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阅微草堂笔记》里的扶乩之降仙诗
《阅微草堂笔记》里有关扶乩的记载不少,粗粗算了一下,竟有近三十篇之多。扶乩也叫扶箕,操作很是简单,两三个
人共持一笔,默祈一番,在纸上或者沙盘上随意走划,写出
来啥就是啥,算是神鬼附体棗也叫“降仙”棗的代言。这种
玩法西方也是有的,据说是由两个不甚懂事的小孩,用一个
中间有孔的十字架,在随意翻开的圣经的某一页上随意推
行,停在了某处,便由旁人读取孔中的字母或单词,当做上
帝或者魔鬼的提示。
现在看来,扶乩不过是一种江湖把戏,基本上是由扶乩
者控制着落诸于纸上或沙盘的内容,所谓神鬼的附体,不过
是拉大旗做虎皮。即便是拉了大旗,也未必能做成虎皮。《阅》
书中记载一事(见卷二十一滦阳续录三),有位扶乩者竟称
是李白降仙,旗拉得不可谓不大,可写在乩坛上的诗却漏了
马脚。这位“青莲居士”写道:“沉香亭畔艳阳天,斗酒曾
题诗百篇。二八娇娆亲捧砚,至今身带御炉烟。”“满城风叶
蓟门秋,五百年前感旧游。偶与蓬莱仙子遇,相携便上酒家
楼。”当即便有人问:“大仙斗酒百篇,似不在沉香亭上。杨
贵妃马嵬玉陨,年已三十有八,似尔时不止十六岁。大仙平
生足迹,未至渔阳,何以忽感旧游?天宝至今,亦不止五百
年,何以大仙误记?”“大仙”倒也逃得快,批了句“我醉
欲眠”就不再吭声。后来纪晓岚与别人谈及此事,这人大惊,
说:“尝见别一扶乩人,太白降坛,亦是此诗,但改满城为
满林,蓟门为大江耳。”原来这些扶乩的都是存了不少“诗
学大成”之类稿本的,而且还要“转相授受”,蒙着一个算
一个,倒也不必十分计较。
扶乩降下来的仙诗若取自村野学究的“稿本”也就罢了,
若恰好就是观坛者本人或者朋友的旧作,那就真收不了场
了。纪晓岚为一位不甚识字的武将写的绝句“雄心老去渐颓
唐,醉卧将军古战场;半夜醒来吹铁笛,满天明月满林霜。”
就被当作是“仙诗”过(见卷十六姑妄听之二)。还有一次,
有位男性歌手在筵席上拿了把画了鸡冠的折扇,请一位大官
题诗,这大官是个好开点古怪玩笑的,当即写了首绝句“紫
紫红红胜晚霞,临风亦自弄夭斜。枉教蝴蝶飞千遍,此种原
来不是花。”据说现在歌坛的经济人最喜欢找一些有同性恋
倾向的歌手加以培养,盖因市场调查表明这类人最容易被
“追星”。其实也用不着市场调查,至少清朝时已有“文献”
证明了这点。后来在某次聚会中,有扶乩的应了以“鸡冠”
题诗,恰恰又降了此诗,惹得纪晓览大骇:这不是俺朋友的
旧作吗?!“扶乩者狼狈去”。(见卷七如是我闻一)
若降得都是上述这等“仙诗”,扶乩者也真没得混了,
其实不然,也有降得略好些的,如一女缢鬼的:“薄命轻如
叶,残魂转似蓬。练拖三尺白,花谢一枝红。云雨期虽久,
烟波路不通。秋坟空鬼唱,遗恨宋家东。”诗自然是扶乩者
早已练好了的,叹的是以死循情之无奈。爱情悲剧古金中外
倒也司空见惯,关键是这鬼后来还有番解释:“律以圣贤之
礼,君子应讥;谅其儿女之情,才人或悯。”(见卷十八姑妄
听之四)这见解放在古代,也算是个高了。降下来的女鬼也
有名人,如苏小小,仙诗云:“旧埋香处草离离,只有西陵
夜月知。词客情多来吊古,幽魂肠断看题诗。沧桑几劫湖仍
绿,云雨千年梦尚疑。谁信灵山散花女,如今佛火对琉璃。”
有客人好抓小辫子,问道:“仙姬生在南齐,何以能七律?”
这位“苏小小”倒不似前面说的那个“李太白”那么张皇失
措,从容对答:“阅历岁时,幽明一理。性灵不昧,即与世
推移……”这个说法很有趣,看来鬼也是要学习的。多事的
又问:“尚能作永明体否?”南北朝的齐永明朝常被当作中
国古代诗歌发展的分水岭,在这之前的叫“古体诗”,不甚
讲究声律,之后的叫“新体诗”,开始考究诗作的平仄声律,
经梁陈至唐初,才真格地产生了格式烦琐的五律和七律。这
个从天上或者地底冒出来的苏小小好学习而不忘本,当即又
作了四首:“欢来不得来,侬去不得去。懊恼石尤风,一夜
断人渡。”“欢从何处来?今日大风雨,湿尽杏子衫,辛苦皆
因汝。”“结束蛱蝶裙,为欢棹舴艋。宛转沿大堤,绿波双照
影。”“莫泊荷花汀,且播杨柳岸。花外有人行,柳深人不见。”
据纪晓岚说,这些诗也是有出处的。(见卷十八姑妄听之四)
这是女鬼的诗,还有男鬼的,男鬼的特点是不怎么谈论
感情,喜欢玩点虚幻不着边际的意境或者意思或者思想,比
如这两首无名鬼作:“是处春山长药苗,闲随蝴蝶过溪桥;
林中借得樵童斧,自斫槐根木瘿瓢。”“飞岩倒挂万年藤,猿
鼬攀缘到未能。记得随身棕拂子,前年遗在最高层。”(见卷
十七姑妄听之三)岸然未必,道貌还是有的。还有一“仙”
不是无名,而是根本就不肯自道姓名,乩动而书“我本住深
山,来往白云里。天风忽飒然,云动如流水。我偶随之游,
飘飘因至此。荒村茅舍静,小儿亦可喜。莫问我姓名,我忘
已久矣。且问此门前,去山凡几里?”(见卷十四槐西杂志
四)也是同样光景。
还有男扮女妆的老鬼,拿多情的读书郎寻开心的,开头
先来两首“艳诗”吊人胃口:“偶携女伴偶闲行,词客何劳
问姓名?记否瑶台明月夜,有人嗔唤许飞琼。”“三面纱窗对
水开,佟园还是旧楼台。东风吹绿池塘草,我到人间又一回。”
围在一旁的才子们“窃议诗情凄惋,恐是才女香魂……众情
颠倒,或凝思伫立,或微噱通词。”这老鬼忽又来了一首“衰
翁憔悴雪盈颠,傅粉熏香看少年。偶遣诸郎作痴梦,可怜真
拜小婵娟。”然后再大书了个“笑”字而去。(见卷十四槐西
杂志四)还真有这老鬼的,扶乩若扶到这份上,文人的才情
和刻薄也算是发挥到了极至。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