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_Handy_DE 发表于 2015-10-30 09:24

人为“低盐”不可取

h t tp://blog.china.com.cn/blog-1236252-269601.html

人为“低盐”不可取

            朱树松2013年6月24日



当下有一个养生中的话题,也不知是从那年开始的,笔者只觉得,随着对西方观念大肆张扬吹捧就有了这个声音了,而且越叫越响,如雷贯耳。本来中国人可以正常吃的盐,却成了国人人生健康中的“敌人”,几乎是举国上下一个声音——低盐。好像不低盐就不会养生,更好像不低盐就不时髦。因为,人家西方人就是低盐的。



本篇所说的盐,是指食盐;本篇所论的臟腑,只论肾臟;本篇所指的人群,仅限居于中国域内的国人,本篇择要只讲客观的普遍现象,不讲运气。



据中医理论讲:盐,“味咸,气寒,无毒。为调馔之需,出近海之地。”“咸入肾主骨,故坚肌骨”,“令人壮健”,“入胃、肾经”。中医还认为,人体臟腑,肾为人之先天之本,藏精,“夫精者,人之本也。”主人体发育与生殖。“人始生,先成精”。精,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也是人生命中各种机能活动的物质基础。盐因味咸而入肾,肾又是藏精之臟,“而精能生髓,髓居骨中,骨赖髓以充养”,精足则髓生化有源,骨骼故坚固有力。所以,盐有着强壮人体骨骼的作用。



时尚的西方观,低盐,对西方人来说或许是对的。从中国元运、阴阳五行学说来看,西方属金,以白人为主,金生水。也就是,西方人肺气旺,肺为肾母,母旺自然子强。所以,西方人先天之本的肾,具备自然之强。因此,西方人的天性是不太喜欢咸味的,如像中国人一样吃咸,就不可能保持人体臟腑机能的平衡。肺属金,又主皮毛,所以西方人体毛较旺盛,而西方人的性格又多张扬外露,不太含蓄。



中国,顾名思义,即中央之国。五行之中央者,属土,且中国人又以土性黄种人为主。肾属水,土克水,多肾虚,故宜以咸味(盐)引诸食入肾,以养先天,以保证肾功能在臟腑机能中的正常运转及平衡。中国属土,土性多从。臟腑之中,脾亦属土,又主运化。故中国人行事多含蓄,喜运筹。如果中国人像西方人一样的低盐,肾臟机能就会弱化,甚或发生病变。



中国传统医学理论认为,人生,其实就是靠“精、气、神”活着。人的先天之本的肾健康了,阳气得以运化,人就肌骨健壮,所藏之精就充足,精足神气必旺盛,人的身体就具备了“先天”健康的生命力。人有了健康的生命力,才能产生生活的自信和公心(公者阳,私者阴),才能有远大的理想信念和为之奋斗的决心、恒心、力量和行动。肌骨健壮的人,是勤劳勇敢且心胸豁达的人,难怪中国有句俗话:“喜欢吃咸的人勤快有力。”



当下社会上有一些怨言,或与低盐的副作用不无关系。现在的年轻人,尤其是男孩子们(女孩天性属阴例外),有血性、阳刚的不多,体型也多是“面条”“豆芽”型,凹胸塌背,个子可或不矮,但骨骼却不宽张,没有气势。看似文文绉绉,好像“文明”了,其实是少了男人应具备的气质。更有一些都成了令人哭笑不得的“伪娘”,让人感觉着就是不舒服,而这还却成了某些年轻人追捧的“时尚”。柔情似水,扭捏作态者大有人在。笔者记不清时间和哪个媒体了,就在前些天,某地某机构针对男女儿童做过调查,结果,绝大多数男童或多或少都不完备男人的性格。人为低盐,使人的肾功能弱化,先天阳气不得正常运化,会使人的精、气、神不足,思想就不会活跃,胆小,腻歪,懒惰。理想欠缺,心胸狭窄,目光短浅,自私自利。由于阴气搏阳,还会出现极端行为。再说,为什么现在有些成长发育中的孩子,一活动稍有磕碰,就会骨折,其实这都是生活西化,人为低盐,从在母腹中就造成了骨质不佳的结果。稍上年龄的人想一想,你们在小时候,玩耍调皮的程度,或比现在的孩子们要“危险”的多,甚至磕碰得很厉害,真正骨折的多吗?笔者想,不多。



中国地域广大,由于气温、地形、高凹、干湿环境的不同,所以吃盐的习惯也有所不同。一般的讲,中国东方、东南方较之西方、西北方的人会吃得咸一点。



在这里,笔者还要提出一个不应该是问题的问题:为什么含有一定盐分的食物不容易腐败?为什么腐败的食物先从甜、酸开始?为什么有生命的人体的血液、汗液是咸的?这一点足可以证明,人的生命是在以咸为主的物质的维护下才得以正常生存的。以咸为主,生命才得以“保鲜”,才有持久的生命力。甜腻、酸敛、淡散,如果血液中味觉一旦甜酸淡明显(或其它成分),那人必然就有了毛病……。



当然,盐也和其它能吃的东西一样,人体摄入要适量,“司疱厨者,务要适宜”,就是这个道理,过犹依然有害。吃咸过多,为什么人感口渴。这是因为盐属水入肾,既壮水又造成肾水耗泄的结果。盐虽可壮肌骨,过食又会泄肾使虚,败血伤肝,造成不必要的疾患。一般患有水肿、血病、消渴病的患者,要遵医嘱,酌情吃盐。长期过高食盐(包括海产品)还会造成皮肤棠黑,这就是为什么生活在沿海的渔民,肤色多粗黑的原因(海风中也有盐分,沿海城市的人的皮肤也黑于内地)。还有,好吃咸的人,多有干咳的毛病。



但绝不可因为吃盐过多而有害,就人为的去“低盐”自找不足。再好的东西,都是适宜为好。人为的高盐或低盐,都是破坏了适宜。怎样才能“适宜”吃盐,老天爷早就给人安排好了“地方”和“办法”,那就是口中的舌头。舌头具有一个专门为人体验味觉浓淡的功能,因人而异,一人一验,只要舌头觉得可以就是适宜(一般称口感)。当然,这里指的是健康人的舌头的感觉。中国人舌头的味觉功能,因人种与地域的不同,会有异于西方人舌头对味觉浓淡的感觉的。中国人就应按照中国人在中国地域的自然习惯去生存,人为的、不辩人种地域,不辩自然属性,在中国的土地上,人为改变中国人的生存天性,只有害而无一利。久而久之,甚或发展成损害民族的问题。



笔者在此,再说一句俗语:“咸中出味”。自古以来,民间就有“什么东西最好吃——盐”的说法。试想一下,只有调馔的盐是时刻伴随人生最普遍、最忠实的朋友,除此别无。甜酸苦辣淡等等,只是因“浮缘”“时缘”而交的。



适宜吃盐,是国人人生“保鲜”的至诚之理!学习西方的优点,务必使西方“中化”,“洋为中用”才能有益于国人与民族。千万不要,一学西方,就丢掉祖宗,抛弃传统,忘记本原,一头扎进“西化”的泥沼里不能自拔,这是何等的可悲与危险啊!



一家之言,或为乱侃,茶余饭后,添点话头一乐。谢谢各位看官,敬礼!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人为“低盐”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