,苍松翠柏,点缀摇曳,清气袭人,爽朗过望。因思厉气久钟,不雨雪已数月。既雪矣,乖戾之意大杀,人民灾劫或可豁除;然环顾豫鄂鲁直临榆张北,阴云惨谈,兵气沉霾,自顾职之所在,不免忧从心来。纲纪荡然已久,太阿倒持有年,人事计穷,欲速不达,心力交瘁,徒劳无补。惟有曲致虔诚,默祷上苍,由无量之慈悲,启一线之生机已耳。越涵慧亭,俯首降阶,遵曲径,穿小桥,傍石洞,绕山阳,过宅神祠,归坐内客厅。如意轮王咒百十一遍,往生咒倍之。大明王真言往生真言等,接续诵毕;完一日之课程。遂援笔志之,以启发儿曹之文思。”

文章起因,是为了启发孩子们做作文;最后一句这么一点,显得文章起因平实,不象圣人做文章,要么是标榜自己,要么是教训别人,很是做作。起因既平实,所以文章前后平铺直叙,讲的都是他早上诵经礼佛,下围棋的琐事。琐事的着墨较多,但是从容,也写得细致。诵经礼佛,五年如一日,写得尤其朴素,丝毫也没有吹嘘的成分;没有韬光养晦功夫的,想来是写不出这么朴素从容的文字的。

忽然写到了下雪,并且看到屋顶被雪染白,于是写提起衣服,拾级上假山,登高去观雪。一观之下,开始写景。白雪无边之中,有苍松翠柏点缀,自然景色美好。美好景色的清爽之气中,想到数月没有雨雪,这场雪一下,对老百姓很有好处。这文章的意境,自此高远起来。高远之中,又带来深深的忧思,想到自己的责任,想到周围数省之中,军阀们各自拥兵自重,杀气冲霄,想到外有欺侮,内有学生造反;忧患和悲愤油然而生。这样不顺利的情况下,只有虔诚祷告上苍,为人民开启一线生存之机。

段祺瑞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是民国十五年(1926年),正是他任“中华民国临时执政”的最后阶段。当时的局势,的确是一塌糊涂。中国有皇帝的历史,有两千年,共和的历史,不过才十几年,谁都没有经验,所以一塌糊涂也属于正常。段祺瑞这样一个军人,做官做到中国第一,做的时候,不忘念经礼佛,不忘下围棋,不忘观雪,不忘人民困境,不忘自己的责任,不忘忧国,不忘祈祷上苍,不忘写文章,不忘教育子女作文,道德文章,想来并不是太坏。后来自觉自愿在天津和上海当寓公,也不失自我批评精神。所以他的这篇文章,倒是描绘出了他的这个人。

文如其人,当然只能说是道德文章;历史事实,却也改变不了许多。北洋军阀就是北洋军阀,既不会变成东洋军阀,也不会变成北洋文人。关于段祺瑞,他自己留下的这么一篇短小文章,也翻不了他自己的案。研究北洋军阀和段祺瑞的,大有人在,书也写得很多了,估计是要一直研究下去的。段祺瑞的历史功绩,自会有人评说,想来他的历史名声,也会一直难听下去。但是他作为一个人,所思所想,倒也是历史的一部分。

西方很有名的一个哲学家卡尔·波普尔(Karl Popper)就觉得以前人写的历史未必可信,因为写出来的历史,总归是政治权力的发展史,这也就是中国人的老话,胜者为王,败者为寇。所以他说:那许许多多默默无闻的个人,他们的忧愁和欢乐,他们的痛苦和死亡,才是历史的真实内容。波普尔说的是很好,就是有点站着说话,因为这样的历史,是写不出来的。故纸堆里淘出一篇段祺瑞的文章,至多是找出一面镜子,让我们侧面看看段祺瑞这样的一个人而已;下回说起来,觉得他这个人,倒还算有趣。

[ Last edited by 南腔北调 on 2005-3-11 at 14:48 ]

礼貌人 发表于 2005-3-11 15:32

有趣有趣
权当野史一看
未必可信
未必不信

九金 发表于 2005-3-15 10:23

“张飞绣花,林黛玉拼刺刀”,好比喻!

yangchao 发表于 2005-3-19 21:10

从农民起义发家的军人,那是没上过学的居多,出于北洋的将官一般都有些家底.要不也上不起那个学.近代的将军都不用单挑了,谋略与统兵技巧是最重要.........当然,当排长和班长是要武力高的,否则小兵还不服你.

月儿爬墙儿 发表于 2005-3-22 10:22

博学==========百读不厌:)。。。举高高。。。

三妹第一大情人 发表于 2005-4-3 09:09

呵呵,段氏的流水帐,何美之有?
还不如翼王石达开的"人头做酒壶"痛快淋漓哦
$辛苦$$辛苦$$辛苦$$浪漫$$浪漫$$浪漫$$我晕$$我晕$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段祺瑞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