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z_hrb 发表于 2005-7-3 01:36

放宽落户政策 86名外来移民喜获哈尔滨市户口

2005-07-01 08:12:16 / 东北网


    已经在哈尔滨市平房区平房镇工农村生活14年,养育了两个孩子的肇源县妇女杜春丽近日拿到了梦寐以求的哈市户口,从此以后,她不用再为找工作不是哈市户口和孩子的上学问题发愁了。6月29日,哈尔滨市公安部门现场办公,仅用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就为这个村和杜春丽一样的46户86名外地来哈移民解决了他们多年没有户口的苦恼。
  工农村位于哈市的最东南部,是典型的城乡结合地区。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十几年来,这里就是外地来哈人员在哈市的最早落脚点。很多外地人在这里娶妻生子,逐渐扎下根。还有一些人落脚后,妻子投靠丈夫,丈夫投靠妻子和父母投靠子女的也逐渐多起来。在工农村1000多户人口中,有近200户是这种没有户口的外来户,最长的有将近22年没有落上本地户口。由于人口成分复杂,全村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等工作一直成为当地政府头痛的事情。而那些没有户口的人,不仅新生子女落不上户口上不了学,就是当地企业招工也不要他们,生活十分困难。
  双胞胎兄弟田立国、田立勇2002年同时举行了婚礼,兄弟俩都娶的是外地农村媳妇。因两名外地媳妇一直不符合落户哈市的政策条件,结婚3年都没有办理户口转迁手续,两名媳妇至今呆在家里没找到工作,生活全靠孪生兄弟的菲薄收入。湖北省农村来的聋哑姑娘蓝梅5年前嫁给工农村一聋哑人,因离家太远,小蓝的户口一直没有迁到哈市,外地户口给本就身患残疾的小两口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小蓝为将户口迁到哈市,和丈夫在两省之间不知奔波了多少次,但转迁户口所需的各种手续始终没有办全。今年35岁的杜春丽20岁出头就从肇源县老家来到该村,1991年嫁给一个当地人。但从结婚到现在的14年里,由于一直落不上户口,她的两个孩子上学成了问题。14岁的大儿子今年就要上初中了,没有户口每学期就要多交200元的学费,杜春丽两口子为这事儿发愁了好几个月。
  针对全市性的外来人员日益增多的实际情况,哈尔滨市委最近提出了“推进户籍改革,创造农民工转化为城市产业工人的制度环境”指示精神,哈尔滨市公安局迅速作出了进一步调整放宽落户政策的决定。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摸底,管片民警发现,平房镇工农村有百余户“新移民”符合新的落户政策。他们便和上级部门沟通协商,准备通过现场办公方式,为他们集中解决落户问题。
  6月29日下午,平房区平房镇工农村的上百名准备办理哈市户口的“新移民”来到村委会门前,他们手里拿着早已准备好的落户材料,等候从外地人变成本地人的高兴时刻。平房公安分局干部、户政科办公人员、派出所民警和该村委会同志十余人,仅用了一个半小时,就为46户86名符合条件的首批群众办妥了落户手续,其中还有2名居民拿到了哈市非农业户口。
  哈市公安局平房分局谷昭旻局长认为,众多“新移民”作为城市发展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既然想在哈市安家落户,就应该让他们享受到平等的待遇。如果他们有了哈市户口,就会安心在此工作、生活,子女也就能和本地的孩子一样,接受正常的义务教育。他们如果长时间被“拒之门外”,就会成为社会流动、不稳定因素。对外来的“新移民”一视同仁,也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加快城市发展建设的步伐。工农村外来人员有了哈市户口,更有利于当地派出所的管理,对维护当地社会治安稳定,促进警民关系都有益处。

khong 发表于 2005-7-12 01:42

whz_hrb 发表于 2005-7-12 01:52

原帖由 khong 于 2005-7-12 02:42 发表
因该取消户口制,这样实际上把人分类了
恩,呵呵,估计MM听过老罗的"户口制度"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放宽落户政策 86名外来移民喜获哈尔滨市户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