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国联军回马枪 发表于 2015-11-4 19:30

澳大利亚拟明年对中国开放10年多次往返签证


澳大利亚拟明年对中国开放10年多次往返签证
发布时间: 2015-11-04 13:15:17来源:北京商报作者: 浏览次数:26 评论:0

澳洲旅游局当地时间11月2日启动“优选合作伙伴”旅行社升级计划,澳洲旅游局大中华区域总经理何安哲接受采访时透露,目前中国游客每年赴澳旅游急速升温,为了更加吸引中国游客赴澳旅游,澳洲方面正拟明年对中国游客推出10年有效的多次往返签证。

《北京商报》报道“我们的调查发现,中国的自助游客虽然处于高速发展中,但通过旅行社预定的出境游安排依然是中国游客前往澳洲旅游的主流方式,为此,我们希望借‘旅行社升级计划’引导旅行社业者为中国游客提供更加深入、体贴和优化的赴澳旅游产品。”何安哲透露。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澳洲最具潜力的客源市场,根据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8月31日的一年中,总计有超过95万名中国游客赴澳,较去年同期增长了21.2%。澳洲旅游局方面预计,截至到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的一年内,可能会有超过100万名中国游客赴澳洲旅游。

据了解,目前赴澳洲旅游的中国游客主要是观光休闲和奖励旅游,尤其以后者的个人消费额度为高。但如今随着英国、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家对中国游客开放2年到10年不等的多次往返签证,不少出境游客源也被分流。

对此,何安哲透露,澳洲方面正拟在明年向中国游客开放十年多次往返签证。“我们相信未来中国游客赴澳的旅游时常发展会更加强劲,此外,我们也在积极拓展在中国市场的行业战略联盟,近期我们与阿里旅行、东航等业者都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希望全方位部署中国市场,充分挖掘中国市场潜力。”何安哲表示。

八国联军回马枪 发表于 2015-11-4 19:32

                           单向变多向 中德人文交流入进入双行道:签证红利更多             发布时间: 2015-10-23 14:43:46来源:欧洲时报德国版作者:浏览次数:103评论:0
                        
                        
单向变多向 中德人文交流入进入双行道:签证红利更多
发布时间: 2015-10-23 14:43:46来源:欧洲时报德国版作者: 浏览次数:103 评论:0

2014年7月7日,李克强同默克尔在天坛会见出席中德语言年闭幕式活动的两国青少年代表。(图片来源:新华社)

【欧洲时报特约记者万淑艳北京报道】“中德青少年节”、“中德青少年交流年”、“中德语言年”、“中德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随着德国和中国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的推进,两国在人文领域的交流愈加频繁。多位研究德国问题的中国学者认为,德中人文交流的广度和深度正在持续加深。

往来人员密集 每年超100万人

德中合作已进入全面发展的快车道,各领域、各层面交流对话活跃,并在中欧关系中发挥着领跑者的作用。

近些年来,德中高层互访频繁。以2014 年为例,2014 年3 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访德国,7 月德国总理默克尔访华,中国总理李克强10 月率阵容强大的企业代表团访德。德中两国领导人在多次会晤中表示,德中关系目前处于历史最好时期,政治和经济关系在原有高水平合作的基础上又迈向了新的高度。

这种政治和经济上的密切互动为两国的人文交流铺路,促进人员的往来和人文合作。

“企业间、科研院所间的人文交流日趋密切,单向交流变多向交流。”长期研究中欧关系的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国际关系研究室主任赵晨认为,中德双方密切的经济关系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双向的人员往来,不仅是中国派留学生去德国学习高科技,德国也派遣很多企业经济管理人员、大学教师到中国学习,了解中国市场情况,学习中国文化。

“中德人文交流开始变得密切始于2003 年,那一年中欧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欧关系也加深了中国与欧盟成员国之间的关系。”中国社科院欧洲所社会文化研究室副研究员杨解朴分析,德中人文交流有两个主线,一个是政治外交上的促进,一个是经贸关系的促进。德中人文交流很大程度上基于双边经贸关系带来的推动。

据杨解朴统计,德中双边交通运输和人员往来密集。每周七十多个航班往返两国十余个城市,中欧已经开通的三条联运班列中,有两条通往德国的杜伊斯堡和汉堡,每年有超过100 万游客来往于德中之间。

多个层面开展 拓广度和深度

在杨解朴看来,德中人文交流的广度和深度持续加深,在多层次、多领域展开对话,包括经贸团体间的人员往来,留学、旅游等双向民间互访,高校、科研院所间频繁的项目交流、民间文化、演出团体互访、国家层面推动的人文交流互访等等。

“双方人文交流的形式也越来越丰富,互联网时代的人文交流变成多空间、多时间交叉,双边人员往来随时可以通过推特、Facebook、Skype、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端增加互动频度。”德国通过歌德学院、多个基金会组织在华扩大了中国人对德国文化的认知,也促进了更多中国学生赴德国留学。

“中德人文交流的一大特点是多集中在理工科。”近年来每年都去德国访问至少一个月的赵晨明显感受到,在德国许多高校中中国留学生的群体不断壮大,项目合作非常多,有企业间的、大学间的、科研机构间的,德国的教育体制鼓励项目合作,机制相当灵活,因此越来越多中国留学生通过联合合作项目拿到德国大学的博士学位,同时他们的学习成果最终也转化为丰硕的项目成果。

“人文交流已从单车道变为双车道。”赵晨看到,德国高端的简约设计、现代建筑设计、绘画、行为表演、舞蹈、音乐也对中国当代艺术界产生一定影响。另一方面,也有越来越多的中国文化元素进入德国,受中国饮食文化的影响,越来越多德国人喜爱中餐馆。中文在德国学校也越来越受欢迎。德国人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和绘画也颇感兴趣,经常有德国机构邀请中国文学作家来德国举办诗会、朗诵会等。中文书籍也越来越多被翻译成德文出版。

新的签证政策也促进双边人文交流的加深。德中两国政府一直在努力简化签证手续。德国驻上海和成都的领事馆目前已做到了48 小时内签发,北京3 天内可取得签证。双方还推出多项签证便利措施,促进人员往来。

“人文交流就像一个解码器,能够解开彼此的隔阂,织密心灵和情感的纽带。”杨解朴说,2016 年是德中青少年交流年,扩大人文交流特别是青年人往来,可使德中关系扎根深处、更加稳固。

来德旅游人数四年翻番 服务业打中国牌

杨解朴向记者梳理,2002 年7 月,德中签署了《关于实施中国公民团组赴德国旅游的谅解备忘录》,德国正式成为中国公民因私出境旅游的目的地国家,德国是中国在欧盟开放的第一个出境目的国家。《备忘录》的签署进一步促进了两国旅游业的合作、推动了两国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向纵深发展。

2003 年2 月中国公民来德旅游团首发团成行。此后中国来德旅游人数总体呈增加趋势,到2005 年,中国公民来德人数已增长到22.97 万人,比上年增长3.1%。2012 年,德国已经成为中国公民欧洲游的首选目的地,中国旅客的过夜次数从2009 年至2012 年增长近两倍。

据德国联邦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游客来德国旅游2014 年全年平均增长17.2%,突破200 万人次。2015 年第一季度,德国旅馆以及露营地登记了约2000 万来自外国的过夜游客。较去年同期过夜游客数增长了80 万,增幅共计4.2%。其中,中国是增长率十分突出的市场,以61.7 万的过夜游客数量排名亚洲第一。而中国旅客最常到访德国地区的先后排名为巴伐利亚州、黑森林、巴登- 符腾堡州、北莱茵- 威斯特法伦州,以及柏林。商务旅游和休闲旅游为中国人到德国的主要原因。

根据德国联邦数据统计局最新的数据,近年来,伴随中国游客数量的增多,受到金融和债务危机影响的德国旅游业和零售业大打“中国牌”。

长期研究德国社会文化的杨解朴对记者分析,德国汉莎推出德中航线圣诞特价活动,柏林、汉堡、纽伦堡等城市还推出针对中国人的圣诞游。德国一些大商场还增设了中文导购。

此外,德国一些大商场包括公共设施还增设了中文服务。法兰克福机场就专为中国游客设立免费中午导购服务,“中国客人是我们非常重要的目标群体”,机场发言人保尔·弗里格此前表示。机场还推出中文版的APP 程序。柏林豪华酒店阿德隆早从2010 年就为来自远东的客人设立特殊服务:比如招聘母语为中文的员工,对员工进行中国文化培训等。法兰克福一家新酒店还为中国客人提供方便面、开水壶和茶,以及拖鞋。

《北京青年报》报道,如此贴心的服务,都源于中国游客庞大的消费实力。根据全球最大退税服务商环球蓝联数据,2013 年德国成为欧洲第四受欢迎的购物目的地,仅次于法国、意大利和英国。其中,中国游客仅2012 年前3 个季度,在德国的消费额就高达15 亿欧元,远远超过其他国家的游客。2014 年第一季度又成为在德旅游消费最多的游客,人均单笔消费达到575 欧元。

为进一步吸引中国游客,2013 年德国旅游局扩大在中国的宣传力度,分别在香港、广州、成都、上海和北京举办2013 德旅游产品推介会,来自德国的地方旅游推广机构、零售业的百货公司、酒店集团等与中国旅游业同行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德国国家旅游局表示2014 年主推德国文化自然遗产游。

与此同时,德国游客赴华的人数也呈不断增长的趋势。根据中国国家旅游局的统计,2005 年入境的德国游客总数为454859 人,在中国的主要客源国中排名第12 位。到2012 年入境的德国游客总数已经增长为65.96万人,比上年增长3.5%,在中国的主要客源国中排名依旧为第12 位。中国驻德国大使柯慕贤今年4 月份曾表示,中国目前是全球第一大出境游客源国,中国来德国旅游人数在四年内已翻番。

创新科技教育交流增多 助改变对华偏见

在杨解朴看来,德中两国在人文交流领域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未来,围绕两国合作的重点领域,诸如创新、环保、可持续发展、科技等,双边在这些领域的人文交流必将日趋增多。此外,社会科学领域的人文交流也将延续现今的频密态势。

她举例,比如北京外国语大学一个班的学生都能去德国海德堡大学交流一年,这在以前是不可能的。现如今,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加,中国对科教文卫也更加重视,很多中国大学和德国都有定期交流项目。德国也如是,各大高校、研究所、基金会赴华交流的人员也持续增加。“目前,双方人文交流呈双向增长态势。”

杨解朴希望,通过双方的人文交流可以促进德国人对中国人印象的改变。中国人对德国人很友好,欣赏德国人的严谨守时、公共秩序竟然、高标准的德国制造。而当德国人提到中国时,很多德国民众并不认同中国。“希望人文交流时促进更多德国普通民众到中国看一看,真正体会中国的发展变化,加深了解,改变对中国的偏见。”

(编辑:攀鸿)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QQ好友 Facebook Google+ Twitter 更多 0
相关新闻

    上海交大附中女生获剑桥考试4项最高分:爱“偷懒”10-22 13:30
    英国调整对华签证政策 推出两年期旅游签证10-22 11:09
    武汉与曼彻斯特缔结友城29年 足球开启双方合作新领域10-21 16:06
    新闻“全欧了”:查理血案有蹊跷?遇难总编女友抖出

八国联军回马枪 发表于 2015-11-4 19:34


旅客为防菲律宾机场“子弹栽赃” 把行李包得密不透风
发布时间: 2015-11-04 14:02:04来源:中新网作者: 浏览次数:28 评论:0

菲律宾马尼拉国际机场“子弹栽赃”疑云挥之不去,民众担心自己成为下一个受害者,纷纷采取极端措施,把行李或随身背包包得密不透风,活像木乃伊一般,蔚为奇观。

中新网援引台北“中央社”报道,过去2个月来,至少有9人的行李被搜出子弹,包括美籍及日籍旅客,其中数人因花钱消灾,未闹上机场保安单位,但其中几位就没那么幸运,还被关了好几天。就今年而言,警方数据显示,已有30名旅客因此被捕或留置侦讯。

外传机场内部存在组织缜密的勒索集团,伺机在旅客行李或手提袋里栽赃子弹,经过安检站时予以“查获”,带进保安室再勒索钱财。许多准备搭机的旅客因此人心惶惶。

许多旅客用胶带贴住可能被塞进子弹的袋口,也有人索性把整个行李或背包用塑料膜封住,不让人有机会栽赃。

马尼拉国际机场原来就有替人封包行李的付费服务,原本的用意和手机保护膜一样,保护名牌行李箱不在运送过程被刮伤,但栽赃疑云意外让这项生意更加兴旺,反倒是行李推送员的生计受到很大冲击,因为民众已不再把行李交给陌生人。

(编辑:田博

八国联军回马枪 发表于 2015-11-4 20:12

俄罗斯空难多的原因。
送交者: 妙不可言[♂中书令★★★♂] 于 2015-11-04 10:06 已读 90 次                        扫描果酱二维码
关注楼主新动态

回答: 俄罗斯再次坠机 由 妙不可言 于 2015-11-04 5:40

一般来说,不主张把某些个别事件当作判断大格局的依据。但是,俄罗斯空难频频,与俄罗斯曾经引以为傲的航天军工产业,与俄罗斯的畸形经济结构有着密切关系。这确实是小中见大,预示了俄罗斯即将崩溃的大格局。

尽管俄罗斯的军费开支连年暴涨,对经济负担已经接近冷战时期;尽管俄罗斯有航天军工的工业基础和技术优势;但这些丝毫改变不了俄罗斯空难频发的尴尬处境。

路透社曾经在2013年11月底报道,“俄罗斯航空公司空难发生率,与其他国家相比高出3倍。”

【据国际航空运输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世界平均空难发生率约为470万分之一,而俄罗斯的空难发生率则为120万分之一。2008至2012年间约有2.9亿人选乘过俄航,约占世界航空客运总量的2.1%,但其空难死亡率却占到世界空难死亡率的8.6%。

最近5年,世界范围内空难死亡人数约为2900人,而俄罗斯座位数超过12个的民航飞机遇难人数已高达247人。】

众所周知,客机超期服役、飞行员训练不足以及行业监管不善是近年来俄罗斯空难频发的主要原因,这种情况大概持续了至少20年以上吧。

作为航天军工强国,普京完全可以强化军转民技术,过去石油高企俄罗斯赚大钱的时候,也完全可以拿出国家资金,帮助改善民用航空业的严重弊端。

可惜,普京在治国上是个白痴,除了把握权力和穷兵黩武外,其实啥都不会。经济转型失败、腐败成灾、对外贸易量较小等都是最好的说明。

俄罗斯造不出来质量合格的民用客机,可以向中国一样大买美国波音和欧洲空客吧。可为保护本国航空制造业,俄罗斯进口飞机的关税高达飞机价值的40%,这让俄罗斯航空公司只能面对西方飞机“望机兴叹”。这叫啥鬼政策?!

民航惨剧连连,空军又怎样呢?近年来俄罗斯战机也是频频坠机,令人费解。为刺激军工产业,俄罗斯军费今年更涨了30%,达到了世界第三的水平,但连空军的种种问题都解决不了。深入分析认为,腐败、僵化等体制弊端应该是其原因,俄罗斯又重新堕入了苏联的老路。

对俄罗斯坠机遇难者家属表示同情的同时,其实也该谴责普京这个独裁者。他确实善于搞个人崇拜,善于玩弄权术,善于把沙文主义情节严重的愚民玩得团团转。但俄罗斯人民付出的将是不仅将是贫穷、饥饿和疾病,而且也可能包括交出性命。

八国联军回马枪 发表于 2015-11-4 20:13

他确实善于搞个人崇拜,善于玩弄权术,善于把沙文主义情节严重的愚民玩得团团转。但俄罗斯人民付出的将是不仅将是贫穷、饥饿和疾病,而且也可能包括交出性命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澳大利亚拟明年对中国开放10年多次往返签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