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onymous 发表于 2017-4-7 15:29

从很小起就没有一个家的概念,更没有家乡的概念,没有在哪块地方扎根的意识,很小就想尽一切办法去别人家蹭吃蹭住,在意识里,那只是一个有限期的旅馆,只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寄居,直到有天自己有能力独自生活为止。也没有要同周围人建立一辈子的亲友的观念,都是此一时彼一时过客,包括对同学,一旦毕业走人就不再联系了。

youayou 发表于 2017-4-7 18:31

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经过考试,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 ——伊坂幸太郎

jasmin929 发表于 2017-4-7 19:55

看了这么多回复感叹自己好幸福啊。

我爸年轻的时候也有这种所谓“打击教育”的毛病,可后来慢慢地就好了。我自己的解释是,老爸有些道理自己悟明白了,也就是说得道了。

bully 发表于 2017-4-8 13:48

匿名者 发表于 2017-4-7 16:29
从很小起就没有一个家的概念,更没有家乡的概念,没有在哪块地方扎根的意识,很小就想尽一切办法去别人家蹭 ...

我也没跟任何同学有来往

月轮穿沼水无痕 发表于 2017-4-8 14:08

cosimo 发表于 2017-4-7 14:26
中国有的家长就是这样,美其名曰打击教育免得你i骄傲

上次我回国,说道人情世故,一个同学帮了我一个帮 ...

不自信就是这种打击教育的结果

德国以鼓励教育为主
所以很多德国人无缘由自信爆棚

limit 发表于 2017-4-8 17:49

我妈喜欢来阴的,譬如人家谁谁工资多少多少,人家谁谁娃好可爱呀,某某某多么不孝,丧尽天良啊。。。卧槽,俺反应慢点还听不出她的琴外之音呀,还傻呵呵的跟着一起羡慕,一起骂。。。等俺反应过来,卧槽,比直接骂我还难受,有种被耍的感觉{:5_314:} 关键是有苦说不出呀,我问,妈你啥意思呀? 答曰,没啥意思,表玻璃心
哎。。。看来俺现在脸皮无敌后,刀枪不入不是没有原因的{:5_350:}

求包养 发表于 2017-4-8 20:40

limit 发表于 2017-4-8 18:49
我妈喜欢来阴的,譬如人家谁谁工资多少多少,人家谁谁娃好可爱呀,某某某多么不孝,丧尽天良啊。。。卧槽, ...

{:4_302:}

Anonymous 发表于 2017-4-9 04:16

绝大多数的人都是生活在父母的「阴影」中。

这种阴影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要么是打着“我为你好”的名义实行的道德绑架,要么是用父母的威严强行将自己的意志贯彻于子女身上,要么是将子女当做满足自己各种需要和期待的工具。

几乎百分之八十来找我咨询的来访者都有着和父母相处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归根结底几乎都是那几种情况:

我一直试图赢得父母的认可,可他们却从未夸奖过我。无论我多么努力,他们却总会觉得我不够好;

我感觉父母对我的爱是有条件的,我必须不断地满足他们的那些期待和对我的要求,他们才会在意我,才会对我好;

我的父母总是会过度的干涉我的决定,他们总让我必须按照他们的要求来。甚至在我成年以后的一些如考研、结婚等很重大的决定也必须要听他们的。


很多人都会非常痛苦的告诉我,他们的父母在童年时给他们造成了多么大的伤害。

但与此同时,他们却又几乎都会在说完这些后接着告诉我:可是那也不能怪他们呀;父母也很不容易呀;他们只是不知道怎么表达吧;他们是为我好呀……

于是这些人所受的所有悲伤,所有的痛苦都在这些来访者非常“懂事”的、不自觉的就为父母换位思考、不自觉的就站到了父母的立场上时被压抑住了。


他们一边满怀着对父母的【怨恨】与【愤怒】,一边又不敢将这些【愤怒】发泄出去。
因为他们下意识的就认定了:「如果我不能去为父母考虑的话就是我的错」。
所以他们本能地就会在当他们试图去【怨恨】父母时,就会产生一种【负罪感】。

他们认为自己根本没有任何理由可以去怨恨和指责自己的父母;虽然自己很受伤也很不幸,但那不是父母的错;或是经年累月的认知与行为习惯令他对父母的畏惧成为了一种本能。

一个人所有未被正确发泄出去的愤怒和情绪都会转变为对内的自我攻击。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原生家庭的不幸能给一个人造成如此巨大的伤害的原因。

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子女,即受到了幼儿不该承受的父母在情感和行为上的实质伤害,又要忍受潜意识里怨恨父母的负罪感,还要承受那些未能发泄出去的愤怒的对内攻击。

不是在这种环境里长大的人根本无法理解:为什么这个人看起来活得很好啊,衣食无忧的应该很开心,可他怎么就是快乐不起来呢?

是啊,他怎么就是快乐不起来呢?

因为他从小到大这么多年里已经习惯了去扮演满足别人的需要的角色,他已经战战兢兢的去追求别人的认可这么多年了,对于满足父母期待的追求已经泛化到了他人际关系中的方方面面。

他始终是带着一个面具,不不不,是他根本就已经变成那个面具了,他早已忘记了自己是谁,他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他不知道自己怎样才能开心,他不知道自己究竟该追求什么。

一个从小就被教育或暗示“你要成为别人”、“你要为了别人而活”的人怎么可能快乐呢?

这个人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他怎么可能获得发自内心的满足,与不急不躁的对于喜悦、快乐等一切美好事物的完整的体会呢?


每一次我试图令我的来访者意识到:「你不需要为你父母的问题负责,你父母多么的辛苦那也并不是他们能够伤害你的理由,你完全可以拒绝你父母对你的要求,也许在大多数时候错的不是你而是你的父母,是你的父母没有尽到父母的职责,反而是他们一直像是在被照顾的小孩子一样在索取你的爱。」
很多来访者要么会很不可思议的问我:真的吗?我真的也可以这样想吗?
或是他们会很坚定的认为:不可能!我不可能拒绝他们的要求!而且那个时候他们也是没办法呀,这真的不是他们的错啊……

「原生家庭」这个概念在心理学中的地位如此之重要不是没有原因的。因为你和父母的关系会稳固的成为你今后的行为与认知的蓝本,此后你的成长过程中的经历又会加强对于你这些认知与行为的习惯性。

所以就因为一开始没有开了一个好头,而导致许多人都在今后许多年的人际关系中陷入了恶性的循环之中。


但是对于原生家庭重要性的一再强调也令非常多的人几乎丧失了自我改变,走出阴影的动力。有不在少数的人认为原生家庭对他的影响太深了,他将一辈子都没有办法摆脱那些阴影,他将一辈子都不可能获得幸福。

但在这里我必须令你意识到:任何心理层面的原生家庭的问题,都可以从认知与行为的角度切入达成改变。

或者套用一句用烂了的很玄的话:如果你认为自己没办法从父母的阴影中摆脱出来的话,那你就真的没办法摆脱了;但只要你相信你能够摆脱,就一定能够摆脱。


同时你也应从一个更客观地角度上来看待你和父母关系的问题。

在你的童年时期,你作为一个幼儿是不具备成年人的独立自主的能力的,所以你不应该也没有能力为你童年所受的痛苦负责;
而你的父母,不管你多么能够理解他们,不管你多么了解他们的处境,但他们对你造成了伤害,这是一个客观事实。

理解,不等于原谅。

就好比一个人儿子得了癌症急需用钱抢了你的钱捅了你一刀,你能够理解这个人的处境,但不意味着他抢了你的钱就不用换回来、他捅了你一刀就不用受惩罚了。

理解是且仅是作为同生为人对于别人的心理和处境的共情而已,你再能理解一个人,你再同情一个人,但这个人对你所造成的伤害,你就必须让他付出代价。

当然你可以选择基于你的同情心而选择忍受,这没有丝毫的问题,这也是你个人的选择。只是所造成的后果,就是你目前所承受的这一切了:你的父母不仅没有意识到他们对你的伤害,反而始终是一如既往的在伤害着你。

我的意思是:如果你不想再被父母控制,你不想再总是要迎合与满足你父母对你的期待,那你就不要用“但是我父母会很伤心啊,我会觉得很对不起他们啊,他们也不容易啊”这一类的话来作为你不去改变的“理由。

你想获得别人的尊重,你想成为你自己,你想不再去满足别人的期待,那么父母的伤心,对不起他们的感觉这些本来就是你应该付出的“代价”。(当然这其实并不是“你”付出的代价)

就好比你想摘到山顶的一颗桃子,那你就需要爬上去。你不能说我好想要这颗桃子啊,但是爬到山顶好累啊。

如果你想吃桃子,就必须爬上去;如果你想获得自尊自爱与快乐,你就必须去开始“违背”你父母的意志。

不愿意爬上去,却说吃不到桃子我好伤心啊;不愿意尝试违背父母的意志,却说我感觉总是很难受活着很痛苦啊;

那我们只能说这一切都是每个人自己的选择所必然要承担的结果。


成长是一种改变,而改变往往都是伴随着痛苦的。

许多来访者最后会问:那老师,我也想改变自己,我究竟该做些什么呢?

我的回答往往是:就从去做那件你最不愿意去做的事情开始吧。


你一直害怕告诉父母你内心深处的想法,你既害怕他们不会接受你的想法,又害怕他们不理解你,你害怕即便告诉了父母,或者说已经告诉了他们之后,他们还是会一如既往;

你一直想辞掉父母给你安排的这份工作,但这份工作在别人眼里事少钱多地位高,而且你难以想象你辞职之后你父母会多么的生气,多么的愤怒;

你超想告诉你的父母:我就是喜欢这个人,我很享受和他在一起啊!结不结婚这种事都是自然而然的,我不要为了结婚而去谈恋爱,我也不想用房子车子金钱这些来衡量我是否爱一个人,但你很怕“惹”父母伤心,你很怕见到他们难过的样子;


你看,其实很多人所想到的改变其实都是试图去“改变别人”而已。

他们希望的是:怎样既能满足自己的需求又不会令父母不开心。

他们觉得能让父母变得支持他,让父母变得不再生气,让父母不再干涉自己的婚姻,这样问题就能解决了。

但是你怎么还没意识到呢?

这是你自己的问题啊。

虽然我们一直在语言上的表述是【你和父母的关系】,但现在是【你】要改变这段关系,所以,这只是【你自己】一个人的事。

你无法改变你的父母。

当你产生【希望父母变得支持我、希望父母变得不再生气】这种想法时,这本质上是和你父母【希望孩子按我的想法来,希望孩子听我的找个好老公】的期望是一样的了。

事实上你没办法、也不需要改变你的父母,你明白吗?

你能理解什么叫做尊重自己,什么叫做满足自己的需求吗?


你,是给予了你父母一个“通知”,而不是去“恳求”或者和他们“商议”。

你只是告诉他们“我准备和这个人结婚,我后天辞职,其实我一直渴望你们能给予我更多的认可而不是责备,但是现在我不需要了。”然后去按你自己的想法去做就可以了。

至于你父母同不同意,开不开心,会不会接受。这些,根本就不重要。

因为作为一个成年人,你的父母已经没有了“同意”你的决定的“权力”。

你父母开心与否,这在本质上和你也没有关系,如果说你父母因此伤心了,那也只是他们自己的不合理期待所导致的,那是他们自己的责任。
就好比你在地上躺着,忽然有个人过来说你站起来,你不站,这个人就又哭又闹说你都不站起来我好伤心呀!
那这个人不就是很无厘头么!
你可能又会试图为你的父母去“辩解”:但父母不是陌生人啊,我们是亲人啊!他们爱我,我也爱他们啊!

但爱的首要基础就是尊重,你的父母如果爱你,他们就应该给予你最起码的尊重,而不是试图去控制你。


要说摆脱父母控制,不再追求父母的认可,不再被父母来决定自己的生活简单吗?

简直太简单了,只要你现在开始做你自己,那你在这一秒就已经是自由的了。

但问题是,你用“父母会伤心;别人会觉得我不孝顺;我觉得对不起他们”等等这些无数的本不属于你该去承担的问题都归结于自己身上,你又怎么能够洒脱自如呢?

所以如果现在的你已经是一个成年人的话,那么你还之所以继续被父母所控制和影响,那么最根本的原因只有一个——你自己选择了被父母控制,如是而已。


你说:爸,我想辞职。

你父母大发雷霆:不行!绝对不行!你是想气死我么!

然后你选择了:好好好,我不辞职了!对不起!

然后你开始觉得痛苦,认为【父母在控制你】。


你说:爸,我辞职了。

你父母大发雷霆:不行!绝对不行!你是想气死我么!

你:我已经辞了,这是我自己的事,你们别管。这事我就是告诉你们一下,不需要再继续讨论下去。能吃饭,咱就好好吃饭;要是再揪着这事不放,那我自己出去吃了。


这叫人格独立,为自己负责。


你所要意识到的是且仅是:从一开始就没什么东西在束缚着你。





以上。




作者:风墟。个人微信号:fengxu1874
微信公众号:炼己者 id:fengxuwake
微博:风墟eternity

limit 发表于 2017-4-9 10:43

本帖最后由 limit 于 2017-4-9 11:27 编辑

很多年前跟朋友讨论过原生家庭的重要性,他还给我看了一本书叫鲜有人走的路,是一个精神病医生通过研究他的病人,发现他的病人之所以有心理疾病是因为童年都家庭不幸。进而得出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心理有很大影响的结论。但前后表述很容易让人误读为,不幸家庭出来的人会有心理疾病
当时我看这书就觉得哪不对劲,但又说不出来到底哪里不对。
正好看到LS的转贴,我也说说这些年后我的一些新领悟
龙生九子都各有不同,看父辈们都是家里兄弟姐妹5,6个,我看同个家庭同个爹妈生养大的,后差别还真大,有些飞黄腾达,风生水起,有些啃老,怨天怨地怨父母
关于原生家庭对个人的影响,还真得看个体悟性及所处的社会环境及今后个人际遇
我是觉得与其强调原生这个不能改变的Ausgangspunkt
不如多关注下交友,职业,多读点书长点智慧
至少后者是可以改变的,别小看自己另一半,朋友,同学,及职场同事对自己的影响
你说原生家庭对孩子有没有影响? 肯定是有的。是正面还是负面的,那就说不清了。
富养的可能会养出个弱不禁风的傲娇小皇帝,穷养的说不定也能出个早当家的
父母恩爱的,子女离异的也很多呀,单亲家庭的孩子婚姻幸福的也不少
类似反例实在太多了
过于强调原生家庭的不幸对孩子的负面影响,是非常简单粗暴野蛮的手法
因为精神病医生的所谓"Stichprobe"本来就是小众特殊人群,并不是随机抽取的,怎么能够代表全体? 你能够说那些生病的人是因为童年不幸,但反过来却不能说童年不幸会导致心理疾病。很显然这个心理医生犯了分不清必要条件和充分必要条件的逻辑错误
但这个结论却会导致对本来出生不好的小孩的一种天然歧视,譬如农村的,单亲的,这会让本来不幸的他们更难被外界接受,而失去通过外界二次改造的机会,这是非常不公平的!
而实际情况是,儿孙自有儿孙福,一个人的发展及际遇是极其复杂多样的





sgjaliii 发表于 2017-4-9 10:59

你们这都已经不错了。最近几年好多了。过去我妈对我有什么不满的话,都是直接从我父亲家的祖宗八辈开始骂。我曾祖高曾祖都在其中。
页: 1 2 3 [4] 5
查看完整版本: 删了。