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cheng6699 发表于 2013-9-26 08:40

[转自中文网] 懂外语,不一定会交流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52600?full=y


2013年09月24日 06:10 AM
懂外语,不一定会交流
作者: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撰稿人 张冬方


一位西班牙朋友表示周围有很多朋友在学中文,一位意大利资深飞行员朋友也不能高枕无忧,正试图在中国航空公司里找份工作,学中文也是迟早的事,当然也有很多欧洲人来到德国学德语找机会。这是很好理解的现象,除了德国,欧洲经济十分不景气,语言学习潮流从来都随经济走向。

而在中国,学英语长期以来是义务。多少倒霉鬼都栽在英语四级上,每次都考59.5分而拿不到大学学位证,好冤:吃自己国家的粮食,拾人家的牙慧?

在中国,英语四级是高等教育,可中国人在国外向来是餐厅打遍天下,学语言为的是基本生存。

抱怨英语难的中国人是因为还没学法语,抱怨法语难的人是因为还没学德语。在德国生活的人,大部分人上过语言班和融入班,在那里可以一睹各国人的“命运”:来自科索沃的姐姐说起德语来像开着一辆坏透了的车,时停时开;最角落里的西班牙兄弟打着不稳定的西语颤音,而最让人受不了的还是那位中国大叔,说起德语来像日本武士般不容分说,却让听众想一剑封喉。


德语里最难的一个音是“r”,在中文里是没有的,让中国人困惑,急躁,神伤——到底是喉咙管哪个部位发出来的?德国流传这么一个传说,一个大半辈子呆在德国的中国人临终前,把妻儿召集床前,大家等着他揭秘一个天文存单,不曾想老头子说,我终于能发这个音了,“r……”,然后无憾地离开了人世。

德语的句子也较复杂,并且语序相当不一样,谓语动词或者情态动词经常排在句末,中国人说着说着就走丢了,像经历了一场长跑,长得足以忘我忘他,自然谓语就给跑丢了。

中国人无论是学习德文还是英文,都是无丝毫优势的,因为它们是和中文八竿子打不着的另一套语言系统。可在中国,学英语的积极性莫名其妙地高,小朋友一见到外国人就来主动过来练英语,管他是来自英国还是法国,还是非洲。

但是学外语到底是在学什么?除了中国学生“升学”、“找工作”等实用主义理由,有两种主张。第一种认为语言不过工具,第二种认为语言就是文化本身。但共识是,语言文字是另一种文化难以逾越的屏障。

中国人遍布全世界每个角落,可见中国人的适应能力之强,但很多居住在国外的中国人即使学了一定程度的当地语言,仍然保持着严格的中国式交际方式和生活方式:一个相对封闭的圈子,融入不是主要目标,而是享受当地好的空气质量和福利制度,尤其是教育系统,语言即使磕磕巴巴,能混就行,全指望下一代了。

中国人喜欢把酒言欢,而这个“欢”更多的是觥筹交错,推杯换盏间用烈酒把对方灌倒,中国人讲究是一切尽在不言中。中国人的处世哲学是察言观色,祸从口出。

而西式聚会,鲜有椅子,大家举着红酒杯一对一,或三三两两地交流,很多是初次见面或者二次碰头,这样你可以结识朋友的朋友,朋友的朋友的朋友,没有椅子固定下来,自然加速了聚会人员的流动性,也就增加了交流的覆盖率,实打实靠的是语言和谈吐。

在交流初期,作为一个外国人,说出当地的语言,对当地人来说是件新鲜的事情,就像逗别人家的孩子一样,新鲜感和喜悦感油然而生,但是过了这个阶段,就觉出交流的无力,或者寡味。

不仅中文有“言外之意”,德语里也有“zwischen den Zeilen”,说的就是字里行间,弦外之音。没有一定的语言能力和文化理解,以及相应的幽默感,难以体会到文化的碰撞,交流的酣畅。

而且每种语言有其各自的表达特点。能说英语的中国人有时候会发现一种奇怪的现象,在某些时候用英语表达更自然和顺畅,这种差别不是来自语言上的缺陷,而是一种文化上的差别。中国人形容某种事情总是拐了好多弯,不轻易直接显露自己的好恶和评价,将写意发挥到了极致。古代,中国人写美女,不说她如何之美,也不说自己如何为之倾心,而是“沉鱼落雁鸟惊喧”;至今,“说出来就没意思了”,“不识趣”,“不懂事”云云,强调的是可意会不可言传。在这种含蓄的文化环境中,表达好恶是一件困难甚至尴尬的事情,但换成英文表达却似乎更容易说出口,因为英文的文化环境不一样,人的某种表达障碍消除了。而且对于另外一种文化因为距离感,而少了些忌讳。

有外语运用就有交流,有交流就有理解,更有分歧,甚至对抗。

在德国Essen最近一次音乐节上,几位外国人转战各家酒吧喝酒,其中一位在德国呆了一年的黑山人被门卫拦在了酒吧门口,对方没有给出没有任何理由和交代,并挑衅说“你一口糟糕的德语”。这样的经历对于外国人来说是噩梦。

而更微妙的是文化对抗。

一德国男人和一中国男人聊男女关系。前者说,“我不能忍受早上醒来而旁边睡的不是我老婆。”后者一边说“我也是”,一边窃想,有病啊!搞完就洗洗回家,干嘛还睡一晚?

最有力的文化对抗不是语言力所能及的。电影《老爷车》(Gran Torino)里,Clint Eastwood饰演的沃尔特旁边住的是一家亚裔大家庭,他们说着自己的语言,和美国人不相往来。有天沃尔特硬汉般地吐了一口痰,坐在露台上的邻居老太太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回击了一口痰,其量之大,势之强,动作之敏捷,如当头棒喝,令英雄瞬即气短。

邻居间可以不交流,可是相互做生意就麻烦了。德国人永远不知道中国人的“笑而不言”意味着什么。一位德国朋友向我求救,拥有一家视频制作公司的他,和一家庞大的中国通讯设备公司有业务来往,可在谈进一步合作时,却迟迟无法推进,对方从不说“不”,当然也不说“好,这就办”。他们缺的不是翻译,而是文化理解。中国人有两套语言系统,一套是嘴上的,另一套是心里的。

所以,学语言是一种语言技巧的获取,更是一种文化和规则的理解和获得。

可对于中国人来说,最惊奇的发现莫过于西方人能学一口流利中文,能在短时间内学会普通话声调的人都是有语言天赋的人,同时也是聪明人,但有些人同时也学会了中国人的某些陋习,学会潜规则,学会送礼,城乡歧视,阶层歧视。

而长期呆在西方的中国人,学会了规则办事,身心放松,假如再转战国内,免不了四处碰壁,手忙脚乱。

所以,获得不见得全是好事。学语言,学好学坏,不看广告,看疗效。

(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责编邮箱:shirley.xue@ftchinese.com)




sicheng6699 发表于 2013-9-26 10:00

本帖最后由 sicheng6699 于 2013-9-26 13:34 编辑

轻松一点,大家别那么严肃


你会发 r..... 的音了么 {:8_492:}

乐水鸣佩环 发表于 2013-9-26 11:29

写得蛮好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转自中文网] 懂外语,不一定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