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qdhhql 发表于 2012-11-28 14:52

不吐不快,也谈早教

本帖最后由 yqdhhql 于 2012-11-28 14:02 编辑

看了隔壁楼的讨论,感触很多,直接另开一个楼吧。
这个问题很多人都走极端了,有的觉得小孩什么都是教得越多越好,教得越早越好,有的谈早教色变,一提早教就觉得那是在逼孩子,在拔苗助长。
其实早教有很多种,艺术和体育方面的早教,越早越好。要给孩子充分的机会接触音乐,色彩,影像,让孩子自由地活动。当然,专业学习要从合适的年龄开始,太早了也会有反作用。
接触自然,学习常识,也是越早越好,家长有义务多给孩子一点亲子互动时间,多一点耐心。
母语和外语,也是可以很早就启蒙的,如果只是提供听说环境,也没有什么拔苗助长的危害。
数学方面,让孩子很早就有数字概念,会简单的运算,也是很有益的。
以上都是广义的早教,说白了就是家长尽可能提供一切条件让孩子接触最多的东西,孩子见多识广,兴趣广泛,有百利而无一害。德国的早教,基本上是属于这种,动机单纯,寓教于乐,孩子上各种兴趣班也都是以玩为主,没什么考试考级的压力。
狭义的早教,就是文化知识的灌输,系统地认字母认字,练习拼写,做算术题,背诵诗词,有任务地练习演奏乐器,等等。中国的早教,多半是这种。这些早教的共同点,就是成果能量化,能比较,能表演。各种兴趣班要赚钱,首先要给家长看成果,孩子会认多少字了,会背几首诗了,会弹几个曲子了。家长舍得扔钱,也是因为这些成果可以和别人的孩子进行比较,保证自己没有落后,或是可以让孩子当众表演,从中获得满足感。
狭义的早教,如果开始得过早,强度太大,是非常有危害的。
第一,限制了孩子的四维。学龄前的儿童,像一块求知若渴的海绵,需要接触的是这个世界方方面面的信息,如果用单调呆板的早教来替代对社会的认知,是非常可悲的事。
第二,阻碍了孩子自身的兴趣发展。学龄前的儿童,兴趣是最原始的学习动力,如果有兴趣,会自发地学习,这是一种天性,如果抹杀了这种天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会越来越被动,即使是靠毅力坚持学下去,也是事倍功半,而且没有快乐可言。
第三,扭曲了孩子的学习动机。学龄前的儿童,应该只有兴趣这个唯一的学习动机,如果扭曲成了取悦大人,或者虚荣心,也是不利于成长的。很容易发展成为了父母而学习,为了别人的夸奖而学习,这种动机或许刚开始还能起到一些看似积极的作用,但很快就会变成反作用,学习变得越来越缺乏主动性。
第四,有可能影响性格的发展。严重的,甚至引起强迫症或者自闭症。很多人羡慕朗朗,认为他的成功来自于他的父亲对他几近残酷的逼迫式教育。我觉得很可怕,千千万万个虎爸中,能出一个朗朗已经算是奇迹了,那些真的被逼到自杀或者自残的孩子,有人关注过吗?有个ID说他自己有今天的成就,多亏当年的勤奋。我想说的是,至少他当时已经懂得勤奋了。有很多两三岁甚至一岁就被家长整天教认字教背诗的稚嫩的娃娃,他们懂得什么是勤奋吗?他们只知道喜欢和不喜欢,快乐和不快乐啊!
国内的早教理念也是千奇百怪的,我买过一种闪卡,里面有详细的指导手册,规定每天完成多少张,每张闪多少秒,结束后家长还要填表格作记录,适用的范围从几个月的婴儿开始。。。这哪里是早教,这是驯兽啊!通过反复刺激来形成孩子的条件反射,达到认字数数的效果。我很奇怪居然真的有家长照做不误!
当然我很理解国内的独生子女政策下又是如此激烈的竞争,父母们也是身不由己,如果我自己还在国内,也未必会有多洒脱。但是既然已经在德国了,为什么还要和自己和孩子过不去呢?
有人说德国是暗着较劲,我不赞同。德国父母,很少有一定要孩子有出息光宗耀祖的,绝大多数父母还是把孩子的身心健康放在第一位,对孩子将来成功与否比较宽容,这一点比中国父母真的要好太多了。哪个父母有空有时间都会送孩子去兴趣班的吧,去兴趣班难道不比整天挖沙子有意思吗?有个ID提到朋友的孩子9岁通读英文版哈利波特,我觉得这绝对不是父母逼迫可以逼迫出来的。父母作了很好的引导,培养了孩子的阅读兴趣,同时提供了学习英文的条件,孩子本身也有很高的语言天赋,这几样缺一不可。如果按照国内的方法,背单词记语法,能行吗?顺便说一下,德国人对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重视是令我相当佩服的,如果不知道该教孩子什么,那就给他买很多的书讲很多的故事,这对他一生的影响绝对大过任何形式的早教。
我自己有两个孩子,大的两岁半,小的一岁。基本上我会做的早教有这些:
1.买各种各样的书,涵盖面越广越好,让他们在书堆里长大。只要有要求,我就讲书里的内容,有求必应。
2.带他们去各种各样的地方,动物园植物园公园农场博物馆等等等等,让他们自由的玩。
3.唱歌跳舞画画,我提供所有条件,他们爱怎么玩怎么玩。
4.lego,拼图还有积木,这是最经典的益智玩具,很早就能让他们接触,虽然家里会弄得很乱,但是必须忍。这三样东西比那些昂贵的电子发声玩具有意思多了。
5.中文教育方面,几乎从他们出生开始,就读一些诗歌儿歌给他们听,只要他们有兴趣我就念,没兴趣就立刻停止,只是培养中文语感,不要求背诵。老大大一点之后,讲故事的时侯就指读,字少的书反复指读,字多的偶尔指读。不知不觉中老大已经认识不少字了。认识多少字我们都不作统计不特别表扬,只是想让他熟悉中文,不追求进度。我计划至少四岁之后再看情况进行系统的中文教育,之前都是以培养兴趣和感觉为主。如果他们对中文根本没兴趣,我也可以放弃中文教育,只要日常听说用中文即可。
6.以后我会送他们去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反正从幼儿园回来也没地方玩,兴趣班又没压力,有什么不好呢?如果有必要的话,孩子有志开展某项专业活动,我也会支持。反正平常心吧,不强求。
7.让他们尽可能地接触其它小朋友,自己解决社交问题。顺便提下某ID提到的智商决定论,我不以为然。资产上百亿的超级富豪,中国把港澳台全包括进去,也就是数得出来的那几个,去掉家族式的,白手起家的更不剩几个了。如果没有深厚的背景,要一个人在短短数十年发展到资产上百亿,全靠智商,可能么?公司刚起步的时侯,你有办公室主任么,有人事部经理么,有副总么?你连和客户打交道的能力都没有人家送钱给你发展么?没有广阔的人脉关系想在中国发展业务,现实么?即使是比尔·盖茨,扎克伯格,都只靠智商就能网罗到那些为他们办事的英才么?我是无法想像,一个在学校研究所都混不下去的人,能在社会上混下去还混成资产上百亿,还精于管理,他管的都是机器不是人么?退一万步说,一个没有情商的人,即使身家百亿,没朋友没爱人,婚姻不幸福,和子女无法沟通,他这百亿有意思么?对我来说,如果只能选一样,我宁可自己孩子智商普通但情商高超。看身家,这是典型的中国式对成功的定义。但是如果一个人都不快乐,成功还有意义吗?
题外话,我真心觉得要考个好大学,并不需要多高的智商,多好的早教。我们家族的孩子个个都是名校毕业,博士后都好几个,但真没什么神童天才级别的,都是普通人而已,也没什么夸张的早教。我觉得成功之处也就几点:
1.学龄前放开玩,开拓视野,保持天生的求知欲和好胜心。
2.小学期间致力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一点最为关键。特别是对男孩来说,懂事晚,有了好习惯之后少走不少弯路。
3.中学期间培养上进心和荣誉感,勤奋和坚持。决心毅力抗挫折能力,这些都是情商的范畴。人与人之间智商的差别真没多大,情商却差太远了。
4.大学期间开始人生规划,增加责任心和使命感。
做到这几点,上名校拿个好学历绰绰有余了。当然,名校毕业并不代表以后事业就有多成功,事业成功也不代表人生就有多幸福。父母能做的,就是小时候好好引导,长大后放手祝福。

huntlee118 发表于 2012-11-28 15:05

本帖最后由 huntlee118 于 2012-11-28 14:08 编辑

名校和博士后不是成功的标志,尤其是博士后,国内很多情况是,本科毕业的比博士毕业的智商和情商都高。很多人本科毕业了找不到工作,考硕士,还找不到,读博士,还找不到工作,就博士后了。


另,我家亲戚里也很多名校的,也不巧有好几个博士,现在混得一般吧,只能说。

yqdhhql 发表于 2012-11-28 15:14

huntlee118 发表于 2012-11-28 14:0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名校和博士后不是成功的标志,尤其是博士后,国内很多情况是,本科毕业的比博士毕业的智商和情商都高。很多 ...

你没仔细看吧,我的意思也是这样啊。考名校,赚多少钱,都不是成功的标志。
只不过国内疯狂早教,很多人的目的就是想让孩子上名校。隔壁楼不也在讨论什么分数能考医学院吗,所以我才特别拿出来说了一下。

greengreencity 发表于 2012-11-28 15:48

情商比智商更重要,社会永远不可能都是精英!顺其自然最靠谱!

QCheng1 发表于 2012-11-28 16:04

{:5_394:}LZ写得真好, 特别是你最后总结的4点。

认字背诗做题之类的早教,我本人很反对。我孩子幼儿园时参加两个兴趣班,一个音
乐类、一个体育类的。现在参加3个,一个音乐类,两个体育类的。德国这里的早教
班,基本上以玩为主,没有任何压力的。德国父母我倒没有觉得暗自较劲,我孩子
兴趣班的信息好几次是其他妈妈告诉我的。妈妈们在一起常常交流这方面的信息和经
验。关于智商和情商,我觉得学习生涯中智商比较关键,而踏入社会情商更重要。

heidelberg 发表于 2012-11-28 17:21

huntlee118 发表于 2012-11-28 14:0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名校和博士后不是成功的标志,尤其是博士后,国内很多情况是,本科毕业的比博士毕业的智商和情商都高。很多 ...

成功的标志是什么,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我认为只要他本人觉得幸福满足快乐,就是成功了。偶只能说偶没有达到,因为尚有不足。

另外实在不敢苟同关于博士博士后的结论,虽然不乏你说的情况。且不说毫不论据支持(统计数据,文献报道,跟踪调查等),这智商情商谁测的用什么方法测的,争论不要太多哟,谁买账呀?!

再说一下早教,也没必要谈虎色变,哪怕教的是读书写字算术。只要孩子喜欢,寓教于乐,做父母的懂自己的孩子,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何乐不为。摆正心态是关键,每个孩子对世界都充满好奇,对未知的万事万物都有探索的欲望!

Aoinno 发表于 2012-11-28 17:34

lz说的真好{:5_335:} 先mark下, 等咱家宝宝出生后再来读读 {:5_342:}

wzdg123 发表于 2012-11-28 18:39

最后4点总结得真好,对我很有启发,谢谢了!{:5_335:}

amanda2606 发表于 2012-11-28 19:24

仔细看了
楼主做的这些,已经是很系统的早教了
注意到一点,楼主把孩子的喜好放在第一位,这个很可取。
还有,楼主反对背诗,其实这个也是培养孩子对诗词的感觉,不知道楼主为何反对。
看过尹建丽的书,其中特殊强调读诗背诗的好处。觉得也蛮有道理的亚。

zhnde 发表于 2012-11-28 19:31

amanda2606 发表于 2012-11-28 18:2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仔细看了
楼主做的这些,已经是很系统的早教了
注意到一点,楼主把孩子的喜好放在第一位,这个很可取。


其实我觉得LZ的中心思想是做什么都有好处,就是别强迫孩子。

amanda2606 发表于 2012-11-28 19:43

zhnde 发表于 2012-11-28 18:3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其实我觉得LZ的中心思想是做什么都有好处,就是别强迫孩子。

恩恩,我觉得也是,可以概括成这样。
所以对于教育孩子,还是因材施教,没有个统一的说法。
对阿错啊,这些都是浮云

amanda2606 发表于 2012-11-28 19:43

zhnde 发表于 2012-11-28 18:3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其实我觉得LZ的中心思想是做什么都有好处,就是别强迫孩子。

恩恩,我觉得也是,可以概括成这样。

所以对于教育孩子,还是因材施教,没有个统一的说法。

对阿错啊,这些都是浮云

yqdhhql 发表于 2012-11-28 21:38

QCheng1 发表于 2012-11-28 15:0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LZ写得真好, 特别是你最后总结的4点。

认字背诗做题之类的早教,我本人很反对。我孩子幼儿园时 ...

是的,德国妈妈普遍没有那么功利,自己觉得什么有用就逼孩子去学什么。
学龄前的孩子真不能逼,逼他学什么,往往以后就最痛恨学什么。
包括一些变相的"逼",比如有目的性地奖励,让孩子当众表演,等等。这种逼是很隐蔽的,你甚至觉得孩子是自己感兴趣自己有积极性,但时间长了就会发现,孩子的学习动机已经扭曲了,其实是为了讨好大人在学,学习没有自主性就会后劲不足。我自己就是个例子,我受过数学方面的早教,小时候被当作神童,小学初中数学也都很好,但高中以后数学就成了心病。
等孩子慢慢懂事之后,在遇到困难想要放弃的时候,家长可以适当地逼一逼,但也要根据孩子的特点来,不能简单粗暴。这已经不属于早教范畴了,怎么也得小学初中以后吧。

chezshen 发表于 2012-11-28 21:46

mark。

yqdhhql 发表于 2012-11-28 21:51

heidelberg 发表于 2012-11-28 16:2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成功的标志是什么,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我认为只要他本人觉得幸福满足快乐,就是成功了。偶只 ...

读书写字这种,如果孩子悟性高,当然可以提前一点教,但至少要在理解的基础上。
国内一岁两岁就教认字数数了,完全不理解,就是在训练机械记忆,条件反射,这个真没什么好处。我一个朋友的孩子两岁不到就背了三四十首诗,话都说不清楚呢,那孩子有点强迫症的倾向,其实挺可怜的。
我家老大两岁半,其实我通过指读也在教认字,完全看他兴趣,有时一天能认几个,有时一个月也不认一个,小朋友的求知欲是天生的,他感兴趣就多认几个,没兴趣就看也不看,关键是家长要平常心。
最怕是把训孩子当训小狗一样,大强度地进行单调枯燥的训练,对孩子来说真是种摧残。

yqdhhql 发表于 2012-11-28 22:00

amanda2606 发表于 2012-11-28 18:2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仔细看了
楼主做的这些,已经是很系统的早教了
注意到一点,楼主把孩子的喜好放在第一位,这个很可取。


我没有反对背诗啊,我家孩子还太小了,所以不作背诵要求。其实他有兴趣跟着念,已经会念很多首了。我是一不统计,二不特别嘉奖,三不让当众表演,保证他最原始最单纯的兴趣。
等他大一些,真正系统地学习中文时,当然会让他背诵的。
尹建莉的书我也看过,写得非常好。但是要注意哦,她说的不是早教,她孩子也没有进行过狭义的早教。她女儿背诗的时候已经挺大的了。另外,她说用诗歌代替儿歌的做法,我也很赞同,但是同样也不适用于年龄特别小的孩子。孩子刚刚开始说话的时候,简单易懂又生动活泼的儿歌更容易丰富他们的语言。

yqdhhql 发表于 2012-11-28 22:05

zhnde 发表于 2012-11-28 18:3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其实我觉得LZ的中心思想是做什么都有好处,就是别强迫孩子。

说白了,家长的作用就是提供条件创造环境,孩子有要求时尽量满足,而不是取代老师的角色。
培养一个孩子不容易,父母当然要花心血花时间,但任何时候都不要跳到台上去唱主角,替孩子做决定。

amanda2606 发表于 2012-11-28 22:30

yqdhhql 发表于 2012-11-28 21:0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没有反对背诗啊,我家孩子还太小了,所以不作背诵要求。其实他有兴趣跟着念,已经会念很多首了。我是一 ...

哦?那可能我看错了。

ps我觉得你的做法和伊建莉书中的说法很相似,都下了相当大的功夫在孩子身上

amanda2606 发表于 2012-11-28 22:32

yqdhhql 发表于 2012-11-28 20:5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读书写字这种,如果孩子悟性高,当然可以提前一点教,但至少要在理解的基础上。
国内一岁两岁就教认字数 ...

那个。。两岁会数数,这个不能是不理解吧。。
当然,个体也肯定存在差异。。

清清小溪 发表于 2012-11-28 22:35

平常心, 说的很好.
最后几点很认同, 做起来不那么容易呢. 培养一种好的习惯, 和毅力等. 我在努力中......

yqdhhql 发表于 2012-11-28 22:46

amanda2606 发表于 2012-11-28 21:3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那个。。两岁会数数,这个不能是不理解吧。。
当然,个体也肯定存在差异。。

两岁数数,其实也是背诵,从一数到几,就是从一背到几而已。这和真的有数量的概念绝对是两码事。
我家老大从会说话开始就会数数了,一岁半都不到那时候,但是没意义啊,所以我没教下去。真正有数量的概念是两岁以后了。普通孩子基本就这进度吧。
听说过一个天才一岁就会计算的,那种全世界也没几个,名字我忘了,有一次看他的纪录片时查wiki看到的。不过我对天才不感冒,也不希望自己的娃那样。

yqdhhql 发表于 2012-11-28 23:02

amanda2606 发表于 2012-11-28 21:3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哦?那可能我看错了。

ps我觉得你的做法和伊建莉书中的说法很相似,都下了相当大的功夫在孩子身上

我对国内的育儿书一直警惕性很高,很多书都是为博眼球不择手段,不仅不科学也没有良心。
尹建莉的书是少数基本我觉得比较靠谱的。不过因为警惕性,所以看得格外仔细些,呵呵。她是个很有智慧的妈妈,而且深谙儿童心理,她的书其实挺实用的。
她的女儿是个少年大学生,这也是书的看点之一。她也教她女儿认字背诗,不过也都是快接近学龄的时候了,没有特别早特别疯狂。我个人觉得,系统学习中文至少要四五岁的样子,太小的话家长孩子都累,孩子因为不理解还容易抵触,还不如大一些,不仅学得快,还能立刻和阅读结合起来,效率更高更有意义。阅读也是要有知识背景的,是一个积累过程。你让一个两三岁的孩子去看小说,能看得下去么?

yqdhhql 发表于 2012-11-28 23:05

清清小溪 发表于 2012-11-28 21:3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平常心, 说的很好.
最后几点很认同, 做起来不那么容易呢. 培养一种好的习惯, 和毅力等. 我在努力中......

培养习惯,父母要作出不少牺牲的,比如放弃一些自己的娱乐。这个一两天容易,长期坚持不容易。

无可救药 发表于 2012-11-29 01:30

总结得很好,是个用心的妈妈,赞。
泼句冷水,这东西给坚持放养的人看,也不会使她们认同你在孩子们身上花的时间精力,给功利主义的妈妈们看,又会觉得你的办法见效慢孩子不出成绩。其实说到底教育孩子家庭为先,确实是各找各妈的事,妈妈们也只要做到对得起自己和孩子就好了。

yqdhhql 发表于 2012-11-29 08:40

无可救药 发表于 2012-11-29 00:3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总结得很好,是个用心的妈妈,赞。
泼句冷水,这东西给坚持放养的人看,也不会使她们认同你在孩子们身上花 ...

说实话哈,我觉得散养比功利主义好太多了。如果不是在国外,希望孩子最好能学好中文,估计我就散养了,买一堆书和玩具让他们自己去。
功利主义的话,方法如果得当,符合儿童心理,应该也还行。就怕那种父母死要强,又不理解孩子,一味蛮力,孩子就受苦了。
我很早就说过,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适合当父母,人一生最大的运气就是投胎时遇到了好人家,呵呵。

hynyr 发表于 2012-11-29 09:33

yqdhhql 发表于 2012-11-29 11:48

greengreencity 发表于 2012-11-28 14:4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情商比智商更重要,社会永远不可能都是精英!顺其自然最靠谱!

培养情商,父母未必花的功夫就少。
如果父母自身情商高,言传身教,注意方法好好引导,算是比较省事的。但如果教育不当,也会出现父母情商高但孩子情商低的情况。
如果父母情商一般,孩子本身又倔强或者内向,那就要好好培养他的阅读习惯,让他养成思考的习惯,这点非常重要。
对于特别内向敏感的孩子,父母要多创造机会让他接触社会,多表现自己,而且要研究一下儿童心理,特别要注意平时的教育方式。
顺其自然是战略上的,从战术上看,仍然要花心思,要用心。

yqdhhql 发表于 2012-11-29 12:15

六辞恩,还有坚决控制电视机。我大姑姐家双料博士,小孩到了小学4,5年级都很少给看电视,更小的时候是想也不别想看到。发表于 2012-11-29 07:55

没错,不光是电视,还有电脑,Ipad,都要控制。孩子一旦对活动的画面上瘾之后,就对文字没有兴趣了。
特别是在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之前,家长是要作出点牺牲的,家长自己就要少看电视少上网少玩游戏,多看点书。等孩子好习惯养成了,也有自控能力的时侯,家长就能松口气了。
我倒没有绝对禁电视,每天让老大看半小时动画片,电脑和Ipad不让他碰。

greengreencity 发表于 2012-11-29 12:35

yqdhhql 发表于 2012-11-29 11:1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六辞恩,还有坚决控制电视机。我大姑姐家双料博士,小孩到了小学4,5年级都很少给看电视,更小的时候是想 ...

你说的对,带孩子去看眼科医生,她说看电视对孩子的眼睛影响是有限的,对孩子的创造力影响是非常大的,所以连人家眼科医生都不是从生理的角度来建议家长让孩子少看电视!

公鸡毛和鸭子毛 发表于 2012-11-29 12:38

yqdhhql 发表于 2012-11-28 20:5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读书写字这种,如果孩子悟性高,当然可以提前一点教,但至少要在理解的基础上。
国内一岁两岁就教认字数 ...

说得对!!!
页: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不吐不快,也谈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