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中国老家(南方边远地区)的一些见闻及某些在德国呆久的人的偏见
昨天发了一个要回国的帖子,大部分网友都支持,祝福,也有的人表示不理解,或认为我不如意,才回去。这个我不想多说,因为大家只能猜。 我自己的情况自己明了。 也不用解释。 反正不信的人,你怎么解释也没用。 况且,我又不是你什么人,犯的着解释么!
我发现,越是在德国呆的久,越容易对国内产生偏见。 一说到空气,好像北京一年365天天天都是德国媒体报道的雾霾一样。 一说到食品,好像全中国的食品都有毒。。。 这不是有色眼镜么?如果真这样,那不是全中国人人都被毒死了?! 笔者认为,有些人抱着这种心态来看待自己的母国/祖国,是不是一种阴暗的心里? 是不是为了一时的虚荣而得来短暂的快感? 不可否认,国内的空气普遍比德国差,国内很多东西没德国好。 但是,如果老是叮着阴暗,而对光明视而不见,这本身就是一种病态心里。
我打算回去,主要是因为家有父母,我想好好陪他们几年,让他们安度不多的晚年。
这些年,我年年都在两国之间跑,对于老家,比较了解。我家是农民。父母都是,没一个人在外面。 父母及哥姐对目前的情况都还满意。只要努力,会打算,生活一天比一天好。我还在德国留学时,就拿钱回去给父母,扩宽加高了一栋楼房。后来,又拿钱回去又盖了一栋4层楼房。姐姐那边,自己做农产品生意比较顺利,也盖了3层楼房,建了好几个仓库,买了比较好的车。农民完全免税。 做生意的收入也是免税的。 县里还有奖金发,因为帮县里把农产品推销出去了。
我们县估计跟全国一样,这几年村村都通了水泥路。到处都越来越干净了。 家乡工业少,河水清,任然可以游泳。 青年人很多到沿海省份打工了。 也有一些呆在家里的。 这几年劳力缺乏,招人做事很难。 老家的行情是: 没任何技能的人(主要是中老年妇女),一天的工钱是80元,会一点手艺的人,一天一班150-200元。都是免税的。 这几年有医保了,农民每人每年交80元。 住院的话,可以报销到80%这样。 这是欧文妈亲自告诉我的。 小病不住院的话,医保卡里好像每人有270元,超过了这个就自己出钱。所以,农民还是非常拥护这个全民医保的。 电力几乎很少有停电的现象。 每度电6毛这样。家乡做饭一般用电,辅以煤气罐。
刚才不小心按了Enter键,帖子就发表了。 下面继续。 家乡是广西靠广东附近的吧。那边雾霾还可以的了,比北方好很多的。
楼主没孩子,所以不用担心这那的。
这也要看你回去做什么了。说得生活还是很惬意的地方,可能偶尔回去作为一个休息度假的地方不错,但要真的工作就会接到其它的方面,毕竟环境好的地方,工作生意的机会也有限。
我觉得去小地方,家里要在当地有些关系和地位,会很好,但如果普通家庭,反倒会遇到更多的问题。小地方政府办事的人更随性,观念落后。大城市好很多,所以没背景的年轻人喜欢去上海北京这种城市,越发达的大城市,相对也更规范。
但他城市现在环境是真他妈糟糕。到冬天,北京多少天的雾霾,我倒现在为止没看到在北京生活的人不抱怨的,而且都忧心忡忡的。这个时候,可以去儿童医院看看,人山人海,要说和环境没关系,谁都不会信的。
中国生活永远不会无聊。中国不是地狱,德国也不是天堂。我觉得楼主说那么多,有点给自己壮胆的意思。你如果真得不在意环境啊办事不方便等等这些事,我想你也不会连续发贴子谈这些。
做出什么样的选择都会经历很多门槛和困难。真理是辩不明的,每个人性格角度立场都不一样,你认为对就去做好了。
不知道楼主有没有真的开始实施回国的计划,希望你早日成行。一两年之后,当你以快乐成功的过来人的心态再说同样的话,肯定比你现在这种誓师大会上的壮行发言要更有说服力。
但说回来,也没必要互相去给对方定性,绝大多数中国人还是希望中国好的,真正变态心理的绝对是少数中少数。有人喜欢批评,例如我,也是希望中国可以变得山清水秀政治清明。
我们这一代人,出国难,回国亦难,也是挺可悲的事情。中国变得更好,我们的后代就会再有这样的忧郁了。 你要理解一点,会说中国话的可不一定就是中国人哦。
相信也有不少中国人操着英文在美国论坛上为美国人的幸福奋斗呢。{:5_319:} 既然拿这个话题出来说了,那么可否问问楼主:你家乡是哪个省哪个地区?就不用具体到县了。你言下之意你们县主要靠农产品,请问是具体哪些农产品?
中国那么大,山清水秀的地方当然还有很多,但总体趋势是污染越来越严重,就算没有直接的工业污染,因为环保意识的问题,靠近村镇的地方,废弃的塑料袋到处都是,尤其让人难受的是河水很清所以看到河床里漂了很多垃圾,除非人烟稀少的地方,你老家照你描述的肯定也不是什么自然保护区吧。
“村村都通了水泥路,到处都越来越干净” 干净是因为泥巴或者牛粪减少? 看来是全国百强县。。。。经济条件看来比北方某些号称城市的地方还富裕。 这些年,环境越来越好,山上林木越来越茂密,野生动物也越来越多了,因为没有人再去砍伐。
现在来说说工资及收入:
上面说的是农民打短工的收入。 在厂里打工》 在沿海现在一般是3000元起。 我堂弟夫妻两在广东,负责运送家具。 老板配车,车可以私人使用。 两个人每月有8000元左右。 自己租房,开火。 一个月约有5000元的存款。 一年月5-6万。 他们说干5年,以后回老家可以盖一栋3层的楼房。虽然慢辛苦,但是还是很值得的。
我侄女在县里打工,不辛苦,8小时一天,工资2200.
国家编制人员: 我很多同学都在当地工作,据一个当中学老师的同学说(绝对不会有水分),他的工资是3500左右,他太太也是中学老师,估计收入差不多。就说他们俩一个月7000元。 老师还可以私底下辅导学生,这个每个月也是有收入的。 他们自己买了车,买了房出租,自己还住在学校分给的住房里(楼房,约100平米). 孩子刚上大学。 他们对生活满意。 吃好喝好。 啊啊。
政府工作人员》 工资我没去打听。 但是我认识的人都买了房。 一个跟我比较好的买了一套复式楼盘,200平米左右,据他说花了42万,装修花了30万。 他自己说他的工资才2千多。 但是自己做点小生意。 具体什么生意我就没打听了。老同学们经常在县里吃吃喝喝(有QQ群,平时看见他们发图片什么的)。 大部分人还都买了车。 也有的去东南亚,香港,台湾的旅游。
大概就是这样。 貌似大家都还可以。 平时骂骂GCD, 声讨物价。 打打牌,赌赌钱。。。反正日子就那样过。
物价:
总体来说物价跟工资成比例吧。 猪肉10元左右。 当地蔬菜比较多,貌似也不是很贵。 就是外地水果蛮贵。 苹果5-6元一斤。 男士理发20元左右。 米粉一碗4元,可以吃饱。一般开车或开助力车(电动的居多)。 助力车2000-3000元的比较多。 骑单车的人非常少了。
房价现在3000左右,3500地段算很好了。
汽油全国一个价。老家停车不收钱。 但是乱停容易被罚款。 所以大家很小心。
交通:
县城很多人都买了私家车。 要不就是助力车。没去统计比例。 越来的同学约50%买了私家车。 助力车家家都有。 县城有公交车。 到每个乡镇有公交车,下午六点这样就停运了。 也有私人的面包车,跑各乡镇的。 价格跟公车差不多。也有出租车, 价格听说15元起。 没坐过,不知道。高铁要开通了,每天有10趟经停。总体来说,还算很方便。 县城里,每天手艺工可以挣到150-200元,不错啦。
还是我太不了解国内行情了? 这几年有医保了,农民每人每年交80元。 住院的话,可以报销到80%这样。
其他的不予置评,因为不了解。
80元人民币/年就报销住院费80%,这样的福利瑞士都望尘莫及。如果这是事实,那么中国的社会保险早已是世界之最。但是奇怪的是报纸媒体上天天都在让人捐款给各种困难的人。
到底是谁在撒谎? 澜风抚袖 发表于 2014-12-16 15:48
县城里,每天手艺工可以挣到150-200元,不错啦。
还是我太不了解国内行情了?
{:5_383:} 江苏浙江有很多牛XX的县,按照县的收入来看百强里都排前,但是靠手工艺每天挣钱150以上是相当困难的。 真为楼主的乡亲们高兴,说明你们那里的官还是比较好的,人也是很善良的,没有土皇帝和恶霸!
我有时候去国内网站看看新闻,哎呀妈呀,看得我心惊胆战,太多坏人坏事了。 deutour 发表于 2014-12-16 15:56
江苏浙江有很多牛XX的县,按照县的收入来看百强里都排前,但是靠手工艺每天挣钱150以上是相当 ...
这些县都是靠工业,污染很厉害。 通讯/物流:
我想,来德国的大部分还是我们国家大城市的人,对农村不太了解。 这几年,通讯及物流都发展很快。我们村,貌似人人都有手机,我爸妈用的都是老的手机,他们只会打电话。 不会上网,不会发短信。我哥姐他们都用智能机。 侄子侄女他们当然用的都是智能机。
现在我们那里的农村(至少是我们那一线的)有光缆通过,农村的有青年人的家庭很多都接入了网线。 我侄子在家也有电脑,用WIFI。 我另堂弟也有电脑,用他的WIFI。 每个月听说要80元包月,包括座机费。
因为网络以及智能手机的普及,现在农村很多人也淘宝,网购。 一般是短信或电话通知收货人,然后收货人自己到县城个物流点取货(貌似国内的物流竞争比德国大得多,就我们老家县城有10来个快递点)。也有委托短途班车把快件运到各乡镇的。 然后当地的人在那里取货。 反正网购已经深入到中国的角落了。呆在德国的人可能还用老眼光看新事物呢。 楼主,看了半天你不是独生子女。。。。
那你携家带口回去定居干吗?一年回去个半年不也挺好。
不过要不喜欢德国,彻底回去也没问题。
但是就我个人而言,小地方,长时间呆着会很无聊啊。
就国内娱乐繁华,那也是大城市啊,镇上还是有缺陷的,每次也不能坐车几小时都去城里啊。 澜风抚袖 发表于 2014-12-16 15:48
县城里,每天手艺工可以挣到150-200元,不错啦。
还是我太不了解国内行情了?
不是县城里, 是到处。 农村也有施工的呀。 本帖最后由 overagain 于 2014-12-16 16:04 编辑
人的视角不同,没办法讨论的。有的人认为自由的政治和言论是个体心智健全发展的基础,有的人认为家里有几亩田,门口有条通往县城的路才是干系到一家老小幸福的关键。 Aquaspirit 发表于 2014-12-16 16:01
又没有污染,配套也好,人均收入也高,那就只能是著名旅游景区了。
不对。你又忽略了,嘿嘿,楼主老家话说物价还不高,著名旅游景点区,物价都不便宜了。 Aquaspirit 发表于 2014-12-16 16:01
又没有污染,配套也好,人均收入也高,那就只能是著名旅游景区了。
收入不高,可能平均工资不要3000呢。 deutour 发表于 2014-12-16 16:04
不对。你又忽略了,嘿嘿,楼主老家话说物价还不高,著名旅游景点区,物价都不便宜了。
我是说跟物价成比例。房价3000,工资差不多3000吧。 楼主,谈点实际的。
你们举家搬迁国内老家,德国的房子怎么办?生活20年东西肯定很多,如果房子是买的,把房往外租掉??那你们东西放哪里?
如果房子是租的,退租?那还是东西放哪里?还是房还留着,就空着放东西?
还有你先生是德国人,中国居住长期签证怎么解决?如果没有对应接口的单位,只是纯旅游或者探亲访友,这个签证有限制啊,最多签个两年多次往返。
还是你们决定每3个月去次香港? 支持楼主的选择,不用理下面那些阴阳怪气的 id,金子哪里都会发光,loser 到哪里都是 loser。 irvine 发表于 2014-12-16 15:48
其他的不予置评,因为不了解。
80元人民币/年就报销住院费80%,这样的福利瑞士都望尘莫及。如果这是 ...
也不一定有谁撒谎,可能是公费很多药都不在报销之列。 Aquaspirit 发表于 2014-12-16 16:09
楼主是中国男人。
没有啊,女的,我以前看过这楼主的帖子,因为名字很奇怪,所以映像深刻 deutour 发表于 2014-12-16 16:08
楼主,谈点实际的。
你们举家搬迁国内老家,德国的房子怎么办?生活20年东西肯定很多,如果房子是买的, ...
好像不用吧,我认识的一个人,入籍后和男朋友回国了,没领结婚证前需要每三个月飞香港,领证后就是中国人的配偶了,可以申请中国居留。 澜风抚袖 发表于 2014-12-16 16:10
也不一定有谁撒谎,可能是公费很多药都不在报销之列。
那就要看这个80%报销到底含金量怎么样。
如果连社会保险这块中国最大的短板都可以和走共产路线的德国相提并论,那么德国就没有任何优势了。 鬼见不愁 发表于 2014-12-16 15:41
这也要看你回去做什么了。说得生活还是很惬意的地方,可能偶尔回去作为一个休息度假的地方不错,但要真的工 ...
很同意你说的:
“中国生活永远不会无聊。中国不是地狱,德国也不是天堂。我觉得楼主说那么多,有点给自己壮胆的意思。你如果真得不在意环境啊办事不方便等等这些事,我想你也不会连续发贴子谈这些。”
我真不明白楼主开帖这用意是什么, 为了证明他家乡的好? 还是我们在德国待久了的偏见? 吃穿住行,小地方可能还不错,但医疗教育和大城市相差太多了。中国一个县城生活如果真得那么好的话,上海北京就不会塞满那么多人了。
我只是好奇楼主回到县城做什么?拉家带口的到时是否受得了小地方的生活?如果楼主真得打算回去务农,那我还是真心佩服的。
我还有点好奇,楼主是不是已经开始办理回国的事情了,还是只刚开始有这个意向?
我只是有点理解不了,如果国内家乡生活那么惬意,楼主何必到现在才开始这么喊着下决心呢?说实话,如此描绘的生活很吸引我,山清水秀经济富足,夫复何求啊!如果我的家乡如此,我早就回去了。 Aquaspirit 发表于 2014-12-16 16:13
中国人的外籍配偶,也是要申请居留权的,不是说想留就留下来了。
对啊,有了居留后,就没必要每三个月离开中国一次了。
鬼见不愁 发表于 2014-12-16 16:14
吃穿住行,小地方可能还不错,但医疗教育和大城市相差太多了。中国一个县城生活如果真得那么好的话,上海北 ...
我没说富足啊。 那里工资一个月3000都不到。 但是房价明显比北上广低很多很多。一般3000左右。 医疗这块全国都是一样的。农民能报销至多75-80%,这个我还专门问过我老妈,因为她眼睛动了个小手术住过院。首先,是必须交全款的, 然后凭收据到当地的有关部门退款的。只要凭证在,工作人员不会刁难,也不用找关系。
每年交70多还是80元医保费是正确的。 我也问过老家的农民。城镇户口的我就不知道了。
其实,老家的人负担最重的是人情债! 一般生日,满月酒之类的红包100元。 关系好一点的方然更多。 当地之类宴席很多很多。 我哥说,他一年这样的红包估计要送1万元出去!遇到日子好的那天,竟然会有3-4趟酒席! 祝福或者奚落,LZ不是已经打定主意回去了么,既然这样的话又不能做到坦然对待不同意见,何必给自己找不痛快发那些帖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