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insLive 发表于 2016-6-9 14:04

正本清源,海外华人和国内外专家学者共建最好的学习经典平台

本帖最后由 EinsLive 于 2016-7-6 21:46 编辑

德国波恩文德书院的宗旨是在海外传承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致力于与时俱进的海外中国书院教育研究、教学和出版。我们将汇集国内外各方面优质的教育资源,开展海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骨干教师培训。提供海外华裔子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
为了推动海外华人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华夏人文精神,促进中西文化的交流和融合,2016年6月19日,德国波恩文德书院、德国儒学学会和【论语汇】正式启动海外分群学习活动,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及学术带头人与海外华人共同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论语汇】是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落实为《论语》共读行动的文化社群,力图汇聚最优质的学术资源,坚持走学界与民间互动的经典共读之路。

自2014年12月18日以来,从【论语汇】主群发展出各地方、功能分群、学术分群。正在准备组建的有,中小学老师分群、机关及企业管理者分群、知识者分群和社区分群等。【论语汇】已发展成为最有影响力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微信公益学习平台。
论语汇的官网:lunyuhui.org

【开课活动】学习时间:2016年6月19日(星期天),10:00 (德国时间),16:00(北京时间)学习平台:【论语汇】海外微信群

开课仪式:波恩中文教育与德中文化交流基金会理事会主席卢康乐博士          德国儒学学会会长杜崙博士致辞         【论语汇】学术委员会执行理事 孙福万教授致辞

中华文化讲座:《仰圣情怀与新孔学人文信仰》学术报告主讲人:   【论语汇】学术委员会执行理事 、【论语汇】发起人崔茂新教授

【定期活动】 学习时间: 自2016年6月19日起,每周日10:00 (德国时间),16:00(北京时间) 学习内容: 1、导读老师解读《论语》章句,剖析义理。         2、海外华人学习原文、注释、历史背景和导师指导的同时,结合现实生活,交流探讨经典义理的现代意义。         3、鼓励海外华人学习居住国语言的《论语》译文,感受西方汉学家在翻译工作中所理解的中华经典内涵,发现外文译文和原文以及注疏的差异,尝试改进外语译文的不足之处。

【文化讲座】邀请海外内专家学者开设中华文化或西方文化主题讲座

【参与人员】 导读老师: 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和学术带头人 学习人员: 海外华人、海外华文教师,海外文化机构人员,外国友人等 志愿者:   愿意担当海外公益文化社群组织工作的爱心人士

【参与方式】加入【论语汇】海外微信群
微信咨询:0049 17672740119,请注明:论语汇海外群邮件咨询:wendeakademie@gmail.com(德国波恩文德书院)

EinsLive 发表于 2016-6-9 21:52

附件二:
   擔任學術委員的导读老師
          (以姓氏笔画为序)

干春松 北京大學
                儒學研究院 教授
于閩梅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
                         中文系教授
王心竹 中國政法大學
               國際儒學院教授
王大惟 中國社會科學院
                  語言所副研究員
王徳岩 北方工業大學
                           中文系教授
白彤东 復旦大學
                           哲學院教授
冯国栋浙江大學
                      人文學院教授
石立善 上海師範大學
                        哲學院教授
任大援 中國藝術研究院
      中國文化研究所研究員
刘正平 杭州師範大學
                  人文學院副教授
刘祥柏 中國社會科學院
                        語言所研究員
刘悅笛 中國社會科學院
                  哲學所副研究員
刘    强同濟大學
            人文學院中文係教授
刘乐恒武漢大學
                      國學院副教授
孙福万國家開放大學教授
杜保瑞台灣大學
                         哲學系教授
何光顺廣州外語外貿大學
                        語文學院教授
陈   明首都師範大學
                           哲學系教授
邹峻國家開放大學副教授
张焕君山西師範大學
                      歷史學院教授
张国明 瀋陽大學
                  人文學院副教授
林文欽臺灣高雄師範大學
                         國文系教授
欧阳祯人 武漢大學
                         國學院教授
徐晋如深圳大学
                        文学院副教授
郭美华 上海師範大學
                           哲學院教授
黄裕生清華大學
                           哲學系教授
曾    亦 同濟大學
            人文學院哲學系教授
曾凡朝 齊魯師範學院教授
温海明 中國人民大學
                        哲學學院教授
韩    星 中國人民大學
                           國學院教授
鲍鹏山 上海開放大學教授
崔茂新曲阜師范大學
                         文學院教授

EinsLive 发表于 2016-6-12 20:53

公益免费微信文化活动!

EinsLive 发表于 2016-6-12 20:55

特别推荐海外中文教师、对传统文化和经典教育的海外华人及家长参与学习!

EinsLive 发表于 2016-6-12 20:56

想让学生和孩子学习经典,老师和家长首先要学习。

EinsLive 发表于 2016-6-12 21:19

已经加入上百位学友了,需要加入得发邀请。

EinsLive 发表于 2016-6-14 19:59

本帖最后由 EinsLive 于 2016-6-15 12:30 编辑

提供下载《论语》文本

EinsLive 发表于 2016-6-14 20:00

德译《论语》推荐 Richard Wilhelm,英译《论语》推荐James Legge的文本。

EinsLive 发表于 2016-6-15 12:29

欢迎加入【论语汇】欧洲国际微信群
【开课活动】
学习时间:2016年6月19日(星期天),10:00 (德国时间),16:00(北京时间)
 
开课仪式: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李晓梅主任致辞
                 波恩中文教育与德中文化交流基金会理事会主席卢康乐博士
                 德国儒学学会会长杜崙博士致辞
               【论语汇】学术委员会执行理事 孙福万教授致辞
 
中华文化讲座:《仰圣情怀与新孔学人文信仰》学术报告
主讲人:     【论语汇】学术委员会执行理事 、【论语汇】发起人崔茂新教授

EinsLive 发表于 2016-6-15 12:29

增加: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李晓梅主任致辞

EinsLive 发表于 2016-6-16 12:04

秘书处周日现场直播我们欧洲国际微信群的开课活动到【论语汇】各地方、功能分群、学术微信分群。

EinsLive 发表于 2016-6-17 22:08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也一起联合举办

EinsLive 发表于 2016-6-17 22:11

增加:孔子第75代孙、福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福州文儒书院孔海钦院长致辞
      全德华侨华人联合总会执行主席、中德文化交流波恩嘉年华协会主席、德
      国经济参议院议员金建书先生致辞

EinsLive 发表于 2016-6-17 22:14

转发【论语汇】学术委员会执行理事、北京外国语大学任大援任大援教授在【论语汇】欧洲国际微信群的发言:

我与德国的学术往来,最早是源于1988年得到DFG(德国科学基金会)的奖学金,当时,我还是西北大学的一个青年教师。1992年,我再次到德国参加纪念汤若望(Johann Adam Schall von Bell 1592~1666)诞辰400周年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并停留了三个月,这时认识了Geiger博士,从此与KAAD结下了不解之缘。以下以三个小故事,回忆我的访德观感以及与Geiger博士及KAAD的友谊

EinsLive 发表于 2016-6-17 22:14

任大援教授:
第一个故事:中德之间需要了解 
    我在德国期间,两次住在汉格拉(Hangelar)小镇的韦伯先生夫妇家。记得第一次与韦伯夫妇见面,讨论租住他们家房子的事,寒暄之后,他们问我,“你吃羊肉吗?你吃大蒜吗?”我回答说,“对这两样食品,我都没有特别的爱好,如果住在这里,完全可以不吃这两样东西。”他们这才放心的笑了,我也住了下来。
当时我想,为什么他们要提这样的问题呢?在后来更多的接触中,我才了解到,虽然已经是80年代末,但在许多德国普通百姓心目中,对中国的认识还停留在“马可波罗”的时代。大蒜和羊肉是蒙元时期中国北部地区的普通食品,但在后来,早已不是“流行”食品了,韦伯夫妇当然不知道,故有前面之问。在后来的日子里,常常在晚饭后,我与韦伯夫妇围坐餐桌边聊天,因为我的德语不行,所以只能“图说中国”,韦伯夫妇看的津津有味。我的到来,在一定程度上使韦伯夫妇成为汉格拉小镇上的“中国通”。2013年夏天,我和妻子女儿再次造访韦伯夫妇,韦伯太太拿出25年前我的“画作”,她的细心,让我的妻子大吃一惊。
韦伯太太的细心,我早已“见怪不怪”。就德国人而言,这并不是一个特例。我在与韦伯夫妇的接触中,深有体会。有一次,我下班回来,看见韦伯夫妇正在屋前的小花园中拉上了一条条的白色线绳,就像建筑工人砌砖时所做的那样。这是干什么呢?难道要砌墙吗?仔细一问,原来他们在种马铃薯!种地也要拉线,这就是德国人的细心。我小的时候,读毛泽东的“红宝书”,其中有一句话印象很深:“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如果把这句话改成“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德国人就最讲认真”,可能就更加贴切。
从这些细琐小事,我深深感到,中国人与德国人,需要相互了解和学习的地方还很多。因小见大,可以深思。
从这个角度,我们也看到KAAD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后,对于促进中德之间的交往,进行了切实的推进工作,功不可没。近二十多年来,Geiger博士奔走于中国和德国之间,不论是在德国,还是在北京、西安,我们总是要利用一切可能见面的机会交谈,也促成了一些中德交流的项目。Geiger成了德中文化交流的一个小小的桥梁。

EinsLive 发表于 2016-6-17 22:15

任大援教授:

第二个故事:什么是生态文明?
 
当我在北京的雾霾中回忆德国往事的时候,想到一个词就是“生态文明”。因为最近的报纸上说,党已经“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国家建设和发展总布局的高度”。什么是生态文明?教授们可能会告诉我们,生态文明包括生态哲学、生态伦理学、生态经济学……
真的有如此玄妙吗?回想我在德国的日子:一辆半新不旧的自行车,让我跑遍了莱茵和锡格河(Sieg)之间大片区域,让我感受到这里的人和自然,人和人,人和城市与建筑,这不就是生态文明吗?有些事情,深深地留在我的脑海里。
我最喜欢德国星罗棋布的小镇。从波恩出发,向东跨过肯尼迪大桥,再向东北,过了59号高速公路,就是一个接一个的小镇:维里奇缪道夫(Vilich-Müldorf)、汉格拉(Hangelar)、别林豪芬(Birlinghoven)、圣奥古斯丁(Sankt Augustin)、门登安德内希(Menden-Endenich)、锡格伯格(Siegburg)、 特罗斯道夫(Troisdorf)、汉内夫(Hennef)等等。它们都是我闲暇时造访的目标。教堂、烤面包的香味儿、宽大玻璃橱窗的商品,都是吸引我的对象。如果有跳蚤市场,更是我的最爱。当你骑车穿行于小镇之间,可以在清晨的薄雾中闻到牛粪和新鲜青草混合的味道,这是大自然的味道。
中国的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曾经用“串糖葫芦”来形容他对在中国发展小城镇的梦想,对我们来说,今天还仍然是一个梦。
在德国读书的女儿喜爱摄影,在她的一组以格尔利茨小镇为题材的照片上,我题写了这样的诗:
德波边境,  / 格尔利茨(Görlitz)城一声不响地默立,/  圣彼德教堂的钟声,让劳济茨尼斯(Lausitzer Neiße)河水带到远方,/  不是“各种宝塔”,/  而是哥特式,文艺复兴建筑式,巴洛克式,甚至有新艺术建筑..... /  沉默使她免于二战的破坏,/  女神在湖边沐浴,/ 也只有野花陪伴;/ 在大树下、草丛中、街道上,/  我凝视这个小城:/ 街道,教堂,城堡......。 /  樱桃熟了,/ 让鸟儿们去享用,/ 我只想把老自行车放在一旁,/ 到街头,/ 喝上一杯。
 
礼拜天对信奉基督宗教德国人来说,是个特殊的日子。房东曾跟我说,不要在这一天洗衣服。德国人在这一天做什么呢?据我观察,他们在这一天穿上整洁舒适的衣服,到教堂去,调整心情,或者干自己喜欢的事情,放松再放松。
德国人的这种生活节律,促使我再度思考“工作六天,休息一天(现在是工作五天,休息两天)”的意义。这个节律,现在全世界都在使用,中国也不例外。但我们往往“习焉而不察”。
在德国生活的经历,使我对这个周而复始的星期生活周期起了一个名字:“身心节律”。所谓“身”,指用身、用脑(指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所谓“心”,指养心,是心灵的修养。一周之内,主要的时间是用身、用脑,有一天是用来养心。这难道不也是“生态文明”吗?虽然中国古代早就有“吾日三省吾心”的说法,但在现实中,我们早已丢掉了。
德国的自行车路四通八达,在发达的高速公路之间,错综的自行车小路蜿蜒曲折,在小镇中穿行,实际是也是在一片一片的山岗和树林中穿行。有一次,我因为找不到自行车路,竟然错误地骑上了高速公路,后来在德国朋友中成为一段佳话,还成为波恩地区《留德中国学生手册》中的一个案例。回国后,住在车水马龙的大都市,这些都成了美好的记忆。
小镇,礼拜天,自行车,这是一种文化,是一种生活的品味。在不知不觉中,我们体会着生态文明。
行笔至此,我想到画家黄永玉悼念钱钟书先生的一首诗,用来作这个故事的结尾:
  哭罢!森林!
  该哭的时候才哭!
  不过,你已经没有眼泪。
  只剩下根的树不再活。
  所以,今天的黄土是森林的过去;
  毁了森林再夏禹治水何用?
  更遥远的过去还有恐龙啊!
  今天,给未来的孩子只留下灰烬吗?
  孩子终有一天
  不知道树是什么,
  他们呼吸干风!
  树,未来的传说。
  那一天,
  如果还有一种生物叫做孩子的话……。

  黄永玉先生的诗,原载香港《明报月刊》一九九九年二月号

EinsLive 发表于 2016-6-17 22:15

任大援教授:
几篇旧作,与德国的中国朋友共享。任大援

EinsLive 发表于 2016-6-17 22:17

【论语汇】欧洲国际微信群周日德国10点的开课仪式,将直播到【论语汇】主群和北京分群。

EinsLive 发表于 2016-6-17 22:20

海外华人和国内外专家学者共学中华经典的最优质公益微信平台!

EinsLive 发表于 2016-6-25 20:42

海内外华人共读论语,同说汉语,各言尔志,和而不同;做当代士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16年6月26日 星期天
柏林时间:10:00  北京时间:16:00
 
共学《论语》章句:
 
1.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1.2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1.3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1.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1.5子曰:「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1.6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汎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导读老师:国家开放大学 孙福万教授
主持人:    崔圣之
 
欢迎海外内师友积极参加学习和讨论!

EinsLive 发表于 2016-6-27 09:22

德国波恩文德书院的宗旨是在海外传承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致力于与时俱进的海外中国书院教育研究、教学和出版。 真诚期待海内外各界人士共同承担传承华夏文明的工作,同心协力推动世界多元文化的融合发展。

EinsLive 发表于 2016-6-27 09:24

今天4月19日,我们成功举办了德国华文教师远程培训,有两百多名参训人员。每周在QQ群一起学习课程,讨论教学。

EinsLive 发表于 2016-6-27 09:25

6月19日,我们成功举办了【论语汇-欧洲国际分群】开群仪式

EinsLive 发表于 2016-6-27 09:26

~※【论语汇】简介※~          论语汇是把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落實為《論語》共讀行動的文化社群,同时也是面向大众的以《论语》开放性解读为主导的学术公益组织。自2014年12月18日以来,秉持学术公益之初心,坚持每日论语晨读,到今天是【論語晨讀】第550天。目前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浙江大学、武漢大學、同济大学、深圳大学等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的30多位著名学者、专家教授参与论语晨读的轮值导读,【论语汇】晨读学习550多天,建立了十几个分群、合作群、专业群,受众达万人以上,已经成为社会组织进行国学教育的重要方式,对经典解读具有指导性意义。

EinsLive 发表于 2016-6-27 09:27

参加我们组织的【论语汇-欧洲国际分群】开群仪式的有:

1. 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李晓梅主任

2.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国际
中国文化研究学会会长、国际儒联副会长张西平教授

3. 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北京外国语大学长青学者、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德
国华裔学志(Monumenta Serica )中国地区顾问任大援教授

4. 【论语汇】发起人、学术委员会执行理事 、曲阜师范大学崔茂新教授

5. 【论语汇】学术委员会执行理事、国家开放大学新闻中心主任孙福万教授

6. 波恩中文教育与德中文化交流基金会理事会主席、德国波恩华侨中文学校校长卢康乐博士

7. 德国儒学学会会长、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欧洲中国哲学联合会理事、德国杜伊斯堡-
埃森大学东亚所汉语培训部负责人杜崙博士

8. 孔子第75代孙、福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福州文儒书院孔海钦院长

9.全德华侨华人联合总会执行主席、中德文化交流波恩嘉年华协会金建书主席

10.澳大利亚中文教师联会主席、澳大利亚森隆集团董事长、澳大利亚标准中文学校校长李复新博士

11. 还有来自欧洲、北美、澳洲、亚洲、非洲等世界各地的海外华文教育机构负责人和教师们、爱好和践行传统文化的海外华人、导读老师和学友。

EinsLive 发表于 2016-6-27 09:28

部分嘉宾致辞

EinsLive 发表于 2016-6-27 09:28

大家好!我是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项目二部主任李晓梅,非常感谢王莉老师邀请我加入“论语汇”!我进来后浏览了一下这个群,很感动,这是一个真正的学习群,大家都是中华文化的爱好者和践行者,能加入这个群体,我深感荣幸!因为工作关系,我去过许多国家,接触过许多不同情况的华文学校,有全日制、有周末制、有半天制,全球五万多所华文学校,虽然个别学校得到政府的部分支持,但更多的是自主筹资的学校,办学的过程困难重重,但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海外华侨华人都无比坚定的在异域传承着中华文化。基辛格曾经在2011年出了一本书,叫《中国论》,他说,中国内乱很多,但无论朝代如何更换,中华文化却从来没变过,人们从论语中探求社会与人生的精髓,从孙子兵法中取得战胜对手的真经,这些文化从未过时,这条中华民族的文脉一直指引着人们的行动。今天,我们很高兴的看见海外的华文教育工作者踏踏实实的学习着中华文化的精髓,孔子曾经说过“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只有认真的不断学习,才能真正的把优秀的中华文化传承给海外的华裔下一代,才能让他们为自己的民族骄傲,才能永远保持独特的民族特性。今后我也将跟大家一起重温《论语》,与大家一起共同进步,祝愿论语汇越办越好,祝愿中华文化之花开遍世界的各个角落!

EinsLive 发表于 2016-6-27 09:33

【论语汇】学术委员会执行理事、国家开放大学新闻中心主任孙福万教授致辞(语音)

EinsLive 发表于 2016-6-27 09:33

本帖最后由 EinsLive 于 2016-6-27 09:38 编辑

孙福万教授: 谢谢主持人!现在请允许我代表论语汇学术委员会及论语汇总群,对“论语汇欧洲分群”的设立表示热烈祝贺!

首先,非常感谢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德国波恩文德书院、德国儒学学会、福州文儒书院、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德国儒学学会、全德华侨华人联合总会、波恩中文教育与德中文化交流基金会等文化机构对论语汇的大力支持!感谢来自欧洲、亚洲、北美、非洲等世界各地的传统文化爱好者朋友的大力支持!如果没有您们的支持,这个“论语汇欧洲分群”是建设不起来的。衷心地谢谢您们!


其次,作为一个曾经的外国哲学史专业研究生和当前的中国传统文化爱好者和研究者,我对中西文化的交流特别感兴趣。我始终认为,世界上并没有什么“纯粹”的单一民族的文化,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是在和其他民族文化的交流和会通中发展起来的。我们知道,近代以来的“西学东渐”运动曾经对中国社会的改革发挥了重要影响,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欧洲启蒙运动期间伏尔泰等人对中国文化的推崇和借鉴的思潮,以至于当时形成了叫做“中国风”的社会运动。单从哲学史上看,中国和欧洲的交流就从来没有中断过,莱布尼茨、康德、叔本华、卫礼贤、荣格、海德格尔……这些伟大的人物,都和中国发生过千丝万缕的联系。当然,过去由于地域的原因,这种交流往往是困难的和缓慢的。拜科学技术进步之赐,我们现在虽然远隔千里,已经可以实现即时交流,论语汇的发展以及“论语汇欧洲分群”的建立,就是一个证明。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荣耀,我们不能辜负这个荣耀。

最后,请允许我代表论语汇学术委员和论语汇总群,预祝欧洲分群运行顺利,为《论语》的传播和中欧文化交流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谢谢大家!

EinsLive 发表于 2016-6-27 09:38

今天尤其感激崔茂新教授在百忙中利用周日时间给大家授课。在此谨代表我们德国波恩华侨中文学校全体教师、理事和家长以及各地学友向崔教授与所有导读专家学者以及管理人员表示崇高的敬意! 中华民族几千年屹立在世界东方,灿烂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孔子与儒家经典是炎黄子孙的骄傲,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海内外华人共读《论语》,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将惠及个人、家庭、社团与社会。 “论语汇欧洲国际分群”是我们共读中华经典的良好开端,祝愿各位学友在共读与交流中启迪智慧,提升人格,净化心灵,为传承中华文化及促进中西文化交流而共尽绵力! 卢康乐2016年6月19日于波恩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正本清源,海外华人和国内外专家学者共建最好的学习经典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