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景深概念与计算(入门和提高的都能看看)
我们在欣赏画面景物相对静止的摄影作品时往往会发现有的照片前后景物都非常清晰,而有的照片却是主体清晰,陪衬或背景非常模糊,这就是景深带来的效果。景深这个词汇非常容易理解,“景”就是我们要拍摄的景物,“深”就是清晰度的纵深范围,景深越大,纵深景物的清晰范围也就越大;景深越小,纵深的清晰范围也就越小,从而能够起到突出主体的作用。因此,景深在摄影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通过上面的图片不难看到景深的基本规律及其在摄影中的重要作用,所以在拍摄前预先知道景深的范围是非常必要的。现代的照相机大都具有景深预测功能,当您选择拍摄对象和曝光组合时,不妨用用这个功能,它所提供的信息会让您更好地控制景深,拍摄出更加满意的照片
光圈越大 景深越小
http://www.chinaphotocenter.com/pop-photo/2001-2/2001-2p69-1.jpg
F3.5 当镜头的光圈开到最大时,清晰的范围只限于焦点部分
http://www.chinaphotocenter.com/pop-photo/2001-2/2001-2p69-2.jpg
F11 当镜头的光圈缩小时,位于焦点外的景物清晰度产生了变化
http://www.chinaphotocenter.com/pop-photo/2001-2/2001-2p69-3.jpg
F32 当光圈收缩到最小时,位于焦点的景物和焦点外的景物全都呈现出清晰影像
焦距越长 景深越小
24mm 即使采用最大光圈拍摄,仍然具有较大的清晰范围
50mm 在相同的距离使用50mm焦距段,最大光圈拍摄,清晰范围产生了变化
105mm 相同的距离采用105mm焦距段最大光圈拍摄,清晰范围只限于焦点部分
距离越近 景深越小
距被摄体2米远,使用105mm焦距段最大光圈拍摄,远景明显虚化
距被摄体5米远,使用105mm焦距段最大光圈拍摄,远景渐清晰
距被摄体10米远,使用105mm焦距段最大光圈拍摄,远景明显清晰
(以上没有合适的例子,有谁能帮着上两个图解释一下)
先介绍几个概念:
1、焦点(focus)
与光轴平行的光线射入凸透镜时,理想的镜头应该是所有的光线聚集在一点后,再以锥状的扩散开来,这个聚集所有光线的一点,就叫做焦点
http://www.xitek.com/xuetang/optics/image/focuspoint.gif
2、弥散圆(circle of confusion)
在焦点前后,光线开始聚集和扩散,点的影象变成模糊的,形成一个扩大的圆,这个圆就叫做弥散圆。
在现实当中,观赏拍摄的影象是以某种方式(比如投影、放大成照片等等)来观察的,人的肉眼所感受到的影象与放大倍率、投影距离及观看距离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弥散圆的直径小于人眼的鉴别能力,在一定范围内实际影象产生的模糊是不能辨认的。这个不能辨认的弥散圆就称为容许弥散圆(permissible circle of confusion)。
http://www.xitek.com/xuetang/optics/image/circle-cunf.gif
不同的厂家、不同的胶片面积都有不同的容许弥散圆直径的数值定义。一般常用的是:
画幅 弥散圆直径
24mm x 36mm 0.035mm
6cm x 9cm 0.0817mm
4" x 5" 0.146mm
35mm照相镜头的容许弥散圆,大约是底片对角线长度的1/1000~1/1500左右。前提是画面放大为5x7英寸的照片,观察距离为25~30cm。
3、景深(depth of field)
在焦点前后各有一个容许弥散圆,这两个弥散圆之间的距离就叫景深,即:在被摄主体(对焦点)前后,其影像仍然有一段清晰范围的,就是景深。换言之,被摄体的前后纵深,呈现在底片面的影象模糊度,都在容许弥散圆的限定范围内。
http://www.xitek.com/xuetang/optics/image/depth1.gif
景深随镜头的焦距、光圈值、拍摄距离而变化。对于固定焦距和拍摄距离,使用光圈越小,景深越大。
http://www.xitek.com/xuetang/optics/image/depth2.gif
以持照相机拍摄者为基准,从焦点到近处容许弥散圆的的距离叫前景深,从焦点到远方容许弥散圆的距离叫后景深。
4、景深的计算
下面是景深的计算公式。其中:
δ ——容许弥散圆直径
f ——镜头焦距
F ——镜头的拍摄光圈值
L ——对焦距离
ΔL1——前景深
ΔL2——后景深
ΔL——景深
前景深 ΔL1= (FδL^2)/(f^2 + FδL) (1)
后景深 ΔL2= (FδL^2)/(f^2 - FδL) (2)
景深 ΔL = ΔL2 + ΔL2×((2f^2FδL^2)/(f^4 - F^2δ^2L^2))
从公式(1)和(2)可以看出,后景深 > 前景深。
由景深计算公式可以看出,景深与镜头使用光圈、镜头焦距、拍摄距离以及对像质的要求(表现为对容许弥散圆的大小)有关。这些主要因素对景深的影响如下(假定其他的条件都不改变):
(1)、镜头光圈:
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
(2)、镜头焦距
镜头焦距越长,景深越小;焦距越短,景深越大;
(3)、拍摄距离
距离越远,景深越大;距离越近,景深越小。
5、一些计算实例
网上有些在线计算器,有兴趣的网友可以参考:
摄影光学计算器
Windows版本的可下载的计数器在
f/Calc
(1)、200/2.8对焦在5m时,f/2.8的景深:
δ = 0.035mm
f = 200mm
F = 2.8
L = 5000mm
ΔL1 = 60mm
ΔL2 = 62mm
ΔL = 122mm
结论: 该镜头在用f/2.8拍摄时,清晰范围是从4.94m~5.062m,景深很浅。
(2)、200/2.8+2X=400/5.6对焦在5m时,f/5.6的景深:
δ = 0.035mm
f = 400mm
F = 5.6
L = 5000mm
ΔL1 = 30mm
ΔL2 = 31mm
ΔL= 61mm
结论 : 该镜头在配合2X增距镜后,主镜头用f/2.8拍摄时,景深是(1)的一半。
好文!
望斑竹能多发此类文章,对我这样的菜鸟帮助很大哦!!!:p 受益非浅,感谢!!! 其实经常把景深和虚化效果弄混.景深浅不一定虚化效果明显.
最简单的办法一般可以镜头的焦长除去光圈一般可以大概推算虚化效果.
例如50mm/f1.4 虚化效果明显要小雨200mm/f2.8 刚才出去试了一下,现在明白为什么以前的照片总是很呆板,总是缺乏立体感了,原来就是因为不会调解光圈哩.人说一字之师,这一整篇怎么算哪?小虾老师,以后再多发些这样的文章好不好? XX的办法太复杂,太麻烦!同意的请举手!
俺的办法:买个内建景深计算器的相机,瞄准美女,按景深预测键,从超大型LCD上
直接读出景深范围(焦点前景深+焦点后景深),喀嚓。:D
最简单的办法一般可以镜头的焦长除去光圈一般可以大概推算虚化效果.
例如50mm/f1.4 虚化效果明显要小雨200mm/f2.8
G老能进一步讲讲吗?俺看不懂,是说数值越大虚化效果越好还是虚化范围越大还是美女越喜欢,俺越来越晕。
:o 景深是清晰的范围.除了清晰范围外的图象模糊的程度一般来说长焦要好一些.
而大光圈可以把清晰范围缩小.两种用途:)
一般长焦的模糊程度大一些.大光圈的景深浅..
我喜欢背景模糊的一塌糊涂的片子.估计近期是无法实现了.:( 换个中长焦的。
昨天外出拍了几张桃花的,直接上135mm的焦距,光圈f8,从取景框内就能看出,背景虚得不行了。可惜老妈在旁不停唠叨,拍了两张就拉倒了,唐僧还是有威力的。 偶可吃了亏了, 同学有个长焦,偶没有, 想要那虚的效果,人家的长焦摔过, 老自动捣乱, 害我一半的片子主体都虚了:(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