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lcnews 发表于 2014-10-23 10:37

德国人对中国7.3%增速乐观的理由

经济观察网 段琳娜/文 尽管GDP增速有所下降,但中国——这个欧盟体系外德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国——的经济前景依然让德国感到乐观。

10月21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了前三季度的经济增长数据,1-9月,全国GDP增速在7.4%,其中第三季度GDP增速为7.3%。在近些年观察中国经济的专家眼中,“7.3%”这一数字低于今年一季度、二季度7.5%和7.4%的季度GDP增速,甚至创下了2009年二季度以来季度GDP增长的新低。不可否认,中国经济仍在持续低迷,并在矛盾交织中饱受产能过剩的煎熬和转型的困苦。

但即便如此,欧盟中经济表现最好的德国,还是对中国报以期待。德国汉堡商会主席施密特(Hans-Jorg Schmidt-Trenz)就明确解读,尽管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但整体经济增长率相对于其他国家而言仍然是高歌挺进的,中国的经济总量仍然非常大。在中国三季度宏观经济数据发布当日,德国最有影响力通讯社德新社即发文,称尽管中国经济数据有所下降,但仍然高于市场预期,经济数据的放缓与两年来中国政府推行的经济转型有关,中心思想是“经济增速让位于保障就业”,今年前八个月,中国新增就业岗位达到近千万给中国高层增添了底气。

这种期待的背后,也是德国对中国市场扩大出口、中国对德国企业进一步加大投资和收购重组的现实需要。

德国汉堡商会主席施密特表示,德国等欧洲国家有20%左右的家族式的中小企业面临着后继无人问题,中国企业在德国的收购、并购热情也并没有降温。2013年,中国投资者收购、并购了120余家欧洲企业,其中自然包括为数不少的德国企业。2013年,中国对欧洲的直接投资达到了36.2亿美元。

汉堡是德国首都柏林之外的第二大城市,它的人均GDP占 比是柏林的两倍,它的居民购买力显著超越德国各城市平均水平。这里有不少企业是典型的家族企业,规模不大,相对封闭,但是它们大都掌控着各自领域里的核心技术和市场份额,从汽车零配件、到农产品加工、再到大型的装备制造 领域,都有它们的身影。他们被称为是这个世界的“隐形冠军”。但5年前的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让这些德国企业感受到了家门口市场的萎缩。“德国制造”急需寻找新的出路。近些年中国不少投资者对汉堡当地乃至整个德国的企业表现出了很大的收购兴趣.而奔驰、大众等著名德国汽车品牌坚挺和繁荣的现实,也让德国认识到,中国市场和需求,是他们最好的机会。

另一方面,德国目前是欧洲在中国的最大投资者,德国2013年在中国的投资增长了43个百分点。而去年中国在德国的投资也达到了8亿3000万美元,较2012年增长了29%。2013年,双边贸易额达到了1610亿美元。德国也是中国在欧洲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德贸易额相当于英法意三国的总和。2014年7月,德国总理默克尔在她任职的9年时间里第7次访问中国,她说,“中国经济发展充满活力,取得的巨大成就令人赞叹。德方愿同中方深化各领域合作。”

放在这一背景下,就不难理解,当中国7.3%的GDP创5年来新低时,德国依然对中国报以乐观的理由。若从全球看,7.3%的增速依然是令人羡慕的增长,德国需要借助中国来进一步扩大双边贸易和投资——尽管中国的经济增速已经告别此前高增长的黄金10年——并以此,来稳定德国的就业和经济增长。而中国正在开展的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则给德国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机会。

今年10月,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率领26位部长访问德国,并签署了总规模高达181亿美元的双边贸易与相互投资及技术合作协定。李克强表示,中方愿与德方深化经贸、投资合作,加强技术合作力度,希望德方向中国出口更多高技术产品,为中国企业赴德投资提供便利。同时,继续推进电动汽车、航空航天等制造业合作,推动产业技术升级。

由此看,7.3%的GDP增速,对德国仍然意味着巨大的机会,而不是一个应该对中国经济增速下滑表达担忧的信号。





来源:经济观察网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德国人对中国7.3%增速乐观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