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背后的真正用意
前两天有人问到德国来的意义何在?今天看到这篇文章,特此转帖共勉。很多留学生都会被问出国这些年到底学到了什么,收获了什么。外语?文凭?其实,学到的就两样东西:一种被放到任何国家任何谁都不认识的地方都能生存下去的能力;一种名车豪宅已动摇不了愿意每天坐公车去追求简单梦想的平淡心态。这两样足以让一个人受益终身。
别人一出生就很有钱而自己很穷;
某某明明不如自己,却可能凭关系,凭忽悠,拍马屁的本领取得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发现社会不公平了,自己得变得现实了。
在国内,这被说成是挫折教育。
出了国你会发现,这些绝非中国独有,这是时代的弊病,社会的固疾,是需要我们自身变得足够强大以后慢慢改变的东西。
随着留学市场化和物质化,加上国内留学生的低龄化和土豪化, “留学”这个本该象征着学术,名校,自由,远方等等美好画面环绕的词汇,已被拉下神坛,Low为凡物。有人依然坚信留学是个开阔眼界,增强学术,提升逼格的高地;也有人调侃留学只是混个文聘,烧些人民币的游戏。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0826/8d6ee10bec83481ba67a8ad10a68b90b_th.jpg
很多留学生都会被问出国这些年到底学到了什么,收获了什么。英语?文凭?
其实,学到的就两样东西:一种被放到任何国家任何谁都不认识的地方都能生存下去的能力;一种名车豪宅已动摇不了愿意每天坐公车去追求简单梦想的平淡心态。这两样足以让一个人受益终身。
“每个人都要经过这个阶段,看见一座山,就想知道山的后面是什么,可能翻过山后面,你会发觉没什么特别,回头看,会觉得这边更好。”——《东邪西毒》
翻过山的人会对没有翻过山的人说,山后面不过如此。但终究还是有很多人从没有翻过这座山。
留过学,你便仿佛获得了感叹"不过如此"的资格。你知道了,有人自始至终不知道。你见到了,有很多人却终其一生见不到。
难道在国内就不需要学会如何租房、组装家具、做饭、处理银行水电煤气网络账单,学驾车、结婚生子,到处和朋友游玩照相了?不出国就不能学东西,变勤劳了吗能有什么事是只能在国外做的呢?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0826/1bddf64831064602a1f86eb13a60ef88_th.jpg
留学生隔江踏海,翻山而来、节日与家人相隔、自我放逐到千里之外,耗费了不少的金钱,到底为了什么?
就像电影《霍比特人》里Gandalf 对Bilbo Baggins所说:
The world is not in your maps and books ……When you come back, you will not be the same.
世界并不在你的地图与笔记里……当你回来时,你从此与众不同。
这是一段,任何时候回想起来,都会笑容满面的求学经历。
一、留学最吸引我的,是无限种可能。
“你不知道若干天若干年后自己将会在哪里。还有就是能明白什么叫真正的强大和平静”——留学生Jasmine Cheung
为什么明明全世界最爱我们的两个人都在身边,我们却还要离开他们。父母在,不远游。内心当然不想因为该死的时差让他们总是在电脑前坐几个小时等着我们上线大家才说几句话。不想每次见面时候心惊地发现他们多了些白发和愈发深陷的皱纹,发现一直以来遮风挡雨的温暖老屋变得空落落。
所有漂泊的人都是为了有一天能够不再漂泊,能够保护起家人。只有经过这样的折腾,这样看起来的一种徒劳无功,才能明白原点是一个什么样的东西。人的生命是短暂的,你不可能经历所有的精彩,学习和经历本身正是帮助你梳理你未曾经历过的精彩。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0826/9a2fbd4691024d689c13c2718b8a5dfa_th.jpg
有一个同学这么说:出国就像出柜,不出憋屈,出了后悔;但是不远离家,你并不知道家的好处。想起那个叫人非常澎湃的老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他曾在北京读过半年书,一些中学的同学,一辈子就在北京城里打转。有个小孩儿,皇城根儿,不曾远行,不曾别离,也有很牛逼的心态,当然了,成绩也好,在北大念书,就想着毕业了在研究所混口饭吃,反正家里条件也不错。出过国,和爸妈游过新马泰。没什么影响,不能说是混吃等死,但也只好一点点,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有一天他突然说要出国念书,本来只是图好玩。然后交换了半年,回来以后就像变了一个人,非要拉我回去创业,而且是真的很具体的东西都拿出来了。我说,我还没有想创业的本领可以与你合作。当然这个就是别的话题了。
出国念书不仅是上课念书。
国外的教育,对于没有接触过的人而言,能大大开拓视野,学会随时作一个头脑风暴,作出有建设性的质疑。现在国内大学也开始鼓励质疑了,但很多学生都是为质疑而质疑,提出的问题自己都并不怀疑,这不过是另一种服从,“服从要你质疑的要求”。
但同时,很重要的是,拒绝价值观和道德绑架,拒绝不尊重事实和科学研究。
对于任何事情都非常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可能错了的那个概率,永远不把自己认为是“绝对正确”的。这是国外大学学术训练的结果,也是经历的结果。少一点轻狂,凡事要做得漂亮,要相信专业的力量,大家各司其职,门外汉成事的概率其实很小,不断妄断,鲁莽行事。你终究不会比律师更懂法律,也不会比警察更懂得如何抓坏人。要尊重那些思想家,艺术家,实业家,各种岗位上的人,及他们努力后的结果,不论成败。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为一个全职批评家立过铜像。
二、这里的教育原则是:学术独立,人格尊重,理解宽容。
中国文化强调每个人都是社会关系中的一员,都深深地和别人联系起来。每个人都被别人评判,每个人都评判别人。可在西方社会,人是社会功能的一员, 一个人的工作和他的私生活是可以完全分开的。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0826/fe004d4e87034ef7a7a35bb7b801b730_th.jpg
西方人强调个人在集体中的独立,中国人强调个人在集体中的联系。作为一个文化上的自由主义份子,西方人一般“不轻易评判”其他人。不尊重他人的人在西方文化里很令人讨厌。尊重他人大致包括:不抱怨,不影响他人,不麻烦他人,不强迫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不轻易评判别人等等。同时,也不要剽窃他人,因为这意味着你失败的开始。
在中国,大多数家长希望孩子好好念书,以后有事业,有家庭,有车有房,这样的生活才是应有的人生,才算是成功,而对其他各种各样的人生缺乏包容心,总是试图用自己的价值观去左右儿女的生活。
尤其是用一种多数人,集体的价值观去评判别人的对错,这可能也是缺乏想象力和创新的一个原因,只求同,不存异,奇思怪想早早地就被扼杀了。想要活得与众不同的人在国内的压力比国外大多了,要顶住各种世俗压力,在国外,你会发现所谓的怪人太多了,每个人的人生都不同,每个人都是怪人,于是就没有怪人了。
作者不明
阿q的心灵一直很强大 其实吧,就是锻炼一个人的独立心性,说的鸡汤一点就是一个强大的内心。。。 说的真好,虽然那座山背后并没有什么,但是你知道,本多没有去过的人还是不知道那座山的背后到底有什么。出来之后还发现,国内对领导的那种敬畏其实是远没有必要的,人跟人是可以那么平等。 Dany-und-Chen 发表于 2016-8-26 16:47
说的真好,虽然那座山背后并没有什么,但是你知道,本多没有去过的人还是不知道那座山的背后到底有什么。出 ...
等你回国工作了,又完了!你不敬畏领导,领导也要牛哄哄的踩着你! 不然就给你小鞋子穿!
国外的性质其实也一样,等时间长了你就知道了!人的本质是一样的。不过德国再不好,整体素质,人文环境也比国内要好得多! 当初就想逃离那个被我娘统治的家,一山不容二虎,惹不起,我躲。 "作为一个文化上的自由主义份子,西方人一般“不轻易评判”其他人。不尊重他人的人在西方文化里很令人讨厌。尊重他人大致包括:不抱怨,不影响他人,不麻烦他人,不强迫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不轻易评判别人等等。同时,也不要剽窃他人,因为这意味着你失败的开始。"
-----------哈哈,这个应该算西吹,好像西方人各个都跟耶稣似的,很神圣。
“想要活得与众不同的人在国内的压力比国外大多了,要顶住各种世俗压力,在国外,你会发现所谓的怪人太多了,每个人的人生都不同,每个人都是怪人,于是就没有怪人了。”
-------国内有个性的人都自杀了么?国外每个人都是怪人?为什么要做怪人?做个平凡人有什么坏处呢?这篇文章是什么怪人写的?{:5_340:}
JB2010 发表于 2016-8-27 11:07
当初就想逃离那个被我娘统治的家,一山不容二虎,惹不起,我躲。
跟我一样。越逃越远,远到我妈发现她没能力再叨逼叨了,我发现我独立了,是个心理上的女汉子,虽然一路坎坷,可是能掌握自己人生的感觉很好。
也许有人就喜欢依偎在父母身边的那种感觉,认为有些所谓独立是自讨苦吃,不过,子非鱼,焉知鱼之乐,谁也不要轻易评论别人的生活和选择,我也尊重那些不那么独立的人,每个人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就好。 说的很好,大部分同意。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