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糕富帅” 看新疆切糕(组图)
跟着“糕富帅” 看新疆切糕网易06.12.2012
http://img3.cache.netease.com/photo/0006/2012-12-05/8HVH6P1317KK0006.jpg
“糕富帅”
http://img2.cache.netease.com/photo/0006/2012-12-05/8HVI5SBD17KK0006.jpg
切糕
http://img2.cache.netease.com/photo/0006/2012-12-05/8HVH6NLP17KK0006.jpg
关于切糕为什么那么沉
http://img6.cache.netease.com/photo/0006/2012-12-05/8HVH6O6D17KK0006.jpg
切糕的来源
http://img5.cache.netease.com/photo/0006/2012-12-05/8HVH6OFU17KK0006.jpg
切糕的做法
http://img5.cache.netease.com/photo/0006/2012-12-05/8HVH6OU917KK0006.jpg
切糕=压缩饼干? 吃那么多糖,不怕得糖尿病吗? 根本就是“大杂烩糕”。 {:5_383:} {:5_329:} 压缩饼干啊,军队应该多买点,这东西要是真能做压缩饼干,口味应该比现在用的还是好一点。
不理解的是为什么做切糕要用胖子,还一站要站两天,咱用砖不行么? 给军队也不行,这东西太重啊!!压缩饼干多轻啊 主要是太贵,军饷供不起。。 想问问新疆的朋友,他们自己吃不吃这东西呀 schneiderei 发表于 2012-12-6 10:4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给军队也不行,这东西太重啊!!压缩饼干多轻啊
关键看能量数。。。。发现压缩饼干每100克的能量数还不如薯片呢,以后薯片看来是真要少吃了。。。。 kolinsky 发表于 2012-12-6 10:4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压缩饼干啊,军队应该多买点,这东西要是真能做压缩饼干,口味应该比现在用的还是好一点。
不 ...
应该是传统做法,要我看现在这工业化大生产,直接上液压机流水线。GDP就噌噌地往上涨,还搞什么房地产啊,多没钱途啊。 zhnde 发表于 2012-12-6 10:4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应该是传统做法,要我看现在这工业化大生产,直接上液压机流水线。GDP就噌噌地往上涨,还搞什么房地产啊, ...
{:5_329:} 恩,用八万吨那个。你说切糕能不能代替符合材料造j20啊 kolinsky 发表于 2012-12-6 10:5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恩,用八万吨那个。你说切糕能不能代替符合材料造j20啊
太沉 本帖最后由 kolinsky 于 2012-12-6 11:06 编辑
zhnde 发表于 2012-12-6 11:0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太沉
还好吧,还是没铁那些东西沉,毕竟是碳水化合物居多。我主要考虑的是飞机坠落后飞行员口粮问题,如果飞机蒙皮用切糕做,这个问题就不再是个问题了。 kolinsky 发表于 2012-12-6 11:0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还好吧,还是没铁那些东西沉,毕竟是碳水化合物居多。我主要考虑的是飞机坠落后飞行员口粮问题,如果飞 ...
飞机还是用又轻又结实的材料好。我觉得切糕做糖衣炮弹再合适不过了,发给3炮,让他们天天吃。 导语:岳阳公安警事12月3日在微博上 声称处理了一件价值16万元的核桃仁糖果 (也就是传说的切糕)纠纷:“村民凌某在 购买新疆人核桃仁糖果时,双方口角导致肢 体冲突引发群体殴打事件。事件造成二人轻 伤,损坏核桃仁糖果约16万。天岳派出所将 凌某刑事拘留,十六名新疆人员财物得到赔 偿并被遣返回疆。”
未料到这一消息迅即引发了地域攻击和 调侃热潮。这种局面实在糟糕。
一、“切糕问题”本是一个普世的城市新 移民问题
1.“切糕类骗局”不专属于某一类人
据新疆都市报介绍,被很多网民声讨和 调侃的“切糕”,准确的名称是玛仁糖。这是 一种新疆南疆维吾尔族人民采用传统特色工 艺,选用核桃仁、玉米饴、葡萄干、葡萄 汁、芝麻、玫瑰花、巴丹杏、枣等原料熬制 而成的民族特色食品。这一特色食品在和田 地区已有几百年的历史。虽然由于食材的原 因,玛仁糖并不是一种廉价的食物,但还远 远没有达到网上议论的夸张价格。
之所以人们认为切糕价格夸张,是因为 切糕买卖有时涉及虚假利诱和强买强卖。根 据两段以前拍摄的媒体暗访视频,情形是这 样的:当顾客询问多少钱一斤的时候,商贩 会说“5元”,故意造成单价很低的假象,但 最后结账时,告诉你其实是“5元一两”;或 者直接告诉你“5元一两”,但在切片过程 中,罔顾顾客“少切一点”的实际需求,一刀 下去,由于密度极大,动辄数百元,这显然 严重地超出了街边摊在消费者心中的寻常定 价(用以达成购买意向的前提)。
强买强卖的方式也有两种,第一种,在 路边主动出击,拿着一小块有核桃的切糕请 路人“试吃”并纠缠,如果你不幸吃了而又表 露出不想买的意思,一群商贩便围上来,用 言语或肢体动作告诉你不买是不行的;或者 在路边等待顾客“上钩”,然后使用上述价格 欺诈的手法,“切好不退”,同样用言语或暴 力威胁手段,强迫顾客购买。
如果把这种买卖称为一种骗局的话,那 么这也是一种“普世骗局”,不专属某一类 人。比如早年间,中国的大城市常有那种叫 卖“项链5元”,等你付钱时成了“1厘米5元”, 稍一争辩就被围攻的骗局。
2.城市新移民抱团取暖、从事灰色或黑 色经营是全世界普遍的现象
城市化意味着人口流动,而人口流动就 会形成城市新移民(中国叫流动人口)。这 些移民初到城市,面临各种困难,所以就会 出现两种状况:一是老乡之间或同一种族之 间抱团取暖;二是一些人会走上坑蒙拐骗的 道路。
于是就会进一步造成以下情况:移民和 土著的冲突或两个移民群体之间的冲突。美 国历史上的禁酒令出台,就是源于移民问 题。关注美国电影的人知道,反映移民问题 的美国电影不可胜数,1961年奥斯卡最佳 影片奖《西区故事》,讲述的就是纽约市曼 哈顿西区的波多黎各裔与意大利裔两个族群 之间的械斗。
中国的情况并不特殊,各种类似事例相 信大家早有了解。
3.少数民族成为城市新移民,也不过是 一种正常的“农民工现象”
少数民族是不可能不卷入市场化与城市 化的大潮的。人口迁徙的总趋势是从西部欠 发达地区流向东部发达地区,从农村流向城 市,仅就2000年的数据,已有超过900万少 数民族成为流动人口成为新移民。新疆维吾 尔族人到内地开拉面饭馆、烤羊肉串,和四 川人到大城市开成都小吃、摆麻辣烫摊子没 有不用。
以新疆为例,80年代以来大量维吾尔族 人因为商业、旅游、教育等原因从农村迁往 城市或迁往其他省区,维吾尔族人口在新疆 的比重从五十年代的67%下降到2000年的不 足50%,而同期汉族人口从不足30%上升到 45%。
在必须要走出去,但走出去受阻的情况 下,维吾尔族留下来的状况也不容乐观。一 个明显的现象是:近年来新疆的经济增长远 超平均水平,但贫富分化也明显表现出民族 性。具体到新疆,根据2008年的一项研 究,71%以上的高端岗位(政府与管理 层)、57%的技术工作都由汉人占据,而维 吾尔族仅占有17%的政府职位与30%的技术 性岗位,而在农业部门却超过61%。新增就 业机会也大部分由外来人口获得。
二、把普遍问题特殊化是愚蠢且恶劣的
1.一方面,警方应依法办事而不是和稀 泥
由岳阳公安处理的这起刑事案件,可能 存在三个问题。其一,如何定损的问题。让 大众哗然的首先是“价值16万元的切糕”,这 是按照什么标准确立的,是否只是参照了切 糕商贩的一面之词;其二,既然是互殴,当 事双方都该处罚,何以只处理一方,发生纠 纷的起因究竟是“口角”还是“强买强卖”,如 果是后者,根据《刑法》第二百二十六条: 以暴力、威胁手段强买强卖商品情节严重 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而如果 情节还够不上犯罪,根据《治安管理处罚 法》第四十六条:强买强卖商品,强迫他人 提供服务或者强迫他人接受服务的,处五日 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 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 者五百元以下罚款。为何未见处理新疆人 员;其三,遣返16名新疆人员回疆缺乏法律 依据,在孙志刚事件之后,中国政府已经废 除了收容遣返制度。
警方的模糊处理可能与“两少一宽”有 关。“两少一宽”,即中共中央1984年第5号 文件提出的:“对少数民族的犯罪分子要坚 持‘少捕少杀’,在处理上一般要从宽”。值得 注意的是,此时正值公安部“严打”如火如荼 时期。
“两少一宽”政策违背“法律面前人人平 等”的基本原则,造成民族间司法地位不平 等,使得对于少数民族的刑事犯罪难以处 理,同时造成对少数民族中守法分子的逆向 淘汰,降低了少数民族素质,使少数民族遭 受“污名化”,加强了民族间隔阂,最终起到 了挑拨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关系的作用。
“两少一宽”的适用范围是根据稳定的要 求来定的,很清楚,适用于刑事犯罪。例如 偷窃,抢劫,贩毒等等,而这类问题,恰恰 是“多数民族”人民所痛恨和抱怨的,警方的 不作为、不敢作为无疑把本来纯粹的刑事案 件拖向了民族矛盾一边。但是,“两少一 宽”一旦涉及政治,就会立即牵动“稳定”那根 筋,这时执行的原则就是从重从快了,此时 得罪的就是“少数民族”。
2.另一方面,网友应就事论事,而非不 负责任的肆意扩大化
在这次的新闻跟帖中,聚集着大量针对 新疆人(维吾尔族人)的地域攻击、人身攻 击,因为很多言论非常恶劣,就不方便引述 了,虽然这也比较符合中国目前的网络生态 (河南人,上海人等等同样被这样对待)。
这种肆意扩大化属于那种“庸常的恶”, 也就是说话的人轻松,觉得不过是一种调侃 玩闹,但对听者可能造成严重的伤害。
三、用多元化取代特殊化,是解决民族 问题的不二法门
1.特殊化只应关乎补偿正义和扶助弱 者,而不是成为一种民族政策
全世界对弱势群体都有各种优惠和照 顾,这多出于补偿正义——归还历史欠账和 扶助弱者——文明的社会不该有被遗弃的 人。所以对少数民族的照顾,应该归结于这 两个原因,而不是因为你和我肤色语言不 同,所以你就应该得到照顾。
刻意突出人种的不同,是人为制造隔 阂。因为“非我族类”本就让人有天然的疑 虑,为何还要加强这种疑虑呢?
犹太人的教训已经够深刻了。他们被突 出为“犹太人”而不是“人”,导致关于他们的 负面说法不断。犹太人在中世纪的欧洲,主 要罪状是为了施魔法和治疗而屠杀小孩,黑 死病流行,则是犹太人在井里投毒。到了工 业革命后,犹太人的阴谋又升级为操控金 融。总之,就是不被当做好人,总被认为最 有可能去做坏事。
对新疆人(维吾尔族人)的群体性污名 化,并不是从“切糕”开始的。汉人一想到新 疆人,他们随之被贴上的标签就可能是小 偷、毒贩、切糕党、艾滋病及其传播者。而 新疆人(维吾尔族人)一想到汉人,汉人也 可能被贴上残暴、傲慢等标签,双方看到的 都是对方最不堪的一面。
就以艾滋病者扎针害人传言为例,早先 的版本,是笼统的艾滋病人,后来变成了河南 人,再后来变成了新疆人。新疆人蓄意传染 艾滋病的传言,早在乌鲁木齐75事件之前, 就在内地有过数次流行。仔细留意一下艾滋 病扎针传言的社会心理基础,不过就是对陌 生人群的恐惧和不信任,或者用句老话概 括,就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当然,这 个“族”不一定非得是民族或族群,只要是生 活方式与“我”迥异的、神秘而陌生的人群即 是。
这些内容,都属于社会心理学的范畴, 要破除因此产生的民族隔阂,只能是加强民 族间的交流和沟通,让彼此了解作为“人”, 大家并没有任何不同。
2.美国的经验值得借鉴
准确的说,美国是没有“少数民族”的, 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个移民国家,但在近二百 多年里发展起来的世界上最大的一个移民国 家,它解决种族、民族问题的方法值得全世 界借鉴。
1960年,在全美国的10万人以上的城 市中,华盛顿是唯一的一个黑人占总人口半 数以上的城市。但是到了1980年,黑人占 总人口半数以上的城市达到了9个,1982年 美国黑人住在城镇的比例高达99%,这一过 程被美国社会学家称之为“黑人城镇化”;在 1940年,美国说西班牙语的墨西哥裔居民 中的多数居住在农村,1960年普查结果显 示,城市居民变成多数,在1985年,五分 之四的墨西哥裔住在城镇。
也就是说,“少数民族”都有不断往城市 迁徙的趋势,这就使得种族冲突主要发生在 城市地区。
美国解决民族、种族矛盾大致分为三个 阶段。第一阶段可以叫作“盎格鲁-萨克森 化”,它的文化导向是明确地以强化盎格鲁 -萨克森民族的传统文化为中心;第二阶段 叫“熔炉”,主张族群之间彻底相互融合;第 三阶段叫“文化多元主义”,主张、承认、容 忍“亚文化群体”的存在。
实际上,这三个阶段的变化线索就是: 宣扬单一文化——主张融合成单一文化——承 认多元、允许多元。这三个阶段的启示是, 使用行政手段强制实行民族同化是不会成功 的,在理念上要承认多元,在现实中,要为 多元创造条件,靠发展、靠安定、靠融合才 能根本地解决民族、宗族矛盾。
结语:弱势者调侃强势者是幽默,强势 者调侃弱势者就是歧视。歧视制造仇恨,每 个中国人都应该有杜绝歧视的自觉,既尊重 他人,也避免作茧自缚。 jy02600687 发表于 2012-12-6 11:1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导语:岳阳公安警事12月3日在微博上 声称处理了一件价值16万元的核桃仁糖果 (也就是传说的切糕)纠纷:“村 ...
就个人而言,被强卖的人才是弱势吧。从政策上讲,汉族人也是弱势群体。 个人看法,新疆人能卖钱的基本就那些有点特色的农产品,距离内地千里迢迢,
拖着拉着那么重的东西到内地卖,路费昂贵,一呆好几个月,住不好,吃不好。
材料不贵,其实成本很高,卖得贵点,可以理解。
只要不是强迫别人买,老老实实做生意,还是应该给新疆人一个赚钱的机会,
让内地的财富也部分流转到这些边远的地区,否则社会更不安定。 看了这新闻,还是挺同情老实做生意的新疆兄弟,也别一条臭鱼坏了一锅汤,都不容易。
民族政策不能凌驾法律之上,对各族人都有好处 本帖最后由 Don't_speak 于 2012-12-6 13:09 编辑
小时候就见广州的越秀公园外几辆三轮车上有新疆人卖这东西(如果不是现在网络上这事,我根本不知道那叫切糕)。其实我一直很有兴趣尝尝,但是家里大人总是不准,让我躲着点这些新疆人。
中国这种少数民族政策,损害的是双方的利益。表面看着是少数民族得利,但是在大多数人无形中那种惹不起躲得起的想法里,明显就给少数民族戳了个章。一发生什么负面消息,就上升到整个群体。实在得不偿失。
这也是某种意义上的歧视吧。 那2天,胖子的吃喝拉撒都在糕上了吧。 Don't_speak 发表于 2012-12-6 13:0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小时候就见广州的越秀公园外几辆三轮车上有新疆人卖这东西(如果不是现在网络上这事,我根本不知道那叫切糕) ...
一发生什么负面消息,就上升到整个群体。按照这个标准,城管也是被歧视的一群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