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okieswaffel 发表于 2016-8-1 09:53

一个法国人在中国搭地铁时想些什么?

来自:凤凰青年2016-08-01到中国的第一天早晨,我被中国男生问女孩要联系方式的直率惊呆了:地铁里一个男孩拿着手机,挨个儿让女生加他的微信。有一些女孩皱着眉头白他一眼走开了,有一些竟然就这样加了他!在法国大家有时会开玩笑地问,中国男生是不是从来不爱调情?我的一位女性朋友曾经抱怨说,读书的时候班级里有好几个中国男生,可是自己从来没有“享受过”和他们调情的快乐。可是我没想到,在上海,中国男生们居然这么直接地向女生们要联系方式?这实在太不可思议了!当然,朋友的解释打破了这种不可思议,她告诉我这是一种营销手段。这些男生们显然受雇与广告商,在地铁里邀请女生关注某个微信公众账号,就好比,在发广告传单。这是在太令人失望了。我倒更希望是这个男生在车厢里找女朋友呢!微信传单虽然有点不可思议,但它比起地铁里其他的广告形式来说已经太温柔了——至少它给了你拒绝的机会。在中国乘坐公共交通时,我最强烈的感受是到处都在试图抓住我的眼球(有时候是耳朵)。海量的广告信息把人的注意力瓜分得七零八碎。例如,等地铁时,我只想了解还有几分钟车会来,可是显示屏忽闪着向我示意,有精彩优惠的电器推荐给我。地铁和公交车里都挂着电视机,一位女郎在电视里反复出现,介绍你该去哪家餐厅或者哪个网站。每个悬挂拉手上都告诉你去哪儿买房车,每扇门上都告诉你某款饼干特别味美。就连在地铁行进途中对着窗玻璃放空也逃不出广告的干扰,黑暗中的一道耀眼的闪屏正在告诉你,选某种麦片当早餐你就会让孩子更开心。但这些都比不上我在上海等公车那次体验。当时我在淮海路附近的车站等车,车站有两排供人坐着等车的椅子,其中一排始终没有人坐。因为座位上方正对着公交车站台屏幕的扬声器,里一遍一遍播着某种饮料的广告,坐在位子上就得忍受这个声音。还有一次,在上海打车的时候我发现前面的座椅上有个小小的屏幕,上面写着touch media,于是我忍不住touch 了起来:第一则广告是电影宣传片,第二则是个伊朗餐厅……啊,我猛然发现自己touch 得正开心,都没有注意到错过了外滩!于是我意识到自己成了广告的俘虏。在路上、在车厢里,我的身体只不过是一双眼球的载体,而我的存在感似乎仅仅体现在一种身份上,那就是“消费者”。我忽然理解了为什么大多数中国人在地铁里都低头看手机了。在一波波扑面而来的广告之中,人们可能只有低下头才有了主动权。这会不会也是一些中国人喜欢参禅的原因之一?在这里的公共空间中,很难找到让眼睛和心灵得以休憩的瞬间。这是不是中国人的对广告霸权的一种反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法国,人们对商业广告霸权的反感/反抗似乎比中国更加直接。这几年法国有个挺活跃的“反广告”组织叫“Deboulonneurs”(意为拆除分子)。他们主要的活动就是把公共场合中大于一定尺寸的广告牌贴起来,http://p1.ifengimg.com/a/2016_32/84f0683df7945b7_size672_w660_h504.png从2005年开始,“拆除分子”在巴黎、里昂等十个法国城市活动。他们的目标是并不是消灭广告,而是试图减少广告对公共环境的侵略和对公民关注力的过分抢占。在巴黎,所有政治宣传活动的广告尺寸都必须限制在50x70cm之内(约托运行李箱大小)。这个数据来自基于该城市居民密集度的实验结果。50x70cm的广告是不会对公民造成视觉污染的上限尺寸。“拆除分子”希望商业广告也应该遵行此规则——既然政治活动不可以混淆视听,那麦当劳也不能一手遮天啊。http://p2.ifengimg.com/a/2016_32/21f3bce11a3463d_size495_w668_h457.png根据近期法国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79%的人认为广告过多,58%认为广告过于咄咄逼人,还有30%的人不赞成任何形式的广告。“拆除分子”针对的是在公众场合出现的广告垄断行为(道路,公共交通,电影院,体育场,博物馆和学校等),他们认为这些空间存在的广告是对公众生活的寄生行为,是非民主的象征。因为最钱的广告商可以借此垄断所有人的不得不进行的视听。此外每位法国公民每年为此类广告支付约500欧元的费用,已经成为了一种隐形的税费。“拆除分子”的活动手段不损坏公共设施本身,而是通过贴、涂(可清洗的颜料)和拆除灯箱广告的方法进行               他们通常在每月的第四个周末进行全法统一行动,采取的是“公民不服从”(Civil disobedience)准则,即非暴力。在涂广告牌的过程中,如果警察赶到了,他们从不反抗,交出ID承认自己愿意为该行为承担责任。有时候旁边拉手风琴的、卖艺的都会参与进来,更像是一场聚会而不是政治示威。http://p2.ifengimg.com/a/2016_32/d0eb22030051e14_size463_w665_h391.pnghttp://p3.ifengimg.com/a/2016_32/f9fc6d72d35096f_size448_w669_h392.png有时候他们被警察释放了,周围的群众会为他们鼓掌欢呼。事实上,许多警察都表示理解,虽然阻止这些行动是他们的工作。甚至有许多法官也表示同情。从理论上来说,“拆除分子”们可能面临的最高刑法是5年和7.5万欧元的罚款,然而目前为止法官只给予他们一些象征性的处罚,例如罚款1欧元。在最近的一次宣判中,法院以“言论自由”和“必要权”(reason of necessity)的名义将被捕的“拆除分子”无罪释放。广告从业者们从来没有出席过此类开庭,他们通常只是派人在活动当天傍晚默默地把广告牌洗一遍。人们可以选择不看电视、不点开微信推送,但却无法避免出现在公共场合,无法避免在公共场合睁开眼睛、接受信息。假如任由无用的信息在城市的公共空间里横冲直撞,人们原本就脆弱敏感的小神经就更容易丢了方向。

heidi_pop 发表于 2016-8-2 12:23

为什么大家的关注点都在中国、外国。。。我以为会有更多人讨论在公共空间投放过于密集的广告是不是有损大众的利益。。。

澜风抚袖 发表于 2016-8-1 13:28

因为找女朋友在地铁里随便要求别人加微信就比做广告要求加微信高尚?
没明白这个法国人的逻辑,看不下去了

fusion 发表于 2016-8-1 13:23

每个国家有自己的文化和生活方式,请融入

乐水鸣佩环 发表于 2016-8-1 13:16

老外总有一天会习惯中国式的生活节奏和人口密度的。

douban 发表于 2016-8-1 13:37

rufeng154154 发表于 2016-8-1 17:07

我只想说,关他屁事。{:5_309:}

test007 发表于 2016-8-1 21:13

douban 发表于 2016-8-1 13:37
等什么时候中国人根本就不在乎外国人的想法了,才是真正自信的中国人。

你说得对。

longyumoyi 发表于 2016-8-1 21:16

比比德铁和高铁上面的广告密度就知道了。。。实在不知道是中铁无所谓消费者体验呢?还是德铁太失败,没有人要投放广告。。。

deboraww 发表于 2016-8-1 21:25

fusion 发表于 2016-8-1 13:23
每个国家有自己的文化和生活方式,请融入

就是就是

金叶子 发表于 2016-8-1 23:30

fusion 发表于 2016-8-1 13:23
每个国家有自己的文化和生活方式,请融入

+1111111111111111

fuuuuy 发表于 2016-8-2 10:52

我一个中国人在法国搭地铁的时候一直在想,哎妈呀太恶心了要吐了,好脏,我可以抓哪儿?要不要玩手机?好怕被抢,算了吧。

他能在中国的地铁上玩手机不应该觉得幸福么。

kokia 发表于 2016-8-2 15:30

广告太多是很烦的德国地铁车厢这样广告密度就可以了不要 座位 把手到处都是

chromeftw 发表于 2016-8-3 09:27

fusion 发表于 2016-8-1 13:23
每个国家有自己的文化和生活方式,请融入

又不是所有人都认同。
大部分朝鲜人都喜欢三胖不代表没人恨他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个法国人在中国搭地铁时想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