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腔北调 发表于 2005-3-13 20:15

食肉三味

性素好肉,百食不厌。江南这边,文人历来有居不可无竹,食不可无肉的说法。居不可无竹的说法,可以偷天换日,书桌旁边放上一盆文竹,也聊胜于无;食不可无肉,更加容易,肉食丰富得很。据说现在有钱的大佬和美丽的美眉,已经不屑于吃肉,大概是嫌其粗卑。读汪曾祺先生的散文,其中有一篇,说的是东坡肉,狮子头,腐乳肉,黄鱼鲞烧肉,文字在于菜谱和文学之间,加了个题目:肉食者不鄙。令我这等好肉之徒,拍案称善。

想来好吃肉的人,少年时候的家境必不好;肉吃得少,于是对肉便有一种向往。向往猛烈的时候,便喜欢吃纯粹的大块肉。曾经很喜欢吃红烧肉,自己也做,把新鲜的五花肉切成长条块,放入油锅稍为一翻,少顷捞出以后,重新起锅,放入酱油和糖,待酱色入肉,再加水和香料。待酱汤收干至二分,浓浓的裹着肉块,就可以加酒添香;红红的肉块入盘,煞是馋人。毛主席语录中最相信的一条,便是红烧肉吃了补脑。

大块吃肉,向来是吃肉的一味,也是人生的一味,讲的是纯粹和淋漓尽致。所以性格爽朗之人,必定喜欢大块吃肉,象是梁山好汉,把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引为人生目标。而喜欢被招安的,估计是喜欢吃泥鳅的。再推而广之,东坡肉出自苏东坡这样豪放派的诗人,便是一个证据;至于李清照,想必是喜欢吃黄花菜的,所以有人比黄花瘦一说。我是喜欢苏东坡的,所以曾经在兰州,纯粹是为了吃到最好的羊羔肉,和朋友一起坐了三个小时的破旧汽车,到皋兰县的一个小饭馆,淋漓尽致地吃了一顿大块羊肉,始终引为人生一大快事。

爱吃肉的人,既然经常可以补脑子,肥肉入脑,经常就会有些奇想。我最喜欢的奇想,就是将其他荤腥味道,引入肉中。汪曾祺先生说宁波人爱吃黄鱼鲞烧肉,其实乌老鲞烤肉更加经典。乌老鲞其名不可解,其实是河豚鱼鲞;宁波人胆小精明,不吃鲜活的河豚鱼,却用来晒鲞。乌老鲞烧肉,不仅尽得河豚鱼的鲜气,而且河豚鱼鲞肉质较韧,吃来和精肉相同,真正是鱼肉同味,殊为难得。所以乌老鲞烧肉,选肉要精。其实新鲜的鱼肉同烧,也有味道。曾经把比目鱼上批下的大片鱼肉和切成薄片的五花肉,用调入淀粉、蛋清和胡椒粉的糊沾在一起,成扁宽的大排状,入平底锅用黄油煎熟,切成条,沾椒盐入口,其味无穷。

引别的荤腥之味入肉,讲的是取长补短,求同存异。也是人生的一味。很多科学家,最后深通哲学,也是这个道理。罗素先生为典型一例,至于爱因斯坦,一向是乌老鲞烤肉,物理和哲学烧在一起研究的。眼前来说,中文系毕业的人,写的东西经常比较油腻,象是一碗白切肉;倒是学其他专业的人,把所学东西引入文学,写出的东西经常清新可爱,好比是一碟清爽的海蜇拌鸡丝,或者浓烈一些的墨鱼大烤塞肉。一个工程师能拉小提琴,在我看来,象是肉饼炖蛋,肉饼中间卧着一个圆而黄的蛋黄,最是可爱。

把雅趣和欲望烧在一起,恐怕是吃肉的最高境界了。据说苏东坡暗中做过一首打油诗,诗云:无竹令人俗,无肉令人瘦;若要不俗与不瘦,天天要吃笋烧肉。新鲜冬笋烧新鲜的猪肉,喜爱的理由之中,也有肥而不腻的感觉。把肥而不腻的原则推广一下,也是人生的一个尺度。其肥者,是热爱生活之丰富,但是沉湎于享乐,或者玩物成瘾,大概就算很腻了,别人也会讨厌。竹笋之味,在于鲜而爽,所以高雅有趣;如果是麻将牌烧肉,把生活和这么几块一成不变的老竹烧在一起,人生这道菜,也就无味得很了。闲话叙过,我这就吃肉去也。

[ Last edited by 南腔北调 on 2005-3-13 at 20:19 ]

纳兰 发表于 2005-3-13 21:54

东坡肉的由来,网上流传最广的一种版本说是苏学士亲创,不过最近看野史发现了另外一个说法,倒也新雅有趣,其中还牵出了那个著名的河东狮吼的故事:

说是苏东坡屡劝好友陈季常要振作夫纲,甚至可用休妻一招吓唬家中悍妻柳氏,谁想某日苏东坡的书信落入陈妻柳氏的手里。某日柳氏亲自做了小菜去苏府拜访,其中有一碟烧得油红闪亮的方块状肉食,酱汁浓稠,香气扑鼻。苏东坡向柳氏讨教做法,柳氏答:肉的肥瘦程度请参考苏子瞻……关键在于要用火慢慢炖,慢慢烧,直到那块肉烧得烂熟……”

苏东坡再问这道菜叫什么,柳氏答:我叫它东坡肉。。。。

直把苏东坡听的毛骨悚然。

titata 发表于 2005-3-13 23:09

寒假在国内吃了两次东坡肉,两度秀了我扎实的食肉功底。满口香酥的同时我在想,为何吃斋之人能撇下如此美味而追随清汤寡素。也许人看待肉的角度不同吧,他们把肉看作生灵,看作欲念;我们把肉看作营养,看作生活。

九金 发表于 2005-3-14 10:27

一碗带皮五花肉竟然也能论出如此多的雅趣,真乃林中高人也!

南腔北调 发表于 2005-3-14 11:40

Originally posted by 纳兰 at 2005-3-13 21:54
东坡肉的由来,网上流传最广的一种版本说是苏学士亲创,不过最近看野史发现了另外一个说法,倒也新雅有趣,其中还牵出了那个著名的河东狮吼的故事:

说是苏东坡屡劝好友陈季常要振作夫纲,甚至可用休妻一招吓唬 ...

野史最有趣味;野史和正史之区别,就象小孩子对于主餐和零食,主餐虽然重要,不如零食好吃。唯野史者,必要说明出处,才算野得有理。没有出处的野史,怕是太野。

晚食当肉 发表于 2005-3-14 14:33

本人晚食当肉,就是为了三餐有肉,.所以连早上起床都比别人晚半个小时呢.哈哈哈,看了楼主的贴子今天又多一餐肉.

南腔北调 发表于 2005-3-14 17:36

Originally posted by titata at 2005-3-13 23:09
寒假在国内吃了两次东坡肉,两度秀了我扎实的食肉功底。满口香酥的同时我在想,为何吃斋之人能撇下如此美味而追随清汤寡素。也许人看待肉的角度不同吧,他们把肉看作生灵,看作欲念;我们把肉看作营养,看作生活。

我还是相信,喜欢吃肉与否,和性格相关。不过也不敢得罪素食主义者。

南腔北调 发表于 2005-3-15 19:30

Originally posted by 立万 at 2005-3-14 20:21
文笔太好了,不愧是北大的高材生。不知你是否愿意收俺这东北乡下小子为徒?

太过客气,令人汗颜。

titata 发表于 2005-3-15 21:47

Originally posted by 立万 at 2005-3-14 20:21
文笔太好了,不愧是北大的高材生。不知你是否愿意收俺这东北乡下小子为徒?
巧了,以前偶QQ里也有个叫南腔北调的家伙,也是自称北大的,偶还记得头像是个唐老鸭。应该不是楼主吧:lol:

彩虹小鱼 发表于 2005-3-16 20:55

南腔北调的馋人文章写得很棒呢,馋倒了一网啊,要是有想逮住馋猫的可以一网打尽啦,哈哈。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食肉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