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报告:年轻研究学者缺乏安全感、没有孩子
博士研究生、学术研究者、初级教授:德国联邦教育部在昨日提交的政府报告展现了这些年轻学者的现状。他们的处境困难,没有心思去考虑组建家庭的事情。这份报告中显示:年轻研究人员所得到的岗位中,93%都是有限期的,获得教授职位的人平均年龄是刚刚超过40岁。
在德国从事科学事业,必须忍受很多的不确定,想做人生规划是件困难的事情。也正因为如此,学术生活对很多人都具有吸引力,但这也导致了很多年轻科学家比同龄人更晚组建家庭。
当然,报告中也说明了积极的一面。现在,博士生在发表论文时能获得更多的支持,比如来自自己研究生院的或其他类似机构。联邦教育部长 Johanna Wanka (CDU) 指出,从近几年的学术人员增长情况上可以看出,科学事业是“越来越具有吸引力的”。
有关年轻学者是否会因为合同期限少于一年而存在获得更多工资的可能性,并无法确定。该报告的作者估计,有50%的研究人员签订的都是短期合同。在德国20万的博士研究生中,有12%的人都处于贫困线之下,每月的收入不到826欧元。
报道中还指出:当年轻学者们发现,长期待在学术界中没有太大吸引力时,他们会做其他选择。数据显示只有19%的年轻博士生在毕业后会在学校就职,有65%的人更倾向于在经济领域找工作,还有16%的人则选择了公共部门。
选择待在大学里工作的人,通常都得降低自己的要求。因为大学生涯很难和家庭生活调好:49%的女性学术研究者和42%的男性学术研究者都没有孩子。
就此,教育工会GEW的Andreas Keller 呼吁,大学应该真正履行“科学界的好工作”的职责,“应该让持有限期工作合同的科学工作者们相信,如果他们照顾孩子的话,他们的合同是可以被延长。”
新闻来源:德文媒体 读书越多,生孩子压力越大。特别是女生。生孩子影响事业和生活质量,可是读那么多年书多不容易。国家那点补贴对于他们根本不够。又不能把补贴给太多,不然那把生孩子当事业的群体就生更多。要是生孩子很工作一样赚钱,还学习上班干什么。 关键是如果没有固定职位连后来的生活都没有着落,怎么敢结婚生孩子。
原来带我的一个教授,就是因为延没有延成,结果就直接没有工作了,就那么狠,工作组都被拆了。
没后台的人最好别搞科研,给上级榨干榨净,做牛做马还要忍气吞声。工资还不一定比HAUSMEISTER多。 经费来源决定不能获得长期合同。其实我觉得这是个自然筛选。牛人或者很努力的人是可以在科研界生存并爬上去的,一般人毕业后赶快走人,如果有份长期合同,一般人也是浪费时间和经费而已。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