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utsch_yang
发表于 2013-5-23 13:29
本帖最后由 Deutsch_yang 于 2013-5-23 14:32 编辑
德国足球加油 发表于 2013-5-23 14:2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杨兄弟,你不去做编剧可惜了,记得地产之王否
。。。其实,中国最大的地产商是中国政府。。。多么经典的 ...
写游记,他们说我泄露国家机密;
写历史,他们说我借古讽今;
注解兵法,又说我策动谋反;
写神怪故事吧,又说我导人迷信;
最后改写名人传记,结果这个名人失事,被定为乱党.
哎,人生就是个牢狱啊!
------倩女幽魂Ⅱ人间道
wangdafa80
发表于 2013-5-23 13:34
德国足球加油 发表于 2013-5-23 14:0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徐小平sina weibo说 陈可辛本也打算以《投名状》故事走向来改编《合伙人》这个兄弟创业到反目的剧本,这让 ...
你看完老禹的微薄再说,都说是陈可辛创作的作品了,后来改的什么样,当事人都不知道,看完首映,老禹的讲话就想把这个电影和他本人撇开,电影罢了,千万别当真阿。
德国足球加油
发表于 2013-5-23 13:36
Deutsch_yang 发表于 2013-5-23 13:2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祖宗没眼光,让我追求学问,让我著书传世。谁知道,
写游记,他们说我泄露国家机密;
写历史,他们说 ...
看来只有发财一条路了
出国受挫、事业受挫、野心受挫,不要逼我成功
姑娘走了、兄弟走了、梦想走了,不要逼我有钱
高考失败、泡妞失败、教书失败,不要逼我发达
日前,《中国合伙人》发布了“不要逼我”人物海报,并高调宣布定档“518”,谐音“我要发”,邓超、佟大为和黄晓明三兄弟一跃而起,上演了屌丝逆袭!
德国足球加油
发表于 2013-5-23 13:41
wangdafa80 发表于 2013-5-23 13:3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你看完老禹的微薄再说,都说是陈可辛创作的作品了,后来改的什么样,当事人都不知道,看完首映,老禹的讲 ...
老愈是那么说而已,他一贯事事的,大哥嘛,总要拿出点派来。。。
徐小平反正看完了是老泪纵横。。。
另外,你要是了解新东方的那点事,就知道电影里那些桥段的来历了,看了就想起当年那些脍炙人口的段子
wangdafa80
发表于 2013-5-23 13:42
德国足球加油 发表于 2013-5-23 14:4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老愈是那么说而已,他一贯事事的,大哥嘛,总要拿出点派来。。。
徐小平反正看完了是老泪纵横。。。
另 ...
你都没明白我想表达的意思,算了。
德国足球加油
发表于 2013-5-23 13:44
Deutsch_yang 发表于 2013-5-23 13:2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写游记,他们说我泄露国家机密;
写历史,他们说我借古讽今;
注解兵法,又说我策动谋反;
写书失败、写历史失败、注解兵法失败,不要逼我发财!
德国足球加油
发表于 2013-5-23 14:58
我爱热钱 发表于 2013-5-23 13:1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成功的事迹给人信心和激励,但是光有这方面也不行。
很多失败的例子也应该写出来拍出来,引以为戒。
问题 ...
刚想起来,还有一段情节,很经典:
没有人比你这样一个无能校长去讲梦想,更有说服力...
...
我从来就没有什么梦想,我也不知道什么是梦想,我只知道什么是失败。别的我说不好,说到失败我连草稿都不用打. 中国的学生是全世界学生里最容易失败的.失败无处不在,人生如此绝望,这就是现实.
掉在水里你不会淹死,呆在水里你才会淹死。你只有游,不停地往前游。那些从一开始就选择放弃的人他不会失败,因为他们从一开始就失败了。失败并不可怕,害怕失败才真正可怕。我们只有从失败中寻找胜利,在绝望中寻求希望。
德国足球加油
发表于 2013-5-23 15:11
很NB的影评:
所谓成功
鉴于前段时间听信流言,满怀着重温青春旧梦的心思看了《致青春》,结果大失所望,因此对同样标榜“青春励志”的《中国合伙人》不抱有任何期望。可架不住好多朋友在微博、微信上极力推荐,没想到却有惊喜。
国产片历来的软肋,是不会讲故事。陈可辛经历了《投名状》的失落之后,变聪明了,在新东方为原型的剧本上,手法直接拿来主义,用《三个傻瓜》的人物架构,《社交网络》的叙事结构,《赌城风云》式的旁白与快剪,加上有摄影大师杜可风掌镜,将这片子弄得甚为精致流畅,多处的场面都可圈可点,用意颇深。
值得品味的,是全片音乐的运用。这部片子除了部分背景音乐没听出来似曾相识,其他全是耳熟能详的老歌,是从学生时代一直陪伴我们这代人成长、成熟,带给过我们振奋、温暖、忧愁和悲伤的歌曲。——但一开始场面的那首《国际歌》除外,反正我是不太适应。可是随着崔健《新长征路上的摇滚》响起,一下子就让我的情绪随着镜头回到了八零年代的校园。还有《花房姑娘》、《Leaving on a Jet Plane》、《外面的世界》、《海阔天空》,都对情节的推动和情绪的渲染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结尾处《光阴的故事》一起,配合出来的一帮民企大佬几十年前后对比照片,确实很能煽情。——只是中间出来个老干妈,全场哄堂大笑,硬生生地将影院里众屌丝的YY梦打断。
虽然导演手法被批评抄袭,大量的三人旁白也引来不少人吐糟,可我倒觉得手法无非为题材服务,如果能串起一个流畅的故事,使得电影不那么拖沓,有什么关系呢?也许拿来主义不能使陈可辛成为大师,片子不足以成为经典,但能使观众在112分钟里,精神上打一点鸡血,情绪受到感染,回去能回味几天,也算是交足了功课了。
三个主演也令人惊喜,“闹太套”先生黄晓明这次大有突破,虽然一口英语听起来还是像日语,不过成东青的形象塑造确实深入人心。邓超不过不失,本色演出,一个心高气傲的高材生形象也颇为神似。最出彩的就是佟大为了,将一个文艺青年理想破灭到中年为钱途奔忙,最后大彻大悟,归于平淡的形象,表演得入木三分。全片对白自然,细节的桥段也很用心,虽然植入了不少的网上段子,但用得也不突兀,能做到笑声不断。总之,观影体验是愉快的,勾起了对青春的回忆,引起了对时代的共鸣,能做到这样,不得不说这确实是一部成功的电影。
说到影片的意识形态,就见仁见智了。普通观众当然很容易被这种个人奋斗,创业成功的“中国梦”感动,而文艺青年却对其宣扬的“成功论”嗤之以鼻,特别是最后上市、冠名实验室、重访咖啡厅等情节的设置,纷纷指责:难道成功就是扬眉吐气、宣告世人,就是要回去羞辱当初羞辱过你的人吗?云云……
我说,是的,这就是“中国梦”和美国梦的差别!
中国人眼里的成功是什么?荣誉、金钱、权力?Yes!But Not
Only!古语有云:富贵不还乡,犹如锦衣夜行。王朔也说过“什么成功,不就挣点钱,被傻逼们知道吗?”所以,“新梦想”的成功,不在于做成了全国闻名,不在于有3888888个学员,不在于一年有多少利润。而在于:让你当初瞧不起我,信不信我现在用钱甩你一脸!
所以,做多大都没意义,美国人照样瞧不起你。而在他们或者甚至在大部分观众眼中,只有在纳斯达克上市了,美国人才会正眼瞧你;只有把当年被炒鱿鱼的实验室买下来,贴上自己的名字,才算是扬眉吐气;只有回到当年忍气吞声的小咖啡厅,堂而皇之地当一回大爷,才算是找回脸面。他们眼中的所谓“尊严”,就是穿着华丽的锦衣,回到当初看不起他们的人面前,炫耀着自己的“成功”,然后想象着那些人灰头灰脸的后悔样。这就是中国式的“成功”!
开始我也认为这是陈可辛刻意迎合当朝的口味,为通过审查特意加上这么个狗尾,一下使得整个充满激情、友情和创业血泪的励志故事落入了主旋律歌功颂德,撅起中国扬威四海的俗套。但后来想想,其实现实就是这样的,国人眼里的成功就是这样,陈导只不过是按照现实编写的剧本,难道不对吗?
无论陈可辛是刻意媚上还是有心揭短,反正是顺利过审,公布天下了。能做到既对审查制度妥协,又引起观众争论,从这个角度讲,也是一种成功了。
总的看来,整部片子对时代脉络的把握,对人物性格的揭示,对历史细节的还原都做得比较到位。八十年代校园自由开放的风气,青年学子对西方的向往,争论时的慷慨激昂,乃至崔健的摇滚带来的冲击,都是我们所经历过的,深有共鸣。九十年代面对理想和现实的挣扎徘徊,对体制既失望又留恋,对下海大潮既向往又恐惧;被逼无奈下海创业后,在夹缝中求生存的种种辛酸,面对蛮横公权而不得不学会的谄媚和圆滑,这些在民营企业呆过的都深有体会。企业成长壮大后,却面临着经营理念的冲突,股东之间利益的纷争,也是大部分中小企业时刻存在的困惑。这些,都带有我们这个时代深深的烙印。
三个主人公的成长历程,也是六零后一代的真实写照。
成东青一乡下孩子,在学校毫不起眼,在单位低声下气,被逼得走投无路了,才下海办学,凭着刻苦、耐劳、坚忍和妥协,事业有成却依然迷茫。因为他真正的梦想其实不是功成名就,而是要在心理上真正成为“城里人”,所以,无论新梦想做得多么辉煌,他都不能找到“成功”的感觉,因为他的偶像孟晓骏心里还是不认同他,认为他的富贵来之偶然和运气。只有最后在“孟晓骏实验室”前,他感受到孟晓骏心悦诚服的目光,才展露出洋洋得意的微笑,这时才真正体会到“成功”的滋味。这样的人现实中很多啊,没钱时不快乐,有钱了还是不快乐,因为找不到被认同的感觉。
孟晓骏,书香世家,心高气傲,却无法承受遭人冷眼的挫败感。他追求的成功,不单是物质上的富有,更重要的是获得心理上的优越感。所以他拼命要鼓动上市,所以要回去那个咖啡厅看看那个一辈子在那里发霉的侍应,所以在当年被炒的实验室看到自己的冠名热泪盈眶。他在学校时很快乐,不是因为有钱,而是被人簇拥,永远是人群的中心。他一心要到美国,或许是不堪重复父辈惨痛的遭遇(这在影片中没有点明,但祖父和父亲都是留美归来,文革时什么待遇可想而知),到了美国开始很快乐,不是因为有钱,是因为比别的留学生优越,后来不快乐,不是因为没钱,而是对自己的被边缘化而感到落寞。他所代表的,或许就是所谓的“中国梦”吧。
所以他们俩都是心理上的“土鳖”,而王阳,才是Think in American way的“海龟”。年轻时放浪不羁,游戏人生,充分享受自由的快乐,到中年迫于生活追求钱途,虽不得不同流合污但仍保留内心的平静,重情义,不贪功,在平淡中找到生活的真谛,宠辱不惊,贵贱不移。在他看来,远离权力(别和丈母娘打麻将),生活简单(别和想法比你多的女人上床),保持朋友间真挚的友情(别和最好的朋友合伙开公司)就是最大的成功。也许这才是陈可辛想要我们真正理解的“成功”吧。——事实上,我在影片中也感受到了导演在这个角色上的用力。
不管三个人的“成功”是否真正带给他们快乐,也不管还有更多他们的同龄人还没有获得某种意义上的“成功”,但作为六零后人,他们总还是受过自由空气的熏陶,品尝过追逐梦想的苦乐酸甜,也承受过现实的失落和痛苦。他们的身上,还洋溢着理想主义的光芒,他们的精神里,还残留着对未来最后的一点梦想
老太爷2008
发表于 2013-5-23 19:08
德国足球加油 发表于 2013-5-23 13:3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真能找到几个志同道合的哥们一起创业,乃人生一大幸事
说是创业,所谓志同道合,口径一致非常难。
愿意出来打拚得,都有主见不是?
有人有独霸天下的雄心,有人想小富则安,有人是不甘打工的拘束,有人想着自我价值的实现。
你可以说,这些想法可兼而有之。
但是,出来混,总有个主要的原因推动着你。
我还是觉得,平衡,或者说妥协才是创业成功的条件。
当然挖了一桶金后,分道扬镳,各奔前程也未尝不可。
合伙人,所谓志同道合,真的能自始自终么?
新东方三杰最后也还是散了。
不要和我说,时间改变人(的想法)。
我觉得,打一开始,各人其实都有自己的期许了。
Fanny81
发表于 2013-5-23 19:30
有链接没?{:5_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