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nna 发表于 2012-8-11 19:47

想问一句,lz这么多好鞋,都在什么场合穿啊,这些鞋平常上街应该穿不了吧!

砖头哥 发表于 2012-8-11 19:53

本帖最后由 砖头哥 于 2012-8-11 20:59 编辑

donna 发表于 2012-8-11 20:4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想问一句,lz这么多好鞋,都在什么场合穿啊,这些鞋平常上街应该穿不了吧!

平常也穿啊
鞋子买来不穿,岂不是糟蹋钱.....平常上街一样穿的。
对男人而言,鞋子很重要,很重要。
黑色内耳Oxford是我的最爱,正式场合与休闲场合都可以穿。外耳的我只休闲的时候穿。
乐福鞋也是休闲的时候。实在没有什么太特别的。
所有的鞋子,除了一张皮的不好配牛仔裤以外,其他的都可以。

砖头哥 发表于 2012-8-11 19:55

xiaoqin 发表于 2012-8-11 20:5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砖头,能不能给推荐几个女鞋滴牌子,要植鞣革滴

啊,一时想不起来......真的想不起来。容我点时间.....我逛商店看看再说。
坛子里多是年轻女士,EG和JL也有,但依旧嫌老气。我得给你们找点时尚的。

砖头哥 发表于 2012-8-11 20:04

xiaoqin 发表于 2012-8-11 20:5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还想问一下,你穿不穿ugg,你怎么评价这种鞋

我不穿这个!我媳妇有一双山寨的小牌子。
这个鞋挺好的,保暖且舒适。
这种鞋子的历史其实很长,不是澳大利亚的专利。很早以前就有的。但是要注意,鞋子粘乐冰雪以后要注意干燥。否则有些缝线的鞋底潮湿情况下再次外出,水汽会再次冻结,会膨胀并把缝线变得干脆,缝线容易断开或胶粘的部位被冰涨开,会缩短寿命。
至于说皮革,我无从去判断是什么鞣制方式,不好下结论。我们论坛上不讨论这类鞋子。

不过,我们有类似环境穿的鞋子,鞋底叫做挪威式!关于这个,我稍后帖一个“胡八一”替我给某时尚杂志代写的没发表过的约稿。内容上会有一些鞋子结构上的描述。那个更精确。

砖头哥 发表于 2012-8-11 20:09

本帖最后由 砖头哥 于 2012-8-11 21:36 编辑

这篇是古月半代我回约稿的朋友写的。观点我不能全部同意,但是大部分的确如此,是我们玩鞋的人彼此达成的共识。尤其对男鞋还是很有建设性的。

作者:胡八一

一双好鞋

每一篇讨论男鞋的文章,都喜欢引用半个世纪前《esquire》上乔治弗雷泽的句子:“你想知道一个家伙穿得怎么样?往下看!”——可事实上,生活在一个男装传统断代的时代,能准确地识别一双好鞋,这并不容易。

goodyear welted:

“goodyear”缝制法,这种工艺诞生在19世纪末期。此前人们穿的皮鞋还比较笨重,鞋帮下面缝一层厚厚的皮底不算,还得再缝上一层同样厚厚的皮掌,皮掌上再钉满铁钉——一个名叫goodyear的先生简化了这种工艺,把之前的皮底简化成了一圈皮条,皮条之下缝一层单一的皮底,显然,这样的鞋子制造方便,节省材料,也轻巧了很多。今天的市场上,最常见的皮鞋是用胶水粘的,而goodyear已经成为了一种高档的皮鞋制作技术。

Goodyear结构皮鞋的流行,除了和工业化进程有关外,还要和汽车的发展算到一起。有了汽车,道路的情况得到改善,城市的地面变得宽阔规整,刚好给了干净轻巧的鞋子真正的生存空间:人们再不是只在自己花园里穿上不耐脏的低腰牛津鞋臭美,再不用穿着高腰的甚至更长桶型的靴子走在烂泥大街上。漂亮的鞋子再不用躲在室内被小部分人臭美,大大方方地抛头露面,成了下层阶级争相穿着模仿的对象。

在今天的那些皮鞋的传统消费国里,goodyear结构的皮鞋受到内行的顾客欢迎,除开制作工艺相对内缝式(black sitched),胶粘式更为讲究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种结构的皮鞋易于更换磨损的鞋底——对于那些消费高档goodyear皮鞋的顾客来说,选择修复旧鞋而非购买新鞋,多数时候并非出于经济上的考虑,而是源于一种传统的习惯,更何况——将一双新鞋穿得合脚,尚且需要一段宝贵的时间,对那讲究的男人来说,短短几天舒适的日子和金钱一样珍贵,也许更加珍贵。




(需要额外说明的是,科技史上有个一个叫查尔斯古德耶尔的人——没错,他也姓goodyear——这个人生于1800年,因为发明了硫化橡胶而被载入史册。他并没有因为这项伟大的专利而发财,相反,这个倒霉的发明家是穷困潦倒只活了60年就去世了。后来的人们为了纪念他,才把一家公司用他的名字命名,而这家公司就是做了很多轮胎的固特异工程橡胶公司。

他和发明goodyear制鞋法的那个goodyear有关系没有?他们真的有关系,是父子俩。发明硫化橡胶的goodyear是发明皮鞋缝制技术的goodyear的爸爸。老古德耶尔是穷死的,死的时候欠债20万美金,但是后来他的专利让家人过得还行。)



black sitched:

在诸多鞋厂的产品线里,这种制法的皮鞋被归档于goodyear之下。

这是一种由意大利人发明的皮鞋制作方式——直接将鞋帮和鞋底缝合在一起,看起来轻巧秀气。需知,在传统的goodyear缝制法里,因为有一圈沿条的存在,鞋底的轮廓通常是大于鞋面的,这就意味着会让使用者的脚显得大——虽然这看起来似乎并不是一件坏事,因为直到今天我们低头看一个男人穿得皮鞋是否讲究,有没有这圈沿条仍然是一个重要的判断因素——我们不知道多少男性会介意鞋子让自己的脚显得大这一点,但大概所有的女性都不会喜欢。所以一度有种偏执的观点认定:轻巧秀气的black sitched缝制法更适合女人和登台演戏的男人。

也许我们今天应该纠正一下这种观点,至少应该加上:它还适合夏天里喜欢轻巧凉快的男人们。




norwegian stitched:

相比goodyear,这是一种更古老,更复杂,更直观,也更粗重的制鞋法。人们用一根截面成L形的沿条,分别连接鞋帮和鞋底。

这种制鞋法有诸多的变化,例如testoni著名的“锁链缝”就是将两条缝线编织在一起,但相对于goodyear来说,“挪威式”基本走的是硬朗楦型,双层鞋底的粗旷路线。

除了视觉效果匹配之外,这和它本身的结构及适应环境也有关系——不论何种结构,缝制皮鞋的内部多会有一层由松软的植鞣革和木屑构造的减震层,这里会吸收湿气。而Goodyear式沿条一侧连着这层湿软的减震层,一侧直接面对外界,就成为了“热桥(thermal bridge)”。

生活中在寒冷的亚欧大陆内陆,从零下30多度的雪地进入室内,雪融化了,然后再考虑上在融雪季节的泥泞中行走,goodyear沿条势必会将外部寒冷的空气和鞋底松软湿热的减震层联通,低温下水蒸气在减震层内凝露结冰,对于使用者来说肯定不是什么意外的惊喜。

而挪威式就没有这种烦恼。

生活在现代都市的绅士们,日常生活中最冷的地方大概是路过超市的生鲜冷柜,对挪威式物理结构上的需求已经退化,更多时候仅仅是作为一种适应气候以及风格的搭配元素。




皮鞋的国度问题:

关于男鞋,有一个经典的议题是“英国鞋好还是意大利鞋好?”

除开缝制工艺的差距(实际上这点差距在今天越来越小),这个议题争论的核心问题就是决定皮鞋外形的楦型。两国不同的人种,气候和历史,造就了不同的鞋型传统,延续并发展下来。

从上方俯视:
1,英式鞋楦的口比较长,比较不容易挤脚脖子;意式口短,显得鞋前脸长
2,单看皮鞋前脸,英式相对比较宽

从鞋底往上看的:
1,英式和意式的鞋底都有收腰,ferragamo在自传里提到鞋子对足弓的支撑,指的就是这里。所不同的是,英式鞋底,从收腰往上走,逐渐多出来;意式则放出来很少——相比之下,意式更紧,更裹脚
2,鞋底,英式是中间鼓出来的;意式是个平面——显然,意式更裹脚,对于国人较宽的脚形来说,大概英式更合适(鞋头也是英式更宽)


总体来看,意式在几个方面都更窄一些,更裹脚。菲拉格慕的自传《The Shoemaker of Dreams》里提到,鞋子不能短,但是可以瘦,并不影响穿着,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意大利人的传统观点。

需要注意的是,上面关于皮鞋楦型的分析,仅仅是原教旨主义的纯理论探讨,如果事实真的如此简单,男鞋里的国度问题也不会日复一日的被人提及并引起争议了。

在今天,现实世界里的情况是:英国式的皮鞋并不一定由英国厂家制造。最好的鞋子不一定英国做的,意大利已经赶上来了,而且向更爷们,更传统的方向努力。匈牙利,日本,美国,甚至法国的一些厂家都表现优异——所以,面对本段开头的那个问题,一位传统而内行的绅士大概会告诉你:买鞋不一定英国,但一定要买英国样式。

不过对于一个有着独立审美情趣的真正绅士来说,英国和意大利所构成的皮鞋世界还是太狭窄了,这意味着你不能尝试美国Alden的马屁股皮,不能尝试匈牙利的VASS奥地利的LUDWIG异曲同工的“布达佩斯”鞋,不能尝试法国擦色花花绿绿的Berluti……



品牌:

将这个问题放在最后,是源于一种伤感和失落。

一位百岁的老鞋商,经营高端男鞋长达65年(1930-1995),拥有两家鞋店长达40年之久,有很多忠实的“well-heeled”的顾客常常从外地赶来,就为了见见他。他的孙子曾无限感慨地回忆起老人的一句忠告:不要仅仅因为品牌而购买一双男士正装鞋,许多曾经非常好的牌子,在今天变得名不副实……

对于文章作者来说,开列一张名牌列表并不是一件难事:Edward Green,Johnson lobb,J.M. Westen,Berluti,alden,C&J,Trickers,Church's……他们都生产着,或者曾经生产者真正的好鞋子。

而真正的难题在于,如何让读者拥有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审美,自己的情趣,自己的标准,从纷繁的品牌式样中选出真正属于自己的那几双好鞋子?

就在今年冬天,我和一位朋友路过熟悉的修鞋摊,想起给自己脚上那双踩在大理石地面上咔嗒咔嗒作响的老church粘一个橡胶后掌。

这是双几十岁的高龄老church,库存多年被拿出来使用,未免有几分鹤发童颜的诡异感。在生产它的那个年代,物资并不丰裕,前半截里子干脆就是帆布做的;抛光的牛皮也保留了当时的特色,在今天的全粒面小牛皮面前未免有些寒酸;缝线虽然细密齐整,但菱形的针脚明显已经落后于时代;翻开鞋底,露出鞋跟一圈齐整密集的方钉。

三个男人同时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修鞋匠是个勤勉的年轻人,他接过鞋子,在机器上打磨鞋跟,一股古老的植鞣皮味道在嘈杂的商场里飘散开来,闭上眼睛,仿佛回到了欧洲古董军品店。

半小时后,我们重新回到鞋摊。修鞋人把鞋子还给我,追问了一句,这个鞋子得1万块吧?

朋友和我相视而笑,他看着修鞋人,指着自己脚上的漂亮的lobb燕尾雕花,问:那你看我这个多少钱?

修鞋人伸头看了看,说:你这个也得5000往上。

PS:实际上,这双John Lobb要比那双中档的老church贵太多了。

砖头哥 发表于 2012-8-11 21:23

xiaoqin 发表于 2012-8-11 21:1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其实砖头哥更喜欢被拍砖!

砖头哥 发表于 2012-8-11 21:55

xiaoqin 发表于 2012-8-11 22:3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看完了。太专业有些不好理解。你说的这么多制鞋传统方法很多都是手工制作的吧,这些鞋匠是给客人量脚定制 ...

手工鞋子不一定非要给你测量脚,然后按照你的脚做鞋楦。

一般所说的手工鞋式只全部手工制作,不辅助机器完成制鞋过程的鞋子。
一般的成品鞋里,也有纯手工的鞋子。这类鞋子用的是各制造商自己标准的鞋楦。
就鞋楦而言,每个制鞋商的规格和尺寸都是有差异的,但都会集中在自己的风格上。我们玩鞋的看久了,看鞋楦就可以确定是谁家的楦型。

你提到的那种手工鞋,指的是定制手工鞋。工匠给你量脚,看你走路的姿态,给你做脚的模型,然后做鞋楦。一般说来,谁给你量,就是谁给你做鞋。这样的鞋子只针对你的脚,你有自己独一无二的鞋楦。而这个鞋楦可以用在你将来几乎所有的鞋子上做基础鞋楦。
这样的定制鞋比较贵,在英国一般是2000皇家胖子以上起家。这还仅仅是起价,最终还要看你用了什么材料什么皮革,什么风格....工时要多少.....因为比成鞋多了一道制造鞋楦的过程,你要付人家工钱,你说对吧。另外,鞋楦做出来以后,会先用不好的皮料找你要求的样式做一双试用的样鞋给你试穿,看看哪里还需要修改,鞋楦是否合适,细节是否你满意。这些都齐全了,才正式下料给你制鞋。最快几个月后,你才能加塞拿到鞋子,很多人要等上一年到数年。

在德国也有定制鞋,一般是在南方黑森林。那里以前是德国传统的手工鞋制造地。我以前去过几次那边,但是感觉他们提供的楦型风格不是我要的那种。那边的路线很简单,弗赖堡往南,随便往山里开车,多少都能遇到几个路边的手工鞋广告。一般几百欧到上千欧,不会太贵。

汉堡LO英国店也有帮着联系德国的工匠,每个月会来给你测脚的大小,下个月再给你试鞋楦。慕尼黑的Edwaurd Mier也接受定制的单子。汉堡,科隆,杜塞尔多夫和法兰克福,还有慕尼黑与柏林都有这类工匠。

砖头哥 发表于 2012-8-11 21:57

即便是大量生产的工业上制鞋,不可能全部都是机器来完成。很多工序需要经验丰富的工人手工完成。
比如缝线,手工多慢啊!机器多快啊.....

即便是手工鞋,皮子的缝合,也需要借助手摇制鞋缝纫机来完成。工业上只不过把这个缝纫机改成电动的,用脚控制速度而已。

砖头哥 发表于 2012-8-11 22:04

忘记回答你了!
即便是双脚不对称,也会为了你着想,为了鞋子外观上更美观,而在外观上做成比较接近对称的鞋型。
人的脚是不太可能完全对称的,血管和肌肉的位置都不一样。明显不对称的脚,定制鞋子的时候,一般会在鞋子上单独处理,比如内部单独垫高,比如内部单独缩小....

eleven1011 发表于 2012-8-11 22:12

可能我就不是那么精致的人,而且跟LZ的眼光风格也不一样,真心觉得鞋子都很一般,而且我不太能接受我以后的老公也是这个风格的,生活得这么细,尤其是鞋撑都那么讲究,我估计我得累死~!额。。
页: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查看完整版本: 砖头哥给各位秀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