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仔 发表于 2005-7-15 09:45

经前期综合症

育龄妇女在应届月经前7~14天(即在月经周期的黄体期),反复出现一系列精神、行为及体质等方面的症状,月经来潮后症状迅即消失。由于本病的精神、情绪障碍更为突出,以往曾命名为“经前紧张症”、“经前期紧张综合征”。近年认为本病症状波及范围广泛,除精神神经症状外还涉及几个互不相联的器官、系统,包括多种多样的器质性和功能性症状,故总称为“经前期综合征(premenstral syndrome,PMS)。但仍有学者突出有关情绪异常这方面的症状而提出“晚黄体期焦虑症(late luteal phase dysphoric disorder,LLPDD)这一命名作为PMS的一个分枝。

【诊断】

  主要依靠了解病人病史和家族、家庭史。由于许多病人有情绪障碍及精

神病症状,故要特别注意这方面的情况。现在临床主要根据下述3个关键要素

进行诊断:①在前3个月经周期中周期性出现至少一种精神神经症状,如疲劳

乏力、急躁、抑郁、焦虑、忧伤、过度敏感、猜疑、情绪不稳等和一种体质

性症状,如乳房胀痛、四肢肿胀、腹胀不适、头痛等;②症状在月经周期的

黄体期反复出现,在晚卵泡期必须存在一段无症状的间歇期,即症状最晚在

月经开始后4天内消失,至少在下次周期第十二天前不再复发;③症状的严重

程度足以影响病人的正常生活及工作。凡符合上述3项者才能诊断PMS。


  Mortola(1992)提出了定量(按症状评分)的诊断标准。他通过3年时

间,前瞻性调查分析了170例PMS妇女及无症状对照组,发现PMS在情绪、行

为、举止方面最常见症状12种、最常见的体质症状10种,它们依次为:疲劳

乏力(反应淡漠)、易激动、腹胀气及四肢发胀、焦虑/紧张、乳房胀痛、情

绪不稳定、抑郁、渴求某种食物、痤疮、食欲增加、过度敏感、水肿、烦躁

易怒、易哭、喜离群独处、头痛、健忘、胃肠道症状、注意力不集中、潮

热、心悸及眩晕等。每种症状按严重程度进行评分:有轻微症状,但不妨碍

正常生活评1分;中度症状,影响日常生活,但并未躺倒或不能工作评2分;

重度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无法胜任工作评3分,分别计算卵泡期(周期

第三~九天)及黄体期(周期最后7天)7天的总分。诊断PMS的标准为:①黄

体期总分至少2倍于卵泡期总分;②黄体期总分至少>42分;③卵泡期总分必

须<40分,如>40分应考虑病人为其他疾病。这一方法虽然烦琐,但不致误

诊。总之纯粹的PMS,在排卵前必存在一段无症状的间歇期,否则须与其他疾

病(仅在月经前症状加剧)进行鉴别。

葡萄仔 发表于 2005-7-15 09:47

【治疗措施】

  由于本病病因及发病机理还不清楚,目前还缺乏特异的、规范的治疗方

法,主要是对症治疗。因而,首先明确症状的主要方面,因人而异,对症施

治,包括2个方面:

①是针对病人的心理病理因素,通过卫生宣教,使病人了解出现症状的生理

知识,以协助病人改善对症状的反应,再通过调整日常生活节奏、加强体育

锻炼,改善营养,减少对环境的应激反应等方法以减轻症状;

②是药物治疗,应用调整中枢神经系统神经介质活性药物,以消退心

理、情绪障碍,或应用激素抑制排卵以消除乳房胀痛等严重PMS症状。

葡萄仔 发表于 2005-7-15 09:48

为便于临床参考,仍按控制主要症状的治疗方案分述如下:

(一)加强卫生宣教:使病人认识到PMS是育龄妇女的普遍现象,通过一系列生活方式的调整和简单的药物治疗,就可获得缓解,从而消除病人对本病的顾虑和不必要的精神负担,使在症状出现前有心理上的准备和采取下列一些生活、营养等方面的预防措施。

  (二)补充矿物质及维生素:已广泛用于治疗PMS。据报道,每日服用Ca1000mg,Mg360mg可改善黄体期的负性情绪、水潴留及疼痛,可是其作用机理并不了解,治疗效果亦有很大差异。有病人治疗后症状显著改善,有些则完全无效。

  (三)纠正水潴留:由于缺乏实验证实,PMS病人体内确有液体潴留,故不必要立即给予利尿剂。减少食盐摄入,补给钙、镁矿物质后,症状未见改善,或在黄体期体重增加>2500g,则可给予利尿剂—螺内酯(安体舒通)25mg,日4次,于周期第十八~二十六天服用。钾排出量少,不需补钾,且不易发生依赖性。除减轻肿胀感,降低体重外,还可缓解精神症状,包括昏睡、嗜眠、抑郁、忧伤。

  (四)乳腺胀痛:用奶罩托起乳房,减少含咖啡因的饮料摄入和口服避孕药有助于缓解症状。最经济且副反应较少者,为口服甲地炔诺酮(gestrinone),它是一种具有雄激素及抗E、P特性的合成19-去甲甾体。通过阻断乳腺的E受体,消除乳腺的周期性改变,可有效地减轻乳房胀痛及触痛,并可消散乳腺结节或缩小结节体积。副反应主要是由其雄激素特性所引起的痤疮等。重症病人可应用丹那唑。

  溴隐亭能降低和抑制催乳素分泌,而有效地缓解周期性乳房疼痛和消散乳腺结节。但服药后有头晕、恶心、头痛等副反应者占40%。为降低副反应的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治疗应由小剂量开始。首次1.25mg/d,逐渐增量,日剂量最大为5mg,于月经前14天起服用,月经来潮停药。

葡萄仔 发表于 2005-7-15 09:49

五)控制精神神经症状:PMS诊治常与精神病学科有关。凡重型情感障碍病人,须邀请精神病科医生共同治疗。通过药物治疗亦仅能减轻症状,使病人感觉好转,改善功能状态,而不能彻底消灭症状。且由于个体对药物反应有很大差异,事前不能预测何种方案对某一特定病人疗效更好,因此在确定方案前需要进行试验性治疗,每一治疗方案最好应用三个周期才能明确。

  1.经前焦虑性情感异常:症状短于1周者应强调体育锻炼、调整饮食结构、补充维生素及矿物质等自助疗法。必要时可于黄体期服安定剂,眠尔通200~400mg,或利眠宁5~10mg或安定5mg,日服3次。头痛、肌肉痛、盆腹腔痛等症状较突出者,可服用萘普生(naproxen),首剂500mg,以后250mg,日2次;或甲灭酸(扑湿痛)250~500mg,2~3次/d。睡眠异常(入睡容易,但常在半夜醒来,浮想联翩,不能再入睡),由于失眠导致白天疲乏、情绪改变者,可给多虑平(doxepin),开始剂量10mg,需要时可增至25mg,睡前1~2小时服。

  2.经前加剧的忧郁性情感异常:可在整个周期服用抗抑郁剂,如三环抗忧郁药,或于每晚就寝前服去甲替林(nortriptylin)25mg,需要时可增加剂量,直至125mg;或氯丙咪嗪(clomipramine)25mg/d,必要时可增至75mg/d。或每日上午服氟苯氧丙胺(floxetine)20mg,失眠突出者应避免开始即予服用。

  3.躁郁循环性气质(cyclo-thymic behavior):躁狂情绪与轻度抑郁情绪交替出现者,可给予服用抗躁狂药物——丁螺旋酮(buspirone)。可于月经前12天开始服用,25mg/d;或阿普唑仑(三唑安定)0.25~5mg/d,于月经前6~14天服用。症状持续日期较长者,可从月经前14天起服,直至行经第二天止,0.25mg,日3次,根据病人反应而增量,直至4mg/d,行经开始后以每日25%递减直至卵泡期,否则会有撤退性焦虑发生。氨酰心安(atenolol),可穿越血脑屏障,阻断CNS及外围β-受体,产生交感神经阻滞作用,且有降低血浆肾素活性,抑制醛固酮排出,也可缓解躁急情绪,剂量50mg/d。

葡萄仔 发表于 2005-7-15 09:50

(六)激素治疗及抑制排卵:

  1.孕酮治疗:虽然并未明确PMS发病伴有孕酮缺乏,但在黄体期应用孕酮治疗普遍受到临床学家的支持。常用孕酮栓阴道塞药,200~400mg/d,或口服微粒化孕酮200mg,2/d。

  2.抑制排卵:仅适用于许多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或症状特别严重丧失正常生活及工作能力者。①应用GnRHa(leuprolide 3.75mg/每月、肌注或buserelin 200mg2~3次/d经鼻)成功率最高,但费用昂贵,且需要激素替代疗法避免低E血症后果;②丹那唑200mg/d×3个月,建立一个无排卵、低E及雄激素环境的假绝经疗法。许多PMS症状,如抑郁、躁急、紧张、乳房痛、肿胀感等显著减轻,但雄激素作用的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且有严重的长期代谢性副反应,如高密度脂蛋白浓度下降,低密度脂蛋白浓度上升,加速心血管病的发生;③长期E2治疗,常用0.2mgE2经皮肤贴敷/d,再于月经周期第十九~二十六天加服炔诺酮5mg;④甲羟孕酮30mg/d口服,最经济简便,副反应亦较少,但疗效不如上述3种药物。有些病人可发生抑郁,发现后应即停药。如应用几个月后疗效可靠,可改用长效甲羟孕酮,150mg,每3月肌注1次。

  总之,虽然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根治PMS,但控制症状一般总可获得满意疗效。总治疗时间每人不同,大多数妇女约需2年,个别甚至需治疗至绝经期。

葡萄仔 发表于 2005-7-15 09:51

【临床表现】

  有关PMS症状多达150余种,但每一病人并不都具备所有症状,各人有各自的突出症状,严重程度亦因人因时而异,并非固定不变,但症状的出现与消退同月经的关系则基本固定,为本病特点。生育力和孕产次与PMS无关联。病期持续长短不一,症状严重需治疗者病期较长,约有40%病人病期持续1~5年。10%可持续10年以上。

  典型症状常在经前1周开始,逐渐加重,至月经前最后2~3天最为严重,经后突然消失。有些病人症状消退时间较长,渐渐减轻,一直延续到月经开始后的3~4天才完全消失。另有一种不常见的类型,即双相型,有两个不相联结的严重症状阶段,一在排卵期前后,然后经一段无症状期,于月经前1周再出现典型症状,以往称之为经间期紧张,由于其临床症状及发病机理与本病一致,实际为PMS的特殊类型。

  (一)精神症状:包括情绪、认识及行为方面的改变。最初感到全身乏力、易疲劳、困倦、嗜睡。情绪变化有两种截然不同类型:一种是精神紧张、身心不安、烦躁、遇事挑剔、易怒,微细琐事就可引起感情冲动,乃至争吵、哭闹,不能自制;另一种则变得没精打采,抑郁不乐,焦虑、忧伤或情绪淡漠,爱孤居独处,不愿与人交往和参加社交活动,注意力不能集中,判断力减弱,甚至偏执妄想,产生自杀意识。

  (二)液体潴留症状

  1.手足、眼睑水肿:较常见,有少数病人体重显著增加,平时合身的衣服变得紧窄不适。有的有腹部胀满感,可伴有恶心、呕吐等肠胃功能障碍,偶有肠痉挛。临床经期可出现腹泻、尿频。由于盆腔组织水肿、充血,可有盆腔附胀、腰骶部疼痛等症状。

  2.经前头痛:为较常见主诉,多为双侧性,但亦可为单侧头痛,疼痛部位不固定,一般位于颞部或枕部,伴有恶心呕吐,经前几天即可出现,出现经血时达高峰。头痛呈持续性或无诱因性,时发时愈,可能与间歇性颅内水肿有关,易与月经期偏头痛混淆,后者往往为单侧,在发作前几分钟或几小时出现头晕、恶心等前驱症状。发作时多伴有眼花(视野内出现闪光暗点)等视力障碍及恶心、呕吐。可根据头痛部位、症状的严重程度及伴随症状,进行鉴别。

  3.乳房胀痛:经前常有乳房饱满、肿胀及疼痛感,以乳房外侧边缘及乳头部位为重。严重者疼痛可放射至腋窝及肩部,可影响睡眠。扪诊时乳房敏感、触痛,有弥漫性坚实增厚感,有时可触及颗粒结节,但缺乏限局性肿块感觉,经期后完全消失,下一周期又重新出现,但症状及体征的严重程度并不固定不变,一般在2~3年内虽不经治疗也可自行痊愈。如发生乳腺小叶增生,则可能在整个月经周期有持续性疼痛,经前加剧。扪诊可触到扁平、颗粒样较致密的区域,边缘不清,经后亦不消退。在月经前后检查对比,可发现肿块大小有较大变化。

  (三)其他症状

  1.食欲改变:食欲增加,多数有对甜食的渴求或对一些有盐味的特殊食品的嗜好,有的则厌恶某些特定食物或厌食。

  2.自律神经系统功能症状:出现由于血管舒缩运动不稳定的潮热、出汗、头昏、眩晕及心悸。

  3.油性皮肤、痤疮、性欲改变。

葡萄仔 发表于 2005-7-15 09:53

经前饮食6条备忘

月经是每个女人都要遭遇的,经前不适的人群占到80%左右:腹痛、胸闷、烦躁、长痘痘……每个月“大姨妈”造访前都有这么几天,各种讨厌的症状群起而攻,叫人怎么能不烦恼?

  营养专家发现,经前不适与营养素的缺乏有关,只要补充相应的维生素,你就能轻松愉快地度过这段时间。

  问题一:喜怒无常

  肖洁每次月经前都会变得喜怒无常,容易哭泣,抑郁,情绪的变化连自己都不明白为什么会出现。

  缺乏元素:维生素B6

  研究表明,那些摄入了足够维生素B6的女性,在经前也能够保持情绪的稳定,这是因为维生素B6能帮助合成提升情绪的神经传递素,如多巴胺。还有一项研究表明,如果和镁制剂一起服用的话,维生素B6还能缓解经前焦虑。

  推荐食物:菜花、胡萝卜、香蕉

葡萄仔 发表于 2005-7-15 09:54

问题二:胸部不适

  张琳一到临近经期,就发现自己的胸部变硬,乳房胀痛到一点都不能碰。其实这也是经前综合症的常见症状之一。

  缺乏元素:维生素E

  摄入维生素E的女性,胸部不适会降低11%。这种营养物质能减低前列腺素的产生,而前列腺素是一种能引发一系列经前疼痛的物质。维生素E也能缓解腹痛。

  推荐食物:植物油、菠菜、谷物

葡萄仔 发表于 2005-7-15 09:55

问题三:腹痛

  秦英在经前的一个星期就会感觉到断断续续的腹痛,当临近经期的2-3天,这种疼痛就变得更加剧烈。

  缺乏元素:赘-3脂肪酸

  腹痛是最为常见的经前问题,如果女性在每天的饮食中多摄入一些赘-3脂肪酸就能缓解40%的腹痛。赘-3脂肪酸能减少女性体内一种荷尔蒙的分泌,而这种荷尔蒙可能在经前期加剧子宫收缩引起腹痛。赘-3脂肪酸还能缓解因经前综合症引起的焦虑。

  推荐食物:深海鱼类,如三文鱼、金枪鱼

葡萄仔 发表于 2005-7-15 09:56

问题四:失眠,睡眠质量不高

  晶晶从经前一周就开始失眠,即使睡着了也很容易惊醒,晶晶觉得疲惫不堪,体力不支。

  缺乏元素:色氨酸

  因为荷尔蒙的变化,大约有60%的女性在经前一周都不容易入睡。不过色氨酸能有效提高睡眠质量,身体会利用色氨酸来产生一种化学复合胺帮助你安然入睡。

  推荐食物:火鸡肉、牛肉、山核桃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经前期综合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