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芙香蓉
发表于 2015-9-16 22:06
饺子象征生命的孕育
在盘古开天辟地的著名神话中,就保留了这种神秘联系的蛛丝马迹。
中国古籍中记载的“盘古”或“盘瓠”,
其实都只是一种对自然胚胎孕育的修辞表述,实指生命的诞生过程。
“盘”当然指的是胎盘,
而“古”很可能就是指生命在母体胎盘中孕育的时间长度。
芳芙香蓉
发表于 2015-9-16 22:08
当个体胚胎从母腹的胎盘中解放出来,
就是由“混沌如鸡子”的状态进入到“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的真实世界中去了。
现在广西壮侗语诸民族中依然保留着盘古“碎胎化生创世”的古老传说。
芳芙香蓉
发表于 2015-9-16 22:09
就这样,先民原始的生殖崇拜通过象征思维,
被投射到了“馄饨”这种食物上去,因为馄饨的形象恰恰像极了天地混沌之初的状态。
对先民来说,馄饨就象征着生命个体在母腹中被孕育时的状态。
芳芙香蓉
发表于 2015-9-16 22:11
其次,馄饨的制作过程也反映了类似的事实,
我们现在都说包馄饨、包饺子、包包子(今天山东部分地区还把饺子叫做“包子”、“水包子”),
可“包”字的含义是什么呢?
芳芙香蓉
发表于 2015-9-16 22:16
《说文》对“包”字的解释为“象人褢妊,巳在中,象子未成形也。
元气起于子。子,人所生也”。
所以,包的本义就是生命的孕育,
外边的“勹”指的是胎盘,中间的“巳”是小孩的胚胎。
先民认为以面裹肉的行为,象征了生命初始的样子。
芳芙香蓉
发表于 2015-9-16 22:16
因此,“包混沌(馄饨)”其实是我国先民的一种古老祭祀仪式。著名宗教史家伊利亚德(Mircea Eliade)在《神话与现实》中指出,“原始部落社会的新年礼仪式几乎没有例外都是对于创世神话的象征性表演,一年一度的庆典活动具有促进宇宙的周期性自我更新的作用,神话的信仰者们也正是借助于新年的礼仪性活动强化复归乐园希望的现实性,体验重返初始之际的神秘与欢欣。”
芳芙香蓉
发表于 2015-9-16 22:17
正因为如此,后人才会把诸多具有吉祥寓意的谐音词加诸饺子身上,例如“天之骄子”、“更新交子”(康熙十三年本《天津卫志》:“正月元旦昧爽……各食角子,取更新交子之义”)、“交子”(北宋货币,成为财富象征)等等。说到这里,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我国很多地方会有在除夕夜或大年初一早晨吃饺子的习俗了。
芳芙香蓉
发表于 2015-9-16 22:19
“饺子”从诞生之初的原始祭品慢慢转化成为大众化的食品,
实际上是古老仪式的集体无意识沿袭,饺子之形类似生命之初的形态,
而且饺子的数量之多也象征着生命繁衍力的旺盛。
但明代以后,过年吃饺子的习俗渐渐固化,
人们也就忘记它原本的神秘仪式含义了。
芳芙香蓉
发表于 2015-9-16 22:26
值得一提的是,
除了除夕或初一吃饺子外,
我国大部分地区其实还有“破五”吃饺子的习俗。
芳芙香蓉
发表于 2015-9-16 22:28
“破五”即大年初五,在这一天民间有破除诸多禁忌和送祖先神灵归茔的习俗,
其实都寓意着新生活的开始,因此在这一天吃饺子也是生命诞生仪式的另一种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