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派和小心眼派—海归对家乡的态度(ZT)
大方派和小心眼派—海归对家乡的态度(组图) 洪晃/北京青年报海归对家乡的态度分两派:大方派和小心眼派。
大方派有几个共同点:配偶是外国人,在外国公司做高级白领,或者自己攒个公司也努足了劲去纳斯达克圈点外国钱。他们对家乡的态度比较大方,敢于批判,一般情况下都可以非常超脱地跟外国人一起尖锐地指出家乡的短处,从谁家的保姆不会扫地到满大街人随地吐痰。这里简单总结一下大方派海归的观点特征,以便识别:
1.口头禅里面少不了LOCAL这个英文词。其原意是“本土”,但是从外国人和已经国际化的海归嘴里说出来就有点变态。经常听到这种话:“她就是LOCAL的。”“她那出国就是镀金,其实她还是很LOCAL的。”“现在连LOCAL都买得起路易-威登了。”
2.家乡的女人都是妖精。特别是大方派的女海归通常这么认为。他们特别愿意为LOCAL女人的扮相挑毛病,统一的评论是“俗不可耐”,但是也承认家乡女人是最危险的情敌。
3.在指出家乡的缺点之后,一般要补充一下其第二故乡的优点。比如“法国人、美国人、英国人就如何如何”。这也就带出这类海归大部分是欧美回来的,你就没听人说过“在非洲如何如何”。
我是小心眼派的,我们这类的特征如下:配偶是个LOCAL,自己做公司赚了点臭钱。我们也对家乡好多风土人情有看法,但是这批评的事我们说可以,外国人说不行,站在外国人的立场说更不行。谁要是在我们面前多嘴,就会被臭骂一顿,一般我们骂人的口头禅有“那你X的干吗不回你们那去?在这儿呆着干吗?”我们这帮小心眼的语言上也比较LOCAL,不像大方的海归,说出来的话我都能写出来,我们的语言经常需要……代替。这些日子我就被另一个小心眼海归批判了。
“你《乐》上面怎么有个外国……胡说八道骂北京。”她说。
“没有啊,”我说。
“别……,白纸黑字,自己看去。”她理直气壮。
“是英文刊上面吧?”我有点心虚。“我得骂那……主编去。”
“你最近是不是有毛病啊,那天我看见你跟XX(一个大方派的海归)吃饭,她……最看不起中国人。”她气愤地说。
“那是工作上的事,我没跟她一块玩。”我忙着辩护。
“她挑了个全世界最难看的外国人,然后天天坐那指手画脚说中国如何如何俗。”
我太知道她说的是谁,那老外的模样是没法看,又肥又丑,而且还会抠鼻子,但是永远在评论LOCAL人如何如何,说老实话,不骂这种……还骂谁哪?
我们这小心眼一派就是这样的,我们自己也知道家乡不都是山清水秀,但是我们不希望别人居高临下地评论我们,这种评论不能让我们有长进,只能招我们臭骂他们一顿。我们受不了别人用一种讽刺、挖苦的声调评头论足我们的城市和同胞。我们承认着也许是狭隘的,但是没办法,我们就这么小心眼。 " 我们这小心眼一派就是这样的,我们自己也知道家乡不都是山清水秀,但是我们不希望别人居高临下地评论我们,这种评论不能让我们有长进,只能招我们臭骂他们一顿。我们受不了别人用一种讽刺、挖苦的声调评头论足我们的城市和同胞。我们承认着也许是狭隘的,但是没办法,我们就这么小心眼。 "
咋就这么说到偶心坎儿上了倪?
偶是不折不扣足斤足两的小心眼派. 楼主那为什么不大方呢,大方不好吗,呵呵 这篇文章里的大方和小心眼, 似乎都是带了引号滴~~~~对大方派的典型行为也都是讽刺的说~~~~ 连自私都可以脸不红心不跳的大声宣告 小心眼一点有什么不行?我也是那种小心眼的人 还特计仇 呵呵 自我检讨可以 脾气是改不了 Originally posted by berlinsky at 2005-6-26 21:53
连自私都可以脸不红心不跳的大声宣告 小心眼一点有什么不行?我也是那种小心眼的人 还特计仇 呵呵 自我检讨可以 脾气是改不了
是啊,宽容的心态也不是一时三刻就能养成的,慢慢来好了。 Originally posted by mineralwasser at 2005-6-26 22:01
是啊,宽容的心态也不是一时三刻就能养成的,慢慢来好了。
同意 我只是不理解为什么某些人对中国或者中国人就那么不宽容?看来我还得等上n个一时三刻 别告诉我什么爱之深责之切啊 我不是宽容的人, 也不想去让自己变的宽容. 我没有基督徒所提倡的"人打了你的左脸, 你就把右脸也给他打" 这种精神. 而且我觉得很少有人能作到这点. 尤其是西方人. 西方人侵略性那么强, 自己去打人还打不过来呢, 怎么会挨打? 我想这个理论是不是他们发明出来, 好让被他们打的人逆来顺受, 变的更温顺一些呢 Originally posted by yongren at 2005-6-26 22:11
我不是宽容的人, 也不想去让自己变的宽容. 我没有基督徒所提倡的"人打了你的左脸, 你就把右脸也给他打" 这种精神. 而且我觉得很少有人能作到这点. 尤其是西方人. 西方人侵略性那么强, 自己去打人还打不 ...
有道理。图图主教说得好:“白人传教士刚到非洲时,他们手里有《圣经》,我们(黑人)手里有土地。传教士说‘让我们祈祷吧’,于是我们闭目祈祷。可是到我们睁开眼时,发现情况颠倒过来了:我们手里有了《圣经》,他们手里有了土地。”
现在圣经变成了人权、民主、自由,我等也心向往之,但我们用什么来换呢?尊严?自主?主权? Originally posted by berlinsky at 2005-6-26 22:16
有道理。图图主教说得好:“白人传教士刚到非洲时,他们手里有《圣经》,我们(黑人)手里有土地。传教士说‘让我们祈祷吧’,于是我们闭目祈祷。可是到我们睁开眼时,发现情况颠倒过来了:我们手里有了《圣经》 ...
4242
于是白人成了奴隶主, 黑人成了奴隶, 而且是温顺的奴隶. 因为圣经上要求他们温顺
看 飘 时, 总是为那些温顺的黑奴心痛. 他们心里还真的觉得自己比白人就低等了. 悲哀呀, 奴性已经被植根于他们的心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