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白阿仁 发表于 2014-6-12 14:39

我的这大半年,从产品经理到“乡村经理”

我叫勒白阿仁,认识我的人都叫我老白或者大白,其实我希望他们都能叫我白老,不过一直未果。今年3月的时候我回到了中国负责国内公司的种种筹备,现在又回来几个礼拜,再次登录dolc感觉之前认识的几个熟人都找不到了,于是索性过到这边写写我这大半年的经历,算是给自己的职业生涯一个zwischen总结,也希望别人能从中看到能激起自己共鸣的东西来。

我们公司计划推广中国市场大概是从2012年秋天的时候开始的,当时是我和ceo回去参加了一个展会,当时给他带来了很大的震撼。我曾经在某个回帖里说过开拓海外市场初期切忌一拍脑门,但不幸的是我们就是这么“一拍脑门”决定的,这里不得不说,一般公司的大老板总是和正常人的思维不一样,似乎他们就是“保守、顽固”的代名词,我们的老板也是这样,当初在北京的时候他一意孤行力排我议的总是试图通过找到一个行业内的供应商然后买下来作为中国市场的进入者,好在这个事当时就是开了一个头后来也就不了了之了,但是在北京那个行业圈里留下了“人傻钱多”的好名声,从这个意义上看,那次的北京之行也算是不虚此行了吧。

2013年年初我们公司董事会里就弥漫着“要去国外”的种种念头,当然我当时并不知道,一方面是我就是个做研发的,远远达不到能和董事会聊创新的地步,另一方面也是这个“去海外”的念头就是在ceo的脑子里一闪念,没有别的任何软硬件的辅助。这一年间我作为公司唯一一个中国人,不定期的回去了几回,参加了大小几次活动,圈里圈外都混了一个眼熟,我们这个行业,人人都叫老师,于是我就摇身一变变成了勒白老师。在这期间我在国内找到了一个非常靠谱的partner,对我们之后的真正进入中国起到了非常大的帮助。那一年的夏天快结束的时候我在德国想的则是买车买房,之后把领导办过来,和大多数的中国人一样,在这边生俩娃,从小培养他们为有德国特色的资本主义建设做出贡献时刻准备着,直到我和“假表”熟了并一起共事——

“假表”是我们公司的一个奇迹,当然现在我也多半算是一个,别人提我们俩来总是和另外一个相提并论,这多少可以说明点什么。“假表”之所以叫“假表”是因为我带他去上海买过“假表”,他不像别的德国人那么假正经,40岁前后的年纪对外国东西也不是那么骨子里的抗拒,去过两次中国后用筷子吃饭比我还熟,在北京自己能一个人从大望路打车去三里屯喝酒。我一直觉得他长得有点像《复仇者联盟》里的鹰眼,以前就一直加他鹰眼,后来买了表之后就改口叫“假表”,不光我叫,我领导也这么叫,一来二去的,他的真名现在反而得让我反应反应了。

“假表”以前是作为buchhaltung进入公司的,现在则是我们公司的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的manager,负责海外的partnermanagement,我作为他手下的country manager,和他就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关系。在中国时有一次他给我讲了他的story,并让我把他作为榜样,我当时以为他喝多了,然后在后来获得整个董事会的go之后,我和他一起设定了在中国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也就是传说中的五年计划,慢慢就发现我们俩的配合很有点罗本里贝里的感觉,他懂财务我懂技术,这样基本上一个分公司的从设立到产品就都能了解一个大概。昨天,也就是6月11号,我和他还有董事会一起做了一个总结,看到这半年来中国的一切从无到有,彼此都有了所谓的成就感,弄的我也飘飘然起来,于是这才有了今天写这个帖子的最初原因。

我之前只是经历过很短的产品经理时期,说是产品经理,其实自己做的更多的则是项目经理的活儿,就是我不负责某个产品的从规划到销售,而是只做某个产品的某些部分在中国的推广。我们行业在国内有个“恒大”式的暴发户,他们在今年的展会上推出了窦文涛主打的广告,里面窦文涛说做主持每一步都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还真是说出了我这半年从产品经理变身乡村经理的经历,现在手下三四杆枪,要对他们的吃喝拉撒睡负责,每一步真是不敢做错,以前想不到,站得高的,摔下来才会更疼。

我在国内跑市场,我和“假表”在国内跑注册,无论是中国人的同行还是德国人的AHK,都接触了一些,总的来说,国内人很浮躁,而且骗子居多,在中国的德国人有的时候也都学坏了,整体感觉就是在中国做事挺难的,需要拿出更多的精力去应付许多突发的情况,举个例子说,4月我们在上海一个酒店订了一间会议室,到了开会那天客户在路上了,结果被告知会议室被政府机关征用了,类似的情况很多,这方面我比“假表”就强不少了,我总能在第一时间想出别的替代方案来。《三国志》里评论陈宫说他这个人“无急智”,就是说他遇到突发情况多半就要歇菜了,也许能从这个角度来说,我比陈公台强些:)

我的一个朋友以前和我说,在中国做什么项目计划,或者别的什么,一定要做出plan B来,因为你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发生什么事了。当时我并没有太深的理解,现在再回想,还真是理解了很多。

国内的招聘会也是一个能反映中国普遍情况的事例。我在招聘会上接触过不少虚华的人,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我一直记得,此君一屁股就坐在椅子上,冲我点点头然后递上简历。我随便一翻,上面写着都是某某年在某某公司任ceo之类的,我就问他为什么想跳到我们公司。他说外企挣钱多。我随口恭维一句说你之前的工作经历可真够上档次的。此君真就顺杆爬说以前月薪都是2万,现在我给他1万就行。我瞬间就失去了谈下去的愿望,直接给他支到continental去了。。。

国内的有些公司我感觉也就是在招聘会上混知名度的,明明是个针对毕业生的德企招聘会,不少公司都是要求有两年工作经验,不过也亏得他们这样,才能让我认识许多说德语的应届生,不过遗憾的是踏踏实实的学生太少了,更多的则是浮夸和不懂得做人的。有两三个学生我后来电话面试时感觉还不错,就约了一个真正面试的时间,结果到了前一天晚上我再电话确认,都被告知有新的offer了,要知道我之前电话里再三嘱咐如果他们有了什么变故一定第一时间通知我。就是这样的学生,充斥着目前的就业市场。我的一个朋友说,以德国的眼光看,招聘会上的所有简历一个都不合格。也许这句话正是说明了核心,应届生没把自己太当回事,总想着先找到一个地方凑合干着,企业也没把应届生当回事,这才导致了中国整个市场的不稳定和不踏实。对比德国这边,实在让人无话可说。

短短半年时间,其实是前三个月在德国后三个月在中国,我从一个不合格的产品经理变成我们公司第一个country manager,手下有三四杆枪,到明年这个时候则会扩招到10个人,成立了我们公司第一家海外子公司,也是唯一一家独立于总公司存在的分公司,我是这个公司在商业部注册的GF,负责整个公司从人事到市场到产品的全部管理。“假表”常说不怕做错,只有错了才知道什么是对的。但我真心希望在公司初创阶段能尽量少犯错,要知道德国总部这边不少眼睛盯着我们呢。这次回来见到“假表”他和我说以后尽量独立于德国总部存在,也许我们的发展空间能更大些。

现在回首看看之前,似乎我的每一步都比较幸运。认识我的人都知道,我只投过一份简历经过一次面试,面试时和老板聊了20分钟德国足球,一起缅怀了一下1996年就拿到了合同。入职初期也经历了一些波动或者别的什么,比如工资不高之类。但从长远了看也许当初的坚持正是为现在的站立打基础。有句话我也对我的员工说了,我说在某个行业里做久了,机遇自然就来到了眼前。

以前当学生的时候,为每年的签证发愁,后来工作了,又为没有项目怕裁员发愁,现在则为了umsatz发愁,每走一步总有大山横兀在眼前。5年后,我希望我可以成为“假表”这样的人,能和我现在的某个员工一起制定再一份的五年计划;也希望我经过这5年国内的熏陶,能够别和国内的老炮儿一样说话飘忽言辞没谱;更希望那时候我还可以和现在一样为德国队笑为德国队哭,能熬夜继续看拜仁的欧冠,只是那时候别再被皇马淘汰就好了。。。

gzqml 发表于 2014-6-12 20:37

96年是欧洲杯
常出差的都不是好工作
什么时候认识到头衔都是虚的 收入才是王道 健康才是基础
整个人生态度也就不一样了
当然 很多自认为有能力的男人 都有一个过程 人总追求缺失的东西
当你不停的谈事业谈未来谈薪金
就一个建议 多陪陪家人 也注意自己的身体
一个过来人

上善若水hiroko 发表于 2014-6-12 16:18

励志之作啊,保持有一颗勇敢正直的心,真的是不容易啊

qiao1qiao 发表于 2014-6-12 14:46

写得真好 不知不觉让我感同身受,至于有什么缺憾或者说不能苟同的地方就只有…… 我支持阿根廷 Ole!!

排骨小狼 发表于 2014-6-12 14:52

{:5_370:}

saleonline 发表于 2014-6-12 15:02

文字功力很好

chocomoo 发表于 2014-6-12 15:05

苟富贵 勿相忘{:5_382:}

tieying 发表于 2014-6-12 15:05

向楼主学习,向楼主致敬!

幽雨听弦 发表于 2014-6-12 15:12

哇,斑竹写的文章~~mark,回家慢慢看{:5_335:}

紫珊 发表于 2014-6-12 15:14

写得真好,果断按赞

miffy.baby 发表于 2014-6-12 15:20

{:7_436:}fighting

勒白阿仁 发表于 2014-6-12 15:21

chocomoo 发表于 2014-6-12 15:05
苟富贵 勿相忘

那个plan b说的就是你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查看完整版本: 我的这大半年,从产品经理到“乡村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